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265577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98872.5

申请日:

2015.06.03

公开号:

CN104929054A

公开日:

2015.09.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1/06申请日:20150603|||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6; E01D11/04

主分类号:

E01D21/06

申请人: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彭鹏; 郑先河

地址:

430048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代理人:

张云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悬臂将一侧的钢桁梁朝任意一侧边跨顶推一段距离,使得合龙口的较合龙杆件的长度长2~3cm,将合龙杆件与一侧钢桁梁连接;步骤二、将另一侧钢桁梁与第一钢板连接,第一钢板的中间开有长条形开口,上表面对称设有一对反力钢板,将合龙杆件与第二钢板连接,第二钢板滑动安装在开口内,第二钢板的上表面设有支承钢板;步骤三、放置千斤顶,使活塞杆朝第二侧边跨,拉拢合龙口;步骤四、移除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将合龙杆件与第一侧的钢桁梁固定连接,锁定合龙口。本发明能够将钢桁梁通常的逐根杆件合龙调整为单侧节点一次性合龙,具有适应性好运用前景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悬臂将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朝任意一侧边跨的方向顶推一段距离,使得合龙口的纵向长度较合龙杆件的长度长2~3cm,将合龙杆件的第一侧与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可拆卸固定连接;
步骤二、将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与第一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板为水平设置的类长方形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中间开有长条形开口,所述第一钢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垂直于所述合龙杆件的一对反力钢板,所述一对反力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开口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的第一反力钢板和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开口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第二反力钢板,将合龙杆件的第二侧与第二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为水平设置的类长方形钢板,所述第二钢板滑动安装在所述长条形开口内,所述第二钢板的上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合龙杆件的支承钢板,所述支承钢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钢板的第一端处,并将所述第二钢板分隔成面积较小的第一部分和面积较大的第二部分;
步骤三、在所述第一反力钢板和所述支承钢板之间放置千斤顶,使得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并与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相抵,通过所述千斤顶拉拢合龙口,然后移除所述千斤顶;
步骤四、移除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将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固定连接,锁定合龙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之前,在所述第二反力钢板和所述支承钢板之间放置所述千斤顶,使得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并与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相抵,通过千斤顶顶开合龙口至预定位置,然后移除所述千斤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所述第一钢板的自由端与所述合龙杆件之间设置垫板,使得所述第一钢板水平设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所述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第一反力钢板之间设置第一垫块,使得所述千斤顶的底座、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一反力钢板依次相抵。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之间设置第二垫块,使得所述千斤顶的底座、所述第二垫块和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依次相抵。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反力钢板沿所述第一钢板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钢板的宽度相等,所述一对反力钢板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和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分别设有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一加劲板,所述多个第一加劲板平行于所述合龙杆件,并与所述第一钢板、以及该侧的反力钢板一体成型。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钢板沿所述第二钢板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钢板的宽度相等,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设有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二加劲板,所述多个第二加劲板平行于所述合龙杆件,并与所述第二钢板以及所述支承钢板一体成型。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一侧与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一侧设置多个第一螺孔,而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与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一侧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二螺孔,在所述多个第一螺孔和所述多个第二螺孔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钢板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在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设置多个第三螺孔,而所述第二钢板上与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四螺孔,在所述多个第三螺孔和所述多个第四螺孔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其中,所述多个第四螺孔位于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并与所述多个第二加劲板不接触。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与所述第一钢板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合龙 口第二侧的钢桁梁上设置多个第五螺孔,而所述第一钢板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六螺孔,在所述多个第五螺孔和所述多个第六螺孔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其中,所述多个第五螺孔位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并与所述多个第一加劲板不接触。

