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231462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14351.X

申请日:

1997.11.20

公开号:

CN1189317A

公开日:

1998.08.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2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47J41/00; B29D24/00

主分类号:

A47J41/00; B29D24/00

申请人: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发明人:

藤井孝文; 山田雅司; 古山宪辅; 田中笃彦; 蒲地秀史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6.11.20 JP 309768/9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温大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在内容器和外容器隔开一段间隙并接合成一体的合成树脂制的双重壁容器的上述间隙内放置形成双重壁结构并在两壁间封入导热率低于空气导热率的气体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层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放置在上述双重壁容器间隙内的上述隔热层体在双重壁容器内不能移动从而可防止上述隔热层体晃动的隔热层体保持结构。这种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不需要形成镀膜,隔热性能高,耐久性能良好,制作方便,成本低,容易回收合成树脂,并且消除了使用者在使用容器或盖时产生晃动声音,没有节拍偏差,提高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该容器是一种在内容器和外容器间有一间 隙并结合成一体的合成树脂制的双重壁容器的上述间隙内放置加工为双壁结构并 在两壁间封入导热率低于空气导热率的气体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层体的合成树脂制 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放置在上述双重壁容器的间隙内的上述隔热层体在双重壁容器内不 能移动从而可防止上述隔热层体晃动的隔热层体保持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层体 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上述隔热层体底部外面和外容器底部内面上用于互相结合的 平面部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层体 保持结构具有在上述隔热层体底部外面和外容器底部内面中的任一个上设置的平 面部分和在上述隔热层体底部外面和外容器底部内面中的另一个上设置的与上述 平面部接触的突起。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层体 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上述隔热层体底面或侧面部分或外容器内侧底面或侧面部分 上的垂直部分或朝向上方逐渐缩径的倾斜部分。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层体 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上述内容器外面的底部角部中任一个上的突起,上述突起的 突出量的设定应满足下述要求:在上述隔热层体夹持在上述内外容器之间、内外 容器的端部彼此接合的状态下,使上述突起与隔热层体接触,并使接触部分的变 形量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层体 保持结构是设置在上述双重壁容器和上述隔热层体之间的弹性体。
7: 一种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该盖是在使上壁和下壁隔开一段间隙并接合 成一体的合成树脂制双重壁盖的上述间隙内放置形成双重壁结构并在两壁间封入 导热率低于空气导热率的气体的合成树脂制的盖用隔热层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使 上述放置在双重壁盖的间隙内的盖用隔热层体不能移动地保持在该双重壁盖内从 而防止盖用隔热层体晃动的盖用隔热层体保持结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用隔热层 体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上述盖用隔热层体底部外面和下壁底部内面互相接触的平 面部分。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其特征在于上述盖用隔热层 体保持结构具有在上述盖用隔热层体的底部外面和上述下壁底部内面中任一个上 的平面部分和设置在上述盖用隔热层体底部外面和下壁底部内面中的另一个上的 与上述平面部分接触的突起。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其特征在于上述盖用隔热 层体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上述盖用隔热层体底面或侧面部和下壁内侧底面或侧面 部上的垂直部分或朝向上方扩径的倾斜部分。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其特征在于上述盖用隔热 层体的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上壁外面底部角部的任一个上的突起,上述突起的突 出量的设定应满足下述条件:在上述盖用隔热层体夹持在上下壁之间、上下壁端 部互相接合的状态下使上述突起与盖用隔热层体接触并使接触部分的变形量在弹 性变形范围内。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其特征在于上述盖用隔热 层体保持结构是在上述双重壁盖与上述盖用隔热层体之间的弹性体。

说明书


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 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

    本发明涉及在保温瓶、冷冻箱、冰箱、隔热杯、保温阀盖箱上使用的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特别涉及使具有夹持封入低导热率气体的双重壁构造的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保持在内外容器或盖上下壁空间内、并且使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在空间层内不晃动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和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

    本说明书以日本专利申请(特原平8-309768)为基础,本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引用了上述日本申请中所记载的内容。

    用合成树脂材料成形内容器和外容器,将内容器隔开空间部分置于外容器内,在上述空间部分封入氙、氪、氩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的隔热容器作为现有的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已广为人知。

    为了提高这种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的气体隔热性,在内容器的外表面和外容器的内表面上镀有一层膜。

    在加工这种镀膜时,在能直接在树脂上形成镀膜的情况下,为了不在内容器的内表面上、外容器的外表面上、及内外容器地结合面上附有镀膜必需掩膜。上述掩膜工艺因形成的位置等要求精度高,所以既使掩膜费用增加也使掩膜后的电镀等费用增加。另外,在形成掩膜时,除由于在未涂上掩膜涂料的部位或涂料剥落部位镀膜外观不美外,还必须在掩膜涂料的安全性及保持涂料与树脂的密着性方面进行一系列工作,这些均对成本、设计的自由度及产品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在不能直接在树脂上形成镀膜的情况下,为形成镀膜必须采用ABS涂料等的涂敷预处理工艺,这是提高成本的主要原因。

