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2227667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274401.8

申请日:

2011.07.29

公开号:

CN202220392U

公开日:

2012.05.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2/72申请日:20110729授权公告日:20120516终止日期:20120729|||授权

IPC分类号:

E04B2/72; E04C2/296; E04C2/38

主分类号:

E04B2/72

申请人:

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滕会丽; 邓勇; 龚凤海; 王军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振兴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徐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设置有框架龙骨;支撑框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背板,护面孔板与背板平行设置,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为吸隔声结构;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中间位置的隔声材料板,隔声材料板与护面孔板和背板平行;隔声材料板与护面孔板之间组成吸声层,吸声层内填充有吸声材料;隔声材料板与背板之间组成隔声腔,背板内侧还设置有隔声结构层。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的吸声量、高效的隔声量,可以防止隔声板本身震动引发二次噪声,可以作为模块化形式,安装施工便捷,因此,可广泛用于隔声量要求高的各种噪声治理工程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
内设置有框架龙骨;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另一侧固定设
置有一背板,所述护面孔板与背板平行设置,所述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为吸隔声
结构;所述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中间位置的隔声材料板,所述隔
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和背板平行;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之间组成
吸声层,所述吸声层内填充有吸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组成隔
声腔,所述背板内侧还设置有隔声结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材料
板为纤维水泥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腔的
厚度为50~100mm,其内填充有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为离心玻璃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腔的
厚度为50~100mm,其内填充有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为离心玻璃棉。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30~100mm,其内填充的吸声材料为玻璃纤维棉,容重为24~
64kg/m3。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声结构层的厚度为15~45mm,其包括若干层隔声材料板,以及相邻两所述
隔声材料板之间夹的阻尼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结构
层的厚度为15~45mm,其包括若干层隔声材料板,以及相邻两所述隔声材料板之
间夹的阻尼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
于:所述护面孔板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面孔板
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面孔
板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

说明书

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声墙,特别是关于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

背景技术

目前,噪声治理工程中的隔声墙大多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土建墙体来作
为隔声墙之用,但是土建墙体的均有面密度为250~500Kg/m2,属重墙结构,在某
些承重限制的条件下不可行;另一种是以隔声吸声板作为隔声墙使用,一般为轻
型结构,但是隔声吸声板都是单一的“隔声背板+吸声材料+护面孔板”的结构形
式,其隔声性能主要取决于隔声背板的厚度,吸声性能主要取决于吸声材料的吸
声特性及护面孔板的穿孔率大小。隔声背板、护面孔板通常都采用镀锌钢板、铝
板、水泥板及石膏板等板材加工而成。若隔声背板的厚度很小,则隔声性能减弱,
对于低频声的隔声效果极其有限,且隔声背板本身容易产生震动引发二次噪声;
若增加隔声背板的厚度,则会大幅度的增加隔声吸声板的制作成本,加大投资额
度。另外,目前的隔声吸声板的构件多采用现场拼接的方式,由于隔声吸声板重
量重、体积大,在安装时一般需要采用吊车或其它的起重设备协助安装,在有些
操作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安装将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的吸声量和隔声量,
安装施工方便的模块化轻质隔声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设置有框架龙骨;所述支撑框
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背板,所述护面孔板与背
板平行设置,所述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为吸隔声结构;所述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
在所述支撑框架中间位置的隔声材料板,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和背板
平行;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之间组成吸声层,所述吸声层内填充有吸
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组成隔声腔,所述背板内侧还设置有隔
声结构层。

所述隔声材料板为纤维水泥板。

所述隔声腔的厚度为50~100mm,其内填充有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为离心
玻璃棉。

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30~100mm,其内填充的吸声材料为玻璃纤维棉,容重为
24~64kg/m3。

