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3620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63758.X

申请日:

2010.12.10

公开号:

CN102762447A

公开日:

2012.10.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3C 3/06申请公布日:201210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3C 3/06申请日:20101210|||公开

IPC分类号:

B63C3/06; E02C5/02

主分类号:

B63C3/06

申请人:

大洋洲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C·德尔·坎波·Y·鲁伊斯·德·阿莫多瓦

地址: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优先权:

2009.12.11 ES P20090231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代理人:

刘云贵;韩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的系统及方法,其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平台,期望浸入水中或从海上移除的负载将置放在平台上。为了将负载引入水中,平台须通过允许其在高度上升起和降低的系统固定在船坞上,随后通过立柱和桩固定到底部,并且最终将负载置放在其上。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从而负载略微地浸入水中并可以漂浮。如果目的是从水中吸纳负载,操作将逆序:从浸入水中的平台开始,负载放置在其上,随后平台被升起,从而负载可移动到船坞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用
于支撑负载的平台,该平台能够通过垂直导引系统(7)被升起或浸入水中,
该导引系统(7)将平台连接到船坞和作为底部支撑件的可伸缩立柱(2)上。
2.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导引
件(7)以垂直于水面的方向螺入到船坞上,并且该垂直导引件(7)由两个
U形段轨道组成,端部直径大于中心柱的圆柱体适配在这两个轨道之间,从
而所述端部与U形导轨接合并沿着U形导轨移动,从而能够上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2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支撑平
台连接到船坞上的轴通过球形接头或等同接头铰接在圆柱体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
平台包括由内部结构(5)加强的箱式负载梁(3),滑轨(6)位于梁(3)
的顶部,从而负载沿着滑轨(6)再浮起,直到负载置放到需要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梁(3)
具有一系列可伸缩立柱(2)类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基部由被称为支撑板
(1)的板体形成,支撑板(1)具有一系列被称为辅助引导管(4)的钻孔,
其与梁(3)上在立柱周围处所具有的许多其他贯穿钻孔或辅助管(4)相匹
配。
6.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的运行方法,该
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出于使用目的而预先建设和设计合适的平台;
-随后,将每个平台的垂直位移导引件固定到船坞边缘上,出于该目的,
利用钢和环氧原始插头将两个U形导引件垂直于水面螺入到船坞上,并且通
过该导引件引入了沿导引件滑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柱体(其端部具有较大的
直径);
-位于圆柱体的中心处的轴将支撑平台与导引件(7)连接起来,并由此
通过接头与船坞保持连接;
-一旦支撑平台固定到船坞上,通过阀将水引入立柱(2)中,该立柱(2)
通过伸缩可以展开并向下移动,直到支撑板(1)抵靠在底部上,支撑板(1)
位于立柱(2)的基部,如果一致性不够,将进行打桩并将桩在海床中插入
到需要的深度,并且桩的冠状物将与支撑板齐平,出于此目的,专门设计用
于这种用途的贯穿管(4)将用在平台中;
-在结构被固定并被引入船坞且被支撑在桩上或底部上的同时,注入海水
直到与船坞的平台齐平;
-利用专门布置的支撑路径将期望再浮起的负载移动到平台上;
-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2)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
随后,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
述负载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
-一旦负载再浮起,利用泵将水完全抽出立柱(2);
-支撑平台可以保持漂浮状态,与船坞连接,并且保持可伸缩立柱(2)
升起。
7.如权利要求6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立柱(2)将在长时间内伸展,则立柱被某种类型的护套保护以防止其
损坏。

说明书

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为在海域或内陆水域中用于船舶或平台的再浮
起和下水的不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有四种主要的系统用于不同类型的船舶或浮式平台的下水和提
升。

·下水滑道: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系统,当前用于小负载的较小船只。
其由倾斜平面组成,将被浸没或提升的目标在该倾斜平面上移动。