    另外,为了提高镀膜的密着性,限制了可以使用的树脂,而且也存在牺牲合成树脂的刚性和耐硷性等部分性能的缺点。

    再者,由于形成掩膜而使在制造时、废弃时的回收的情况下,不能回收合成树脂,这是成本增加的原因。

    还有,在形成隔热容器时,若采用对气体阻挡性高的合成树脂材料,则这些树脂大多具有高吸湿性,一旦吸湿后将降低气体固有的阻挡性,从而不可能获得必要性能。此外,由于树脂种类的限制,本来机械强度就不太高,吸湿性高的合成树脂吸湿后机械强度还将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形成镀膜、隔热性高、有良好的耐久性、制作方便、成本低、能方便地回收合成树脂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隔热容器和合成树脂制成的隔热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消除使用者使用上述容器时的“晃动”声,消除节拍偏差,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是在内容器与外容器相隔一间隔并结合成一体的合成树脂制的两层壁容器的上述间隔内形成两重壁结构并在两壁间封入导热率低于空气导热率的气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具有使容纳在上述两重壁容器间隙内的上述隔热层体在该双重壁内保持不移动、而且能防止该隔热层体晃动的保持结构。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是在上壁和下壁隔开一间隔并结合成一体的合成树脂制的双壁盖的上述间隔内形成双壁结构,并在两壁之间封入导热率比空气导热率低的气体的由合成树脂制的盖用隔热层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盖具有使容纳在上述两重壁盖间隙内的上述隔热层体在该双重盖内保持不移动、而且能防止该盖用隔热体晃动的保持结构。

    设置上述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和盖用隔热体保持结构的目的是既能防止隔热层体和盖用隔热体晃动从而消除用户在使用该容器和盖时发出的晃动声、又可目视确认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相对外容器或上壁的定位位置,不致引起节拍偏差(制作间隔不变),从而提高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

    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中,上述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可以是在隔热层体的底部外面和外容器底部内面上为了互相接触而设置的平面部分;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中,盖用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可以是在盖用隔热层体的底部外面和下壁的底部内面上为互相接触而设置的平面部分。

    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中,上述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可以是设置在隔热层体底部外面和外容器底部内面中的任何一个面上的平面部分和设置在隔热层体底部外面和外容器底部内面中的另一个面上并与上述平面部分接触的突起。

    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中,上述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可以是设置在隔热层体底面部分和外容器内侧底面或侧面部分上的垂直部分或朝向上方缓慢缩小的倾斜部分。另外,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中,盖用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盖用隔热容器底面或者侧面部分和下壁内侧底面或者侧面部分上的垂直部分或者朝向上方扩张的倾斜部分。

    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中,上述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内容器外面底部任一角部上的突起,为了将隔热层体夹在内外容器之间并且使该内外容器端互相接触,按照使该突起与上述隔热层体接触并且使接触部分的变形量处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的要求设定上述突起的突出量。另外,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中,上述盖用隔热体保持结构具有设置在上壁外面底部的任一角部上的突起,为了将盖用隔热层体夹在上下壁之间并使上下壁端部间互相接触,按照使上述突起与上述盖用隔热层体接触并使接触部分的变形量处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的要求设定上述突起的突出量。

    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中,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可以是配置在双壁容器和隔热体之间的弹性体。另外,在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绝热盖中,盖用隔热层体保持结构可以是配置在双壁盖与盖用隔热层体之间的弹性体。

    按照本发明的隔热容器,借助于使合成树脂制的内容器隔开间隙地处于合成树脂制的外容器内并在形成一体的双重壁的上述间隙内封入低导热率的气体形成气体充填层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层体,使隔热层体在内外容器的保护下维持长期隔热的性能。

    按照本发明的隔热容器的盖,借助于在使合成树脂制的上壁与合成树脂制的下壁隔开间隙地形成一体的双壁盖的上述间隙内封入导热率低的气体而形成气体充填层的合成树脂制盖用隔热层体,使盖用隔热层体在上下壁的保护下,维持长期隔热的性能。

    本发明的隔热容器和隔热盖由于不需要形成镀膜,所以既可以降低隔热容器和隔热盖的制造成本,又能方便地回收形成在隔热容器或隔热盖上的合成树脂和用于降低辐射传热的金属箔,因而符合资源再利用原则。另外,由于在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的隔热层中封入低导热率的气体,可使隔热层的厚度变薄,从而可使隔热容器或隔热盖变薄。

    另外,如果采用本发明,使用时容器内部的隔热层体和盖内部的盖用隔热层体不晃动,不会使用户产生不快或不安全感。由于不需要特殊结构的模具,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从而可提供低成本、使用方便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和合成树脂制隔热盖。

    图面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上述隔热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隔热容器的改型;

    图4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隔热容器的变型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隔热容器的变型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隔热容器变型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2是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隔热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4是隔热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的第二实施方式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6是隔热盖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8是隔热盖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9是隔热盖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以下称隔热容器)和合成树脂制隔热盖(以下称隔热盖)的特征在于:上面配置隔热层体和盖用隔热层体,并且具有防止上述隔热层体和盖用隔热层体晃动的隔热层体保持机构或盖用隔热层体保持机构。在本发明的隔热容器或盖用隔热层体上设置隔热层体保持机构或盖用隔热层体保持机构的理由如下。

