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复健器.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24226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42638.1

申请日:

2014.01.29

公开号:

CN104800039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H 1/02申请日:201401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H1/02; A63B23/02; A63B23/12

主分类号:

A61H1/02

申请人:

余木村

发明人:

余木村

地址:

中国台湾中市龙井区忠和里19邻工业路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代理人:

张若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脊椎复健器,包含一主架体、一旋摆组及一驱动模块,其中旋摆组枢设于主架体上,该旋摆组具有两悬臂,两悬臂上分设有供顶撑于人体双臂腋下的支撑件,供人体以脚部悬空方式立设于旋摆组内,驱动模块设于主架体与旋摆组之间,该驱动模块可供驱动旋摆组产生前、后摆动运动。借此,可利用使用者自身的重量来拉伸,达到使脊椎充分舒展及处于正常位置的效果,且用户利用双手支撑于悬臂的支撑件上,如此可带动整个臂部、背部及腹部等部位的肌肉轮流用力,而达到训练肌肉的目的,同时运作上,无需改变使用者的人体姿势,并立即得知使用者脊椎的拉伸状况及角度,可随着使用者于使用过程中针对拉伸姿势或长度等相关细节进行摆动角度与速度的调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主架体;
一旋摆组,其枢设于主架体上,该旋摆组具有两悬臂,且两悬臂上分设有供顶撑于人体双臂腋下的支撑件,供人体以脚部悬空方式立设于旋摆组内;
一驱动模块,其设于主架体与旋摆组之间,该驱动模块可供驱动旋摆组产生前、后摆动的运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主架体具有两相对的支架,且旋摆组于主架体两支架顶端间设有一轴杆,而各该悬臂顶端分别具有一可枢设于轴杆上的轴套,供旋摆组相对主架体枢转摆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旋摆组的悬臂上的支撑件可选择性调整高度,且支撑件顶面具有一供抵撑腋下的顶撑部,又该支撑件外侧下缘具有一供握持的握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旋摆组的悬臂中段形成有一供支撑件上下滑动的通孔,且通孔两相对内缘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部,而支撑件两侧壁面分别具有对应通孔导引部的导引部,且悬臂与支撑件上分别形成有系列上下排列的调整孔,供利用一插销插固,以配合使用者腋下高度进行调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旋摆组于两悬臂下段设有一立板组,而立板组由一可夹设于两悬臂间的板块所构成,且板块可选择性调整高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立板组于旋摆组的两悬臂下段形成有一通孔,且通孔两相对内缘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部,而立板组于板块两端分别设有一可滑设于悬臂下段通孔的滑块,另滑块两侧壁面分别具有对应通孔导引部的导引部,又各该滑块上形成有一螺孔,而立板组于两悬臂上分设有一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分别具有一螺设于所述板块螺孔的螺杆,供驱动板块上下位移。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旋摆组于主架体上设有宽度调整模块,该宽度调整模块可驱动旋摆组的两悬臂调整相对宽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宽度调整模块于主架体顶板上设有一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具有一输出螺杆,该输出螺杆两端分别具有一左螺纹段及一右螺纹段,又输出螺杆的左螺纹段、右螺纹段分别螺设有一螺筒,该两螺筒下方分别具有一爪部,各该螺筒的爪部可穿过一形成于顶板的长滑槽,并与所述旋摆组的两侧悬臂的轴套结合,用以当宽度调整模块的驱动组件正反转动时,可驱动旋摆组的两悬臂同步相对靠近或远离,供配合使用者身材调整其宽度。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模块设于旋摆组下方,驱动模块具有一设于主架体范围内的座体,座体上分设有两对应旋摆组的两悬臂的强力驱动轮,而旋摆组的悬臂底端具有触垫,让驱动模块可利用强力驱动轮与触垫的转动磨擦力,而驱动旋摆组产生前后摆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该旋摆组上设有一支持组,支持组包含有一设于旋摆组两悬臂后侧对应人体臀部的臀垫,另支持组进一步可于旋摆组的两悬臂侧设有一可选择性扣接的腹垫,以对应支撑人体。

