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矛水力推进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捞矛水力推进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953910A43申请公布日20130306CN102953910ACN102953910A21申请号201210459827X22申请日20121115F03B13/00200601E21B31/2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址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鸿雁路80号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管理科72发明人张彦龙田军徐志俊侯围琪许登程王世永王小雷穆铁奎王超74专利代理机构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65105代理人汤建武周星莹54发明名称捞矛水力推进器57摘要本发明涉及捞矛推进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捞矛水力推进器;其包括上本体。
2、和下本体;在上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本体,在上本体的下部内和下本体的上部内分别有相互对应的过液凹槽并形成过液空腔;在上本体上有与过液空腔相通的进液孔。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将本发明安装在打捞矛上部,通过向进液孔内注入液体,液体经过液空腔,从喷液通孔喷出;液体喷出时,使本发明有向下的推力,并带动打捞矛能够快速、顺畅达到打捞点;可在井筒内流体粘度较高或负压差较大等井况使用,适用性强;采用钢丝绳输送,辅助设备少,劳动强度底、打捞效率高,实用性强。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捞矛。
3、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在上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本体,在上本体的下部内和下本体的上部内分别有相互对应的过液凹槽并形成过液空腔;在上本体上有与过液空腔相通的进液孔;在下本体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与过液空腔底部相通的喷液通孔,喷液通孔呈外高内低的倾斜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上本体包括上盖帽和变径套筒;变径套筒的外部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形;在变径套筒的上端有环形的外螺纹上凸台,在变径套筒上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上盖帽;在下本体的上部有与变径套筒内部相对应的过液凹槽,过液凹槽与变径套筒的内部形成过液空腔;在上盖帽上有与过液空腔相通的进液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4、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变径套筒的内部呈上宽下窄的阶梯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上盖帽的上端中部有环形的螺纹连接凹槽,在螺纹连接凹槽内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吊耳,在吊耳的上部有连接通孔;在吊耳外侧的上盖帽上有与过液空腔相通的进液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下本体的下部有用于与打捞矛连接的内螺纹安装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下本体的下部有用于与打捞矛连接的内螺纹安装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过液空腔的底部呈凹弧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过液空腔的底。
5、部呈凹弧形。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变径套筒的下端有环形的外螺纹下凸台,与外螺纹下凸台对应的下本体的上端有连接凹槽,外螺纹下凸台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凹槽内。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捞矛水力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变径套筒的下端有环形的外螺纹下凸台,与外螺纹下凸台对应的下本体的上端有连接凹槽,外螺纹下凸台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凹槽内。权利要求书CN102953910A1/3页3捞矛水力推进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捞矛推进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捞矛水力推进器。背景技术0002在石油工业油气井工程中,经常遇到用捞矛打捞井下工具的作业;即将打捞矛输送至井下,将落入井下的工具打。
6、捞出井的作业;在输送打捞矛时,一般采用钢丝绳输送或钻杆、油管和抽油管输送打捞矛的方式;通过钢丝绳输送打捞矛,捞矛在其自重作用下下行至预定位置;如遇到井筒内流体粘度较高或带压作业负压差较大以及定向井、水平井中打捞目标物时,打捞矛无法在自重作用下顺利到达预定打捞点,无法实现打捞井下工具的目的,适用性差;而通过钻杆、油管和抽油管输送打捞矛,动用设备量大,工期长、成本高;先压井后打捞的作业对油层二次伤害,实用性差。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捞矛水力推进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采用钢丝绳输送打捞矛时,在遇到井筒内流体粘度较高或负压差较大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打捞,适用性差;以及采用钻。