    本发明人认为:在内外容器间的空间层中配置隔热层体的四层壁结构的容器或在上下壁间的空间层中配置盖用隔热层体的四层壁结构的盖中,若没有采取防止晃动的措施,隔热层体往往在内外容器或上下壁的空间层内晃动。即如果没有防止晃动的措施,在清洗或实际使用中使用者振动容器或盖时,由于隔热层体在空间层内移动,将发出声音,致使使用者耽心容器或盖是否损坏或者以为产品为不合格品,尤其在容器或盖掉落时,更不能判断它们是否已损坏、容器或盖是否已不能使用。

    在采取防止晃动的措施中,例如在隔热层体的外面贴两面胶带,使内部隔热层体与内外容器或上下壁的空间层侧粘接固定,以便防止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晃动;在此情况下用两面胶带也难于长期整体地固定隔热层体,在使用中往往发生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从胶带上剥离。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无法判断是否在正常状态,因此不能决定是否能使用该容器。

    另外,若不采取防止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晃动的措施将对制造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隔热层体相对外容器没有定位的情况下、或在盖用隔热层体相对上壁没有定位的情况下,用肉眼很难确认上述隔热层体是否在正常状态下安装,在制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操作人员对节拍(制造间隔的确定性)产生差异、即使同一操作人员对节拍也会产生偏差,所以给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对质量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本发明人还发现:为了将隔热层体固定,如果使隔热层体与内外容器的间隙减小,或者使盖用隔热层体与上下壁的间隙减小,将引起下述问题:

    ①由于合成树脂批量不同或随季节变动,成型后的树脂收缩率的偏差不能在成品中抵销,因此可能出现隔热层体外径比外容器内径大的现象,对于盖也可能出现盖用隔热层体的外径比上壁的内径大的情况,因此往往不能使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容纳在内外容器之间或上下壁之间。

    ②将隔热层体放置在外容器内或将盖用隔热层体放置在上壁下时,在为了从上面盖住内容器或下壁并将内外容器或上下壁的端部结合在一起而利用振动焊接法将内外容器端部或上下壁端部接合的情况下,难以固定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往往在夹持隔热层体的内外壁体端部接合部分或盖用隔热体上下壁端部接合部的状态下振动焊接内外容器端部或上下壁端部,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容易发生变形产生龟裂和裂纹,从而引起隔热性能下降。另外,若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的强度大,虽然变形率比较小,但在焊接时盖住内容器或下壁焊接内外容器端部或上下壁端部时,将沿垂直方向对内容器或下壁加压,又由于利用隔热层体或盖用隔热层体的弹性变形防止晃动而产生不必要的电阻,如果由于振动时的摩擦力变小而使发热量达不到规定量时,往往不能保证合格的焊接质量。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和合成树脂制的隔热盖中的隔热层体保持结构、盖用隔热层体保持结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置的。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1为瓶状或碗状,该隔热容器1由有底的圆筒状内容器2和外容器3以及设置在上述两容器间的间隔4中的双壁结构的隔热层体11构成。

    隔热层体11由按内容器2的外面形状的内壁体12、按外容器3的内面形状的外壁体13构成,并且在内壁体12与外壁体13之间封入导热率比空气导热率低的气体。内壁体12和外壁体13通过将合成树脂材料喷射成型等适合的成形手段制成。

    外壁体13的底部形成开孔13d,在孔13d的周围形成突出外侧的同心圆状的凹部13b。凹部13b用于塞住开孔13d嵌合密封板24。为使外壁体13的底部中央部分附近的壁厚与其它部位相同,在外壁体13的内面侧(隔热层侧)上与凹部13b对应之处以开口13d为中心形成同心圆状的凸部13c,借此可使外壁体13的底部中央部分的壁厚与其它部分的壁厚几乎相同,从而不降低外壁体13底部中央的强度。

    上述凹部13b是用于嵌合连接密封板24的,凹部13b的深度应遵循与内外壁体同样材质的树脂形成的密封板24的厚度相等的原则加工而成。按照这种结构,在组装隔热层体11时可使隔热层体11的底部平滑,将隔热层体11保持在内外容器2、3的间隔4内时,可以使隔热层体11的底部外表面与容器3内表面靠紧而结合。

    上述开孔13d预先设置在外壁体13的底部,在生产隔热层体11的过程中,把内外壁体接合成双壁体后,开孔13d用作置换封入低热导率气体的排出和导入孔,在封入上述气体后,用氰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等粘接剂密封。开孔13d的直径应能保证采用粘接剂密封时粘接剂不下落,最好在0.1~3mm之间。

    虽然在图1所示的例中示出了开孔13d处于外壁体13的凹部13b处,还可将凹部13b设置在内壁体12上。为了制造方便,通常使凹部13b处于外壁体13的底部中央。

    可选取对各种气体阻挡性能优良的合成树脂材料(下面称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树脂)制成内壁体12和外壁体13,具体地说可选取在一个大气压下对O2、N2、CO2等气体的透过率(ASTMD 1434-58)在1.0g/m2/24hr以下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萘酸二酯等聚酯或聚酰胺,乙撑乙烯醇,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各种树脂中选取。通过用上述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的树脂形成内外壁体12、13,即使在内壁体12外面和外壁体13内面不形成电镀金属膜也可以形成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能的隔热层体11。

    在内壁体12的外面上配置防辐射材料23。在这种情况下,在外壁体13的内面上也可以配置与防辐射材料23相同的防辐射材料。最好用铝箔、铜箔、金属蒸发镀膜条等作为防辐射材料23,也可使用在纸的两面贴有不锈钢箔、银箔等金属箔材料。借助于配置防辐射材料23可以防止由于辐射引起的传热损失。

