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264579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9109026.6

申请日:

1989.11.26

公开号:

CN1052017A

公开日:

1991.06.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福建省漳州制糖工业研究所

发明人:

郑渊鸣; 郑沛; 曾执雅; 蔡琳旗; 陈泓文

地址:

363000福建省漳州市新华北路6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如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其特点是配方中,干滤泥可占95-99%,另调加少量无机物,本发明的制种工艺中增加了在拌料前用药物除毒剂对滤泥进行除毒预处理。利用本发明生产蘑菇菌种,不仅能完全节约粮食,极大降低成本,菌丝生长迅速浓密,不易出现老化退化现象,还可避免菇床鼠害,进一步提高单产。利用全滤泥制种,也为糖厂的“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开拓了又一条新的途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产草腐类食用菌菌种,特别是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制作菌种生产原料的配方含有滤泥、碳酸钙、石膏、石灰等,其菌种制作工艺包括晒干滤泥贮藏备用、拌料、加石灰调PH值、装瓶、高压灭菌处理、接种、走菌培养,其特征是: a、菌种生产原料的配方采用全滤泥作为原材料,各原辅材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干滤泥95-99%,碳酸钙0.5-2%,石膏0.5-2%,石灰适量。 b、所述的滤泥菌种制作工艺还包括在拌料前采用稀释的甲醛溶液作为药物除毒剂对滤泥所含毒性物质进行除毒处理,处理时间为15-36小时。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菌种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拌料前对滤泥作除毒处理时,是用稀释的甲醛溶液预湿干滤泥,使滤泥的含水量达50-70%,同时还加入适量石灰调整PH值。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菌种的方法,其特征是只需在配方上略作改变,也可适用于草菇菌种的生产。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全滤泥生产草腐类食用菌菌种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蘑菇菌种制作。

    目前,制作蘑菇菌种,普遍采用小麦作为主要培养材料,每年都要用去大量的粮食,仅福建省每年需耗用小麦4500吨以上。用小麦制作菌种制种污染率一般都在20%以上,且极易招致菇床鼠害。为节约粮食,降低成本,用其它代用材料取代粮食小麦生产菌种,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人曾用滤泥与淀粉配以少量无机物混合后用颗粒机造粒成型,晒干备用后作为香菇、木耳、金针菇等木腐类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培养基(见中国专利公开申请号87102933,专利名称《应用滤泥生产食用菌的方法》)。采用此法的配方工艺,能一定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还节约了部份粮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还存在下述不足之处:滤泥需要与淀粉均匀混合,粮食类淀粉仍为菌种生产原料的组成部分;尚须用饲料颗粒机加工成颗粒才能晒干备用,多了一道工序,因此,其生产成本降低幅度有限;另外,此培养基主要应用于香菇,木耳、金针菇等木腐类食用菌菌种的制作,对生产草腐类菌种效果不好。

    发明的任务是采取新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即利用经过特殊除毒处作为制作蘑菇、草菇等草腐类食用菌菌种的主要材料,完全省去小麦或其它淀粉类粮食,从而实现大幅度降低制作菌种的原材料成本。同时,变废为宝,改善糖厂生产中带来大量废料滤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除了按已有的技术配方调加少量无机物外,菌种培养基的成份采用全滤泥作为原材料。由于亚硫酸工艺制糖法糖厂生产排出的大量副产物滤泥,经测定含有60%以上的有机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0%以上,这些富含的有机物质为蘑菇菌丝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基础。但滤泥中也含有相当浓度的氨及硫化物等毒性物质妨碍菌丝地生长。因此,本发明的制种工艺方法中增加了在拌料前用药物除去这些有毒物质,具体是采用稀释的甲醛溶液作为除毒剂对滤泥进行除毒预处理,处理时间15-36小时。

    采用全滤泥菌种培养基,以滤泥为主,只须调加少量的辅基。具体配方中各原辅材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是:干滤泥为95-99%,碳酸钙为0.5-2%,石膏为0.5-2%,石灰适量。

    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用全滤泥制作菌种培养材料,只须调加少量的无机物,配方重量百分比是:干滤泥98%,碳酸钙1%,石膏1%,用来调PH值的石灰适量。其制种工艺方法的特点是:在拌料前将干滤泥用稀释的甲醛溶液进行预湿,使滤泥含水量达50-70%,同时加入适量的石灰调节PH值,除毒处理时间为一天。制作的整个工艺步骤如下:

    将滤泥晒干备用→除毒剂预湿滤泥,处理一天→调加碳酸钙、石膏进行拌料,同时用石灰调整PH值→装瓶、高压灭菌处理(在1.5Kg/cm2压力下处理1小时)→接种,走菌培养(其它按常规管理)。

    现以目前生产应用效果较好的配方的麦粒菌种作为对照组,其配方成份为:小麦91%,牛粪粉5%,KH2PO40.5%,MgSO40.5%,碳酸钙1.5%,石膏1.5%,石灰适量。

    制种结果对照表明滤泥菌种与麦粒菌种一样,菌丝生长迅速,洁白浓密,但麦粒种满瓶后上部菌丝多有退化现象。扣除感染杂菌部份,麦粒菌种的成品率为80.8%,滤泥菌种的成品率为93.3%,高于麦粒菌种。另滤泥菌种与麦粒菌种的原材料成本每瓶按现市场价分别为0.024元和0.368元,原料成本费用相差悬殊,明显降低。

    在滤泥菌种播种后对菌丝的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等方面也与麦粒菌种进行了比较。对比试验中培养料常规堆制,按实际菇床面积称重上床,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0.5瓶/m2,菌号:福罐4#,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菌丝生长情况单产(Kg/m2)滤泥菌种菌丝生长良好,生活力高,均匀洁白浓密5.49麦粒菌种菌丝生长良好,洁白浓密,但发现有老鼠翻料4.39

    从对照结果可见,用除毒处理的全滤泥制作蘑菇菌种培养基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不仅完全节约了粮食,显著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滤泥具有充分的营养物质,良好的疏松透气结构,菌丝定殖生长迅速,浓密,不易出现老化退化现象采用滤泥菌种还可以避免菇床鼠害,进一步提高单产。利用全滤泥制种,也为糖厂的“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开拓了又一条新的途径。

    使用本方法,只需在配方工艺上稍作改变,还可用于草菇菌种的生产。

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全滤泥生产蘑菇菌种的方法,其特点是配方中,干滤泥可占95-99,另调加少量无机物,本发明的制种工艺中增加了在拌料前用药物除毒剂对滤泥进行除毒预处理。利用本发明生产蘑菇菌种,不仅能完全节约粮食,极大降低成本,菌丝生长迅速浓密,不易出现老化退化现象,还可避免菇床鼠害,进一步提高单产。利用全滤泥制种,也为糖厂的“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开拓了又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