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803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6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73288.8

申请日:

2012.09.29

公开号:

CN102839768A

公开日:

2012.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4B 2/5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傅礼铭变更后权利人:湖北大成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4号省林勘院变更后权利人: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珞瑜路889号武汉光谷中心花园B栋办公楼B栋24层2401号登记生效日:2014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56申请日:20120929|||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56; E04B1/76; E04C1/00

主分类号:

E04B2/56

申请人:

傅礼铭

发明人:

傅礼铭

地址: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4号省林勘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围护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一框架;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c.自下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块包括有一外面板、一内面板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联接件;d.在已拼装的模卡砌块之上分段安装中间肋梁;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f.重复步骤d和步骤e直至拼装完成。采用本发明施工方法所建造的墙体由纵横交错的双向密肋构成格构式承力体系、密闭式保温系统、断桥式隔热设计和分仓式防火阻燃,其简单拼装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可实现无水无尘作业,节能环保,省材省工,降低工程造价,便捷可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构建一框架,所述框架由左右边肋柱和上下端肋梁构成;
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将每一中间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
述上下端肋梁固定;
c、自下向上逐层于所述框架上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块包
括有一外面板、一内面板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联接件,藉
由该联接件使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夹紧于相邻的二中间肋柱或者相邻的中间
肋柱和边肋柱而实现每一模卡砌块的安装;
d、在已拼装至预定层数的模卡砌块之上位于二中间肋柱之间或者中间肋柱
与边肋柱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
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
f、重复上述步骤d和步骤e直至中间肋梁与上端肋梁之间的模卡砌块拼装
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
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于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夹入保温层或/和隔热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
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或者拼装模卡砌块至上端肋梁处之后,具有一向模卡砌
块的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
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两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且与边肋柱或端肋梁相交时,
于模卡砌块的拼接处设置“一”字型联接插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
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三块或四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时,于模卡砌块的拼接
处设置“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
卡砌块拼装完成之后,具有一进行外墙面和/或内墙面的墙面装饰工程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
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
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下端肋梁;
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
a3、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上端肋梁;
a4、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
a2、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
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安装所述左右边肋柱、上下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前具有一向所述边肋
柱、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至少一侧外表面敷设保温层或/和隔热层的
步骤。

说明书

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围护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保温、防火、承力、
抗震多重作用的装配整体式新型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建筑节能的强制约
束成为了人们建筑活动中的两大主题。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轻质高强、
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被称作墙体材料革新。自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
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以来,以禁止使用粘土砖为突
破口,大力推进研发生产替代实心粘土砖和粘土类墙体材料产品,从而减少建
材生产的资源消耗和建筑使用能耗,保护耕地、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保
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促进建材行业和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期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人们在墙体材料的创新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空心砖、模卡砖、
加气混凝土砖、钢丝网夹心砖、纳米秸秆砖、EPS加混凝土砖等等不同类型不
同材质的墙体材料层出不穷。但分析这些现有技术,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足:

1、如利用废材或生物材料制成的墙体材料,自身强度比较差,不适合于做
承重墙;

2、如做外保温和内保温的墙体,则具有重大火灾隐患;

3、如保温层处于夹层位置的墙体材料,没有很好地解决冷桥问题。

4、没有突破传统墙体结构和施工工艺,不能抵御地震和台风。

因此,发明一种轻质、高强、施工简单、保温性能优良、可参与建筑结构
承力及共同抵御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新型墙体及其相适应的施工方法已是当
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墙体材料和墙体结构技术上的缺陷,作了全面
的改进和创新,突破传统工艺,提供一种由装配式模卡砌块卡口式拼接在纵横
交错设置的双向密肋(密肋柱和密肋梁)结构中的整体承力的墙体体系即双向
密肋模卡墙体施工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制作出轻质、强度高、保温性能优良、
可参与建筑结构受力、能抵御地震台风的新型墙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
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构建一框架,所述框架由左右边肋柱和上下端肋梁构成;

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将每一中间肋柱的两端分别与
上述上下端肋梁固定;

c、自下向上逐层于所述框架上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块
包括有一外面板、一内面板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联接件,
藉由该联接件使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夹紧于相邻的二中间肋柱或者相邻的中
间肋柱和边肋柱而实现每一模卡砌块的安装;

d、在已拼装至预定层数的模卡砌块之上位于二中间肋柱之间或者中间肋
柱与边肋柱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