    可用振动焊、旋转焊和热板式焊等焊接方法焊接内壁体12和外壁体13的各个端部12a、13a。采用这些焊接法可提高由内壁体12和外壁体13形成的双壁体的接合强度。另外,由于气密性高,在空间层14中封入低导热率气体时,封入的低导热率气体不会从粗端接合部漏出。

    最好充入隔热层体11的空间层14中的气体为氙气、氪气和氩气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氙气的导热率K=0.52×10-2W.m-1.k-1,0℃;氪气的热导率K=0.87×10-2W.m-1.k-1,0℃;氩气的热导率K=1.63×10-2W.m-1.k-1,0℃,这些气体的热导率比空气的热导率K=2.41×10-2W.m-1.k-1,0℃低。可在常温和大气压下或在低于大气压下单独地或将两种以上气体混合封入,封入压力为80~100KPa。这些气体是惰性气体,不污染环境。如果封入压力在上述范围内,则隔热层20的隔热性能良好,同时由于隔热层20与外部的压差减小,所以隔热层体11不致于因压力差而引起塌陷或鼓出,因此可保证隔热层体11为平面壁结构。

    上述隔热层体11放置在由内容器2和外容器3形成的间隔4内,用振动焊接、旋转焊接、热板式焊接等焊接法使内、外容器端部2a,3a接合而形成隔热容器。

    内容器2和外容器3由具有耐热性、耐湿性(耐透湿度)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合成树脂材料(以下称为耐湿性树脂)喷射而成,具体地说,这类树脂的透湿率符合JISZ 0280标准,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透湿率小于50g/m2/24hr,弯曲弹性率(ASTMD 790)在10000kg/cm2以上,和/或艾式冲击强度(有切口)(ASTMMD 256)为5kg·cm/cm以上,上述合成树脂材料可以是聚丙烯、耐热和耐湿性聚碳酸酯、ABS,聚苯乙烯、AS、聚乙烯、氯乙烯、聚酰胺等。

    通过用上述任一种耐湿性树脂按上述方法形成内外容器2、3,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内外容器2、3的间隔4中后,再用上述焊接法将内外容器端部2a、3a焊接接合组装成隔热容器1,该隔热容器1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湿性且机械强度高,因而可以保护由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隔热层体11。

    在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内外容器2、3的间隔4内并焊接内外容器端部2a、3a时,如果不能确保隔热层体11相对外容器3的位置一定,则将产生节拍偏差。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使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底部13e的周缘部分15的外面形成平面部分16的同时,在外容器3的底壁部3b的周缘部分5的内面上设置与隔热层体11的平面部分16相互接触的平面部分6。

    在正确放置隔热容器1时,平面部分16、6可以为与正置面平行的水平面,也可以为稍倾斜的平面。

    这些平面部分16、6可以在不考虑隔热层体11相对于外容器3的周边定位的情况下遍及周缘部分15、5的整个周边上。

    在考虑平面部分相对周边方向定位的情况下,在每个确定区间上,可使隔热层体11和外容器3的平面部分16、6的周边长度几乎相等,没有形成平面部分的那些部分在外容器3上形成凸部以便高出一段,在隔热层体11可以形成与外容器3的高出部分配合的凹部。例如在底部壁13e,3b的周缘部分15,5上,可以在周边方向错开180°形成两位置平面部分,在周边方向错开120°形成三位置平面部分,或在周边方向错开90°形成四位置平面部分。

    通过如上所述在外容器3和隔热层体11上形成平面部分6,16,可使隔热层体11的平面部分16可靠地与外容器3的平面部分6接触,并且可使隔热层体11在径向和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外容器3定位,从而减小了自动生产线上的操作者的节拍偏差。另外,如果通过定位使隔热层体11的内壁体12的外面与内容器2的外面在高度方向上无间隙,则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外容器3中后,在用内容器2的外面覆盖隔热层体11的内壁体12的内面并用上述焊接法焊接内外容器端部2a,3a时,可使隔热层体11作用于内壁体12内面的单位面积上的负荷大致均匀,从而可防止隔热层体11变形和出现裂纹。还可防止隔热层体11晃动。

    另外,可使隔热层体11的底部13e的周缘厚度与侧壁部13f的厚度相等,还可使侧壁部3c从外容器3的底部3b的周缘部5贯穿到上方。

    如图2所示,在内容器2的外面形成顶压隔热层体11的紧靠突起17,可以使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外面顶压贴靠在外容器3的内面上,为使内壁体12的内面上的负荷分散,可以将上述紧靠突起17在内容器2的外面上适当隔开地形成几个。另外,在内容器2的外面上可以形成从内容器的底壁部的中心突出的同心圆、断续岛状、点状。这时使内容器2与隔热层11的高度方向的间隙变小,内容器2、3与隔热层体11的径向间隙大一些。如果紧靠突起17的高度比内容器2与隔热层体11的高度方向的间隙稍高,则可以把由紧靠突起17压力引起的隔热层11的上下方向和径向方向的变形吸收在弹性变形内,并且可以利用径向变形吸收隔热层体11的上下方向的变形。借此,在隔热层体11上不会产生裂纹和变形等,可以限制隔热层体11的晃动。另外,在设置紧靠突起17的情况下,由于隔热体11的内壁体12的内面与内容器2的外面不接触,所以可以限制从内容器2向内壁体12传导传热,从而提高了保温性能。

