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25356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32858.5

申请日:

2015.05.08

公开号:

CN104825961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2申请日:2015050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2; A61P9/10; A61P25/00; A61K35/62(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2

申请人:

刘慎重

发明人:

刘慎重; 刘丽平; 苏亚萍

地址:

262100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健康路259号安丘市人民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阴地蕨、冬瓜皮、枳茹、玄参、栗毛球、钩藤、肝风草、荆芥、朴松实、天麻、茯神木、白芥子、山姜、五加皮、地龙和安息香;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开窍醒神、豁痰辟秽等功效,诸药相合药效能直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中风引起的面肌萎缩平衡功能障碍、颈动脉斑块、微循环障碍、心脑血管意外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阴地蕨58-88份  冬瓜皮53-81份  枳茹50-78份  玄参50-78份
栗毛球43-71份  钩藤43-71份  肝风草41-69份  荆芥38-65份
朴松实38-65份  天麻36-63份  茯神木36-63份  白芥子28-48份
山姜28-48份  五加皮23-43份  地龙15-35份  安息香13-29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阴地蕨79份  冬瓜皮73份  枳茹68份  玄参68份
栗毛球63份  钩藤63份  肝风草59份  荆芥56份
朴松实56份  天麻54份  茯神木54份  白芥子41份
山姜41份  五加皮38份  地龙30份  安息香2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阴地蕨72份  冬瓜皮65份  枳茹62份  玄参62份
栗毛球55份  钩藤55份  肝风草53份  荆芥50份
朴松实50份  天麻48份  茯神木48份  白芥子37份
山姜37份  五加皮33份  地龙25份  安息香21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阴地蕨65份  冬瓜皮59份  枳茹56份  玄参56份
栗毛球49份  钩藤49份  肝风草47份  荆芥44份
朴松实44份  天麻42份  茯神木42份  白芥子32份
山姜32份  五加皮28份  地龙20份  安息香17份。

