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 本发明是一种口琴乐器。
为实现和声伴奏,普通口琴将各音孔分为吹吸音两组和弦形式。但从乐理上讲两组和弦是无法包括所有的十二音级的。因而许多世界名曲在口琴上不能演奏。为了给普通口琴加入缺少的五个变化音级,“半音阶口琴”通过一条带按键的变音板来进行两调转换而实现,但这一按键动作也大大增加了口琴的演奏难度。普通口琴与“半音阶口琴”市面上广有出售。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口琴音孔的排列及形态并相应改变演奏方式给普通口琴加入缺少的五个变化音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原普通口琴的单行吹吸音孔排列,改为包含七个基本音级和五个变化音级在内的并符合和声伴奏等演奏需要的双行吹吸音孔排列(原普通口琴的上下两格同音,口的移动在一条直线上。故可视为一行音孔)。——由此有必要使两行音孔从其交接部向上隆起形成曲冠形的横截面,以使口在某行音孔上演奏时,其上唇或下唇能有效地阻止气流影响另一行音孔,并使口在两行音孔间的转换方便自如。
从伴奏的角度看,十二音级恰好可以组成二个大三和弦与二个小三和弦。由于音孔实行了双行排列,再加上吹吸音的区别,也正好能容纳四个三和弦,因而该发明能在不破坏和声伴奏的前提下给普通口琴加入缺少的五个变化音级。
当然,为了演奏方便每行音孔仍应吹吸交错地按音阶高低及和声需要依次排列。
本发明的最大优点在于演奏极为容易。其两行音孔间的转换甚至比单行音孔上的移动还要灵活。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二个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实施例1地横剖图。
实施例1:
如图所示,口琴的两片座板[5,6]置于U形琴壳[8]内,琴格[3,4,7]插于两座板[5,6]中间。这时U形琴壳[8]的开口处靠自身的弹性夹住座板[5,6]的上边及其中的琴格[3,4,7]。座板底边则靠琴壳[8]底部的槽或向内冲压起的齿等方法夹紧固定(图中均未画出)。
琴格[3,4,7]可注塑成一体,但为叙述方便将其分为插片[3],插片上连[4]及插片下连[7]。插片头部[2]呈突出座板[5,6]的曲冠形设计。音室上端,即两相邻插片头部[2]被插片上连[4]左右交替地封住一侧,形成另一侧的音孔[1]。图中所示为封闭右侧形成左侧音孔[1]。从而形成两行左右交替出现的音孔行列,每个八度音区内两个音孔行列各有三个音孔[1],每个音孔内共有二个音,吹吸音各一个。两音一孔有利于音阶的识别。
具体的音阶排列可采用如下方案,即从低音到高音依次为:{吹1吸2}于左,{吸#1吹#2}于右,{吹3吸4}于左,{吸#4吹#5}于右,{吹5吸6}于左,{吸#6吹7}于右。
音孔[1]内每个音均可钉压成双簧发音,具体的钉压方法可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
实施例2:
将插片头部扭转一定角度,使两排音孔左右正对排列,如{1,2}对{#1,#2},{3,4}对{#4,#5},{5,6}对{#6,7},这样在吹{7}音时可更方便地用{5}音伴奏,使调性更加明确。当然两排音孔组成的曲冠形横截面形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