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

f、重复上述步骤d和步骤e直至中间肋梁与上端肋梁之间的模卡砌块拼
装完成。

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于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夹入保温层或/和
隔热层。

在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或者拼装模卡砌块至上端肋梁处之后,具有一
向模卡砌块的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的
步骤。

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两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且与边肋柱或端肋梁
相交时,于模卡砌块的拼接处设置“一”字型联接插件。所述联接插件可以与
肋梁、肋柱或内、外面板之间采取固定措施。

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三块或四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时,于模卡砌
块的拼接处设置“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所述联接插
件可以与肋梁、肋柱或内、外面板之间采取固定措施。

在模卡砌块拼装完成之后,具有一进行外墙面和/或内墙面的墙面装饰工
程的步骤。

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

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

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还可采取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下端肋梁;

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

a3、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上端肋梁;

a4、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还可采取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

a2、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

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在安装所述左右边肋柱、上下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前具有一向所
述边肋柱、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至少一侧外表面敷设保温层或/和隔
热层的步骤。这样做,可进一步阻断肋梁、肋柱的冷桥作用。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获得了以下技术效果:墙体采用双向密
肋作为承力结构可将负荷横纵传递,有效增强了墙体的承重及抗侧力性能,墙
体可参与建筑受力;制成的墙体内空,因而轻于传统墙体,且整体构造更牢固,
抗震性能更好;采用双向密肋格构式分隔,现场内注可塑性保温或/和隔热层,
且在肋梁、肋柱外表面也设置保温或/和隔热层,使墙体的整体性和气密性增
强,保温隔热隔音性能更优;在墙体内部灵活设置保温层或/和隔热层,能最
大限度阻断热桥通道,且耐候性能好;双向密肋结构使墙体在火灾发生时即成
分仓式防火墙,有效避免墙面大面积着火而引起坍塌,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带来
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简单地拼装式施工,可实现无水无尘作业,
快捷卫生环保,更能节省施工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a。

图2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b。

图3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c。

图4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d。

图5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e。

图6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f。

图7为本发明示范图,拼装模卡砌块过程中,于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夹入
保温层、隔热层。

图8为本发明示范图,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后,向模卡砌块的外面板
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

图9为本发明示范图,拼装模卡砌块至上端肋梁处,向模卡砌块的外面板
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

图10为本发明模卡砌块设置了联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一的示范图。

图12为本发明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二的示范图。

图13为本发明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三的示范图。

图14为本发明示范图,安装端肋梁前,在外表面敷设保温层和隔热层。

图中:1-边肋柱,2-端肋梁,3-中间肋柱,4-模卡砌块,5-外面板,
6-内面板,7-联接件,8-中间肋梁,9-保温层,10-隔热层,11-“一”
字型联接插件,12-“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
同。图中1为边肋柱,2为端肋梁,3为中间肋柱,4为模卡砌块,5为外面板,
6为内面板,7为联接件,8为中间肋梁,9为保温层,10为隔热层,11为“一”
字型联接插件,12为“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

如图1、2、3、4、5、6中所示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构建一框架,所述框架由左右边肋柱1和上下端肋梁2构成;

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3,将每一中间肋柱3的两端分别
与上述上下端肋梁2固定;

c、自下向上逐层于所述框架上拼装模卡砌块4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
块4包括有一外面板5、一内面板6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
联接件7,藉由该联接件7使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夹紧于相邻的二中间肋
柱3或者相邻的中间肋柱3和边肋柱1而实现每一模卡砌块的安装;

d、在已拼装至预定层数的模卡砌块4之上位于二中间肋柱3之间或者中
间肋柱3与边肋柱1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8;

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4;

f、重复上述步骤d和步骤e直至中间肋梁8与上端肋梁2之间的模卡砌
块4拼装完成。

图1至图6示范本发明的具体施工步骤。

图1对应步骤a,左右边肋柱1分别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墙上,上下端肋
梁2分别固定在建筑物的梁和楼板上,构建成框架;

图2对应步骤b,安装中间肋柱3,中间肋柱3两端与上下端肋梁2固定;