5.
  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阴地蕨、冬瓜皮、玄参、栗毛球、钩藤、朴松实、天麻、茯神木、白芥子和地龙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枳茹、山姜和五加皮放入容器中,浸入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溶液浸泡4小时,加热提取,滤过,静置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3)将肝风草洗净,捣烂,压榨取汁,留汁液备用;
(4)将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5)将安息香研末,得到过100目的细粉,备用;
(6)步骤(1)-步骤(5)制得的滤液、稠膏、汁液和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说明书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
中风又称脑血管病(CVD)。中风发病率高,120-180人/10万;致残率高,有75%的人可因此致残;死亡率高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该病。可以说,脑血管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脑中风治疗方法有静脉给药、针灸、口服中西成药。当患者出现脑中风状态时,送医院后,通常采用静脉给药,约有20%的患者能治愈,约60%的患者无法治愈,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还有约20%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其有效率低。有的患者出现脑中风时,运用针灸疗法,临床发现,个别脑中风患者通过针灸后病情会有好转,但是治愈率低,其有效率只有10-20%;还有的患者通过中成药或中西药,其服药时间长,病情好转缓慢,治愈率一般只有10-15%,其有效率同样低。为此,我们急需研制一种药物来帮助患者摆脱中风带来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 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开窍醒神、豁痰辟秽等功效,诸药相合药效能直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中风引起的面肌萎缩平衡功能障碍、颈动脉斑块、微循环障碍、心脑血管意外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阴地蕨、冬瓜皮、玄参、栗毛球、钩藤、朴松实、天麻、茯神木、白芥子和地龙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枳茹、山姜和五加皮放入容器中,浸入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溶液浸泡4小时,加热提取,滤过,静置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3)将肝风草洗净,捣烂,压榨取汁,留汁液备用;
(4)将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5)将安息香研末,得到过100目的细粉,备用;
(6)步骤(1)-步骤(5)制得的滤液、稠膏、汁液和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阴地蕨:味甘、苦、凉,性微寒;归肺、肝经。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主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癫狂,痫疾,疮疡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目赤火眼,目生翳障。《贵州民间方药集》载:“镇咳,亦可解热祛风,治伤风感冒及吐血。”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归肺、脾、小肠经。清热利水,消肿。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滇南本草》载:“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风。”
枳茹:味辛,性温;归肝、肾经。息风止痉,化痰通络。主中风身体强直,屈伸不利,口眼(口呙)斜。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 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别录》载:“生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栗毛球:味甘、涩,性平。清热散结,化痰,止血。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中风不语,便血,鼻衄。《滇南本草》载:“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钩藤:味甘、苦,性微寒;归肝、心经。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本草述》载:“治中风瘫痪,口眼喎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肝风草:味甘,性平;归肝经。平肝熄风。主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药性论》载:“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朴松实:味甘、涩、微辛,性平。平肝熄风,调经活血,止带。主高血压痛,头痛,眩晕,心神不安,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陕西中草药》载:“平肝熄风,调经活血,止血,安神定志。治高血压症,头痛,头晕,心神不安,月经不调,崩漏,白带。”
天麻:味甘、辛,性;归平、肝、脾、肾、胆、心、膀胱经。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本草汇言》载:“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癎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茯神木:味甘,性平;归肝、心经。平肝安神。主惊悸健忘,中风语蹇,脚气转筋。《药性论》载:“治中偏风,口面喝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肝、脾、胃、心包经。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医学入门》载:“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山姜: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草木便方》载:“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五加皮: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日华子本草》载:“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安息香: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开窍醒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主中风痰劂,惊痫昏迷,产后血晕,心腹疼痛,风痹肢节痛。《本草述》载:“治中风,风痹,风癎,鹤膝风,腰痛,耳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开窍醒神、豁痰辟秽等功效,诸药相合药效能直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中风引起的面肌萎缩平衡功能障碍、颈动脉斑块、微循环障碍、心脑血管意外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阴地蕨、冬瓜皮、玄参、栗毛球、钩藤、朴松实、天麻、茯神木、白芥子和地龙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枳茹、山姜和五加皮放入容器中,浸入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溶液浸泡4小时,加热提取,滤过,静置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3)将肝风草洗净,捣烂,压榨取汁,留汁液备用;
(4)将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5)将安息香研末,得到过100目的细粉,备用;
(6)步骤(1)-步骤(5)制得的滤液、稠膏、汁液和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10天为一疗程,4到6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中风的药物,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中风患者2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年龄40-70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8岁,病程1-5年;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0.6岁,病程1-5年。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3次,每次1片,饭后半小时内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4到6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 用量。
对照组服用中风回春丸,按说明书用,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3、疗效判定:
(1)治愈: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病症无变化。
4、结果:
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8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97%。
对照组中治愈25例,有效35例,无效40例,治愈率为25%,总有效率6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吴某,男,70岁,退休工人,河北承德人。患者自述10年前开始发现血压升高,平日常感眩晕头痛,耳鸣面赤,腰腿酸软,后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謇涩、左半身不遂、舌体歪斜颤动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检查确诊为中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随访,未复发。
2、王某,女,60岁,退休工人,江苏泰州人。患者于5年前因“脑出血”而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后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加重并伴眩晕呕吐,站立不稳,站立时,向患侧倾倒。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中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随访,未复发。
3、杨某,男,65岁,农民,河南郑州人。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重影、行走不平衡、右手强直等症状,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中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
4、邓某,女,59岁,会计,湖北黄冈人。患者早上起床后,觉左手无力,左脚乏力,即送至当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中风”,给予药物治疗后未有好转,后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随访,未复发。
5、唐某,男,48岁,电工,广东汕头人。患者在突然倒地后出现右脚不能抬高、右手肩关节痛、肌力差、右手五指不能屈伸、神志欠佳等症状,来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中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
6、曾某,女,41岁,农民,贵州遵义人。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遂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中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阴地蕨、冬瓜皮、枳茹、玄参、栗毛球、钩藤、肝风草、荆芥、朴松实、天麻、茯神木、白芥子、山姜、五加皮、地龙和安息香;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开窍醒神、豁痰辟秽等功效,诸药相合药效能直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中风引起的面肌萎缩平衡功能障碍、颈动脉斑块、微循环障碍、心脑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