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246120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35567.2

申请日:

2012.11.05

公开号:

CN102940971A

公开日:

2013.02.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D 1/22合同备案号:2015500000044让与人:重庆工商大学受让人: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发明名称: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申请日:20121105申请公布日:20130227授权公告日:20150318许可种类:普通许可备案日期:20150925|||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01D 1/22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陈彬 刘阁 张贤明 程江涛 陈登霞变更后:刘阁 陈彬 张贤明 程江涛 陈登霞|||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1/22申请日:20121105|||公开

IPC分类号:

B01D1/22; B01D3/10

主分类号:

B01D1/22

申请人:

重庆工商大学

发明人:

陈彬; 刘阁; 张贤明; 程江涛; 陈登霞

地址: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重庆工商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作为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属于矿物油质净化设备,主要由真空抽气口、进油口、气体导管、雾化分配器、前置级真空室、前置级分离塔板、油水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主体分离塔板、油液限位开关和排油口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进油口设置在前置级真空室的上方,进油口下部安装雾化分配器;所述的前置级真空室中部安装前置级分离塔板,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侧面安装气体导管;所述的气体导管穿过主体分离塔板底面,在油液最大液位以上。本发明结构新颖、扩大了蒸发面积,降低了真空泵的工作负荷,具有油水分离平稳、彻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主要由真空抽气口、进油口、气体导管、雾化分配器、前置级真空室、前置级分离塔板、油水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主体分离塔板、油液限位开关和排油口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进油口设置在前置级真空室的上方,进油口下部安装雾化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下部设置排油口。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级真空室中部安装前置级分离塔板,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临近真空抽气口的侧面安装气体导管;所述的油水分配器高度超出前置级真空室底面,以利于前置级真空室内油中水分充分蒸发;所述的气体导管穿过主体分离塔板底面,在油液最大液位以上。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属于矿物油质除水净化设备,具体是一种具有前置级的高效真空蒸发和分离油中水分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油液内含有水分,不仅会对油品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真空油水分离装置是用于机械制造领域的切削油、机油及工矿企业的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液压油等工业用油的除水、除杂净化及废油净化的一种专用设备,其常见的技术特征是,油水混合液在负压(真空泵)的作用下从真空罐体的顶部进入雾化器后,喷洒在分离塔板上,油水在分离塔板上依靠自身的重力和真空压力作用在分离塔板内沿着“曲折”的路径下行,在此过程中由于油水沸点的差异,水分蒸发从油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油水分离。除水后的油液在罐体底部聚集,通过排油泵排出,蒸发的水蒸气通过真空泵从罐体的顶部排出。
可见,目前常见的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在真空罐体上部安装有进油口和真空抽气口,二者的间距较小,极易出现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而造成“短路”现象,使油水混合液进入真空泵内;另外如果进油含水量发生变化,真空罐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很容易从真空罐体的顶部通过真空抽气口进入真空泵中,造成“跑油”事故,真空泵不再能够从真空罐体中抽出气体,脱水速度就降得很低了。罐体内分离塔板对油水混合液的“铺展”效果是有限的,油液中的水分很容易被下行的油液“裹挟”而得不到有效的蒸发分离;且随着混合液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极易使油液下行与上行的水蒸气进行交叉汇合,再度与油液进行混合,起不到净化油液的目的,往往需要多次循环加热或净化处理,满足不了实际工程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真空油水分离装置中“短路”现象以及分离效率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主要由真空抽气口、进油口、气体导管、雾化分配器、前置级真空室、前置级分离塔板、油水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主体分离塔板、油液限位开关和排油口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进油口设置在前置级真空室的上方,进油口下部安装雾化分配器;所述的前置级真空室中部安装前置级分离塔板,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临近真空抽气口的侧面安装气体导管;所述的气体导管穿过主体分离塔板底面,在油液最大液位以上;主体真空室下部设置排油口。