    图3示出了隔热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型,在该例中,通过在内容器2与隔热层体11之间配置由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系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18以代替紧靠突起17。通过在内容器2和隔热层体11上形成的间隙中配置1个以上厚度比上述间隙大的弹性体18,可以防止间隙4内的隔热体11晃动。最好借助于弹性体18在内容器2与内壁体12之间的弹形变形并且产生摩擦力,可防止隔热层体11晃动。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侧壁部13f下面外部设置外壁体垂直部19的同时,在外容器3的侧壁3c的下部的内面上设置垂直部分7,以便使外壁体垂直部分19嵌合在外容器垂直部分7中。

    在外壁体13的底部13e的周缘部分15的外面上形成平面部分16,并且在外容器3的底壁部分3b的周缘部分5的内面上形成与隔热层体11的平面部分16接触的平面部分6。在正置隔热容器1时,上述两个平面部分16.6可以为与正确放置面平行的平面,也可以为稍倾斜的平面。

    外壁体垂直部分19在侧壁部的下部形成圆周状,其外径比外容器垂直部分7的内径稍小。因此,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外容器3内时,可将外壁体垂直部分19嵌合在外容器垂直部分7中,从而可以使隔热层体11相对外容器3的径向定位。另外,通过使隔热层体11的平面部分16与外容器3的水平部分6可靠地面接触,可以使隔热层体11相对外容器3的高度方向定位。再者,在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外容器3内时,在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垂直部分不嵌合在外容器3的外容器垂直部7上的情况下,由于操作者通过肉眼可以监视隔热层体11相对外容器3的倾斜程度,所以可以防止隔热层体11在倾斜状态下放置在外容器3中的不合适的情况。

    在内容器2的外面适当隔开形成顶压绝热层体11的紧靠突起17,也可以使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外面与外容器3的内面贴紧。或者在内容器2的外面上形成从内容器2的中心突出成同心圆状的环状、不连续的岛状、突出成点状的环状肋的紧靠突起17。

    图5表示隔热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在该例中,通过在内容器2与隔热层体11之间配置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脂系橡胶等弹性体18代替紧靠突起17。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侧壁部13f的下部外面设置使侧壁部下部的外径从下向上缓慢递减的外壁体倾斜部分20,同时在外容器3的侧壁部分3c下部内面设置使该侧壁部分下部内径从下向上缓慢递减的外容器倾斜部分8,形成使外壁倾斜部分20紧配在外容器倾斜部分8上的结构。

    在外壁体底壁部13e的周缘部分15的外面形成平面部分16,并且在外容器底壁部3b的周缘部分5内面形成与隔热层体11的平面部分16面接触的平面部分6。在将隔热容器1正确放置时,这两个平面部分16.6既可以为与正确放置面平行的水平面,也可以为稍倾斜的平面。

    设置在隔热层体11的外壁倾斜部分20上端的外径比外壁体倾斜部分20下端的外径稍小,外容器倾斜部分8上端的内径比外容器倾斜部分8下端的内径稍小。因此,虽然外壁体倾斜部分20上端的外径与外容器倾斜部分8上端的内径几乎相等,但略大一些。

    因此,把隔热层体11放置在外容器3内时,可使外壁体13的外壁体倾斜部分20紧配在外容器倾斜部分8中,并且可使隔热层体11的底壁部13e的平面部分与外容器3底壁部分3b的平面部分6可靠地面接触,从而保证其在径向和高度方向的定位。另外,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外容器3内时,在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倾斜部分20没有嵌合在外容器3的外容器倾斜部分7上的情况下,由于通过肉眼可以监视隔热层体11的倾斜,所以可以正确地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外容器3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或图4中所采用的那样,在内容器2的外面适当隔开地形成若干紧靠突起17。既可以使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外面贴紧外容器3的内面,也可以在内容器2的外面形成以内容器2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环状、断续岛状、点状。

    在该隔热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按图3或图5中所采用的方式,配置一个以上的由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系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18,借助于如此配置的紧靠突起17或弹性体18,可以可靠地防止隔热层体11晃动。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外容器底壁部3b的周缘部分5内面上设置平面部分6,并在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底壁部13c的周缘部15外面上设置与上述平面部分6接触的突起21。在隔热容器1正确放置时,平面部分6可以为与正确放置面平行的水平面,也可以为稍倾斜的平面。

    突起21在与外容器3的平面部分6接触的同时还与侧壁部分3e的下部配合。另外,上述突起21虽可以为若干以底壁部13c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状,但也可以为同心圆状的环状肋。通过如此形成的突起21,可以使隔热层体11相对于外容器3的径向定位。另外,如果在形成隔热层体11和内容器2时能使隔热层体11与内容器2的高度方向无间隙,则可使隔热层体11均匀地顶靠在内容器2上,并可使内容器2沿高度方向有效地顶住隔热层体,从而可防止隔热层体11晃动。

    在内容器2的外面上适当隔开地形成若干顶靠隔热层体11的紧靠突起17,以使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外面与外容器3的内面贴挨在一起。或者在内容器2的外面上形成从内容器2的中心突出成同心圆状的环状、不连续的岛状、点状。