图3对应步骤c,自下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4。模卡砌块4的外面板5
和内面板6分别于中间肋柱3或边肋柱1的两侧向内相对移动,夹贴到位后,
用联接件7紧固联接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此步骤亦可预先用联接件7联
接好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然后整体提起,码放到相应部位。模卡砌块4
拼装码放到预定层数后停止。

图4对应步骤d,码放模卡砌块4到预定层数,本图示范例为两层,再在
其上位于二中间肋柱3之间、中间肋柱3与边肋柱1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8,
中间肋梁8的两端固定在中间肋柱3或边肋柱1上。具体实施中,中间肋梁8
也可部分嵌入其下方的模卡砌块4中。

图5对应步骤e,安装完中间肋梁8后,继续向上逐层拼装码放模卡砌块
4。

图6对应步骤f,重复步骤d和步骤e,最后达到完成中间肋梁8与上端
肋梁2之间模卡砌块4的拼装,至此,本发明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安装完
成。

如图7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
装模卡砌块4的过程中,于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夹入保温层9或/和
隔热层10。在图7示范图中,当安装进行到步骤c时,在外面板5和内面板6
之间夹入了预制的保温层9和隔热层10。

如图8、9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拼装模卡砌块4至预定层数或者拼装模卡砌块4至上端肋梁2处之后,具有
一向模卡砌块4的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
温层9的步骤。图8示范图中,完成步骤d后,通过预先设置在中间肋梁8上
的通孔,向模卡砌块4的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
形成保温层9;图9示范图中,拼装模卡砌块4至上端肋梁2,此时整体拼装
步骤已经完成,仅剩最上面两层的模卡砌块4内未注入保温材料,这时通过向
预先设置在最上层模卡砌块4内面板6上的通孔注入保温材料而在其内部形成
保温层9。从图8、图9可以看出,图8完成的是中间层模卡砌块4的注泡过
程,而图9完成的是顶部模卡砌块4的注泡过程。注泡过程亦可采用其它方式
方法,不受本示范图所限。

如图10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在拼装模卡砌块4
的过程中,当两块模卡砌块4相邻拼接且与边肋柱1或端肋梁2相交时,于模
卡砌块4的拼接处设置“一”字型联接插件11。在拼装模卡砌块4的过程中,
当三块或四块模卡砌块4相邻拼接时,于模卡砌块4的拼接处设置“T”字型、
“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12。图10中,与边肋柱1或端肋梁2相
连接的模卡砌块4,其相邻的两块之间设置有“一”字型联接插件11,“一”
字型联接插件11设在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图10中,4块模卡砌块4相
接时,在拼接处设置有“十”字型联接插件12。

如图11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2;

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1;

a3、固定端肋梁2和边肋柱1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图11为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一的示范图,图中示范了按上
述步骤构建框架的过程。

如图12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下端肋梁2;

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1;

a3、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上端肋梁2;

a4、固定端肋梁2和边肋柱1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图12为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二的示范图,图中示范了按上
述步骤构建框架的过程。

如图13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

a1、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1;

a2、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2;

a3、固定端肋梁2和边肋柱1之间交接处的联接。

图13为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三的示范图,图中示范了按上
述步骤构建框架的过程。

如图14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安装所述左右边肋柱1、上下端肋梁2、中间肋柱3、中间肋梁8前具有一向所
述边肋柱1、端肋梁2、中间肋柱3、中间肋梁8至少一侧外表面敷设保温层9
或/和隔热层10的步骤。图14示范图中,安装端肋梁2前,在端肋梁2一侧
外表面敷设保温层9和隔热层10。

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839768A43申请公布日20121226CN102839768ACN102839768A21申请号201210373288822申请日20120929E04B2/56200601E04B1/76200601E04C1/0020060171申请人傅礼铭地址430079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4号省林勘院72发明人傅礼铭54发明名称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围护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一框架;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C自下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

2、块包括有一外面板、一内面板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联接件;D在已拼装的模卡砌块之上分段安装中间肋梁;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F重复步骤D和步骤E直至拼装完成。采用本发明施工方法所建造的墙体由纵横交错的双向密肋构成格构式承力体系、密闭式保温系统、断桥式隔热设计和分仓式防火阻燃,其简单拼装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可实现无水无尘作业,节能环保,省材省工,降低工程造价,便捷可行。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4页1/2页21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一框架,所。