所述隔声结构层的厚度为15~45mm,其包括若干层隔声材料板,以及相邻两
所述隔声材料板之间夹的阻尼材料。

所述护面孔板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隔声
墙采用模块化轻质结构,整体体积小,面密度为60~80Kg/m2,比一般的隔声墙面
密度小得多,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采用吊车或其它的起重设备协助安装,
可直接人工安装,适用于操作空间狭小的情况。2、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轻质隔声
墙采用搭接方式安装,上部模块的底部和下部模块的顶部设置成相互配合的“台
阶式结构”或“凸凹结构”,安装方便,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之间采用密封材料密
封,相对于一般的用作隔声墙体的隔声板,密封性好,不存在漏声问题,隔声量
高。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设置吸隔声结构,吸隔声结构包括
吸声层、隔声腔、隔声材料板与阻尼材料的隔声结构层等多层吸声、隔声结构,
因此,不仅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低频段的隔声量,具有高效的整体隔声量和吸声
量,而且可防止隔声板震动引发二次噪声。4、本实用新型护面孔板与背板可以作
为装饰层,采用大多数建筑用的装饰材料制成,因此,和整体环境可以很好的协
调统一,具有多变的外观形式。5、本实用新型可以模块化生产,采用的轻质隔声
材料板为增强纤维水泥板或其它轻质材料,吸声层内所填充的阻性吸声材料为玻
璃纤维棉等具有吸声效果的轻质材料,隔声腔内填充的隔声材料为容重小的松软
轻质材料,因此,整体质量较轻。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的吸声量、高效的隔声量,
可以防止隔声板本身震动引发二次噪声,可以作为模块化形式,安装施工便捷,
因此,可广泛用于隔声量要求高的各种噪声治理工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阻抗复合式的吸声结构与隔声结构的组合体,为整体的模块化
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内设置有框架龙骨2。
支撑框架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3,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背板4,护面孔
板3与背板4平行设置,主要作为装饰层。护面孔板3和背板4之间的内部结构
由框架龙骨2支撑。护面孔板3与背板4之间的支撑框架1内为吸隔声结构。

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1中间位置的轻质隔声材料板5,轻质隔声材
料板5与护面孔板3和背板4平行。轻质隔声材料板5与护面孔板3之间组成吸
声层6,吸声层6内填充有阻性吸声材料;轻质隔声材料板5与背板4之间组成共
振式吸隔隔声腔7,隔声腔7内可以填充有隔声材料,或者是空腔,背板4内侧还
设置有隔声结构层8。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结构可以为长方体或正方体,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可有
变化,一般设置为1000*500*200mm3。本实用新型模块化结构的长、宽面积为0.3~
1m2。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可以采用镀锌钢材折制而成,厚度为3~6mm,支
撑框架1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和厚度,只要起到支撑作用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框架龙骨2可以为横龙骨、竖龙骨或横竖龙骨的组合。框架
龙骨2采用C型钢或矩形钢管制成,C型钢或矩形钢管是由2mm厚的钢板加工而成。

上述实施例中,护面孔板3可为金属穿孔板或非金属材料穿孔板,护面孔板3
的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

上述实施例中,背板4为具有装饰效果的面板,背板4的厚度为3~10mm。

上述实施例中,轻质隔声材料板5为增强纤维水泥板或其它轻质隔声材料。

上述实施例中,吸声层6内所填充的阻性吸声材料可以为玻璃纤维棉或其它
具有吸声效果的轻质多孔性吸声材料,厚度为30~100mm,容重为24~64kg/m3,
包裹阻性吸声材料的保护薄膜可以为普通玻璃棉布,也可以为无碱憎水玻璃布,
也可以根据吸声材料的特性选择其它材料的保护薄膜或是选择不设置,只要保证
吸声材料正常发挥作用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隔声腔7内填充的隔声材料可以为容重小的松软轻质材料,
例如离心玻璃棉等,对其吸隔声性能有所调节;隔声腔7的厚度为50~100mm。

上述实施例中,隔声结构层8为隔声材料板与阻尼材料的组合结构。隔声结
构层8的厚度为15~45mm,隔声结构层8可以为两层隔声板中间夹一层阻尼材料,
也可以为N层隔声板夹N-1层阻尼材料的组合隔声结构。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轻质隔声墙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轻质隔声墙采用上、下搭接的安
装方式,上部模块9的底部设置成台阶式结构,下部模块10的顶部设置成与上部
模块9的底部台阶式结构相配合的台阶式结构,上部模块9与下部模块10的接缝
处采用密封材料11密封。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轻质隔声墙采用上、下搭接的安
装方式,上部模块9的底部设置成“凸”字结构,下部模块10的顶部设置成与上
部模块9的底部“凸”字结构相配合的“凹”字结构,上部模块9与下部模块10
的接缝处采用密封材料密封11。

上述实施例中,密封材料11可以采用橡胶阻尼胶条或其它密封材料。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
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
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220392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5.16CN202220392U*CN202220392U*(21)申请号 201120274401.8(22)申请日 2011.07.29E04B 2/72(2006.01)E04C 2/296(2006.01)E04C 2/38(2006.01)(73)专利权人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振兴路28号(72)发明人滕会丽 邓勇 龚凤海 王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代理人徐宁(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