7、杆、油管和抽油管输送打捞矛时,动用设备量大,工期长、成本高,实用性差的问题。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捞矛水力推进器,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在上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本体,在上本体的下部内和下本体的上部内分别有相互对应的过液凹槽并形成过液空腔;在上本体上有与过液空腔相通的进液孔;在下本体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与过液空腔底部相通的喷液通孔,喷液通孔呈外高内低的倾斜状。0005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上本体可包括上盖帽和变径套筒;变径套筒的外部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形;在变径套筒的上端有环形的外螺纹上凸台,在变径套筒上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上盖帽;在下本体的上。
8、部有与变径套筒内部相对应的过液凹槽,过液凹槽与变径套筒的内部形成过液空腔;在上盖帽上有与过液空腔相通的进液孔。0006上述变径套筒的内部可呈上宽下窄的阶梯状。0007上述上盖帽的上端中部可有环形的螺纹连接凹槽,在螺纹连接凹槽内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吊耳,在吊耳的上部有连接通孔;在吊耳外侧的上盖帽上有与过液空腔相通的进液孔。0008上述下本体的下部可有用于与打捞矛连接的内螺纹安装凹槽。0009上述过液空腔的底部可呈凹弧形。0010上述变径套筒的下端可有环形的外螺纹下凸台,与外螺纹下凸台对应的下本体的上端有连接凹槽,外螺纹下凸台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凹槽内。0011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将本。
9、发明安装在打捞矛上部,通过向进液孔内说明书CN102953910A2/3页4注入液体,液体经过液空腔,从喷液通孔喷出;液体喷出时,使本发明有向下的推力,并带动打捞矛能够快速、顺畅达到打捞点;可在井筒内流体粘度较高或负压差较大等井况使用,适用性强;采用钢丝绳输送,辅助设备少,劳动强度底、打捞效率高,实用性强。附图说明0012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00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下本体,2为过液空腔,3为进液孔,4为喷液通孔,5为变径套筒,6为外螺纹上凸台,7为上盖帽,8为吊耳,9为连接通孔,10为内螺纹安装凹槽,11为外螺纹下凸台。具体实施方式0014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
10、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0015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该捞矛水力推进器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1;在上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本体1,在上本体的下部内和下本体1的上部内分别有相互对应的过液凹槽并形成过液空腔2;在上本体上有与过液空腔2相通的进液孔3;在下本体1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与过液空腔2底部相通的喷液通孔4,喷液通孔4呈外高内低的倾斜状。首先将打捞矛安装在下本。
11、体1底部,再将本发明通过钢丝绳下入井下,通过向进液孔3注入液体,液体经过液空腔2从喷液通孔4喷出;由于喷液通孔4呈外高内低的倾斜状,液体喷出后,本发明受到反作用力作用下行,推动打捞矛快速、顺畅地到达预定打捞点;可便于在井筒内流体粘度较高或负压差较大的井况下使用,适用性强;同时采用辅助设备少,劳动强度底、打捞效率高,实用性强。0017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捞矛水力推进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上本体包括上盖帽7和变径套筒5;变径套筒5的外部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形;在变径套筒5的上端有环形的外螺纹上凸台6,在变径套筒5上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上盖帽7;在下本体1的上部有与变径套筒5内部相对应。
12、的过液凹槽,过液凹槽与变径套筒5的内部形成过液空腔2;在上盖帽7上有与过液空腔2相通的进液孔3。这样将上本体分为上盖帽7和变径套筒5可便于使用后进行拆卸清洗,使清洗过程更方便,易加工;同时呈上宽下窄的锥形的变径套筒5,在下入井内时,可由外径较小的部位过度到外径较大的部位,不易受阻,使本发明下入井下过程更通畅。0018如附图1所示,变径套筒5的内部呈上宽下窄的阶梯状。液体通过进液孔3进入过液空腔2并冲击变径套筒5内部的梯台,从而增加对本发明向下的冲击力。0019如附图1所示,在上盖帽7的上端中部有环形的螺纹连接凹槽,在螺纹连接凹槽内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吊耳8,在吊耳8的上部有连接通孔9;在吊耳8外。
13、侧的上盖帽7上有与过液空腔2相通的进液孔3。可以通过吊耳8上的连接通孔9与钢丝绳连接,便于本发明说明书CN102953910A3/3页5与钢丝绳的拆装;使用方便。0020如附图1所示,在下本体1的下部有用于与打捞矛连接的内螺纹安装凹槽10。打捞矛可通过螺纹安装在内螺纹安装凹槽10内,便于本发明与打捞矛拆装。0021如附图1所示,过液空腔2的底部呈凹弧形。凹弧形的过液空腔2底部可减小液体阻力,使液体从喷液通孔4喷出时的冲力更大,增加对本发明向下的推力。0022如附图1所示,在变径套筒5的下端有环形的外螺纹下凸台11,与外螺纹下凸台11对应的下本体1的上端有连接凹槽,外螺纹下凸台11通过螺纹固定安。
14、装在连接凹槽内。使变径套筒5与下本体1拆装方便。0023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0024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首先将打捞矛通过螺纹安装在下本体1上;并在吊耳8上的连接通孔9上缠绕好钢丝绳;再将地面流体循环系统的循环管线接口接到进液孔3上,地面连接后进行测试并调整推进力;然后再将打捞矛和本发明整体在钢丝绳的牵引下和本发明的驱动下送入井中预定位置;打捞矛与目标物成功对接后,关闭地面流体循环系统,牵引钢丝绳与推进器循环管线同步卷收,完成打捞作业。说明书CN102953910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9539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