·干船坞:其是将船只引入其中的闸门,并且一旦被关闭,从内部将水
抽干,直到将船放置在河床或龙骨墩上。

·浮式船坞:这是一种海上设备,其通过浸水舱使允许修理或建造的船
只通过的结构下沉。一旦到位,这些浸水舱会变小引起组件提升,从而实现
放入干船坞的目的。

·同步升降船台:其是在端部具有机械挂钩的铰接梁或铰车的系统。可
以同步操作组件以形成大负载的升降平台。

·还有另一种仅用于船只或浮式设备的下水的系统,其仅仅是倾斜表面
的滑道,将被再浮起的船只或设备在该表面上在润滑垫木上建造。

所有的这些系统昂贵并且不灵活或不具备多功能性,最重要的是,便利
性不足,新构造的船只和设备的再浮起或者这些现有设备上的维修和维护工
作必须在系统中进行,而系统距最终安装地点或平常工作场所有很长的距
离。可以安装在任何现有船坞上的经济且简单的设施明显地使安装地点周围
的驻留或运行船队上的维修或维护工作以及任何类型的产品平台和浮式设
备的制造变得容易。

因此,本发明旨在描述一种允许任何结构和船只的再浮起或一步一步的
再浮起设备,无论这些结构和船只的尺寸或重量以及其所处位置的土壤类型
如何,并且以经济上可行的方式实现该再浮起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下水系统提供了一种充分灵活和多功能的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平台,期望浸入水中或从海上移除的负载(船
只、平台或浮动结构)将支撑在平台上。如果是大尺寸或大重量的货船,可
以为该负载平行安装两个或多个具有足够长度的平台。另一方面,举例来说,
如果期望使小船只下水,不那么长的单个平台就已经足够。

为了将负载引入水中,首先平台应该通过允许其在高度上升起和降低的
系统固定到船坞上,并且该系统还在其边缘固定有垂直滑动导引件。

随后,平台通过可伸缩立柱支撑在海床上。如果船坞的底部是泥或具有
低负载能力的材料,系统具有用于打桩和自动插入桩的管,每列可伸缩管的
基部将在以后支撑在其上,从而确保负载能力并消除不均匀的沉降。通过简
单地将水注入圆柱体而组成用于可伸缩地在表面上支撑的装置,将平台支撑
在先前实施的桩的表面上。在压力下,持续地注入水,直到立柱向下移动,
并且平台向上移动,直接与船坞齐平。

一旦平台与船坞齐平,利用负载转移系统将负载置放到平台上。

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随后,
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述负载
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

如果目的是从海上吸纳负载,则操作逆序:从平台浸入水中开始,负载
可置放在其上,随后平台被升起,这首先通过排空压载舱并随后通过在压力
下将水注入可伸缩液压圆柱体中,直至使平台与船坞齐平,随后负载可通过
先前安装的负载转移系统移动到陆地上。

在详细说明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结构的详情。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相比与现有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并寻求保护的方
案具有如下优点:

·多功能:不论负载的重量或大小如何,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负载。

·易于安装和拆卸。

·可重复使用并可转移到另一港口。

附图说明

为了使描述完整以及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随附了一组附图,
其中,以示例性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以下图示:

图1是具有两个支撑平台的再浮起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再浮起系统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再浮起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4示出了连接在再浮起系统的船坞上的连接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5示出了具有两列支撑柱的平台的示意图。

附图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

1支撑板

2可伸缩立柱

3负载梁

4辅助引导管

5内部结构

6滑轨

7船坞中的导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基于图示描述要求保护的再浮起和下水系
统。

如图1所示,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支撑平台(图中示出为两个)组成,根
据负载的大小选择支撑平台的长度。期望被设置成漂浮状态的负载将置放在
这些支撑平台上。对于较大的负载来说,如图5所示,平台可具有两列或多
列可伸缩立柱。

这些支撑平台通过以垂直于水面方向螺入的垂直导引件7而固定在船坞
上。导引件7由两个U形段轨道组成,端部直径大于中心柱的圆柱体(即哑
铃状)适配在这两个轨道之间。如此设计圆柱体的目的是:使这些较宽的端
部与U形导轨接合并沿着U形导轨移动,并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将支撑
平台连接到船坞上的轴通过球形接头或等同接头铰接在圆柱体的中心。所述
轴通过接头连接的事实使得支撑平台有一定自由度,从而移动具有轻微的上
下振荡。