2、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设置有框架龙骨;支撑框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背板,护面孔板与背板平行设置,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为吸隔声结构;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中间位置的隔声材料板,隔声材料板与护面孔板和背板平行;隔声材料板与护面孔板之间组成吸声层,吸声层内填充有吸声材料;隔声材料板与背板之间组成隔声腔,背板内侧还设置有隔声结构层。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的吸声量、高效的隔声量,可以防止隔声板本身震动引发二次噪声,可以作为模块化形式,安装施工便捷,因此,可广泛用于隔声量要求高的各种噪声治理工程中。(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

3、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设置有框架龙骨;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背板,所述护面孔板与背板平行设置,所述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为吸隔声结构;所述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中间位置的隔声材料板,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和背板平行;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之间组成吸声层,所述吸声层内填充有吸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组成隔声腔,所述。

4、背板内侧还设置有隔声结构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材料板为纤维水泥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腔的厚度为50100mm,其内填充有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为离心玻璃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腔的厚度为50100mm,其内填充有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为离心玻璃棉。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30100mm,其内填充的吸声材料为玻璃纤维棉,容重为2464kg/m3。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

5、,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结构层的厚度为1545mm,其包括若干层隔声材料板,以及相邻两所述隔声材料板之间夹的阻尼材料。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结构层的厚度为1545mm,其包括若干层隔声材料板,以及相邻两所述隔声材料板之间夹的阻尼材料。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面孔板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面孔板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

6、征在于:所述护面孔板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220392 U1/3页3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声墙,特别是关于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背景技术0002 目前,噪声治理工程中的隔声墙大多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土建墙体来作为隔声墙之用,但是土建墙体的均有面密度为250500Kg/m2,属重墙结构,在某些承重限制的条件下不可行;另一种是以隔声吸声板作为隔声墙使用,一般为轻型结构,但是隔声吸声板都是单一的“隔声背板+吸声材料+护面孔板”的结构形式,其隔声性能主要取决于隔声背板的厚度,吸声性能主要取决于吸。

7、声材料的吸声特性及护面孔板的穿孔率大小。隔声背板、护面孔板通常都采用镀锌钢板、铝板、水泥板及石膏板等板材加工而成。若隔声背板的厚度很小,则隔声性能减弱,对于低频声的隔声效果极其有限,且隔声背板本身容易产生震动引发二次噪声;若增加隔声背板的厚度,则会大幅度的增加隔声吸声板的制作成本,加大投资额度。另外,目前的隔声吸声板的构件多采用现场拼接的方式,由于隔声吸声板重量重、体积大,在安装时一般需要采用吊车或其它的起重设备协助安装,在有些操作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安装将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发明内容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的吸声量和隔声量,安装施工方便的模块化轻质隔声墙。00。

8、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轻质隔声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设置有框架龙骨;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背板,所述护面孔板与背板平行设置,所述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为吸隔声结构;所述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中间位置的隔声材料板,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和背板平行;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护面孔板之间组成吸声层,所述吸声层内填充有吸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组成隔声腔,所述背板内侧还设置有隔声结构层。0005 所述隔声材料板为纤维水泥板。0006 所述隔声腔的厚度为50100mm,其内填充有隔声材。

9、料,所述隔声材料为离心玻璃棉。0007 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30100mm,其内填充的吸声材料为玻璃纤维棉,容重为2464kg/m3。0008 所述隔声结构层的厚度为1545mm,其包括若干层隔声材料板,以及相邻两所述隔声材料板之间夹的阻尼材料。0009 所述护面孔板为穿孔板,其厚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001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墙采用模块化轻质结构,整体体积小,面密度为6080Kg/m2,比一般的隔声墙面密度小得多,说 明 书CN 202220392 U2/3页4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采用吊车或其它的起重设备协助安。

10、装,可直接人工安装,适用于操作空间狭小的情况。2、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轻质隔声墙采用搭接方式安装,上部模块的底部和下部模块的顶部设置成相互配合的“台阶式结构”或“凸凹结构”,安装方便,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之间采用密封材料密封,相对于一般的用作隔声墙体的隔声板,密封性好,不存在漏声问题,隔声量高。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护面孔板与背板之间设置吸隔声结构,吸隔声结构包括吸声层、隔声腔、隔声材料板与阻尼材料的隔声结构层等多层吸声、隔声结构,因此,不仅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低频段的隔声量,具有高效的整体隔声量和吸声量,而且可防止隔声板震动引发二次噪声。4、本实用新型护面孔板与背板可以作为装饰层,采用大多数建筑用的。

