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改良中用的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节流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盐碱地改良中用的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管道通流量与管道的内径有关,为了控制管道的流通量,通常在管道上设置控制阀门,有的手动控制,有的电磁控制。现代农业提倡节水灌溉,通常在管道后接有迷宫式的灌溉用水流管,实现灌溉水的缓慢流淌,微润土壤,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目前的供水管上设有供水泵,供水泵持续为灌溉提供水源,水流经过迷宫管道,最终缓慢的实现微润灌溉,但是如果供水泵因外界因素,供水量降低,影响的仅仅是出水速度,对供水设备没有影响,但是如果供水泵因外界因素,供水量瞬间升高,单位时间内流入迷宫管的水量增加,但是迷宫管的管道直径较细,出水量一定,瞬间来的高压在单位时间内无法排出时,造成迷宫管内压力增大,容易造成迷宫管的炸裂、爆管等现象,造成迷宫管漏水,影响整个灌溉系统的灌溉计划和布局。
另外,强大的局部压力对迷宫管道的伤害不仅仅是炸裂和爆管,即便是没有出现管道破裂,也会导致管道局部出现变形,迷宫管的出水口增大,出水量怎多,起不到迷宫管道特有的节水灌溉的目的,造成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专利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盐碱地改良中用的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利用水流的流速,控制管道中阀门阀芯的开启量,当流速过高,超过预设值时,管道中的阀门的阀芯开启量变小,从而防止迷宫管道中的水量增大,压力增大对迷宫管的影响,当流速在预设值内时,阀门的阀芯开启量不变,有效解决了现有迷宫管的炸裂、爆管现象,使用寿命更长,灌溉效果好。
本专利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盐碱地改良中用的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管体靠近进水端的一侧通过叶轮轴设有叶轮,所述叶轮轴上设有转动编码器,所述转动编码器通过电连接接有控制器,所述叶轮右侧设有蝶阀,所述蝶阀通过转轴安装在管体内,所述转轴的一端接有步进电动机,所述步进电动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中间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盖体。采用本技术方案,密封效果好,便于维修和保养。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编码器、控制器和步进电动机均设置在安装孔中。采用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叶轮前后两侧均设有滤网。采用本技术方案,滤网起到过滤杂质和有效防止工作中因失误造成的叶轮叶片伤到人手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叶轮通过叶轮轴与滤网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为叶轮提供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靠近出水端一侧设有孔径逐渐变小整流环。采用技术方案,提高输送的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环内表面设有螺旋线槽。采用本技术方案,水流旋转流出,有效减小了水体的直流产生的动力。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装置利用水流的流速,控制管道中阀门阀芯的开启量,当流速过高,超过预设值时,管道中的阀门的阀芯开启量变小,从而防止迷宫管道中的水量增大,压力增大对迷宫管的影响,当流速在预设值内时,阀门的阀芯开启量不变,有效解决了现有迷宫管的炸裂、爆管现象,使用寿命更长,灌溉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所示:1、管体,2、进水端,3、出水端,4、叶轮轴,5、叶轮,6、转动编码器,7、控制器,8、蝶阀,9、步进电动机,10、安装部,11、安装孔,12、盖体,13、滤网,14、整流环,15、螺旋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申请的盐碱地改良中用的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装置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中所示,一种盐碱地改良中用的管道流量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进水端2和出水端3,所述管体1靠近进水端2的一侧通过叶轮轴4设有叶轮5,所述叶轮轴4上设有转动编码器6,所述转动编码器6通过电连接接有控制器7,所述叶轮5右侧设有蝶阀8,所述蝶阀8通过转轴安装在管体1内,所述转轴的一端接有步进电动机9,所述步进电动机9与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管体1中间位置设有安装部10,所述安装部10上设有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上设有盖体12;所述转动编码器6、控制器7和步进电动机9均设置在安装孔11中;所述叶轮5前后两侧均设有滤网13;所述叶轮5通过叶轮轴4与滤网13连接;所述管体1内靠近出水端3一侧设有孔径逐渐变小整流环14;所述整流环14内表面设有螺旋线槽15。
该装置利用水流的流速,控制管道中阀门阀芯的开启量,当流速过高,超过预设值时,管道中的阀门的阀芯开启量变小,从而防止迷宫管道中的水量增大,压力增大对迷宫管的影响,当流速在预设值内时,阀门的阀芯开启量不变,有效解决了现有迷宫管的炸裂、爆管现象,使用寿命更长,灌溉效果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专利申请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专利申请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专利申请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