3、述框架由左右边肋柱和上下端肋梁构成;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将每一中间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上下端肋梁固定;C、自下向上逐层于所述框架上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块包括有一外面板、一内面板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联接件,藉由该联接件使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夹紧于相邻的二中间肋柱或者相邻的中间肋柱和边肋柱而实现每一模卡砌块的安装;D、在已拼装至预定层数的模卡砌块之上位于二中间肋柱之间或者中间肋柱与边肋柱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F、重复上述步骤D和步骤E直至中间肋梁与上端肋梁之间的模卡砌块拼装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

4、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于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夹入保温层或/和隔热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或者拼装模卡砌块至上端肋梁处之后,具有一向模卡砌块的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的步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两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且与边肋柱或端肋梁相交时,于模卡砌块的拼接处设置“一”字型联接插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三块或四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时,于模卡砌块的拼接处设置“T”。

5、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卡砌块拼装完成之后,具有一进行外墙面和/或内墙面的墙面装饰工程的步骤。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下端肋梁;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A3。

6、、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上端肋梁;A4、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A1、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权利要求书CN102839768A2/2页3A2、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所述左右边肋柱、上下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前具有一向所述边肋柱、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至少一侧外表面敷设保温层或/和隔热层的步骤。权利要求书CN102839768A1。

7、/5页4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围护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保温、防火、承力、抗震多重作用的装配整体式新型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建筑节能的强制约束成为了人们建筑活动中的两大主题。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轻质高强、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被称作墙体材料革新。自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以来,以禁止使用粘土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研发生产替代实心粘土砖和粘土类墙体材料产品,从而减少建材生产的资源消耗和建筑使用能耗,保护耕地、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

8、境,改善建筑功能,促进建材行业和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0003近几年来,人们在墙体材料的创新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空心砖、模卡砖、加气混凝土砖、钢丝网夹心砖、纳米秸秆砖、EPS加混凝土砖等等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墙体材料层出不穷。但分析这些现有技术,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足00041、如利用废材或生物材料制成的墙体材料,自身强度比较差,不适合于做承重墙;00052、如做外保温和内保温的墙体,则具有重大火灾隐患;00063、如保温层处于夹层位置的墙体材料,没有很好地解决冷桥问题。00074、没有突破传统墙体结构和施工工艺,不能抵御地震和台风。0008因此,发明一种轻质、高强、。

9、施工简单、保温性能优良、可参与建筑结构承力及共同抵御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新型墙体及其相适应的施工方法已是当务之急。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墙体材料和墙体结构技术上的缺陷,作了全面的改进和创新,突破传统工艺,提供一种由装配式模卡砌块卡口式拼接在纵横交错设置的双向密肋密肋柱和密肋梁结构中的整体承力的墙体体系即双向密肋模卡墙体施工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制作出轻质、强度高、保温性能优良、可参与建筑结构受力、能抵御地震台风的新型墙体。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0011A、构建一框架,所述框架由左右边肋柱和上下端肋梁构。

10、成;0012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将每一中间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上下端肋梁固定;0013C、自下向上逐层于所述框架上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块包括有一外面板、一内面板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联接件,藉由该联接件使所述说明书CN102839768A2/5页5外面板和内面板夹紧于相邻的二中间肋柱或者相邻的中间肋柱和边肋柱而实现每一模卡砌块的安装;0014D、在已拼装至预定层数的模卡砌块之上位于二中间肋柱之间或者中间肋柱与边肋柱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0015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0016F、重复上述步骤D和步骤E直至中间肋梁与上端肋梁之间的模卡砌块拼装完。

11、成。0017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于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夹入保温层或/和隔热层。0018在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或者拼装模卡砌块至上端肋梁处之后,具有一向模卡砌块的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的步骤。0019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两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且与边肋柱或端肋梁相交时,于模卡砌块的拼接处设置“一”字型联接插件。所述联接插件可以与肋梁、肋柱或内、外面板之间采取固定措施。0020在拼装模卡砌块的过程中,当三块或四块模卡砌块相邻拼接时,于模卡砌块的拼接处设置“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所述联接插件可以与肋梁、肋柱或内、外面板之间采取固定措施。0。