此外,如下文解释的那样,支撑平台可以通过沿着固定到船坞上的导引
件7滑动而上下移动到任何期望高度。

每个支撑平台包括由内部结构5加强的箱式负载梁3。滑轨6位于梁3
的顶部,滑轨6允许负载沿其再浮起,直到将负载置放到需要的位置。

每个梁3具有一系列可伸缩立柱2类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基部由被称
为支撑板1的板体形成。

支撑板1具有一系列被称为辅助引导管4的钻孔(图3中示出了4个),
其与梁3上在立柱周围处所具有的许多其他贯穿钻孔或辅助管4相匹配。

所述辅助管4的目的是从梁3将一些被打桩的桩引入其中,并插入到底
部至需要的深度,从而当运行时为板的支撑结构形成坚固的基础,不论地面
类型如何而防止差别沉降。

下文解释了假如引入船只、平台或任何类型的海上装置时,该设备的运
行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对于任何装置而言,已经预先根据其使用目的设计和建造了合适的平
台:如果这些平台的特点是用于修理和维护在附近运行的船队,而其是否可
用于制造平台或设备则取决于其重量和尺寸。

-随后,将每个平台的垂直位移导引件固定到船坞边缘上。出于该目的,
利用钢和环氧原始插头将两个U形导引件垂直于水面螺入到船坞上,并且通
过该导引件引入了沿导引件滑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柱体(其端部具有较大的
直径)。

-位于圆柱体的中心处的轴将支撑平台与导引件7连接起来,并由此通过
接头与船坞保持连接。

-一旦支撑平台固定到船坞上,通过阀将水引入立柱2中,该立柱2通过
伸缩可以展开并向下移动,直到支撑板1抵靠在底部上,支撑板1位于立柱
2的基部。如果一致性不够,将进行打桩并将桩在海床中插入到需要的深度,
并且桩的冠状物将与支撑板齐平,出于此目的,专门设计用于这种用途的贯
穿管4将用在平台中。

-在结构被固定并被引入船坞且被支撑在桩上或底部上的同时,注入海水
直到与船坞的平台齐平。先前安装在船坞和平台上的路径将完美地对齐并处
于同一平面。

-利用专门安装的支撑路径将期望再浮起的负载移动到平台上。利用基于
沿着负载梁3安装的滑轨6的滑动系统,这种位移完成得非常快且容易。

-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2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随
后,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述
负载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

-一旦负载再浮起,利用泵将水完全抽出立柱2。

支撑平台可以保持漂浮状态,与船坞连接,并且保持可伸缩立柱2升起。
连接到船坞的轴允许由于连接件的上下移动的事实被设计用于这种位置,其
中,支撑平台漂浮在水面上并能够随着波浪振荡。

-如果立柱用于在长时间内伸展,立柱可通过包覆某种防止其损坏的护套
而被保护。

上文详述了用于再浮起海上任何类型的设施或船只的方法。

如果目的是从海上吸纳负载,则操作是一样的,只是开始时立柱2和平
台浸入水中,从而负载可置放在其上,一旦负载被支撑,就通过阀门用水填
充立柱2,从而支撑平台升到期望高度,并且通过负载滑动系统6将负载移
离水面。

如上所术,该系统对于再浮起或吸纳任何类型的船只或结构(不论其大
小如何)完全有效,这是由于仅有支撑平台的数量、可伸缩立柱的数量(如
所述,其可以有两列、三列或更多列平行或间隔的可伸缩立柱)或者立柱的
数量需要改变以适应期望下水或从水面中吸纳的负载类型。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用
于支撑负载的平台,该平台能够通过垂直导引系统(7)被升起或浸入水中,
该导引系统(7)将平台连接到船坞上,其中每个支撑平台包括箱式负载梁
(3),梁(3)在底部具有一系列支撑件,支撑件是可伸缩立柱(2)类型
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基部由被称为支撑板(1)的板体形成,支撑板(1)具
有一系列的钻孔,钻孔与梁(3)上在立柱周围处所具有的许多其他用于插
入辅助引导管的贯穿钻孔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导引
件(7)以垂直于水面的方向螺入到船坞上,并且该垂直导引件(7)由两个
U形段轨道组成,端部直径大于中心柱的圆柱体适配在这两个轨道之间,从
而所述端部与U形导轨接合并沿着U形导轨移动,从而能够上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2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支撑平
台连接到船坞上的轴通过球形接头或等同接头铰接在圆柱体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箱式负载
梁(3)由内部结构(5)加强负载,滑轨(6)位于梁(3)的顶部,从而负
载沿着滑轨(6)再浮起,直到负载置放到需要的位置。