说明书

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跨度钢桁梁的合龙技术主要为合龙口精确调位技术及合龙口快速锁定技术。钢桁梁桥的合龙施工顺利与否关系到桥梁的体系转换和线型控制能否达到要求,现有钢桁梁合龙施工技术通常采用先合龙下弦、再合龙上弦,最后合龙腹杆及安装平联的方法。对钢桁梁桥,该方法合龙点多,需经多次合龙,工艺复杂,线型调整困难。实际施工过程中,合龙口受制造及安装偏差、合龙日照及温度等因素影响,各合龙点坐标需经多次计算调整方可达到设计精度要求。如何达到快速合龙调整的要求,对钢桁梁桥的顺利合龙来说,具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其能够将钢桁梁通常的逐根杆件合龙调整为单侧节点一次性合龙,具有适应性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操作性好、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运用前景好等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悬臂将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朝任意一侧边跨的方向顶推一段距离,使得合龙口的纵向长度较合龙杆件的长度长2~3cm,将合龙杆件的 第一侧与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可拆卸固定连接;
步骤二、将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与第一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板为水平设置的类长方形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中间开有长条形开口,所述第一钢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垂直于所述合龙杆件的一对反力钢板,所述一对反力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开口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的第一反力钢板和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开口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第二反力钢板,将合龙杆件的第二侧与第二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为水平设置的类长方形钢板,所述第二钢板滑动安装在所述长条形开口内,所述第二钢板的上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合龙杆件的支承钢板,所述支承钢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钢板的第一端处,并将所述第二钢板分隔成面积较小的第一部分和面积较大的第二部分;
步骤三、在所述第一反力钢板和所述支承钢板之间放置千斤顶,使得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并与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相抵,通过所述千斤顶拉拢合龙口,然后移除所述千斤顶;
步骤四、移除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将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固定连接,锁定合龙口。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在所述步骤三之前,在所述第二反力钢板和所述支承钢板之间放置所述千斤顶,使得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并与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相抵,通过千斤顶顶开合龙口至预定位置,然后移除所述千斤顶。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步骤二中,在所述第一钢板的自由端与所述合龙杆件之间设置垫板,使得所述第一钢板水平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步骤三中,在所述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第一反力钢板之间设置第一垫块,使得所述千斤顶的底座、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一反力钢板依次相抵。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在所述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之间设置第二垫块,使得所述千斤顶的底座、所述第二垫块和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依次相抵。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一对反力钢板沿所述第一钢板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钢板的宽度相等,所述一对反力钢板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和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分别设有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一加劲板,所述多个第一加劲板平行于所述合龙杆件,并与所述第一钢板、以及该侧的反力钢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支承钢板沿所述第二钢板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钢板的宽度相等,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设有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二加劲板,所述多个第二加劲板平行于所述合龙杆件,并与所述第二钢板以及所述支承钢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一侧与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一侧设置多个第一螺孔,而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与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一侧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二螺孔,在所述多个第一螺孔和所述多个第二螺孔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钢板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在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设置多个第三螺孔,而所述第二钢板上与所述合龙杆件的第二侧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四螺孔,在所述多个第三螺孔和所述多个第四螺孔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其中,所述多个第四螺孔位于所述支承钢板朝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并与所述多个第二加劲板不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与所述第一钢板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上设置多个第五螺孔,而所述第一钢板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六螺孔,在所述多个第五螺孔和所述多个第六螺孔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其中,所述多个第五螺孔位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并与所述多个第一加劲板不接触。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适应性好:适用于各种类型钢桁梁桥的合龙;
