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依诺沙星由大日本制药公司开发,于八十年代率先研制成功,分别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几十个国家上市。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体内吸收分布好,毒付作用小等特点。但由于依诺沙星水溶性差,难于制成注射液;且依诺沙星具有光敏毒性,作注射剂静脉给药时易引起患者皮肤红肿、疼痛等,严重者患上静脉炎。
D-葡萄糖酸-δ-内酯通常用作豆腐凝固剂。本发明人意外发现,在特定条件下,D-葡萄糖酸-δ-内酯与依诺沙星混合于水中能使依诺沙星完全溶解,且经实验研究证明,由此得到的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可减轻或消除上述依诺沙星的光敏毒性而引起的皮肤红肿、疼痛甚至静脉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且无不良反应的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包括依诺沙星和注射用水,其特征是:含有葡萄糖酸-δ-内酯,其中每升注射液含有10~60g依诺沙星、25.2~36.9g葡萄糖酸-δ-内酯,其余为注射用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将10~60g依诺沙星和25.2~36.9g D-葡萄糖酸-δ-内酯混合,加入注射用水中,加热至55℃~60℃,搅拌,至依诺沙星和D-葡萄糖酸-δ-内酯混合物全部溶解,然后加入注射用水至1升,搅匀,加0.1~0.3wt%针用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后过滤除去活性炭,过滤至澄明,灌装,封口,流通蒸汽灭菌即得述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过滤除去活性炭后,用葡萄糖酸-δ-内酯调pH值至3~7最好至3.5~5.5,然后过滤至澄明,灌装,封口,流通蒸汽灭菌即得述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
本发明采用D-葡萄糖酸-δ-内酯与依诺沙星混合于水中能使依诺沙星完全溶解,由此得到的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不仅澄明度高,外观几乎无色或微黄色,而且可减轻或消除依诺沙星的光敏毒性而引起的皮肤红肿、疼痛甚至静脉炎,使用安全且无不良反应。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推荐为:按依诺沙星的用量计成人每次0.2g,每日2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严重病例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日。疗程7-10天,治疗中病情显著好转后即可改用口服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例
1.1配方
投料量
名称 质量标准
5ml∶0.2g 2ml∶0.1g
依诺沙星 中国药典2000
400g 500g
(以C15H17FN4O3计) 版
D-葡萄糖酸-δ-内酯 GB7657-87 273.8g±21g 342.3g±26g
活性炭 注射用 20g
中国药典2000
注射用水 加至10000ml
版
1.2制备工艺
按配方量准确称取依诺沙星和D-葡萄糖酸-δ-内酯,加入约1/2体积量的注射用水中,加热至55℃~60℃,不断搅拌,大约3小时后药物全部溶解,然后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加入针用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40分钟后过滤除去活性炭,测pH值应在3.5~5.5,如超出范围,用D-葡萄糖酸-δ-内酯调pH值至3.5~5.5。含量应为90.0%~110.0%,以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过滤至澄明,灌装(5ml或2ml/瓶),充氮气,封口。以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本发明的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
按上述步骤也可用D-葡萄糖酸-δ-内酯调pH值至3~7得到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
本发明的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几乎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经过影响因素试验,在60℃加热10天基本稳定,光照10天,溶液颜色变深,有关物质量增加0.1%。经6个月加速试验,其性状、pH值、有关物质、含量与0个月相比,均无明显变化,色泽略有增加但符合规定。经6个月长期试验,其性状、pH值、溶液颜色、有关物质、含量与0个月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2.关于依诺沙星注射液以“D-葡萄糖酸-δ-内酯”提高依诺沙星的溶解度,而对于“D-葡萄糖酸-δ-内酯”用作注射剂辅料的安全性,本发明进行了“D-葡萄糖酸-δ-内酯”经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理毒理试验研究。试验中选用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4.0% D-葡萄糖酸-δ-内酯溶液(D-葡萄糖酸-δ-内酯由浙江温州第二制药厂生产,批号:010504),上述4.0%D-葡萄糖酸-δ-内酯溶液按配制0.2%依诺沙星注射液所需比例,加入到5%D-葡萄糖注射液中配制成0.8%葡D-萄糖酸-δ-内酯溶液,进行药理毒理相关试验包括血管刺激性、过敏性及溶血性试验。