5.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的运行方法,该
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出于使用目的而预先建设和设计合适的平台;

-随后,将每个平台的垂直位移导引件固定到船坞边缘上,出于该目的,
利用钢和环氧原始插头将两个U形导引件垂直于水面螺入到船坞上,并且通
过该导引件引入了沿导引件滑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柱体(其端部具有较大的
直径);

-位于圆柱体的中心处的轴将支撑平台与导引件(7)连接起来,并由此
通过接头与船坞保持连接;

-一旦支撑平台固定到船坞上,通过阀将水引入立柱(2)中,该立柱(2)
通过伸缩可以展开并向下移动,直到支撑板(1)抵靠在底部上,支撑板(1)
位于立柱(2)的基部,如果一致性不够,将进行打桩并将桩在海床中插入
到需要的深度,并且桩的冠状物将与支撑板齐平,出于此目的,专门设计用
于这种用途的贯穿管(4)将用在平台中;

-在结构被固定并被引入船坞且被支撑在桩上或底部上的同时,注入海水
直到与船坞的平台齐平;

-利用专门布置的支撑路径将期望再浮起的负载移动到平台上;

-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2)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
随后,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
述负载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

-一旦负载再浮起,利用泵将水完全抽出立柱(2);

-支撑平台可以保持漂浮状态,与船坞连接,并且保持可伸缩立柱(2)
升起。

6.如权利要求5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立柱(2)将在长时间内伸展,则立柱被某种类型的护套保护以防止其
损坏。

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62447A43申请公布日20121031CN102762447ACN102762447A21申请号201080063758X22申请日20101210P20090231020091211ESB63C3/06200601E02C5/0220060171申请人大洋洲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地址西班牙加那利群岛72发明人C德尔坎波Y鲁伊斯德阿莫多瓦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276代理人刘云贵韩龙54发明名称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的系统及方法,其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平台,期望浸入水中或从海上移除的负载将置放在平。

2、台上。为了将负载引入水中,平台须通过允许其在高度上升起和降低的系统固定在船坞上,随后通过立柱和桩固定到底部,并且最终将负载置放在其上。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从而负载略微地浸入水中并可以漂浮。如果目的是从水中吸纳负载,操作将逆序从浸入水中的平台开始,负载放置在其上,随后平台被升起,从而负载可移动到船坞上。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0813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S2010/0005032010121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070192ES20110616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1页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1页1/1页21一种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支撑负载的平台,该平台能够通过垂直导引系统(7)被升起或浸入水中,该导引系统(7)将平台连接到船坞和作为底部支撑件的可伸缩立柱(2)上。2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导引件(7)以垂直于水面的方向螺入到船坞上,并且该垂直导引件(7)由两个U形段轨道组成,端部直径大于中心柱的圆柱体适配在这两个轨道之间,从而所述端部与U形导轨接合并沿着U形导轨移动,从而能够上下移动。3如权利要求2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

4、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支撑平台连接到船坞上的轴通过球形接头或等同接头铰接在圆柱体的中心。4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平台包括由内部结构(5)加强的箱式负载梁(3),滑轨(6)位于梁(3)的顶部,从而负载沿着滑轨(6)再浮起,直到负载置放到需要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4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梁(3)具有一系列可伸缩立柱(2)类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基部由被称为支撑板(1)的板体形成,支撑板(1)具有一系列被称为辅助引导管(4)的钻孔,其与梁(3)上在立柱周围处所具有的许多其他贯穿钻孔或辅助管(4)相匹配。6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