    图8示出了隔热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该例中,通过在内容器2与隔热层体11之间配置由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系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18代替紧靠突起17。通过配置这样形成的紧靠突起17的弹性体18可以有效地防止隔热层体11晃动。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的第五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底壁部分13e的周缘部分15外面上设置平面部分22,并在外容器底壁部3b的周缘部分5内面上设置与该平面22接触的突起9。

    虽然上述突起9为在外容器底壁部分3b的周缘部分5内面上形成的若干以底壁部3b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形状,但也可以为以底壁部3b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状的环状肋。通过这种形成的突起9可以使隔热体11相对外容器3径向定位,从而可以校正隔热层体的倾斜。另外如果在形成隔热层体11和内容器2时使它们在高度方向无间隙,则可使突起9在内容器2内均匀地顶靠隔热层体11,借此可有效地在高度方向顶住隔热层体11,以防止其晃动。隔热层体11的平面部分22的外壁体底壁部分13e的周缘部分15的壁厚与底壁部分13c的壁厚和侧壁部分13f的厚度相同。

    将隔热层体11放置在外容器3内时,如果隔热层体11的平面部分22没有与外容器3的突起接触,则由于操作者可通过肉眼监视隔热层体11的倾斜,所以能可靠地使隔热层体11相对于外容器3的周边方向和高度方向定位。

    可以在内容器2的外面上形成顶靠隔热层体11的紧靠突起17,也可以使隔热层体11的外壁体13的外面与外容器3的内面贴靠在一起。

    图10示出了隔热容器的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在该例中,在内容器2与隔热层体11之间配置由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系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18以代替紧靠突起17。

    图11和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第六实施方式,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隔热容器31与第一方式中的隔热容器相同,由合成树脂材料特别是由耐湿树脂制成的内容器32和外容器33在间隙处在各自端部32a,33a接合成一体,在所述内外容器32、33之间配置隔热层体41,该隔热体的内壁体42和外壁体43由合成树脂材料尤其是由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的树脂制成,内外壁体之间夹有空间层43,内外壁体的端部42a,43a接合成一体,在隔热层体41内外壁体42和43之间的间隙中封入从氙、氪、氩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气体,从而形成隔热层35。外壁体43的底部形成凹向用于嵌入封接板48的上述隔热层侧的凹部43b,在凹部43b的中央设有孔径为0.1~3mm的通孔43c,该通孔43c嵌入凹部43b内,利用氰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粘接密封固定板48,以实现完全密封。在隔热层体41的内壁体42的内侧面上还配置了铝箔、铜箔等防辐射材料49。

    本发明的隔热容器31的特征在于在外容器33的肩部内面上形成向间隙34侧突出的平面部分36,并且在隔热层体41的肩部外面设置与外容器33的平面部分36配合的平面部分46。

    另外,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方式中,在内容器32与隔热层体41之间配置由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系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47,使隔热层体41靠在外容器33的内面侧,从而可使上述隔热层体41侧的平面部分46与外容器33侧的平面部分36保持贴靠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象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那样,用与紧靠突起17相同的突起代替上述弹性体47。

    另外,也可以在平面部分46或平面部分36上形成突起,以便进行水平方向定位。

    在这种情况下,隔热层体41的径向和高度方向的定位是通过设置在外容器33肩部上的平面部分与设置在隔热层体41肩部上的平面部分46顶靠在一起实现的。

    如果使隔热层体41与内容器32在高度方向没有间隙,则可以使隔热层体41的内壁体42的内面(上面)顶靠在内容器32的外面(下面),从而可以防止隔热层体41晃动。

    另外,通过在内容器32与隔热层体41之间配置弹性体47,并且在内容器32的外面上形成紧靠突起,可进一步防止隔热层体41晃动。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隔热盖51可以配合地覆盖在图1至图12所记载的隔热容器1,31的开口上。

    隔热盖51包括由上壁52和下壁53构成的双重壁结构和在上述两壁间的空间层64内充入低导热率气体的盖用隔热层体61,上述上壁具有突出上方的筒状突起部分,下壁的中央部分形成间隙54。

    由于盖用隔热层体61由沿上壁52的内面形状的上壁体62和沿下壁53的外面形状的下壁体63组成,所以上壁体62和下壁体63可以通过喷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法等各种公知的成形方法制成。

    在上壁体62的顶盖部62e的中央设有用于嵌入密封板70的凹部62b,凹部62b的中央形成开孔62d。凹部62b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最好形成圆形,将密封板70制成与凹部62b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凹部62b部分壁厚与上壁体62的其它部分壁厚大致相等,以便使其保持与其他部分相同的机械强度。嵌入并接合在凹部62b中的密封板70由与上下壁体62、63同样的树脂制成,其厚度与凹部62b的深度相同,在将密封板70嵌入并接合在凹部62b中时,最好使盖用隔热层体61的顶盖部62的上面平滑。

    在制造盖用隔热层体61的过程中,将上下壁体62、63的周缘接合成双重壁构造后,开孔62d作为将低导热率气体置换封入内外壁间的间隙的气体排出、导入孔。用氨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等将低导热率气体封入口密封。开孔62d的孔径最好为0.1~3mm,以便在进行密封处理时粘接剂不落下。