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使油水混合液进入主体真空室之前先经过前置级真空室进行预处理,油水混合液通过雾化分配器雾化后,沿着前置级分离塔板的“曲折”路径,使部分水分得以蒸发。初步除水处理后的油液积聚在前置级真空室的底部,其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高度超出前置级真空室底面,以利于前置级真空室内油中水分充分蒸发;待油液液面超过油水分配器的高度后才能流出,在真空压力的作用下喷洒到主体分离塔板上;前置级真空室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真空压力作用下通过气体导管,在主体分离塔板的底部逸出。在主体分离塔板中油液伴随着湍流翻滚等流动形式,使其挥发表面不断更新,油中的水分在真空环境中沸腾而逸出,源源不断地和气体导管中的水蒸气受到方向一致的“引力”作用以及亲和力,极易聚合形成较大的气团,与下落的油流逆向上行,且加剧了主体分离塔板中的油水混合液的湍流程度,延长了其在分离塔板中的停留时间,利于水分的充分蒸发,使分离效率更高。主体真空室下部是除水后的油液以及排油口,油液面设置有油液限位开关,以免真空室内油液过多而影响分离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使前置级真空室预处理后的油液喷洒到主体分离塔板上的位置和真空抽气口位置相距较远,以避免出现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而造成“短路”现象,使油水混合液进入真空泵内;前置级真空室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真空压力作用下通过气体导管,在主体分离塔板的底部逸出,然后在主体真空室内真空压力作用下自下而上流动,对主体分离塔板内的油液进行“反冲”,使其蒸发面积扩大,克服了油液中的水分被下行的油液“裹挟”问题,最大限度的去除水分;同时增加了油水混合液在叶片间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真空泵的工作负荷,在同等真空净化油液的条件下具有真空度较高,油液脱水平稳、彻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抽气口,2‑气体导管,3‑进油口,4‑雾化分配器,5‑前置级真空室,6‑前置级分离塔板,7‑油水分配器,8‑主体真空室,9‑主体分离塔板,10‑油液限位开关,11‑排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启动真空泵后,前置级真空室5通过气体导管2和主体真空室8内的气体从真空抽气口1排出,油水混合液在真空压力作用下,从进油口3进入前置级真空室5内的雾化分配器4,由于前置级真空室5内真空压力是通过气体导管2实现的,避免了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1而造成“短路”现象;油水混合液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前置级真空室5中部安装的前置级分离塔板上,沿着前置级分离塔板6的“曲折”路径,使部分水分得以蒸发,蒸发形成的水蒸气自下而上通过气体导管2在主体分离塔板9的底部逸出;同时除去部分水分的油液下行积聚在前置级真空室5的底部,待油液液面高度超过油水分配器7的高度后,在真空压力的作用下喷洒到主体分离塔板上;
油水混合液在主体分离塔板9中形成油膜以湍流的形式自上向下流动,使水分的挥发表面不断更新,油中的水分在真空环境中蒸发为水蒸气,与从气体导管2中逸出的水蒸气受到方向一致的“引力”作用以及亲和力,聚合形成较大的气团,从而下行油液与上行水蒸气沿着主体分离塔板9的曲折、复杂、漫长的路径,二者产生的湍流流动相互耦合,使油中水分的蒸发面积扩大,实现油液的连续、深度的真空脱水,最终水蒸气真空抽气口1排出。油液面设置有油液限位互锁开关10,以免主体真空室8内油液过多而影响分离效果。去掉水分的油液经排油口11输出,实现油液的真空除水。
本发明由于在主体真空室8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5和真空抽气口1,克服了出现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而造成“短路”现象;前置级真空室5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通过气体导管2,从主体分离塔板9的底部逸出使油液的湍流更加剧烈,使其蒸发面积扩大,停留时间延长,克服了油液中的水分被下行的油液“裹挟”问题,最大限度的去除水分,降低了真空泵的工作负荷,具有结构新颖、工作可靠、油液脱水平稳、彻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40971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2.27CN102940971A*CN102940971A*(21)申请号 201210435567.2(22)申请日 2012.11.05B01D 1/22(2006.01)B01D 3/10(2006.01)(71)申请人重庆工商大学地址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重庆工商大学(72)发明人陈彬 刘阁 张贤明 程江涛陈登霞(54) 发明名称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57) 摘要本发明作为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属于矿物油质净化设备,主要由真空抽气口、进油口、气体导管、雾化分配器、前置级真空室。