5、的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出于使用目的而预先建设和设计合适的平台;随后,将每个平台的垂直位移导引件固定到船坞边缘上,出于该目的,利用钢和环氧原始插头将两个U形导引件垂直于水面螺入到船坞上,并且通过该导引件引入了沿导引件滑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柱体(其端部具有较大的直径);位于圆柱体的中心处的轴将支撑平台与导引件(7)连接起来,并由此通过接头与船坞保持连接;一旦支撑平台固定到船坞上,通过阀将水引入立柱(2)中,该立柱(2)通过伸缩可以展开并向下移动,直到支撑板(1)抵靠在底部上,支撑板(1)位于立柱(2)的基部,如果一致性不够,将进行打桩并将桩在海床中插入到需要的深度,并且桩的冠状物将与支撑板齐。

6、平,出于此目的,专门设计用于这种用途的贯穿管(4)将用在平台中;在结构被固定并被引入船坞且被支撑在桩上或底部上的同时,注入海水直到与船坞的平台齐平;利用专门布置的支撑路径将期望再浮起的负载移动到平台上;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2)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随后,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述负载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一旦负载再浮起,利用泵将水完全抽出立柱(2);支撑平台可以保持漂浮状态,与船坞连接,并且保持可伸缩立柱(2)升起。7如权利要求6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立柱(2)将在长时间内伸展,则立柱被某种类型的。

7、护套保护以防止其损坏。权利要求书CN102762447A1/4页3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为在海域或内陆水域中用于船舶或平台的再浮起和下水的不同系统。背景技术0002当前,有四种主要的系统用于不同类型的船舶或浮式平台的下水和提升。0003下水滑道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系统,当前用于小负载的较小船只。其由倾斜平面组成,将被浸没或提升的目标在该倾斜平面上移动。0004干船坞其是将船只引入其中的闸门,并且一旦被关闭,从内部将水抽干,直到将船放置在河床或龙骨墩上。0005浮式船坞这是一种海上设备,其通过浸水舱使允许修理或建造的船只通过的结构下沉。一旦到位,这些。

8、浸水舱会变小引起组件提升,从而实现放入干船坞的目的。0006同步升降船台其是在端部具有机械挂钩的铰接梁或铰车的系统。可以同步操作组件以形成大负载的升降平台。0007还有另一种仅用于船只或浮式设备的下水的系统,其仅仅是倾斜表面的滑道,将被再浮起的船只或设备在该表面上在润滑垫木上建造。0008所有的这些系统昂贵并且不灵活或不具备多功能性,最重要的是,便利性不足,新构造的船只和设备的再浮起或者这些现有设备上的维修和维护工作必须在系统中进行,而系统距最终安装地点或平常工作场所有很长的距离。可以安装在任何现有船坞上的经济且简单的设施明显地使安装地点周围的驻留或运行船队上的维修或维护工作以及任何类型的产品。

9、平台和浮式设备的制造变得容易。0009因此,本发明旨在描述一种允许任何结构和船只的再浮起或一步一步的再浮起设备,无论这些结构和船只的尺寸或重量以及其所处位置的土壤类型如何,并且以经济上可行的方式实现该再浮起设备。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的下水系统提供了一种充分灵活和多功能的系统。0011该系统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平台,期望浸入水中或从海上移除的负载(船只、平台或浮动结构)将支撑在平台上。如果是大尺寸或大重量的货船,可以为该负载平行安装两个或多个具有足够长度的平台。另一方面,举例来说,如果期望使小船只下水,不那么长的单个平台就已经足够。0012为了将负载引入水中,首先平台应该通过允许其在高度上升起和降。

10、低的系统固定到船坞上,并且该系统还在其边缘固定有垂直滑动导引件。0013随后,平台通过可伸缩立柱支撑在海床上。如果船坞的底部是泥或具有低负载能力的材料,系统具有用于打桩和自动插入桩的管,每列可伸缩管的基部将在以后支撑在其上,从而确保负载能力并消除不均匀的沉降。通过简单地将水注入圆柱体而组成用于可伸说明书CN102762447A2/4页4缩地在表面上支撑的装置,将平台支撑在先前实施的桩的表面上。在压力下,持续地注入水,直到立柱向下移动,并且平台向上移动,直接与船坞齐平。0014一旦平台与船坞齐平,利用负载转移系统将负载置放到平台上。0015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