第二、结构简单:只需千斤顶配合钢板组焊件即可满足钢桁梁的合龙要 求;
第三、制作方便:该装置需要的部件千斤顶为成型产品,其余部件均通过钢板组焊,制作方便;
第四、可操作性好:改装置使用时,只需通过调整支承座的安装方向即可满足合龙口的顶开或拉拢,合龙口的调整仅需对千斤顶进行操作即可;
第五、安全可靠:整套调整系统各组成部分安全度高;施工过程无特殊工艺,工况稳定,便于控制,施工技术风险小;
第六、经济性好:一方面,该装置主要由市场成形产品组成,组装和加工简单,实现装置本身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合龙操作时间,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第七、运用前景好:该装置在钢桁梁斜拉桥合龙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技术特点和优越的经济性能,为该类型合龙结构的快速调整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拉拢合龙口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拉拢合龙口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顶开合龙口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顶开合龙口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钢板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钢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钢板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钢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悬臂将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朝任意一侧边跨的方向顶推一段距离,使得合龙口1的纵向长度较合龙杆件2的长度长2~3cm,将合龙杆件2的第一侧与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可拆卸固定连接;
步骤二、将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3与第一钢板4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板4为水平设置的类长方形钢板,所述第一钢板4的中间开有长条形开口42,所述第一钢板4的上表面对称设有垂直于所述合龙杆件2的一对反力钢板5,所述一对反力钢板5包括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开口42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的第一反力钢板51和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开口42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第二反力钢板52,将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与第二钢板6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6为水平设置的类长方形钢板,所述第二钢板6滑动安装在所述长条形开口42内,所述第二钢板6的上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合龙杆件2的支承钢板7,所述支承钢板7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钢板6的第一端处,并将所述第二钢板6分隔成面积较小的第一部分和面积较大的第二部分;
步骤三、在所述第一反力钢板51和所述支承钢板7之间放置千斤顶8,使得所述千斤顶8的活塞杆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并与所述支承钢板7朝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相抵,通过所述千斤顶8拉拢合龙口1,然后移除所述千斤顶8;
步骤四、移除所述第一钢板4和所述第二钢板6,将所述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与合龙口1的第二侧的钢桁梁3固定连接,锁定合龙口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千斤顶8为成型产品,其余部件均通过钢板组焊,只需千斤顶8配合钢板组焊件即可满足钢桁梁的合龙要求,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直接拉拢,此时则需要将合龙口1顶开一段距离,再进行拉拢步骤。因此,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在所述步骤三之前,在所述第二反力钢板52和所述支承钢板7之间放置所述千斤顶8,使得所述千斤顶8的活塞杆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并与所述支承钢板7朝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相抵,通过千斤顶8顶开合龙口1至预定位置,然后 移除所述千斤顶8。
更改装置使用时,只需通过调整支承座的安装方向即可满足合龙口1的顶开或拉拢,合龙口1的调整仅需对千斤顶8进行操作即可;更加适用于钢桁梁斜拉桥的真实工况,在钢桁梁斜拉桥合龙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技术特点和优越的经济性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步骤二中,在所述第一钢板4的自由端与所述合龙杆件2之间设置垫板9,使得所述第一钢板4水平设置。使得顶推钢桁梁时保持沿纵向水平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步骤三中,在所述千斤顶8的底座与所述第一反力钢板51之间设置第一垫块10,使得所述千斤顶8的底座、所述第一垫块10和所述第一反力钢板51依次相抵。使得千斤顶8恰好容置在千斤顶8和反力钢板之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在所述千斤顶8的底座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52之间设置第二垫块11,使得所述千斤顶8的底座、所述第二垫块11和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52依次相抵。使得千斤顶8恰好容置在千斤顶8和反力钢板之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一对反力钢板沿所述第一钢板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钢板4的宽度相等,所述一对反力钢板朝第一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和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分别设有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一加劲板12,所述多个第一加劲板12平行于所述合龙杆件2,并与所述第一钢板4、以及该侧的反力钢板一体成型。