说明书

脊椎复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健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指一种可改善脊椎压迫及训练臂力与腹肌的脊椎复健器,借以强化四周肌肉的训练作用,并产生改善脊椎疼痛或不适的效果。
背景技术
人们之所以能站立行走,全仰赖骨骼系统,而骨骼系统的支架为脊椎骨,脊椎骨上顶头颅,下吊荐骨,中间还保护着脊髓,脊髓是周围神经的主轴,周围神经成对的从脊椎骨体中间分出来,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除周围神经外还关联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因此,可以说脊椎是神经网络的起始点。因此脊椎一旦偏斜、错位,就可能产生压迫或刺激神经的问题,而引发酸痛和身体器官功能异常等症状。一般脊椎受伤或异常的患者常感到腰部酸痛、四肢麻痹,目前除开刀外尚无法根治。而根据临床实验,拉开脊椎间隔,能免除神经压迫的痛苦,再配合适度运动强化四周肌肉,可有效改善脊椎异常引起的疼痛或不适;
而导致脊椎移位的主要原因有下列情况:如直接的意外撞击;或受到长期的压力,导致肌肉收缩,进而拉歪脊椎位置;又或长期姿势不正确脊椎移位会令脊神经受压,脊神经与各主要器官连接并负责传递信息,受压的脊神经便不能有效率地传递信息,影响器官的运作。其中除了直接的意外撞击外,均可借由使脊椎充分的舒展及调整于正常的位置,而达到减轻或除去疼痛之效果。
故近年来,市面上开发有多种让人体呈倒挂状的倒立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38215号、公告第239972号、公告第315733号、公告第350346号及公告第492281号等有关倒立机的专利前案。其驱动方式令使用者仰躺在倒立机的卧垫上,双脚勾置于定置座,再使倒立机进行倒立的动作,即可借由使用者自身的重量来拉伸使用者的双脚,进而达到使脊椎充分舒展及处于正常位置的效果。
然而,由于使用者仰躺在卧垫上,使用者无法由使用倒立机的过程中,立即得知使用者脊椎的拉伸状况及角度,亦无法随着使用者于使用过程中针对拉伸姿势或长度等相关细节进行调整,另外由于使用者受到卧垫的支撑,因此无法利用较小的倒立角度来进行拉伸,且其拉伸效果有限。再者倒立机的运作上,需令使用者人体头下脚上,如此将使血液充斥于头部,易造成充血头昏的问题,当使用者离开时可能因头昏而发生站立不稳、甚至摔跤的问题。
换言之,现有倒立机受到使用上的限制,而无法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进而降低强化四周肌肉的训练作用,影响到其改善脊椎疼痛或不适之效果,因此如何有效拉伸、活络经脉与血路,同时进行其四周与不同部位的肌肉训练,是目前业界所亟欲开发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前述利用倒立机伸展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借由本发明人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开发的经验,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脊椎复健器,借以克服现有复健器无法兼具多项感官启发所造成的缺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复健器,其能利用自身重量以正确姿势向下拉伸,可调整其拉伸力道,并通过其旋摆甩动来提升其复健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复健器,其能同步训练使用者的臂部、背部及腹部的肌肉,而能进一步改善脊椎疼痛或不适之状况,且能提供健身之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椎复健器,其中至少包含有:
一主架体;
一旋摆组,其枢设于主架体上,该旋摆组具有两悬臂,且两悬臂上分设有供顶撑于人体双臂腋下的支撑件,供人体以脚部悬空方式立设于旋摆组内;
一驱动模块,其设于主架体与旋摆组之间,该驱动模块可供驱动旋摆组产生前、后摆动的运动。
该主架体具有两相对的支架,且旋摆组于主架体两支架顶端间设有一轴杆,而各该悬臂顶端分别具有一可枢设于轴杆上的轴套,供旋摆组相对主架体枢转摆动。
该旋摆组的悬臂上的支撑件可选择性调整高度,且支撑件顶面具有一供抵撑腋下的顶撑部,又该支撑件外侧下缘具有一供握持的握把。
该旋摆组的悬臂中段形成有一供支撑件上下滑动的通孔,且通孔两相对内缘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部,而支撑件两侧壁面分别具有对应通孔导引部的导引部,且悬臂与支撑件上分别形成有系列上下排列的调整孔,供利用一插销插固,以配合使用者腋下高度进行调节。
该旋摆组于两悬臂下段设有一立板组,而立板组由一可夹设于两悬臂间的板块所构成,且板块可选择性调整高度。
该立板组于旋摆组的两悬臂下段形成有一通孔,且通孔两相对内缘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部,而立板组于板块两端分别设有一可滑设于悬臂下段通孔的滑块,另滑块两侧壁面分别具有对应通孔导引部的导引部,又各该滑块上形成有一螺孔,而立板组于两悬臂上分设有一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分别具有一螺设于所述板块螺孔的螺杆,供驱动板块上下位移。