11、随后,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述负载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0016如果目的是从海上吸纳负载,则操作逆序从平台浸入水中开始,负载可置放在其上,随后平台被升起,这首先通过排空压载舱并随后通过在压力下将水注入可伸缩液压圆柱体中,直至使平台与船坞齐平,随后负载可通过先前安装的负载转移系统移动到陆地上。0017在详细说明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结构的详情。0018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相比与现有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并寻求保护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0019多功能不论负载的重量或大小如何,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负载。0020易于安装和拆卸。0021可重复使用并可。

12、转移到另一港口。附图说明0022为了使描述完整以及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随附了一组附图,其中,以示例性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以下图示0023图1是具有两个支撑平台的再浮起系统的立体图。0024图2是再浮起系统的正视图。0025图3示出了再浮起系统的安装示意图。0026图4示出了连接在再浮起系统的船坞上的连接部分的详细视图。0027图5示出了具有两列支撑柱的平台的示意图。0028附图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00291支撑板00302可伸缩立柱00313负载梁00324辅助引导管00335内部结构00346滑轨00357船坞中的导引件具体实施方式003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基于图示描述要求保。

13、护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0037如图1所示,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支撑平台(图中示出为两个)组成,根据负载的大小选择支撑平台的长度。期望被设置成漂浮状态的负载将置放在这些支撑平台上。对于较大的负载来说,如图5所示,平台可具有两列或多列可伸缩立柱。0038这些支撑平台通过以垂直于水面方向螺入的垂直导引件7而固定在船坞上。导引说明书CN102762447A3/4页5件7由两个U形段轨道组成,端部直径大于中心柱的圆柱体(即哑铃状)适配在这两个轨道之间。如此设计圆柱体的目的是使这些较宽的端部与U形导轨接合并沿着U形导轨移动,并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将支撑平台连接到船坞上的轴通过球形接头或等同接头铰接在圆柱体的中。

14、心。所述轴通过接头连接的事实使得支撑平台有一定自由度,从而移动具有轻微的上下振荡。0039此外,如下文解释的那样,支撑平台可以通过沿着固定到船坞上的导引件7滑动而上下移动到任何期望高度。0040每个支撑平台包括由内部结构5加强的箱式负载梁3。滑轨6位于梁3的顶部,滑轨6允许负载沿其再浮起,直到将负载置放到需要的位置。0041每个梁3具有一系列可伸缩立柱2类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基部由被称为支撑板1的板体形成。0042支撑板1具有一系列被称为辅助引导管4的钻孔(图3中示出了4个),其与梁3上在立柱周围处所具有的许多其他贯穿钻孔或辅助管4相匹配。0043所述辅助管4的目的是从梁3将一些被打桩的桩引入。

15、其中,并插入到底部至需要的深度,从而当运行时为板的支撑结构形成坚固的基础,不论地面类型如何而防止差别沉降。0044下文解释了假如引入船只、平台或任何类型的海上装置时,该设备的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0045对于任何装置而言,已经预先根据其使用目的设计和建造了合适的平台如果这些平台的特点是用于修理和维护在附近运行的船队,而其是否可用于制造平台或设备则取决于其重量和尺寸。0046随后,将每个平台的垂直位移导引件固定到船坞边缘上。出于该目的,利用钢和环氧原始插头将两个U形导引件垂直于水面螺入到船坞上,并且通过该导引件引入了沿导引件滑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柱体(其端部具有较大的直径)。0047位于圆柱。

16、体的中心处的轴将支撑平台与导引件7连接起来,并由此通过接头与船坞保持连接。0048一旦支撑平台固定到船坞上,通过阀将水引入立柱2中,该立柱2通过伸缩可以展开并向下移动,直到支撑板1抵靠在底部上,支撑板1位于立柱2的基部。如果一致性不够,将进行打桩并将桩在海床中插入到需要的深度,并且桩的冠状物将与支撑板齐平,出于此目的,专门设计用于这种用途的贯穿管4将用在平台中。0049在结构被固定并被引入船坞且被支撑在桩上或底部上的同时,注入海水直到与船坞的平台齐平。先前安装在船坞和平台上的路径将完美地对齐并处于同一平面。0050利用专门安装的支撑路径将期望再浮起的负载移动到平台上。利用基于沿着负载梁3安装的。

