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GRG安装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装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弧形GRG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面积的弧形GRG安装是由若干块相同规格弧度的GRG组成的,其难点在于每两块弧形GRG间的拼角很难一次性确定到位。其次,目前采用的传统的GRG安装方法进行施工,安装时无法调节GRG角度,对于弧形安装出现偏差更无法进行调整。这样不仅会让安装完成后的装饰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时,对于人工和材料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常规弧形GRG安装存在以下弊端:1、采用固定式安装不利于后期的拆卸检修;2、GRG弧面单元连接处的对缝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且可多方位调节的弧形GRG安装结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弧形GRG安装结构,其包括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与第二安装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控制件,连接件和控制件连接,所述控制件上设有轴承,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滑轨,所述控制件与滑轨通过轴承连接,控制件可相对所述支架转动及滑动。
以下为本发明的附属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两条延伸臂,所述轴承设置在延伸臂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架两侧设有支撑臂,所述滑轨分别设置在支撑臂上,所述延伸臂分别与支撑臂连接,所述轴承位于所述支撑臂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可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锚固件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二锚固件设置在弧形GRG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固件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支架端部,所述第二锚固件设置在弧形GRG背面,且与第一锚固件对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弧形GRG实现了对两个弧形GRG单元之间的可调节性的拼接;其次,通过基层锚固件及轨道的控制,实现了弧形GRG前、后、上、下的空间调节,并且能够对弧形GRG的基层检修和灯光控制的线路检修;同时,提供了弧形GRG安装的效率,降低人工的损耗并有利于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弧形GRG安装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弧形GRG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弧形GRG安装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弧形GRG转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弧形GRG滑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弧形GRG安装结构,所示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与第二安装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连接件1和控制件2,连接件1和控制件2连接,所述控制件2上设有轴承3,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支架4,支架4上设有滑轨5,所述控制件2与滑轨5通过轴承3连接,控制件2可相对所述支架4转动及滑动。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与基层6连接,本实施例中,基层6为钢架,通过钢架之间的机械锚固和焊接,提高了基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能。所述控制件2一端与基层6连接,所述支架4与弧形GRG10连接。通过支架4与连接件1的连接,可使得弧形GRG10可相对基层6沿滑轨5移动(如图中箭头所示),且可相对基层6转动(相对于基层前、后调节),从而调整弧形GRG10相对基层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件2包括两条延伸臂21,所述轴承3设置在延伸臂21之间。所述支架4两侧设有支撑臂41,所述滑轨5分别设置在支撑臂41上,所述延伸臂21分别与支撑臂41连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轴承3位于所述支撑臂41之间。上述设置使得控制件2和支架4的连接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锚固件7和第二锚固件8,第一锚固件7和第二锚固件8可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锚固件7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第二锚固件8设置在弧形GRG10上。所述第一锚固件7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支架4的端部,所述第二锚固件8设置在弧形GRG背面,且与第一锚固件对应。通过多个第一、第二锚固件7、8将弧形GRG10固定在支架4上,使得弧形GRG10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的加工及施工方法为:1、根据设计图纸中弧形GRG的尺寸,对基层6的钢架排版测量放线,标记出钢架的位置;2、通过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将基层钢架固定在墙柱面上,钢架的间距根据设计图纸中排版的尺寸确定;3、通过设计图纸,确定控制件2、连接件1和滑轨5的加工尺寸,并在后场进行批量的生产,将控制件2和连接件1进行焊接;4、现场将焊接完成的控制件2与连接件1分别焊接在基层钢架上,接着通过轴承3将控制件2与滑轨5连接并固定,固定后进行轨道调试;5、轨道调试结束后,将支架5与弧形GRG10通过锚固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的弧形GRG实现了对两个弧形GRG单元之间的可调节性的拼接;其次,通过基层锚固件及轨道的控制,实现了弧形GRG前、后、上、下的空间调节,并且能够对弧形GRG的基层检修和灯光控制的线路检修;同时,提供了弧形GRG安装的效率,降低人工的损耗并有利于缩短工期。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