    形成上壁体62和下壁体63时,可选用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的树脂,例如可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奈酸酯等聚酯或聚酰胺,乙撑乙烯醇,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各种树脂中选取。通过用上述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的树脂形成上下壁体62、63,即使在下壁体63的上面和上壁体62的下面不形成电镀金属膜也可以形成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能的盖用隔热层体61。

    在下壁63的上面配置防辐射材料69,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上壁体62的下面配置与上述防辐射材料69相同的防辐射材料,最好用铝箔、铜箔、金属蒸发镀膜条等作为防辐射材料69,也可使用在纸的两面贴有不锈钢箔、银箔等金属箔材料。借助于配置防辐射材料69可以防止由于辐射引起的传热损失。

    可用振动焊、旋转焊和热板式焊等焊接方法焊接上壁体62和下壁体63的各个端部62a、63a。采用这些焊接法可提高由上壁体62和下壁体63形成的双壁体接合部分的强度。另外,由于气密性高,在空间层64中封入低导热率气体时,封入的低导热率气体不会从接合部漏出。

    最好充入隔热层体61的空间层64中的气体为氙气、氪气和氩气中的至少一种,可在常温和大气压下或在低于大气压下单独地或将两种以上气体混合封入,封入压力为80~100KPa。因为这些气体是情性气体,不污染环境。另外,如果封入压力在上述范围内,则既可使隔热层71的隔热性能提高,同时由于隔热层71与外部的压差小,所以不致于因压力差而引起外压加在盖用隔热层体61上而使凹部等鼓出。

    上述隔热层体61放置在由上壁52和下壁53形成的间隙54内,用振动焊接法、旋转焊接法、热板式焊接法等使上下壁端部62a,63a接合而形成隔热盖51。

    上壁52和下壁53由具有耐热性、耐湿性(耐透湿度)和机械强度的耐湿性树脂制成,具体地说,是用聚丙烯、耐热和耐湿的聚碳酸酯、ABS、聚苯乙烯、AS、聚乙烯、氯乙烯、聚酰胺等树脂喷射成形。

    利用上述任一种耐湿性树脂形成上、下壁52,53,将盖用隔热层体61放置在上下壁52、53的间隙54中,并用上述焊接法使上下壁端部52a、53a接合,组装成隔热盖51,该隔热盖51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湿性,且机械强度高,因而可保护由对气体具有高阻挡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盖用隔热层体61。

    将盖用隔热层体61放置在上、下壁52、53的间隙54中,然后用振动焊接机焊接上下壁的端部52a,53a,这时上壁52倒置在基本遍及支承整个上壁52的外面的下夹具上,盖用隔热层体61倒置在上壁52的内面上,使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下面覆盖在下壁53的上面,并使上下壁端部52a、53a贴合,再对基本上遍及整个下壁53的下面支承的上夹具加压,在上下夹具上施加振动进行振动焊接,但由于盖用隔热层体61相对上壁52不能准确定位,从而产生节拍偏差。

    因此,按照本发明,在上壁52的顶盖部分52b的周缘部附近形成平面部分55的同时,在设置在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上壁体62上的顶盖部分62e的周缘部分68附近形成与上述上壁52的平面部分55互相接触的平面部分65。在正确放置隔热盖51时,平面部分55,65可以在与正确放置面平行的水平面上,也可以在稍倾斜的平面上。

    平面部分55、65可以在不考虑隔热层体61相对于上壁52的周边方向定位的情况下遍及周缘部分59、68的整个周边上。

    在考虑平面部分相对周边方向定位的情况下,可以在每个确定区间上,使平面部分55、65的周边方向长度几乎相等,没有形成平面部分的那些部分在上壁52上形成一段高出的凸部,对于上壁体62也可以形成与上壁52的高出一段的部分配合的凹部。例如在顶盖部分52b,62e的周缘部分59,68上,沿圆周方向错开180°形成两处平面部分,也可沿圆周方向错开120°形成三处平面部分,或沿圆周方向错开90°形成四处平面部分。

    通过如此在上壁52的顶盖部分52b和盖用隔热层体61的顶盖部分62e上形成平面部分55、65,可保证盖用隔热层体61的平面部分65可靠地与上壁52的平面部分55接触,并且可使盖用隔热层体61在径向和高度方向上相对于上壁52定位,从而减小了操作者的节拍偏差。另外,通过这样定位将盖用隔热层体61放置在上壁52中后,在使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下壁体63的下面覆盖在下壁53的上面利用上述焊接法焊接上下壁端部52a,53a时,如果能使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下壁体63的下面与下壁53的上面在高度方向无间隙,则可使盖用隔热层体61通过下壁53加压作用在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下壁体63下面上的单位面积的负荷基本均匀,从而可以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变形和出现裂纹。还可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

    具有盖用隔热层体61的平面部分65的上壁体62的顶盖部62e的周缘部分68的壁厚与周缘部分68以外的顶盖部分62e的壁厚和侧壁部分的壁厚相同。通过在上壁52的顶盖部分52b上形成平面部分55,这时顶盖部分52b周缘部分59的壁厚大致与周缘部分59以外的顶盖部分52b的壁厚和侧壁厚度相等。