17、滑轨6的滑动系统,这种位移完成得非常快且容易。0051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2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随后,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述负载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0052一旦负载再浮起,利用泵将水完全抽出立柱2。0053支撑平台可以保持漂浮状态,与船坞连接,并且保持可伸缩立柱2升起。连接到船说明书CN102762447A4/4页6坞的轴允许由于连接件的上下移动的事实被设计用于这种位置,其中,支撑平台漂浮在水面上并能够随着波浪振荡。0054如果立柱用于在长时间内伸展,立柱可通过包覆某种防止其损坏的护套而被保护。0055上文详述了用于再浮。

18、起海上任何类型的设施或船只的方法。0056如果目的是从海上吸纳负载,则操作是一样的,只是开始时立柱2和平台浸入水中,从而负载可置放在其上,一旦负载被支撑,就通过阀门用水填充立柱2,从而支撑平台升到期望高度,并且通过负载滑动系统6将负载移离水面。0057如上所术,该系统对于再浮起或吸纳任何类型的船只或结构(不论其大小如何)完全有效,这是由于仅有支撑平台的数量、可伸缩立柱的数量(如所述,其可以有两列、三列或更多列平行或间隔的可伸缩立柱)或者立柱的数量需要改变以适应期望下水或从水面中吸纳的负载类型。说明书CN102762447A1/2页7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762447A2/2页8图。

19、5说明书附图CN102762447A1/1页91一种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支撑负载的平台,该平台能够通过垂直导引系统(7)被升起或浸入水中,该导引系统(7)将平台连接到船坞上,其中每个支撑平台包括箱式负载梁(3),梁(3)在底部具有一系列支撑件,支撑件是可伸缩立柱(2)类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基部由被称为支撑板(1)的板体形成,支撑板(1)具有一系列的钻孔,钻孔与梁(3)上在立柱周围处所具有的许多其他用于插入辅助引导管的贯穿钻孔相匹配。2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导引件(7)以垂直于水面的方向螺入到船坞上,并且该垂直导引件(7)由两个。

20、U形段轨道组成,端部直径大于中心柱的圆柱体适配在这两个轨道之间,从而所述端部与U形导轨接合并沿着U形导轨移动,从而能够上下移动。3如权利要求2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支撑平台连接到船坞上的轴通过球形接头或等同接头铰接在圆柱体的中心。4如权利要求1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箱式负载梁(3)由内部结构(5)加强负载,滑轨(6)位于梁(3)的顶部,从而负载沿着滑轨(6)再浮起,直到负载置放到需要的位置。5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的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出于使用目的而预先建设和设计合适的平台;随后,将每个平台的垂直位移导引件固定到船坞边缘上,出于该。

21、目的,利用钢和环氧原始插头将两个U形导引件垂直于水面螺入到船坞上,并且通过该导引件引入了沿导引件滑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柱体(其端部具有较大的直径);位于圆柱体的中心处的轴将支撑平台与导引件(7)连接起来,并由此通过接头与船坞保持连接;一旦支撑平台固定到船坞上,通过阀将水引入立柱(2)中,该立柱(2)通过伸缩可以展开并向下移动,直到支撑板(1)抵靠在底部上,支撑板(1)位于立柱(2)的基部,如果一致性不够,将进行打桩并将桩在海床中插入到需要的深度,并且桩的冠状物将与支撑板齐平,出于此目的,专门设计用于这种用途的贯穿管(4)将用在平台中;在结构被固定并被引入船坞且被支撑在桩上或底部上的同时,注入海水直到与船坞的平台齐平;利用专门布置的支撑路径将期望再浮起的负载移动到平台上;通过简单地打开维持立柱(2)内的水的阀而降低置放有负载的平台,随后,下水平台的用于将其保持在负载浮动平面的压载舱的阀打开,从而所述负载与平台脱离接触,开始漂浮并能够被牵引;一旦负载再浮起,利用泵将水完全抽出立柱(2);支撑平台可以保持漂浮状态,与船坞连接,并且保持可伸缩立柱(2)升起。6如权利要求5的通用的再浮起和下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立柱(2)将在长时间内伸展,则立柱被某种类型的护套保护以防止其损坏。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CN1027624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