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晕车用的中药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治晕车用的中药贴.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62130A43申请公布日20141126CN104162130A21申请号201410374333022申请日20140731A61K36/9068200601A61K9/70200601A61P1/0820060171申请人苏赵珍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兴隆一路149号丁72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54发明名称一种防治晕车用的中药贴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晕车用的中药贴,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组成干姜820G、熏衣草310G、百合1030G、合欢皮820G、辛夷310G、白芷920G、小茴香820G、陈皮310G、佛手820G,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抗晕车疗效,副。
2、作用小,价格便宜,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62130ACN104162130A1/1页21一种防治晕车用中药贴,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组成干姜820G、熏衣草310G、百合1030G、合欢皮820G、辛夷310G、白芷920G、小茴香820G、陈皮310G、佛手82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晕车用中药贴,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组成干姜8G、熏衣草3G、百合10G、合欢皮8G、辛夷3G、白芷9G、小茴。
3、香8G、陈皮3G、佛手8G。权利要求书CN104162130A1/3页3一种防治晕车用的中药贴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治晕车用的中药贴。背景技术0002晕车,是机体受不适宜的运动环境如乘车、乘船、乘飞机的刺激而引发的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心慌、四肢冰冷、精神萎靡,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给患者的出行带来不便与痛苦,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1/3的人属于晕车易发体质。防治晕车常用西药,如抗组胺药、抗胆碱药、拟交感药、中枢抑制药等,有较好效果,但大都有嗜睡、头晕、口干等明显副作用。相比于西药,中医药以调整机体整体。
4、状态、副作用少为显著优势。而较之中药口服剂,中药贴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更易为患者接受。因此,新型防晕车中药贴的研制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治晕车用中药贴,可有效解决现有药物副作用大,服用不方便的问题。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干姜820G、熏衣草310G、百合1030G、合欢皮820G、辛夷310G、白芷920G、小茴香820G、陈皮310G、佛手820G制成,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15002000ML的水,浸泡115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2030MI。
5、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15002000ML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12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1030摄氏度下晾干,切制成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药用胶布上,在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上覆盖保护层,即得。0005优选为干姜8G、熏衣草3G、百合10G、合欢皮8G、辛夷3G、白芷9G、小茴香8G、陈皮3G、佛手8G。0006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抗晕车疗效,且制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000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0008实施例10009该中药贴是。
6、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干姜8G、熏衣草3G、百合10G、合欢皮8G、辛夷3G、白芷9G、小茴香8G、陈皮3G、佛手8G。制成,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2000ML的水,浸泡15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2000ML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1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室温下晾干,切制成22CM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再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贴于说明书CN104162130A2/3页4长8CM、宽3CM的胶布中间,在药纱布块或。
7、代制品块上覆盖塑料薄膜做保护层,即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胶布与保护层之间,即得。0010实施例20011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干姜20G、熏衣草10G、百合30G、合欢皮20G、辛夷10G、白芷20G、小茴香20G、陈皮10G、佛手20G。,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1500ML的水,浸泡1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2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1500ML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2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1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室温下晾干,切制成22CM药。
8、纱布块或代制品块,再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贴于长8CM、宽3CM的胶布中间,在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上覆盖塑料薄膜做保护层,即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胶布与保护层之间,即得。0012实施例30013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干姜15G、熏衣草7G、百合20G、合欢皮10G、辛夷8G、白芷15G、小茴香15G、陈皮8G、佛手15G制成,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2000ML的水,浸泡15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2000ML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
9、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2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室温下晾干,切制成22CM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再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贴于长8CM、宽3CM的胶布中间,在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上覆盖塑料薄膜做保护层,即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胶布与保护层之间,即得。0014实施例40015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干姜15G、熏衣草7G、百合20G、合欢皮10G、辛夷8G、白芷15G、小茴香15G、陈皮8G、佛手15G制成,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15001700ML的水,浸泡12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15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15001700ML的水,。
10、煮沸后,文火煎煮15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12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室温下晾干,切制成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药用胶布上,在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上覆盖保护层,即得。0016本发明使用时,揭去保护层,用水湿润纱布,将纱布置于肚脐部,由胶布贴于皮肤即可。中医普遍认为晕车与“胃寒湿阻、气机失调”有关,发作时,“气机逆乱,上扰心神”。此外,此病起病迅速,消退亦快,似有“风”之特性。“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本病发作与“肝胃不和”亦有关联,本发明选用温中化湿之高良姜、石菖蒲、广霍香;疏肝和胃、理气之郁金、绿萼。
11、梅、佛手;疏风之白芷、辛夷,清心安神之百合、薰衣草、合欢皮。诸药共奏化湿温胃、疏风散寒、开窍安神、调和肝胃之功。本发明药物的有效组合,内病外治,经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关试验资料如下0017抗晕车临床实验资料0018治疗组102人于乘车前30分钟将本发明中药贴湿润后贴于肚脐;乘坐时间2H。0019全程较舒适,无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有明显食欲者,50人;全程无恶心、呕吐症状者,但感胃脘不舒,食欲稍减者,19人;全程有恶心症状但不呕吐,无食欲者,20人;全程说明书CN104162130A3/3页5呕吐3次,12人;全程伴有头晕、乏力、欲睡、唾液增多、流涎、出汗或面色苍白、胸闷、心慌等13项者,1人。结果显示,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晕动病疗效,总有效率达97以上。0020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变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里表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因而,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主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说明书CN10416213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