该旋摆组于主架体上设有宽度调整模块,该宽度调整模块可驱动旋摆组的两悬臂调整相对宽度。
该宽度调整模块于主架体顶板上设有一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具有一输出螺杆,该输出螺杆两端分别具有一左螺纹段及一右螺纹段,又输出螺杆的左螺纹段、右螺纹段分别螺设有一螺筒,该两螺筒下方分别具有一爪部,各该螺筒的爪部可穿过一形成于顶板的长滑槽,并与所述旋摆组的两侧悬臂的轴套结合,用以当宽度调整模块的驱动组件正反转动时,可驱动旋摆组的两悬臂同步相对靠近或远离,供配合使用者身材调整其宽度。
该驱动模块设于旋摆组下方,驱动模块具有一设于主架体范围内的座体,座体上分设有两对应旋摆组的两悬臂的强力驱动轮,而旋摆组的悬臂底端具有触垫,让驱动模块可利用强力驱动轮与触垫的转动磨擦力,而驱动旋摆组产生前后摆动。
该旋摆组上设有一支持组,支持组包含有一设于旋摆组两悬臂后侧对应人体臀部的臀垫,另支持组进一步可于旋摆组的两悬臂侧设有一可选择性扣接的腹垫,以对应支撑人体。
借此,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使得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旋摆组可带动人体产生前后摆动的钟摆运动,此时由于人体脚部呈悬空状,如此可借由使用者自身的重量来拉伸,进而达到使脊椎充分舒展及处于正常位置的效果;
2、本发明可让使用者利用双手支撑于悬臂的支撑件上,如此可带动整个臂部、背部及腹部等部位的肌肉轮流用力,而达到训练肌肉的目的;
3、本发明在运作上,无需改变使用者的人体姿势,并立即得知使用者脊椎的拉伸状况及角度,可随着使用者于使用过程中针对拉伸姿势或长度等相关细节进行摆动角度与速度的调整;以及
4、本发明无现有倒立机造成人体头下脚上的现象,使用者不致因头部充血,而发生头昏站立不稳、甚至摔跤的问题,增进使用的安全性,且能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升其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脊椎复健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脊椎复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供说明本发明各组件的态样及其相对关系;
图3为本发明脊椎复健器前视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脊椎复健器于实际操作时的第一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脊椎复健器侧视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脊椎复健器于实际操作时旋摆甩动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脊椎复健器中立板组于加宽时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构成、特征及其他目的,以下乃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同时让熟悉该项技术领域者能够具体实施。
本发明脊椎复健器,随附图例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发明,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图式与说明书中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发明的请求项内,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
而关于本发明脊椎复健器的构成,请参阅图1、图2所示,该脊椎复健器至少包含有一主架体10、一旋摆组20及一驱动模块50,其中驱动模块50可驱动旋摆组20摆动,而旋摆组20则可带动人体相对主架体10产生前后旋摆动作;其中
主架体10具有两相对的支架11,各该支架11以A字型架为主,再者两支架11顶端共同跨设有一顶板15,供主架体10稳固站立于地面,且可供组设旋摆组20与驱动模块50;
而旋摆组20枢设于主架体10上,该旋摆组20由两可支撑人体的悬臂21所构成,又旋摆组20于主架体10的两支架11顶端间设有一轴杆22,且各该悬臂21顶端分别具有一可枢设于轴杆22上的轴套23,供旋摆组20相对主架体10枢转摆动,又旋摆组20的各该悬臂21中段分设有一顶撑于人体腋下的支撑件24,其于悬臂21中段形成有一供支撑件24上下滑动的通孔211,且通孔211两相对内缘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部212,而支撑件24顶面具有一供抵撑腋下的顶撑部241,又该支撑件24外侧下缘具有一供握持的握把242,该握把242进一步可供相对顶撑部241调整高度,以配合使用者手臂长度,另支撑件24两侧壁面分别具有对应通孔211导引部212的导引部243,且悬臂21与支撑件24上分别形成有系列上下排列的调整孔215、244,供利用一插销216插固,以配合使用者腋下高度进行调节,又旋摆组20于两悬臂21下段进一步设有一可选择性调整高度的立板组30,其于两悬臂21下段形成有一供立板组30上下移动的通孔213,且通孔213两相对内缘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部214,而立板组30由一可夹设于两悬臂21间的板块31所构成,且于板块31两端分别设有一可滑设于悬臂21下段通孔213的滑块32,另滑块32两侧壁面分别具有对应通孔213导引部214的导引部320,又各该滑块32上形成有一螺孔33,而立板组30于两悬臂21上分设有一驱动组件35,各该驱动组件35的输出端分别具有一螺设于板块31螺孔33的螺杆36,供驱动板块31上下位移;