11、装饰材料制成,因此,和整体环境可以很好的协调统一,具有多变的外观形式。5、本实用新型可以模块化生产,采用的轻质隔声材料板为增强纤维水泥板或其它轻质材料,吸声层内所填充的阻性吸声材料为玻璃纤维棉等具有吸声效果的轻质材料,隔声腔内填充的隔声材料为容重小的松软轻质材料,因此,整体质量较轻。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的吸声量、高效的隔声量,可以防止隔声板本身震动引发二次噪声,可以作为模块化形式,安装施工便捷,因此,可广泛用于隔声量要求高的各种噪声治理工程中。附图说明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

12、施方式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0015 本实用新型为阻抗复合式的吸声结构与隔声结构的组合体,为整体的模块化结构。001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内设置有框架龙骨2。支撑框架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护面孔板3,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背板4,护面孔板3与背板4平行设置,主要作为装饰层。护面孔板3和背板4之间的内部结构由框架龙骨2支撑。护面孔板3与背板4之间的支撑框架1内为吸隔声结构。0017 吸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1中间位置的轻质隔声材料板5,轻质隔声材料板5与护面孔板3和背板4平行。轻质隔声材料板5与护面孔板3之间组成吸声层6,吸声层。

13、6内填充有阻性吸声材料;轻质隔声材料板5与背板4之间组成共振式吸隔隔声腔7,隔声腔7内可以填充有隔声材料,或者是空腔,背板4内侧还设置有隔声结构层8。0018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结构可以为长方体或正方体,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可有变化,一般设置为1000*500*200mm3。本实用新型模块化结构的长、宽面积为0.31m2。0019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可以采用镀锌钢材折制而成,厚度为36mm,支撑框架1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和厚度,只要起到支撑作用即可。0020 上述实施例中,框架龙骨2可以为横龙骨、竖龙骨或横竖龙骨的组合。框架龙骨2采用C型钢或矩形钢管制成,C型钢或矩形钢管是由2mm厚的钢板加。

14、工而成。0021 上述实施例中,护面孔板3可为金属穿孔板或非金属材料穿孔板,护面孔板3的厚说 明 书CN 202220392 U3/3页5度为38mm,开孔率为2060,孔径为48mm。0022 上述实施例中,背板4为具有装饰效果的面板,背板4的厚度为310mm。0023 上述实施例中,轻质隔声材料板5为增强纤维水泥板或其它轻质隔声材料。0024 上述实施例中,吸声层6内所填充的阻性吸声材料可以为玻璃纤维棉或其它具有吸声效果的轻质多孔性吸声材料,厚度为30100mm,容重为2464kg/m3,包裹阻性吸声材料的保护薄膜可以为普通玻璃棉布,也可以为无碱憎水玻璃布,也可以根据吸声材料的特性选择其它。

15、材料的保护薄膜或是选择不设置,只要保证吸声材料正常发挥作用即可。0025 上述实施例中,隔声腔7内填充的隔声材料可以为容重小的松软轻质材料,例如离心玻璃棉等,对其吸隔声性能有所调节;隔声腔7的厚度为50100mm。0026 上述实施例中,隔声结构层8为隔声材料板与阻尼材料的组合结构。隔声结构层8的厚度为1545mm,隔声结构层8可以为两层隔声板中间夹一层阻尼材料,也可以为N层隔声板夹N-1层阻尼材料的组合隔声结构。0027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轻质隔声墙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两个实施例。0028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轻质隔声墙采用上、下搭接的安装方式,上部模块9的底部设置成台阶式结构。

16、,下部模块10的顶部设置成与上部模块9的底部台阶式结构相配合的台阶式结构,上部模块9与下部模块10的接缝处采用密封材料11密封。0029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轻质隔声墙采用上、下搭接的安装方式,上部模块9的底部设置成“凸”字结构,下部模块10的顶部设置成与上部模块9的底部“凸”字结构相配合的“凹”字结构,上部模块9与下部模块10的接缝处采用密封材料密封11。0030 上述实施例中,密封材料11可以采用橡胶阻尼胶条或其它密封材料。0031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说 明 书CN 202220392 U1/1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20392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