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用于纺织粗纺毛纱的走锭精纺机的纺锤支架驱动机构。 如图5、6所示,传统的走锭精纺机包括下列部件:装有纺锤支架103的纺锤支架驱动机构,向外(箭头方向)驱动纺锤支架103的驱动轴104,由驱动轴104支承并设有螺旋缠绕面的卷轮105,以及装在纺锤支架103上的传动索张紧轮109。当驱动轴104转动时,绳索102缠紧在卷轮105上,张紧轮109的一根绳索缠绕在卷轮105上,而另一根绳索101则从卷轮上卷开,从而使纺锤支架103向外运动。如图7至图9所示,纺锤支架驱动机构还包括:纺锤支架103内向(箭头方向)驱动轴110,两个由驱动轴110支承的卷轮111,和装在纺锤支架103上的两个绳索张紧轮112。当驱动轴110转动时,绳索113张紧在卷轮111上,张紧滚轮112的绳索缠绕在卷轮111上,而另一根绳索114则从卷轮115上卷开,从而使纺锤支架103向里运动。
然而,在这种驱动机构中,温度、湿度的变化和负荷等因素形成的绳索的伸缩,会使绳索102和113在卷轮105和111上的缠绕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纺锤支架103运动位置发生偏移。这种偏移使纺锤103运动失常或者易在返回端出现冲击,最终导致断纱。由于纺锤支架103行程的波动,还会发生不均匀的绕线和纱线支数。此外,全部机构的复杂性也是其缺点之一。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走锭精纺机纺锤支架驱动机构。这种机构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并能保证纺锤支架的合理运动。
此项发明,所提供的走锭精纺机纺锤支架驱动机构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一个可在前后框架间运动的纺锤支架,这种纺锤支架驱动机构还包括:变速控制马达,适于此控制马达驱动的环形传动件(endless transmission member),装在纺锤支架上的导向件以及与传动件相联地滑动件。此滑动件被约束在导向件内,以使其在垂直方向能够相对导向件自由移动,但在纺锤支架运动的方向上则不能相对移动。
因此,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机构中,环形传动件由变速控制马达以可变的速度循环驱动,与传动件相联的滑动件由装在纺锤支架上的导向件导向,以使其在纺锤支架处于回返端时能够垂直移动。采用这种设计,在内止点(inward movement end)前后和当要停止在外止点(outward movement end)时,纺锤支架被减速。
参照下面对本发明的说明和权利要求范围,结合附图,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
图1为所发明的纺锤支架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机构的平面图。
图3为图1所示机构的基本件的侧视图。
图4为与图3相对应的平面图。
图5为传统纺锤支架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与图5对应的平面图。
图7为此机构不同部件的平面图。
图8是沿图7中线X-X在箭头所示方向上的视图。
图9为与图7相应的侧视图。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走锭精纺机包括:前框框1,后框架3,横跨框架1、3的水平撑梁2和以转动付支承于前框架1之上的粗纱传递轮16。
在前框架1和后框架3之间的基板上铺有轨道17,水平伸长的纺锤支架13置于该轨道17上,借助前后滚轮18,可在横向作水平运动。纺锤支架13上装有许多纺锤15,这些纺锤向前倾斜,借助转动付支承于其上,并适当布置、排列,以缠绕起由粗纱传送轮16吐出的毛纱。在其板上前框架1附近,装有一控制马达4。控制马达可以为直流伺服马达或其它类似的马达,其速度可通过电控方式进行调节,如直流控制,换流器控制等。在控制马达4的输出轴4a上装有一对驱动轮5。
在纺锤支架13的内止点附近和驱动轮5的后部不远处,设有一对双列前链轮7,由一对托架6借助转动付分别支承。环形链条9安装在各双列前链轮7的一个轮元件7a和与之相应的驱动轮5上。
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环形传动链条10,将控制马达4的转动传至纺锤支架13。在纺锤支架13外止点附近设有一对与前链轮7等齿的后链轮8。分别由二托架19以转动付支承。每条传动链10被拉紧环绕在各双列前链轮7的另一个轮元件7b和与之相应的后链轮8上。每条传动链条10的长度的选取由下列方程给出:
A+2B=L
这里A表示前后链轮7和8转动中心a之间的距离或为传动链条10直线段10a的长度,B为前后链轮7和8的节园半径,或为传动链条10的曲线段的曲率半径,L为纺锤支架13的行程。
纺锤支架13的前端处装有一竖向导块14,其上开有导槽14a,两边相通。
滑块12嵌入导块14的导槽14a内,这种约束方式使其能够相对导块14作竖向滑动,但在纺锤支架13的运动方向则不能相对移动。这样,滑块14连同纺锤支架13在返回端将暂时趋于静止。
在滑块12的中心部位插入一园柱套筒11,一对相互平行的水平联接销20从中穿过,以联锁的方式将每一传动链条10与滑块12相联,从而实现传动链条10和纺锤支架13的相互联接。为此,两个联接销20的两端分别横向穿过与之相邻的传动链条10的联接部位,以使各传动链条10与滑块12相联。
当控制马达4开始转动,带动传动链条10循环时,滑块12随链条10一同运动。在传动链条10的直线行程段,二联接销20横向平齐,滑块12位于导块14的导槽14a的上部或下部,与导块14一同作直线运动,带动纺锤支架13以传动链10的循环速度运动。另一方面,在传动链10的前后曲线运动段10b,滑块12在导块14的导槽14a内竖直滑移,沿曲线轨迹运动。由于导块14与滑块12相联,所以其速度将以正弦规律递减。因此,纺锤支架13在内止点前后以正弦规律减速,返回后,进一步运行,在到达外止点前又行减速,直至停止。
因此,纺锤支架13能够根据要求自动完成向外运动,减速、停止在外止点,向内运动,减速,再由内止点返回的顺序运动。
此外,控制马达的转速在全部行程或局部行程上受到控制,因此纺锤支架13在内向或外向行程中能以合理的速度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链条和链轮可分别由有齿皮带和有齿皮带轮代替。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和效率如下:在此实施例中,传动链条10由变速控制马达4驱动作循环运动,其长度恰能保证纺锤支架13的行程为L。滑块12与每条传动链条10相联,对其以一定方达进行约束,使之相对于纺锤支架13相联的导块14能够作垂直方向滑动,但在纺锤支架13的运动方向却不能相对移动。
因此,驱动纺锤支架13的传动环链的伸缩受到了抑制,从而为纺锤支架13提供了良好、稳定的运动条件。同时,还可以防止纺锤支架13行程的波动,减少了不均匀绕线和毛纱支数,最终提高了纺纱质量。
进一步,由于纺锤13在到达外止点前先行减速,再趋于静止,而在内止点前减速后再行返回,从而有可能减小或消除纺锤支架13在由外止点处可能承受的冲击力,避免了冲击造成的断纱和机体振动。因此,纺锤支架可以高速运行,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由于纺锤支架13的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控制马达4的转速进行调节,纺锤支架13的运动速度可得到良好控制,纺锤支架驱动机构因而得到简化。
如上所述,传动环链由变速控制马达驱动作循环运动,滑动件与每条传动链相连,并以一定的方式对其约束,以使其相对与纺锤支架相联的导向件能够作竖向滑移,但在纺锤支架的运动方向却不能相对移动,这种结构可以保证纺锤支架稳定的运动条件和良好的毛纱质量,并可有效地减小或消除在行程终点纺锤支架可能受到的冲击力,使纺锤支架的高速运动成为可能。
尽管对本发明的说明是参照其优选实施例进行的,但应该认识到,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声明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很容易作各种变动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