再者,旋摆组20可于主架体10上设有宽度调整模块40,搭配参看图3及图7所示,该宽度调整模块40于主架体10的顶板15上设有一驱动组件41,且驱动组件41具有一输出螺杆42,该输出螺杆42两端分别具有一左螺纹段421及一右螺纹段422,且输出螺杆42的左螺纹段421、右螺纹段422分别螺设有一螺筒45,该两螺筒45下方具有一爪部46,且各该螺筒45的爪部46可穿过一形成于顶板15的长滑槽16,并与旋摆组20的两侧悬臂21的轴套23结合,用以当宽度调整模块40的驱动组件41正反转动时,可驱动旋摆组20的两悬臂21同步相对靠近或远离,供配合使用者身材调整其宽度;
至于驱动模块50是设于旋摆组20下方,该驱动模块50具有一设于主架体10范围内的座体51,座体51上形成有两道对应旋摆组20两悬臂21的导沟52,且座体51于各该导沟52内分设有一强力驱动轮53,供利用磨擦拨动旋摆组20,而旋摆组20的悬臂21底端具有触垫55,让驱动模块50可利用强力驱动轮53与触垫55的转动摩擦力,而驱动旋摆组20产生前后摆动,且进一步可利用其接触强度产生刹车作用;又本发明驱动模块50进一步可将其强力驱动轮53改以电磁件替代,而旋摆组20的悬臂21的触垫55则改以磁性件替代,让驱动模块50可利用电磁件与磁性件的磁场作用,令旋摆组20产生前后摆动,同时进一步可利用磁力产生刹车作用;
又旋摆组20上设有一支持组60,供人体可被限制于旋摆组20上,该支持组60包含有一设于旋摆组20两悬臂21后侧的臀垫61,臀垫61适应人体臀部,以避免旋摆组20向前摆动时,人体向后滑脱,另支持组60进一步可于旋摆组20的两悬臂21前侧设有一可选择性扣接的腹垫65,以对应支撑人体的下腹部,避免旋摆组20向后摆动时,人体向前滑脱;
借此,组构成一易于操作、且能产生人体拉伸作用的脊椎复健器。
而本发明的实际使用状态,则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操作上,令使用者站立于旋摆组20的立板组30的板块31上,并令双手穿过旋摆组20的通孔211,且调整悬臂21的支撑件24的高度,使支撑件24可顶撑于使用者腋下,同时使用者双手并握持支撑件24的握把242,另可依需求,将旋摆组20上支持组60的臀垫61或腹垫65覆设于人体后侧背臀部及前侧下腹部,以防止人体在动作中滑落;
待完成前述人体支撑作业后,可通过立板组30的驱动组件35驱动板块31下降,让使用者双脚悬空,供利用人体自身重量向下拉伸脊椎,接着可通过驱动模块50的强力驱动轮53与旋摆组20悬臂21的触垫55接触,当强力驱动轮53转动时可令驱动旋摆组20向前旋摆,旋摆组20进一步可利用自身重量向下回摆,而带动人体产生前后摆动的钟摆运动,此时由于人体脚部呈悬空状,如此可借由使用者自身的重量来拉伸,进而达到使脊椎充分舒展及处于正常位置的效果。
再者,由于使用者的人体是利用双手支撑于悬臂21的支撑件24上,为了让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可保持平稳不滑落,通常会自动产生紧握及用力的现象,如此可带动整个臂部、背部及腹部等部位的肌肉轮流用力,而达到训练肌肉的目的,能进一步改善脊椎疼痛或不适的状况,且能提供健身之效。
同时,本发明运作上,无需改变使用者的人体姿势,并立即得知使用者脊椎的拉伸状况及角度,可随着使用者于使用过程中针对拉伸姿势或长度等相关细节进行摆动角度与速度的调整。再者无现有倒立机造成人体头下脚上的现象,使用者不致因头部充血,而发生头昏站立不稳、甚至摔跤的问题,增进使用的安全性。
借此,可以理解到本发明为一创意极佳的发明,除了有效解决习用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更大幅增进功效,且在相同的技术领域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创作或公开使用,同时具有功效的增进,故本发明已符合发明专利有关「新颖性」与「创造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脊椎复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脊椎复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脊椎复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椎复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复健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一种脊椎复健器,包含一主架体、一旋摆组及一驱动模块,其中旋摆组枢设于主架体上,该旋摆组具有两悬臂,两悬臂上分设有供顶撑于人体双臂腋下的支撑件,供人体以脚部悬空方式立设于旋摆组内,驱动模块设于主架体与旋摆组之间,该驱动模块可供驱动旋摆组产生前、后摆动运动。借此,可利用使用者自身的重量来拉伸,达到使脊椎充分舒展及处于正常位置的效果,且用户利用双手支撑于悬臂的支撑件上,如此可带动整个臂部、背部及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