第一钢板4、一对反力钢板、第一加劲板12组焊而成,第一加劲板12和一对反力钢板作为顶推钢板焊接于第一钢板4上共同组成顶拉操作时的千斤顶8的反力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支承钢板7沿所述第二钢板6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钢板6的宽度相等,所述支承钢板7朝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设有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二加劲板13,所述多个第二加劲板13平行于所述合龙杆件2,并与所述第二钢板6以及所述支承钢板7一体成型。支承钢板7作为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13作为顶 推钢板焊接于第二钢板6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合龙杆件2的第一侧与合龙口1第一侧的钢桁梁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所述合龙杆件2的第一侧设置多个第一螺孔,而合龙口1第一侧的钢桁梁与所述合龙杆件2的第一侧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二螺孔,在所述多个第一螺孔和所述多个第二螺孔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高强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所述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钢板6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在所述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设置多个第三螺孔,而所述第二钢板6上与所述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四螺孔62,在所述多个第三螺孔和所述多个第四螺孔62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其中,所述多个第四螺孔62位于所述支承钢板7朝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并与所述多个第二加劲板13不接触。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高强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3与所述第一钢板4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是通过在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3上设置多个第五螺孔,而所述第一钢板4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3相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对应的多个第六螺孔41,在所述多个第五螺孔和所述多个第六螺孔41中贯穿高强度螺栓而实现的,其中,所述多个第五螺孔位于所述第二反力钢板52朝第二侧边跨的方向的外侧,并与所述多个第一加劲板12不接触。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高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钢板4、一对反力钢板、第一加劲板12组焊而成,第一加劲板12和一对反力钢板作为顶推钢板焊接于第一钢板4上共同组成顶拉操作时的千斤顶8反力座,第一钢板4开有长条形开口42,开口42大小以第二钢板6能在开口42内纵向相对开口42滑动距离满足调整距离为准。支承钢板7作为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13作为顶推钢板焊接于第二钢板6上。
本发明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在对钢桁梁斜拉桥合龙过程中,首先用悬臂将合龙口1顶开一段距离,使得放置合龙杆件2后仍 有2~3cm的富裕空间;然后将合龙杆件2的第一侧与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通过钢桁梁节点拼接高强度螺栓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实现合龙杆件2与合龙口第一侧的钢桁梁的连接固定;然后将第一钢板4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3,通过钢桁梁节点拼接高强度螺栓穿过第五螺孔和第六螺孔41,实现合龙口1第一侧的钢桁梁和第一钢板4的连接固定,而第一钢板4与合龙口1第一侧的钢桁梁弦杆之间的空隙通过垫板9垫平。
对需要顶开合龙口1的位置,将第二钢板6与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通过钢桁梁节点连接螺栓穿过第四螺孔62和合龙杆件2上的第三螺孔,实现第二钢板6与合龙杆件2连接固定,使得第二钢板6位于第一钢板4中间所开槽口内,且第二钢板6的第一部分更靠近合龙口1。在靠近合龙口1的第二反力钢板52与支承钢板7之间安装千斤顶8,使得千斤顶8的活塞杆背离合龙口1方向,通过千斤顶8的工作以顶开合龙口1达到调整目的。
对需要拉拢合龙口1的位置,将第二钢板6与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通过钢桁梁节点连接螺栓穿过第四螺孔62和合龙杆件2上的第三螺孔,实现第二钢板6与合龙杆件2连接固定,使得第二钢板6位于第一钢板4中间所开槽口内,且第二钢板6的第二部分更靠近合龙口1。在远离合龙口1的第一反力钢板51与支承钢板7之间安装千斤顶8,使得千斤顶8的活塞杆朝向合龙口1方向,通过千斤顶8的工作以拉拢合龙口1达到调整目的。
最后,移除第一钢板4与合龙口第二侧的钢桁梁3的连接,移除第二钢板6与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的连接,将合龙杆件2的第二侧与合龙口1的第一侧的钢桁梁固定连接,锁定合龙口1。
在实际的钢桁梁斜拉桥的合龙过程中,上、下弦杆均为中空的长方体杆件,上、下弦杆的表面均分别用拼接板连接,拼接板上设有通孔,实际操作中,先对合龙口1两侧的钢桁梁下弦杆进行合龙,分别将合龙口1两侧的钢桁梁下弦杆固定,形成单侧下弦杆水平设置且联动,然后使用本发明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即可实现钢桁梁下弦杆的合龙;再对合龙口1两侧的钢桁梁上弦杆进行合龙,分别将合龙口1两侧的钢桁梁上弦杆固定,形成单侧上弦杆水平设置且联动,然后使用本发明所述的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即可实现钢桁梁上弦杆的合龙;最后,此时合龙口1两 侧的钢桁梁腹杆已被拉拢,通过高强度螺栓即可实现钢桁梁腹杆的合龙。即完成钢桁梁斜拉桥的快速合龙调位。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快速合龙调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悬臂将一侧的钢桁梁朝任意一侧边跨顶推一段距离,使得合龙口的较合龙杆件的长度长23cm,将合龙杆件与一侧钢桁梁连接;步骤二、将另一侧钢桁梁与第一钢板连接,第一钢板的中间开有长条形开口,上表面对称设有一对反力钢板,将合龙杆件与第二钢板连接,第二钢板滑动安装在开口内,第二钢板的上表面设有支承钢板;步骤三、放置千斤顶,使活塞杆朝第二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