试验结果可见,①.血管刺激性试验:家兔耳缘静脉滴注0.8%D-葡萄糖酸-δ-内酯溶液,与距注射点近心端3.0cm处取材,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D-葡萄糖酸-δ-内酯组家兔耳静脉无变性、坏死、未见血栓形成,与对照组耳静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相似,未见显著血管刺激性反应。②.过敏性试验:豚鼠致敏给予0.8%葡萄糖酸-δ-内酯溶液,经耳缘静脉两次激发给药后,均未观察到咳嗽、蜷缩、竖毛、呼吸困难、死亡等过敏现象。表明D-葡萄糖酸-δ-内酯对受试动物无致敏作用。③.溶血性试验:0.8%D-葡萄糖酸-δ-内酯溶液0.1~0.5ml加入到2%兔红细胞悬液中,连续观察4小时,各管均未出现溶血,结果表明该药无溶血反应。
上述结果表明D-葡萄糖酸-δ-内酯在血管刺激性、过敏性反应及血液相溶性方面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同时,本发明进行了0.1%、0.2%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血管刺激性及溶血性试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①.0.1%、0.2%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血管刺激性试验:家兔耳缘静豚滴注0.1%、0.2%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与距注射点近心端3.0cm处取材,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耳部正常结构存在,轻度充血,水肿,耳静脉管壁完整,未见坏死,管腔内血液充盈,未见血栓,血管内皮细胞完好无脱失。与溶酶对照组(D-葡萄糖酸-δ-内酯)、空白对照组(5%D-葡萄糖注射液)耳静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相似,未见显著血管刺激性反应。②溶血性试验:0.1%、0.2%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0.1~0.5ml加入到2%兔红细胞悬液中,连续观察4小时,各管均未出现溶血,结果表明该药无溶血反应。③过敏性试验:对0.1%、0.2%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经豚鼠致敏给药,耳缘静脉两次激发给药后,均未观察到咳嗽、蜷缩、竖毛、呼吸困难、死亡等过敏现象。表明0.1%、0.2%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对受试动物无致敏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0.1%、0.2%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在血管刺激性、过敏性反应及血液相溶性方面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由于本发明中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辅料D-葡萄糖酸-δ-内酯加入量过量(20%~40%),为进一步证实其静脉给药的安全性,进行了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3.1试验目的:观察依诺沙星注射液静脉给药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
3.2试验材料:
3.2.1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由武汉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19-014。
3.2.2受试物及配制:6.5%依诺沙星注射液,规格:100ml/瓶,内含依诺沙星6.5g。批号:030518。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以5.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煤,按实验所需配制成不同浓度。
3.3试验方法:
根据预试结果确定静脉给药LD50剂量范围。药物按等比稀释法,分别配制成终浓度为2.7%、2.43%、2.17%、1.97%及1.77%的依诺沙星注射液溶液,剂距为0.9,给药体积0.2ml/10g。健康小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体重17~22g。动物分别尾静脉注射上述不同浓度的依诺沙星注射液溶液。严密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及死亡情况,记录死亡动物数。逐日观察存活小鼠活动、步态、进食、二便等情况,连续7日。
3.4结果:
小鼠经静脉注射给予不同浓度依诺沙星注射液溶液后,部分动物(25只)死亡,死前出现全身紫绀,四肢抽搐,约在给药后2分钟至半小时内死亡。剩余动物在观察7日内,一般情况良好,活动自如,步态、进食均正常。未出现呼吸异常、中枢兴奋或抑制等症状。
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按Bliss法计算依诺沙星注射液的LD50值,结果见表1。可见依诺沙星注射液原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435.8mg/kg,可信限范围402.7-551.4mg/kg(P=0.95)。
表1.依诺沙星注射液LD50值(Bliss法)
剂量 对数剂量 动物数 死亡动物数 死亡率 概率单位 LD50及LD50可信限
(mg/kg) (x) (只) (只) (%) (Y) (mg/kg)
354.3 2.55 10 1 0.1 3.9 435.8
393.7 2.60 10 3 0.3 4.4 (402.7-551.4)
437.4 2.64 10 6 0.6 5.0 (P=0.95)
480.0 2.69 10 7 0.7 5.5
540.0 2.73 10 8 0.8 6.0
3.5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小鼠一次静脉注射给药,依偌沙星静脉注射液的LD50为435.8mg/kg,可信限范围402.7-551.4mg/kg(p=0.95)。与文献报道依诺沙星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4.D-葡萄糖酸-δ-内酯地HPLC行为考查:试验方法:取D-葡萄糖酸-δ-内酯适量,精密称定,用水溶解并制成每1ml含0.25mg的溶液(为处方内酯用量的1%)此溶液分成三份,一份立即进样,一份水浴1小时后进样,一份水浴2小时后进样。以考查酯及酯水解情况,确定酯峰及水解的酸的峰。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D-葡萄糖酸-δ-内酯水解不同时间含量测定结果 进样状况 不同保留时间主要组分的量 1.6min 2.0min 2.5min 2.7min 配样后立即进样 22.6 56.7 / 9.8 水浴1小时后进样 63.1 20.2 10.5 6.1 水浴2小时后进样 68.8 15.4 9.4 6.4
由测定结果可知:保留时间2.0min的峰,由立即进样56.7%的含量,到水浴2小时降至15.4%的含量。同时,保留时间1.6分钟的峰则由立即进样时22.6%的含量到水浴2小时上升到68.8%的含量,因此,可以确定,保留时间2.0分钟的峰即为内酯的峰,保留时间1.6分钟的峰即为水解物葡萄糖酸的峰。
5.样品制备过程中D-葡萄糖酸-δ-内酯的变化情况:按D-葡萄糖酸-δ-内酯与依诺沙星反应理论值,过量20%内酯的处方比例配制100ml的样品(依诺沙星4g、D-葡萄糖酸-δ-内酯2.67g)试验用样品,经60℃水浴4小时后,密封,置100℃灭菌30分钟,放冷,精密量取水浴4小时后的样品及灭菌30分钟后的样品各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见表3。
表3 样品制备过程中内酯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 样品 不同保留时间的组分量(%) 1.6min 2.0min 2.5min 水浴4小时后 93.2 3.7 3.1 灭菌30分钟后 94.8 3.1 2.1
结论:保留时间1.6分钟的峰为葡萄糖酸峰,2.0分钟的峰为内酯峰。测定结果表明,在依诺沙星注射液制备过程中经60℃水浴4小时后葡萄糖酸已占93.2%,这是因为依诺沙星分子中的羧基促使了内酯的水解;再经100℃灭菌30分钟,葡萄糖酸上升到94.8%,内酯量仅余3.1%。经工艺制备后,内酯已基本水解。
6.葡萄糖酸-δ-内酯长期毒性试验:大鼠腹腔注射葡萄糖酸-δ-内酯注射液,剂量9.375mg/kg、18.75mg/kg、28.13m/kg(分别为临床用量25倍、50倍、75倍),每天1次,连续30天。结果表明,该制剂各剂量组对大鼠一般状况、体重增长速度、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测指标无显著影响。脑、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甲状腺、前列腺、子宫、卵巢、睾丸/副睾等脏器系数检测结果可见,葡萄糖酸-δ-内酯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恢复性观察中,葡萄糖酸-δ-内酯对大鼠体重增长速度,血象分析,血液生化等各项主要检测指标以及上述各脏器系数均未显示迟缓性毒性。本制剂连续腹腔注射30天,血糖值无明显变化,并且连续给药及恢复性试验对20种组织器官的病理学观察结果未显示不良作用。
经长毒试验,结果表明,以理论反应值过量20%的内酯溶液进行试验,结果是安全的。
7.本发明的光敏毒性
将依诺沙星制成浓度为4g/100ml(PH3.5)的水溶液,与本发明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100ml注射液含4g依诺沙星和2.67g D-葡萄糖酸-δ-内酯)分别对大鼠进行注射,剂量是临床用量的25倍,每天一次,将大鼠适宜日光,连续30天分别观察大鼠的皮肤变化,结果依诺沙星水溶液组试验的大鼠皮肤有发红现象,而依诺沙星注射液试验的大鼠未见皮肤出现明显发红,这与文献报道依诺沙星具有光毒性结果一致,而本发明的依诺沙星静脉注射液具有减轻或消除依诺沙星的光敏毒性而引起的皮肤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