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24773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2801.1

申请日:

1996.08.29

公开号:

CN1150913A

公开日:

1997.06.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4.1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61L15/22; A61L15/42

主分类号:

A61L15/22; A61L15/42

申请人: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试基地;

发明人:

张守松; 邹翰

地址:

510632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粤高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卉;林丽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选用了甲壳糖和聚硅氧烷两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利用其亲、疏水性的不同。通过共混、交联制备了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其不仅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具有微相分离结构,而且其热性能稳定,符合生物材料使用温度上的要求,且无皮肤刺激和皮内刺激,符合热原试验要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抗凝血材料。本发明制备上述复合材料的方法,操作方便,制作简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甲壳糖、聚硅氧烷,甲壳 糖与聚硅氧烷的比例(质量比)为1∶99~99∶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甲壳糖与聚硅氧烷 的比例(质量比)为1∶9~9∶1。
3: 一种制备上述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甲壳糖溶液与聚硅氧烷乳液按一定质量比进行共混; (2)、将交联剂加入共混液中,室温下搅拌均匀,使交联剂对甲壳糖进 行交联; (3)、静止消泡后倒入模具中流延成膜,风干至基本凝固再放入烘箱中 恒温干燥成膜; (4)、先用稀碱溶液浸泡上述膜材,再用蒸馏水浸泡、冲洗至中性,取 出膜材干燥至恒重; (5)、上述膜材在酸性条件下用交联剂对聚硅氧烷进行交联; (6)、用稀碱浸泡上述膜材,再用蒸馏水浸泡、冲洗至中性,恒温干燥 到恒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甲壳糖溶液由脱乙 酰度为40%~100%的甲壳糖溶于稀酸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甲壳糖溶液的 浓度(质量百分比)为1‰~10%。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的交联 剂为二醛水溶液,二醛交联剂与甲壳糖的比例(质量比)为0.00001∶1~1∶1 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二醛水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比为)2.5PPm~2.5%。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硅氧烷乳液的聚 硅氧烷数均分子量为3×10 3 ~3×10 5 。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5)中的交联 剂为硅酸脂。

说明书


                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抗凝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抗凝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改造技术。

    抗凝血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开发表面具有理想血液相容性的新材料;二是对现有材料的表面进行修饰以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目前,对新的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聚氨脂的研究上;对现有材料的表面进行修饰以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多集中在高聚物的表面修饰上。这两种途径各有其特点,所开发的生物材料有一定的血液相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但至今仍未开发出真正具有优良抗凝血性能的生物材料,现有抗凝血材料地血液相容性均欠佳,且制备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抗凝血生物材料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抗凝血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复合材料的方法,其操作方便,制作简单。

    本发明的抗凝血复合材料包括有甲壳糖、聚硅氧烷,甲壳糖与聚硅氧烷的比例(质量比)为1∶99~99∶1。

    上述甲壳糖与聚硅氧烷的最佳比例(质量比)为1∶9~9∶1。

    本发明制备上述复合材料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甲壳糖溶液与聚硅氧烷乳液按一定质量比进行共混;

    (2)、将交联剂加入共混液中,室温下搅拌均匀,使交联剂对甲壳糖进行交联;

    (3)、静止消泡后倒入模具中流延成膜,风干至基本凝固再放入烘箱中恒温干燥成膜;

    (4)、先用稀碱溶液浸泡上述膜材,再用蒸馏水浸泡、冲洗至中性,取出膜材干燥至恒重;

    (5)、上述膜材在酸性条件下用交联剂对聚硅氧烷进行交联;

    (6)、用稀碱浸泡上述膜材,再用蒸馏水浸泡、冲洗至中性,恒温干燥到恒重。

    上述甲壳糖溶液由脱乙酰度为40%~100%的甲壳糖溶于稀酸制成。

    上述甲壳糖溶液的浓度(质量百分比)为1‰~10%。

    上述步骤(2)中的交联剂为二醛水溶液,二醛交联剂与甲壳糖的比例(质量比)为0.00001∶1~1∶10。

    上述二醛水溶液的浓度(质量百分比为)2.5PPm~2.5%。

    上述聚硅氧烷乳液的聚硅氧烷数均分子量为3×103~3×105。

    本发明选用了甲壳糖和聚硅氧烷两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利用其亲、疏水性的不同,通过共混、交联制备了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从凝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变形程度三个方面的评价表明了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同时,该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湿态下其最大抗张程度可达13.3Ma,断裂伸长率为98% ;此外,该复合材料还具有微相分离结构,微区大小在10A至10um之间变动;另外该复合材料在-40°C至+190°C之间热性能稳定,符合生物材料使用温度上的要求,且其无皮肤刺激和皮内刺激,符合热原试验要求;本发明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抗凝血材料。

    本发明制备上述复合材料的方法,其操作方便,制作简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含量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一:

    制备甲壳糖与聚硅氧烷质量比为1∶1的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取脱乙酰度为89%的甲壳糖6克,溶于2%的醋酸溶液中,配成6%的甲壳糖溶液,取数均分子量为3-6万、含量为30±2%的聚硅氧烷乳液20克,与上述甲壳糖溶液进行共混;

    (2)、将5.8g的戊二醛水溶液(质量百分比为1‰)加入上述共混液中,室温下搅拌均匀,使戊二醛对甲壳糖进行交联;

    (3)、静止消泡后倒入模具中流延成膜,风干至基本凝固再放入烘箱中50℃恒温干燥成膜;

    (4)用10%NaoH溶液浸泡上述膜材,再用蒸馏水浸泡、冲洗至中性,取出膜材干燥至恒重;

    (5)、上述膜材在酸性(如盐酸)条件下,用硅酸酯对聚硅氧烷进行交联,硅酸脂的量足够即可;

    (6)、用10%NaoH浸泡上述膜材24小时,使NaoH对上述酸性进行中和,再用蒸馏水浸泡、冲洗至中性,50℃恒温干燥至恒重。

    实施例二:

    制备甲壳糖与聚硅氧烷质量比为4∶1的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取脱乙酰度为89%的甲壳糖6克,溶于2%的醋酸溶液中,配成6%甲壳糖溶液,取数均分子量为3-6万、含量为30±2%的聚硅氧烷乳液5克,与上述甲壳糖溶液100克进行共混;

    (2)、将4克的戊二醛水溶液(质量百分比为0.1%)加入上述共混液中,室温下搅拌均匀,使戊二醛对甲壳糖进行交联;

    如下步骤同实施例一的步骤(3)、(4)、(5)、(6)。

    实施例三:

    制备甲壳糖与聚硅氧烷质量比为1∶4的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步骤与实施例一、二相同,但步骤(1)中甲壳糖溶液为10克(质量百分比为6%),骤硅氧烷乳液80克(质量百分比为30%);步骤(2)中戊二醛水溶液为5.8克,质量百分比为0.01%,其它步骤与实施例一、二相同。

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选用了甲壳糖和聚硅氧烷两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利用其亲、疏水性的不同。通过共混、交联制备了一种抗凝血复合材料,其不仅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具有微相分离结构,而且其热性能稳定,符合生物材料使用温度上的要求,且无皮肤刺激和皮内刺激,符合热原试验要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抗凝血材料。本发明制备上述复合材料的方法,操作方便,制作简单,是一种简单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