2、、前置级分离塔板、油水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主体分离塔板、油液限位开关和排油口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进油口设置在前置级真空室的上方,进油口下部安装雾化分配器;所述的前置级真空室中部安装前置级分离塔板,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侧面安装气体导管;所述的气体导管穿过主体分离塔板底面,在油液最大液位以上。本发明结构新颖、扩大了蒸发面积,降低了真空泵的工作负荷,具有油水分离平稳、彻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1/。

3、1页21.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主要由真空抽气口、进油口、气体导管、雾化分配器、前置级真空室、前置级分离塔板、油水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主体分离塔板、油液限位开关和排油口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进油口设置在前置级真空室的上方,进油口下部安装雾化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下部设置排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级真空室中部安装前置级分离塔板,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临近真空抽气口的侧面安装气体导管;所述的油水分配器高度超出前置级真空室底面,以利于前置级真空室内油中水分充分蒸发;所述的气体导管穿过主体分离塔板底面。

4、,在油液最大液位以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40971 A1/3页3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属于矿物油质除水净化设备,具体是一种具有前置级的高效真空蒸发和分离油中水分的净化装置。背景技术0002 油液内含有水分,不仅会对油品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真空油水分离装置是用于机械制造领域的切削油、机油及工矿企业的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液压油等工业用油的除水、除杂净化及废油净化的一种专用设备,其常见的技术特征是,油水混合液在负压(真空泵)的作用下从真空罐体的顶部进入雾化器后,喷洒在分离塔板上,油水。

5、在分离塔板上依靠自身的重力和真空压力作用在分离塔板内沿着“曲折”的路径下行,在此过程中由于油水沸点的差异,水分蒸发从油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油水分离。除水后的油液在罐体底部聚集,通过排油泵排出,蒸发的水蒸气通过真空泵从罐体的顶部排出。0003 可见,目前常见的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在真空罐体上部安装有进油口和真空抽气口,二者的间距较小,极易出现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而造成“短路”现象,使油水混合液进入真空泵内;另外如果进油含水量发生变化,真空罐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很容易从真空罐体的顶部通过真空抽气口进入真空泵中,造成“跑油”事故,真空泵不再能够从真空罐体中抽出气体,脱水速度就降得很低了。罐体内。

6、分离塔板对油水混合液的“铺展”效果是有限的,油液中的水分很容易被下行的油液“裹挟”而得不到有效的蒸发分离;且随着混合液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极易使油液下行与上行的水蒸气进行交叉汇合,再度与油液进行混合,起不到净化油液的目的,往往需要多次循环加热或净化处理,满足不了实际工程需要。发明内容0004 为了克服现有真空油水分离装置中“短路”现象以及分离效率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前置级真空油水分离装置,主要由真空抽气口、进油口、气体导管、雾化分配器、前置级真空室、前置级分离塔板、油水分配器、主体真空室、主体分离塔板、油液限位开关和排油口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进。

7、油口设置在前置级真空室的上方,进油口下部安装雾化分配器;所述的前置级真空室中部安装前置级分离塔板,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临近真空抽气口的侧面安装气体导管;所述的气体导管穿过主体分离塔板底面,在油液最大液位以上;主体真空室下部设置排油口。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使油水混合液进入主体真空室之前先经过前置级真空室进行预处理,油水混合液通过雾化分配器雾化后,沿着前置级分离塔板的“曲折”路径,使部分水分得以蒸发。初步除水处理后的油液积聚在前置级真空室的底部,其底部设置均布的油水分配器高度超出前置级真空室底面,以利于前置级真空室内油。