    还可以通过在下壁53的上面形成顶压盖用隔热层体61的紧靠突起56,使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上壁体62的外面与上壁52内面贴紧。也可以在下壁53的上面隔开适当距离形成若干紧靠突起56,也可以形成以下壁53的中心为圆心的突出成同心圆的环状,断续的岛状,点状。此时,使上下壁52,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的径向间隙增加到一定程度,使下壁53与盖用隔热体61的高度方向的间隙减小,如果使紧靠突起56比下壁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之间的高度方向间隙稍高,则由于紧靠突起56顶靠引起的盖用隔热层体61在上下方向和径向的变形可在弹性范围内,从而可以通过径向变形吸收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上下方向变形。借此可以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发生裂纹和变形,并可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

    在设置紧靠突起56的情况下,由于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下壁体63的下面与下壁53的外面不接触,所以可以限制从下壁53向下壁体63的传导传热,从而可提高保温性能。

    在图13中,虽然在上壁52和上壁体62上设置平面部分55,65,在下壁53上形成紧靠突起56,但也可在上壁52上形成紧靠突起,在下壁53和下壁体63上设置平面部分。

    图14示出了上述隔热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型,在该例中,通过在下壁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之间配置由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系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68以代替紧靠突起56。通过在下壁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形成的间隙中配置1个以上厚度比上述间隙大的弹性体66,可以防止间隙54内的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借助于弹性体66在下壁53与下壁体63之间的弹形变形并且产生摩擦力,可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在上壁体62的顶盖部分62e的周缘部分68的外面上形成平面部分65,而在设置在上壁52的顶盖部分52b的周缘部分59内面上形成顶靠在上述平面部分65的紧靠突起57。该平面部分65在使隔热盖51倒置时既可以与倒置面平行也可稍倾斜。

    这样通过在盖用隔热层体61上形成平面部分65,在上壁52的顶盖部分52b内面上形成突起57,可以使盖用隔热层体61相对于上壁52在高度方向定位。

    上述突起57可以在上壁52的顶盖部分52b的周缘部分59的内面上形成以顶盖部分52b的中心为中心的突出同心圆环状、断续的岛状、点状。通过这样形成的顶靠盖用隔热层体61的突起57可以使盖用隔用隔热层体61的下壁体63的下面与下壁53的上面贴紧,从而可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

    图16示出了隔热盖的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在图15示出的隔热盖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下壁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之间配置用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系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66。通过在下壁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之间配置弹性体66,既可以可靠地防止盖用隔热体61晃动,又由于下壁53的上面与下壁体63的下面不直接接触而可减小从下壁53向下壁体63的传导传热。

    此外,如果在下壁的上面或下壁体的下面上形成突起代替弹性体66,则与在下壁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之间配置弹性体66的情况同样,可以减小从下壁53向下壁体63的传导传热。另外通过形成这类突起,可使盖用隔热层体61的平面部分65顶靠在上壁52的突起57上,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的第三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设置在上壁52顶盖部分52b的周缘部分59内面上形成平面部分55,在设置在盖用隔热层体61的顶盖部分62e的周缘部分68外面上形成突起67。

    通过在上壁顶盖部分52b的内面上形成平面部分55,在盖用隔热层体61上形成突起67,可以使盖用隔热层体61在相对于上壁52的高度方向上定位。

    突起67可以在上壁体顶盖部分62e的周缘部分68外面形成为以顶盖部分62e的中心为中心的突出的同心圆形状的环状、断续岛状、点状。通过这样在盖用隔热层体61上形成与上壁52的平面部分55接触的突起67,可以使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下壁体63的下面与下壁53的上面贴紧,从而可以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    

    图18示出了隔热盖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在图17所示的隔热盖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下壁53与盖用隔热层体61之间配置了由硅系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橡胶等制成的弹性体66,在本例中与在图16中所示的例子一样,可获得如同设置弹性体66一样的效果。另外,也可在下壁的上面或下壁体的下面形成顶靠盖用隔热层体61的突起。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的第四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上壁52的筒状凸部52f的内面上形成环状突起58,在盖用隔热层体61的上壁体62的筒状凸部62f外面上形成与上述突起58紧配的凹部67。

    因为将盖用隔热层体61放置在上壁52中时,盖用隔热层体61的凹部67与上壁52的凸起58紧配,所以盖用隔热层体61可相对于上壁52在径向和高度方向定位,从而可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在这种情况下,若使上壁体62的上面与上壁52的下面在高度方向无间隙,则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盖用隔热层体61晃动。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采用在上壁体62筒状凸部62f的外面上形成环状突起,在上壁52筒状凸部52f的内面设置与上述突起紧配的凹部。

    另外,还可以把上壁52的筒状凸部52f和上壁体62的筒状凸部62f加工成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倒喇叭口形状并切去下部的结构,以便使上壁52的筒状凸部52f与上壁体62的筒状凸部62f紧配。

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容器和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隔热盖.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在内容器和外容器隔开一段间隙并接合成一体的合成树脂制的双重壁容器的上述间隙内放置形成双重壁结构并在两壁间封入导热率低于空气导热率的气体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层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放置在上述双重壁容器间隙内的上述隔热层体在双重壁容器内不能移动从而可防止上述隔热层体晃动的隔热层体保持结构。这种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不需要形成镀膜,隔热性能高,耐久性能良好,制作方便,成本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