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堵塞的除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湿法烟气脱硫系统(WFGD)或类似领域中除去烟气中水雾的除雾器,是一种较一般除雾器具有更强的抗堵塞能力的除雾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该领域中除雾器主要为折流板除雾器。除雾器通常装在吸收塔的顶部,也有的安装在吸收塔后的烟道上。其作用是捕集脱硫后洁净烟气中的水分,尽可能地保护其后的管路及设备不受腐蚀与玷污。
除雾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除雾器本体和冲洗装置。除雾器本体是由外形曲折的叶片以一定的间距(通常20~50mm)通过卡具、支架等组装而成,叶片之间形成若干偏折的烟气通道。当烟气流过时,由于流线的偏折,惯性大的液滴撞在叶片上而被截留下来,气体惯性较小,可以相对比较顺畅地从弯曲的烟道中流过。气体流速应高低适宜,流速过低,液滴的惯性力较小,除雾效果下降;流速过高则会引起水分的二次夹带,同样降低除雾效果。除雾器冲洗装置的作用是定期冲洗除雾器叶片上的污垢,保持叶片表面清洁,防止叶片结垢和堵塞,维持系统正常运行。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除雾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即使保证了正常的冲洗,在除雾器本体上的堵塞结垢情况仍旧会比较严重,造成脱硫系统阻力增大,烟囱排烟携带过量浆液的不良后果。这是因为传统的除雾器叶片一般是对称的,沿烟气方向分别是烟气导入段、折流段和烟气导出段。烟气的导入导出段一般和烟气流向相同,对液滴的捕集主要依靠中间的折流段。在除雾器的前后都布置有冲洗装置,定期对污垢进行冲洗。由于除雾器后的冲洗水与烟气方向相反,部分冲洗水被烟气直接带走,剩余的冲洗水的力量也被削弱,加之除雾器的折流部分角度很大,冲洗水很难到达,如此种种使得冲洗效果被减弱,得不到及时冲洗的污垢日积月累最终会形成严重堵塞。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除雾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堵塞的除雾器设计,该除雾器由非对称的叶片构成,可以很好地防止叶片上的结垢和堵塞。
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堵塞的除雾器,包括由除雾器叶片、除雾器框架构成的除雾器本体以及设置在除雾器叶片两端的冲洗装置,所述的除雾器叶片包含导入段、前折流段、后折流段以及导出段,所述的除雾器叶片为非对称结构,所述的导入段与烟气方向的夹角是3°~15°,导入段的高度是0.15~0.25的除雾器叶片的高度;所述的前折流段与烟气方向的夹角是40°~65°,前折流段的高度是0.2~0.3的除雾器叶片的高度;所述的后折流段与烟气方向的夹角是25°~40°。
所述的设置在除雾器叶片导入段前端的冲洗装置的喷头出口方向与导入段地方向一致。
毫无疑问,叶片是除雾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件,所以本发明的除雾器针对除雾器的运行特点对叶片进行了专门优化设计。传统的除雾器叶片是对称结构,而本发明针对除雾器的实际工作环境对叶片的几何结构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调整的思路是根据除雾器前后冲洗能力的差异去合理分配叶片的捕集能力。具体地说,叶片几何形状一共有三项改变:
1、改变传统除雾器叶片入口段与烟气流向水平的结构方式,改为入口段与烟气流向形成一定角度夹角,于是增加了一个稍短的烟气通道。这样入口段形成的折弯通道可以对液滴起到初步的截留作用,并且由于该部分距离除雾器前的冲洗装置很近,所以在此处的污垢容易被清洗。
2、增加入口段后面的前折流角度,同时适当地缩短前折流段的长度。前者是为了增加前折流段对液滴的脱除能力,保证大部分液滴都在除雾器前部被脱除。但由于角度增大的同时,冲洗效果会受到抑止,所以需要适当缩短该段的长度,避免产生冲洗死角;
3、减少后折流角度,保持出口段叶片仍与烟气流向水平。由于液滴的捕集大多在除雾器前部完成,因此后折流段的负荷大为减轻,不需要同前折流段一样的大角度。同时,为了增加除雾器后的冲洗效果,也要求该段叶片角度稍小,以利于冲洗水进入。为了规整流出除雾器气流的流向,烟气导出段的叶片方向仍然与烟气流向水平。
有益效果:通过对除雾器叶片几何形状的专门设计,合理分配了除雾器的捕集液滴能力,使得结垢程度与冲洗能力良好匹配:在冲洗效果好的前部,增强液滴的捕集能力;而在冲洗效果稍弱的后部,减弱对液滴的捕集能力。通过该设计可以保持叶片表面清洁,防止叶片结垢和堵塞,维持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除雾器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除雾器的折流叶片。
图3是本发明中的折流叶片。
图1中有:1、冲洗装置,11、下冲洗装置,12、上冲洗装置,2、除雾器本体,21、除雾器叶片,22、除雾器框架,3、烟气。
图2、图3中:211、入口段,212、前折流段,213、后折流段,214、出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除雾器整体结构型式与传统除雾器相同,包括冲洗装置1和除雾器本体2——除雾器叶片21、除雾器框架22。但为了实现抗堵塞功能,本发明运用CFD模拟和试验手段对除雾器叶片22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传统除雾器的叶片是对称结构,而本发明针对除雾器的实际工作环境状况对叶片的几何尺寸做出了调整。具体地说,本发明除雾器叶片的几何形状一共有三项改变,可以对比图2、图3:
1、改变传统除雾器叶片入口段211与烟气流向水平的结构方式,改为入口段(或导入段)211与烟气流向形成一定角度夹角α0(α0的范围是3°~15°,优选5°~12°),于是在烟气入口处增加了一个稍短的烟气折流通道。这样入口段211形成的折流通道可以对液滴起到初步的截留作用,并且由于该部分距离除雾器前的冲洗装置11很近,所以在此处的污垢容易被清洗。入口段211的长度L0的范围是0.15~0.25L(其中L为除雾器叶片21的高度)。
2、增加前折流段212的角度α1(α1的范围是40°~65°),同时适当地缩短前折流段(212的长度L1(L1的范围是0.2~0.3L)。前者是为了增加前折流段212对液滴的脱除能力,保证大部分液滴都在除雾器前部被脱除。为了保证前段的冲洗效果,所以需要适当缩短该段的长度L1,避免产生冲洗死角;
3、减少后折流段213的角度α2(α2的范围是25°~40°),保持出口段214叶片仍与烟气流向水平。由于液滴的捕集大多在除雾器前部完成,因此后折流段213的负荷大为减轻,不需要同前折流段212一样大的角度。同时,为了增加除雾器后的冲洗效果,也要求该段叶片角度α2稍小,以利于冲洗水进入。为了规整流出除雾器气流的流向,烟气出口段214的叶片方向仍然与烟气流向水平。
此外,为了保证冲洗效果,冲洗装置11的喷嘴角度随除雾器叶片做了调整,使得冲洗水能够垂直进入通道。
当含水分的烟气通过除雾器时,由于流线的偏折,惯性大的液滴撞在叶片上的入口段211、前折流段212和后折流段213先后被截留下来,而气体惯性较小,可以顺畅地从弯曲的烟道中流过。除雾器冲洗装置1则定期地冲洗除雾器叶片21上的污垢,保持其表面清洁,防止除雾器结垢和堵塞,维持脱硫系统正常运行。
除雾器冲洗装置1采用聚丙烯塑料或类似材料制造;
除雾器叶片21采用聚丙烯塑料或类似材料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