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23703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49911.2

申请日:

2009.04.24

公开号:

CN101871264A

公开日:

2010.10.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4G 21/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变更后: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0081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55号变更后:200081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55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02申请日:20090424|||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02; E04F13/07

主分类号:

E04G21/02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辉平; 王利雄; 邓惠根; 陈帅; 刘淳; 葛倩华

地址:

200081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代理人:

陈学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先对GRC板的拼接缝处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网格布粘贴在拼接缝处,以封堵拼接缝;选用灌浆料向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分层灌注填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加大拼接缝填充体与灌浆层的结合面积,使整体更加牢固。2、选用合适的灌浆料向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分层灌注填充,灌浆料硬化后基本无收缩。

权利要求书

1.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其特征在于,先对GRC板的拼接缝处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网格布粘贴在拼接缝处,以封堵拼接缝;选用灌浆料向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分层灌注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其特征在于,在GRC板的边缘打磨出50mm宽,2-3mm深的凹面,以保证没有松动碎屑,在GRC平接缝的地方,GRC板与相邻GRC板之间保持10mm-20mm的宽度;在GRC转角接缝处,保证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留20mm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其特征在于,当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的最小间距≤5cm时,选用奥迪美NS612高流态二次灌浆料进行灌浆;当GRC板与桥梁钢结构基层之间的最小间距>5cm时,选用自密实混凝土参合石英沙进行灌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网格布为TYFO芳纤韧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料的粘接强度均应不小于0.4MPa。

说明书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材料的内腔填充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在建筑或者桥梁行业主要是采用清水混凝土或者石材来作为装饰的主要材料,其缺点在于:结构不够稳固,抗震性不好,不能满足长期经受车水马龙、日晒雨淋的要求。

GRC是以耐碱玻璃纤维作增强材,硫铝酸盐低碱度水泥为胶结材并掺入适宜集料构成基材,通过喷射、立模浇注、挤出、流浆等生产工艺而制成新型无机复合材料。GRC板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由于其具有轻质、高强高韧的特点,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现有的GRC装饰板在采用常规的灌浆方法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灌浆料硬化后发生收缩现象。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其特征在于,先对GRC板的拼接缝处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网格布粘贴在拼接缝处,以封堵拼接缝;选用灌浆料向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分层灌注填充。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在GRC板的边缘打磨出50mm宽,2-3mm深的凹面,以保证没有松动碎屑,在GRC平接缝的地方,GRC板与相邻GRC板之间保持10mm-20mm的宽度;在GRC转角接缝处,保证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留20mm的间隙。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当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的最小间距≤5cm时,选用奥迪美NS612高流态二次灌浆料进行灌浆;当GRC板与桥梁钢结构基层之间的最小间距>5cm时,选用自密实混凝土参合石英沙进行灌浆。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所述碳纤维网格布为TYFO芳纤韧布。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所述灌浆料的粘接强度均应不小于0.4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先对GRC板的拼接缝处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网格布粘贴在拼接缝处,以封堵拼接缝。采用这种方式能加大拼接缝填充体与灌浆层的结合面积,使整体更加牢固。

2、选用合适的灌浆料向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分层灌注填充,灌浆料硬化后基本无收缩。

本发明适用于桥梁、建筑物等工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在拼接缝处理步骤中的GRC平接缝的处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拼接缝处理步骤中的GRC转角接缝的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GRC是以耐碱玻璃纤维作增强材,硫铝酸盐低碱度水泥为胶结材并掺入适宜集料构成基材,通过喷射、立模浇注、挤出、流浆等生产工艺而制成的轻质、高强高韧、多功能的新型无机复合材料。

参见图1,GRC板安装在建筑物(或桥梁)的钢结构基层后,为了便于GRC板与板之间或者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的拼接缝能够被填充密实,先对GRC板的拼接缝处进行打磨处理,在GRC板的边缘打磨出50mm宽,2-3mm深的凹面,以保证没有松动碎屑,在GRC平接缝的地方,GRC板与相邻GRC板之间保持10mm-20mm的宽度(如图2所示,其中1为灌浆料;2为TYFO芳纤韧布;3为GRC板);在GRC转角接缝处,保证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留20mm的间隙(如图3所示)。然后再用环氧树脂将TYFO芳纤韧布粘贴在打磨好的拼接缝处,以封堵拼接缝。在TYFO芳纤韧布表面的环氧树脂未干燥之前,在其上涂刷混凝土界面剂两遍。

采用这种方式能加大拼接缝填充体与灌浆层的结合面积,使整体更加牢固。

在拼接缝被封堵并形成强度后,向GRC板内侧灌水并保持一天,在灌浆前将剩余水份放掉即可。

当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的最小间距≤5cm时,使用奥迪美NS612高流态二次灌浆料进行灌浆;当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的最小间距>5cm时,选用自密实混凝土参合石英沙进行灌浆。在桥梁工程中具体为:主桥段箱梁高度范围的GRC板使用奥迪美NS612高流态二次灌浆料灌注;箱梁顶面以上栏板外侧的GRC板使用自密实混凝土参合石英沙灌注,栏板内侧使用聚合物砂浆;人行楼梯、坡道的外栏板下沿部位用自密实混凝土参合石英沙,栏板处GRC板使用奥迪美NS612高流态二次灌浆料。以上均是使用柱塞泵等机械进行灌浆。另外,由于选用的GRC板较薄,应控制一次灌浆的粘接强度,以减小对拼接缝的压力。在无振捣的条件下灌浆料应能可靠地填充到GRC板与桥结构之间的所有间隙,并且形成强度,使GRC板牢固地粘接在桥结构体上。采用这种分层灌注的方式,灌浆料在硬化后基本无收缩。

奥迪美NS612高流态二次灌浆料和自密实混凝土参合石英沙的粘接强度均应不小于0.4MPa,应事先制作GRC板粘接试件,检验28天的试件粘接强度,来调整灌浆料的配比。每批次的灌浆料必须实时留取试块,以校核其28天的强度值。

在灌浆三天后,使用轻微敲击的方法来检查灌浆的密实度。对于明确存在空鼓(直径≥3cm)处,应采用钻孔注浆的方法来修补。灌浆后,必须保证其在强度形成期间特别是前7天内保持充足水分。在灌浆料硬化后应检查GRC板拼接缝处的灌浆质量,对有明显的突起、鼓包、凹陷、拼接缝填充不密实等变形问题必须揭掉原来的TYFO芳纤韧布,在磨平、修补后重新粘贴TYFO芳纤韧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薄壁艺术GRC板内腔无收缩填充技术,先对GRC板的拼接缝处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网格布粘贴在拼接缝处,以封堵拼接缝;选用灌浆料向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分层灌注填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加大拼接缝填充体与灌浆层的结合面积,使整体更加牢固。2、选用合适的灌浆料向GRC板与钢结构基层之间分层灌注填充,灌浆料硬化后基本无收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