8、中水分充分蒸发;待油液液面超过油水分说 明 书CN 102940971 A2/3页4配器的高度后才能流出,在真空压力的作用下喷洒到主体分离塔板上;前置级真空室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真空压力作用下通过气体导管,在主体分离塔板的底部逸出。在主体分离塔板中油液伴随着湍流翻滚等流动形式,使其挥发表面不断更新,油中的水分在真空环境中沸腾而逸出,源源不断地和气体导管中的水蒸气受到方向一致的“引力”作用以及亲和力,极易聚合形成较大的气团,与下落的油流逆向上行,且加剧了主体分离塔板中的油水混合液的湍流程度,延长了其在分离塔板中的停留时间,利于水分的充分蒸发,使分离效率更高。主体真空室下部是除水后的油液以及排油。

9、口,油液面设置有油液限位开关,以免真空室内油液过多而影响分离效果。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主体真空室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和真空抽气口,使前置级真空室预处理后的油液喷洒到主体分离塔板上的位置和真空抽气口位置相距较远,以避免出现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而造成“短路”现象,使油水混合液进入真空泵内;前置级真空室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真空压力作用下通过气体导管,在主体分离塔板的底部逸出,然后在主体真空室内真空压力作用下自下而上流动,对主体分离塔板内的油液进行“反冲”,使其蒸发面积扩大,克服了油液中的水分被下行的油液“裹挟”问题,最大限度的去除水分;同时增加了油水混合液在叶片间的停留时间,降。

10、低了真空泵的工作负荷,在同等真空净化油液的条件下具有真空度较高,油液脱水平稳、彻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0007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真空抽气口,2-气体导管,3-进油口,4-雾化分配器,5-前置级真空室,6-前置级分离塔板,7-油水分配器,8-主体真空室,9-主体分离塔板,10-油液限位开关,11-排油口。0008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启动真空泵后,前置级真空室5通过气体导管2和主体真空室8内的气体从真空抽气口1排出,油水混合液在真空压力作用下,从进油口3进入前置级真空室5内的雾化分配器4,由于前置级真空室5内真空压力是通过。

11、气体导管2实现的,避免了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1而造成“短路”现象;油水混合液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前置级真空室5中部安装的前置级分离塔板上,沿着前置级分离塔板6的“曲折”路径,使部分水分得以蒸发,蒸发形成的水蒸气自下而上通过气体导管2在主体分离塔板9的底部逸出;同时除去部分水分的油液下行积聚在前置级真空室5的底部,待油液液面高度超过油水分配器7的高度后,在真空压力的作用下喷洒到主体分离塔板上;油水混合液在主体分离塔板9中形成油膜以湍流的形式自上向下流动,使水分的挥发表面不断更新,油中的水分在真空环境中蒸发为水蒸气,与从气体导管2中逸出的水蒸气受到方向一致的“引力”作用以及亲和力,聚合形成较。

12、大的气团,从而下行油液与上行水蒸气沿着主体分离塔板9的曲折、复杂、漫长的路径,二者产生的湍流流动相互耦合,使油中水分的蒸发面积扩大,实现油液的连续、深度的真空脱水,最终水蒸气真空抽气口1排出。油液面设置有油液限位互锁开关10,以免主体真空室8内油液过多而影响分离效果。去掉水分的油液经排油口11输出,实现油液的真空除水。0009 本发明由于在主体真空室8上部设置前置级真空室5和真空抽气口1,克服了出现说 明 书CN 102940971 A3/3页5油水混合液直接进入真空抽气口而造成“短路”现象;前置级真空室5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通过气体导管2,从主体分离塔板9的底部逸出使油液的湍流更加剧烈,使其蒸发面积扩大,停留时间延长,克服了油液中的水分被下行的油液“裹挟”问题,最大限度的去除水分,降低了真空泵的工作负荷,具有结构新颖、工作可靠、油液脱水平稳、彻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说 明 书CN 102940971 A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4097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