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63278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93356.8

申请日:

2015.08.12

公开号:

CN105155460A

公开日:

2015.12.1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00申请日:20150812|||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00; A01G1/00

主分类号:

E02B1/00

申请人:

广东红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少光

地址:

528402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东明北路民营科技园兴发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46

代理人:

袁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中,选取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所述铺地黍的栽植方法是直接栽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或是沙袋开口种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本发明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所述铺地黍的栽植方法是直接栽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或是沙袋开口种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采用如下方法:
①块石环境
修建迎水围堰做防浪刷处理,沉积泥沙,堆砌石笼,在石笼内填小石块,固定植株,对于新栽植株根部放置块石固定;
②砾石环境
堆砌石笼,在石笼内填小石块,固定植株;
③淤积泥土、壤土、沙石环境
选择铁丝网格,并用固定钉四角加固,在蛇皮袋内装泥土、壤土或沙石,层层堆砌,在蛇皮袋上开口栽植植株。

说明书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消落带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指水库由于季节性水位消涨、周期性蓄水和生态用水调度等引起的在最高水位线与最低水位线之间形成的消涨区域。消落带呈裸露状态,受雨水冲蚀及波浪淘蚀作用,土体被层层剥离,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发生崩塌,造成水库泥沙淤积,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找到夏季耐旱、冬季耐淹、抗冲刷的水陆两栖植物,又要想办法固住一定量土壤供植物扎根生长,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至今仍是世界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用该方法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选取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所述铺地黍的栽植方法是直接栽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或是沙袋开口种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
优选的,种植采用如下方法:
在块石环境下,修建迎水围堰做防浪刷处理,沉积泥沙,堆砌石笼,在石笼内填小石块,固定植株,对于新栽植株根部放置块石固定;
在砾石环境下,堆砌石笼,在石笼内填小石块,固定植株;
在淤积泥土、壤土、沙石环境下,选择铁丝网格,并用固定钉四角加固,在蛇皮袋内装泥土、壤土或沙石,层层堆砌,在蛇皮袋上开口栽植植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选取的修复植物铺地黍具有优良的两栖特性,铺地黍长期在旱生陆地上生长良好,在浅淹、半淹甚至接近全淹时生长正常,在全淹3-4个月退水后仍能存活,其耐淹、耐旱、耐瘠,且水土保持效果明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对水库消涨带生境最为适应的草本植物。
2、本发明在修复水库消落带的工程中达到了减少水土流失、修复消落带生态环境、美化景观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河源市新丰江水库蓄水后,蓄水位以下坡面植被逐渐消亡,消落带呈裸露状态,受雨水冲蚀及波浪淘蚀作用,土体被层层剥离,水土 流失严重,甚至发生崩塌,造成水库泥沙淤积,不仅破坏两岸景观,生态系统问题也十分突出。
广东红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河源市新丰江水库万绿湖码头到水月湾这一重点旅游线路上,根据不同水位消涨节律和消涨带高差的库岸,以铺地黍作植被护坡试验。
铺地黍为禾本科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巴西,现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我国华南、华东地区有分布,多生长于水边、海边或潮湿之处,亦常入侵旱地。
本发明选取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固住一定量土壤供植物扎根生长:1、直接栽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2、沙袋开口种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
不同环境下的治理措施为:
①块石环境
修建迎水围堰做防浪刷处理,沉积泥沙,堆砌石笼,在石笼内填小石块,固定植株,对于新栽植株根部放置块石固定;
②砾石环境
堆砌石笼,在石笼内填小石块,固定植株;
③淤积泥土、壤土、沙石环境
选择铁丝网格,并用固定钉四角加固,在蛇皮袋内装泥土、壤土或沙石,层层堆砌,在蛇皮袋上开口栽植植株。
实验表明,铺地黍栽植3-5天后开始返青,7-11天后新芽、新叶长势旺盛,栽后2-3周覆盖率达40%-50%,40天后达到100%覆盖。 随后,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对铺地黍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淹水胁迫前期,铺地黍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表现为升高的变化特征。之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淹水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8.7%、50.3%和178.2%。而在整个淹水期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一直呈升高的趋势。故而几种保护酶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能力有差异,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铺地黍对淹水反应的生理指标。
结果表明,铺地黍长期在旱生陆地上生长良好,在浅淹、半淹甚至接近全淹时生长正常,在全淹3-4个月退水后仍能存活,其根系粗壮,铺地而行,网状发展,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功能,草被旺盛翠绿,整齐一致,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铺地黍耐淹、耐旱、耐瘠,且水土保持效果明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对水库消涨带生境最为适应的草本植物。
为确保修复效果加强养护管理,植后1-2年期间,在伏天对植株进行抗旱保水,在洪水后或库区泄洪后清除残留的污染物和漂浮物,对死亡和崩塌地段的植株及时进行补植,及时防治病虫害。
经过上述修复工程,该水库消落带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库周边环境得到了美化,改善了城区环境,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同时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尤其为城区消落带治理、景观修复提供模式和参考。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中,选取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所述铺地黍的栽植方法是直接栽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或是沙袋开口种植后用卵石或石块固土。本发明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