12、021在模卡砌块拼装完成之后,具有一进行外墙面和/或内墙面的墙面装饰工程的步骤。0022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0023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0024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0025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0026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还可采取如下步骤0027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下端肋梁;0028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0029A3、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上端肋梁;0030A4、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0031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还可采取如下步骤0032A1、。

13、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0033A2、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0034A3、固定端肋梁和边肋柱之间交接处的联接。0035在安装所述左右边肋柱、上下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前具有一向所述边肋柱、端肋梁、中间肋柱、中间肋梁至少一侧外表面敷设保温层或/和隔热层的步骤。这样做,可进一步阻断肋梁、肋柱的冷桥作用。0036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获得了以下技术效果墙体采用双向密肋作为承力结构可将负荷横纵传递,有效增强了墙体的承重及抗侧力性能,墙体可参与建筑受力;制成的墙体内空,因而轻于传统墙体,且整体构造更牢固,抗震性能更好;采用双向密肋格构式分隔,现场内注可塑。

14、性保温或/和隔热层,且在肋梁、肋柱外表面也设置保温或/和隔热层,使墙体的整体性和气密性增强,保温隔热隔音性能更优;在墙体内部灵活设置保温层说明书CN102839768A3/5页6或/和隔热层,能最大限度阻断热桥通道,且耐候性能好;双向密肋结构使墙体在火灾发生时即成分仓式防火墙,有效避免墙面大面积着火而引起坍塌,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简单地拼装式施工,可实现无水无尘作业,快捷卫生环保,更能节省施工材料,降低工程造价。附图说明0037图1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A。0038图2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B。0039图3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C。0。

15、040图4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D。0041图5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E。0042图6为本发明示范图,对应施工方法步骤F。0043图7为本发明示范图,拼装模卡砌块过程中,于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夹入保温层、隔热层。0044图8为本发明示范图,拼装模卡砌块至预定层数后,向模卡砌块的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0045图9为本发明示范图,拼装模卡砌块至上端肋梁处,向模卡砌块的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0046图10为本发明模卡砌块设置了联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0047图11为本发明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一的示范图。0048。

16、图12为本发明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二的示范图。0049图13为本发明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三的示范图。0050图14为本发明示范图,安装端肋梁前,在外表面敷设保温层和隔热层。0051图中1边肋柱,2端肋梁,3中间肋柱,4模卡砌块,5外面板,6内面板,7联接件,8中间肋梁,9保温层,10隔热层,11“一”字型联接插件,12“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具体实施方式005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图中1为边肋柱,2为端肋梁,3为中间肋柱,4为模卡砌块,5为外面板,6为内面板,7为联接件,8为中间肋梁,9为保温层,10为隔热。

17、层,11为“一”字型联接插件,12为“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0053如图1、2、3、4、5、6中所示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0054A、构建一框架,所述框架由左右边肋柱1和上下端肋梁2构成;0055B、在所述框架中纵向固定若干中间肋柱3,将每一中间肋柱3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上下端肋梁2固定;0056C、自下向上逐层于所述框架上拼装模卡砌块4至预定层数,所述模卡砌块4包括有一外面板5、一内面板6及至少一用于联接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联接件7,藉由该联接说明书CN102839768A4/5页7件7使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夹紧于相邻的二中间肋柱3或者相。

18、邻的中间肋柱3和边肋柱1而实现每一模卡砌块的安装;0057D、在已拼装至预定层数的模卡砌块4之上位于二中间肋柱3之间或者中间肋柱3与边肋柱1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8;0058E、继续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4;0059F、重复上述步骤D和步骤E直至中间肋梁8与上端肋梁2之间的模卡砌块4拼装完成。0060图1至图6示范本发明的具体施工步骤。0061图1对应步骤A,左右边肋柱1分别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墙上,上下端肋梁2分别固定在建筑物的梁和楼板上,构建成框架;0062图2对应步骤B,安装中间肋柱3,中间肋柱3两端与上下端肋梁2固定;0063图3对应步骤C,自下向上逐层拼装模卡砌块4。模卡砌块4的外面板5和。

19、内面板6分别于中间肋柱3或边肋柱1的两侧向内相对移动,夹贴到位后,用联接件7紧固联接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此步骤亦可预先用联接件7联接好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然后整体提起,码放到相应部位。模卡砌块4拼装码放到预定层数后停止。0064图4对应步骤D,码放模卡砌块4到预定层数,本图示范例为两层,再在其上位于二中间肋柱3之间、中间肋柱3与边肋柱1之间分段安装中间肋梁8,中间肋梁8的两端固定在中间肋柱3或边肋柱1上。具体实施中,中间肋梁8也可部分嵌入其下方的模卡砌块4中。0065图5对应步骤E,安装完中间肋梁8后,继续向上逐层拼装码放模卡砌块4。0066图6对应步骤F,重复步骤D和步骤E,最后达到。

20、完成中间肋梁8与上端肋梁2之间模卡砌块4的拼装,至此,本发明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安装完成。0067如图7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模卡砌块4的过程中,于所述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夹入保温层9或/和隔热层10。在图7示范图中,当安装进行到步骤C时,在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夹入了预制的保温层9和隔热层10。0068如图8、9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模卡砌块4至预定层数或者拼装模卡砌块4至上端肋梁2处之后,具有一向模卡砌块4的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而形成保温层9的步骤。图8示范图中,完成步骤D后,通过预先设置。

21、在中间肋梁8上的通孔,向模卡砌块4的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现场注入发泡的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9;图9示范图中,拼装模卡砌块4至上端肋梁2,此时整体拼装步骤已经完成,仅剩最上面两层的模卡砌块4内未注入保温材料,这时通过向预先设置在最上层模卡砌块4内面板6上的通孔注入保温材料而在其内部形成保温层9。从图8、图9可以看出,图8完成的是中间层模卡砌块4的注泡过程,而图9完成的是顶部模卡砌块4的注泡过程。注泡过程亦可采用其它方式方法,不受本示范图所限。0069如图10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在拼装模卡砌块4的过程中,当两块模卡砌块4相邻拼接且与边肋柱1或端肋梁2相交时,于模卡砌块4的拼。

22、接处设置“一”字型联接插件11。在拼装模卡砌块4的过程中,当三块或四块模卡砌块4相邻拼接时,于模卡砌块4的拼接处设置“T”字型、“Y”字型或者“十”字型联接插件12。图10中,说明书CN102839768A5/5页8与边肋柱1或端肋梁2相连接的模卡砌块4,其相邻的两块之间设置有“一”字型联接插件11,“一”字型联接插件11设在外面板5和内面板6之间;图10中,4块模卡砌块4相接时,在拼接处设置有“十”字型联接插件12。0070如图11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0071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2;0072A2。

23、、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1;0073A3、固定端肋梁2和边肋柱1之间交接处的联接。0074图11为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一的示范图,图中示范了按上述步骤构建框架的过程。0075如图12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0076A1、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下端肋梁2;0077A2、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1;0078A3、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固定上端肋梁2;0079A4、固定端肋梁2和边肋柱1之间交接处的联接。0080图12为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二的示范图,图中示范了按上述步骤构建框架。

24、的过程。0081如图13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构建所述框架包括有如下步骤0082A1、在房屋主体竖向构件上分别固定左、右边肋柱1;0083A2、在房屋主体水平构件上分别固定上、下端肋梁2;0084A3、固定端肋梁2和边肋柱1之间交接处的联接。0085图13为步骤A中构建框架具体化施工方法三的示范图,图中示范了按上述步骤构建框架的过程。0086如图14中所示,所述的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所述左右边肋柱1、上下端肋梁2、中间肋柱3、中间肋梁8前具有一向所述边肋柱1、端肋梁2、中间肋柱3、中间肋梁8至少一侧外表面敷设保温层9或/和隔。

25、热层10的步骤。图14示范图中,安装端肋梁2前,在端肋梁2一侧外表面敷设保温层9和隔热层10。说明书CN102839768A1/14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2/14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03/14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14/14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25/14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36/14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47/14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58/14页16图8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69/14页17图9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710/14页18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811/14页19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1912/14页20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2013/14页21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2114/14页22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839768A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