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21872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9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4654.0

申请日:

2015.04.27

公开号:

CN104832675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K 11/044申请日:20150427|||公开

IPC分类号:

F16K11/044; F16K31/64

主分类号:

F16K11/044

申请人:

重庆市瀚良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良寅

地址:

401147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13号1幢1-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0125

代理人:

付继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分流腔、回流腔和热水腔,回流腔通过第一通口与分流腔连通,热水腔通过第二通口与分流腔连通,分流腔内设有活塞筒,活塞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活塞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活塞筒内设置有感温促动器和第一弹性件,感温促动器上设有密封盘,外套筒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外套筒内位于活塞筒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至少有1ML。本发明可通过活塞筒与外套筒间的滑动配合以实现精确的冷热水分流,同时还可根据需求调节热水的出水温度,具有判断精确、回流效率高、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端均封闭且中空设置的外套筒(1),外套筒(1)内设有分流腔(11)以及分别位于分流腔(11)两侧的回流腔(12)和热水腔(13),回流腔(12)通过第一通口(14)与分流腔(11)连通,热水腔(13)通过第二通口(15)与分流腔(11)连通,分流腔(11)内设有中空设置的活塞筒(2),活塞筒(2)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活塞筒(2)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5),外套筒(1)的筒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6)、与热水腔(13)连通的热水出口(17)以及与回流腔(12)连通的回水出口(18),活塞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16)连通且位于环形凹槽(25)处的第一通孔(21)、与热水腔(13)连通的第二通孔(22)以及与回流腔(12)连通的第三通孔(23);活塞筒(2)内设置有感温促动器(3)和第一弹性件(24),感温促动器(3)上设有密封盘(37),第一弹性件(24)作用于感温促动器(3)使得感温促动器(3)的左端穿过第二通孔(22)且密封盘(37)封闭第二通孔(22),外套筒(1)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组件(5),弹性组件(5)作用于感温促动器(3)的左端使得活塞筒(2)封闭第一通口(14),且外套筒(1)内位于活塞筒(2)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至少有1ML。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内位于活塞筒(2)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为1.5ML~2ML。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腔(1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口(14)连通的单向阀(4),所述单向阀(4)包括左右端均开口的阀体(41),阀体(41)的左端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口(14)连通,其的右端开口与所述回水出口(18)连通,阀体(41)内设有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封头(42)和第三弹性件(44),封头(42)封闭端的宽度大于阀体(41)左端开口的宽度,封头(4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封头(42)开口端连通的第四通孔(43),第三弹性件(44)作用于封头(42)的开口端,使得封头(42)封闭阀体(41)的左端开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促动器(3)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感温部(31)、与感温部相连的形变部(32)及与形变部(32)相连的活塞杆(33),活塞杆(33)外套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2)的导向筒(34),形变部(32)外套设有分别与感温部(31)和导向筒(34)相连的壳体(35),壳体(35)外设有环形连接件(36),所述第一弹性件(24)套设于感温促动器(3)上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环形连接件(36)和所述活塞筒(2)的内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2)的左端固连有可为所述感温促动器(3)左端导向的导向盖(26),导向盖(26)上设有多个第五通孔(27)。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包括左右两端均开口的基筒、封闭基筒左端开口的左端盖(6)以及封闭基筒右端开口的右端盖(7),左端盖(6)与基筒之间以及右端盖(7)与基筒之间均为螺纹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盖(6)设有贯穿左端盖(6)左右端面的安装孔(61),所述弹性组件(5)包括与安装孔(61)螺纹配合的调温杆(51)、第二弹性件(52)及压套(53),调温杆(51)置于安装孔(61)的端头内设置有内孔(54),内孔(54)和压套(53)分别套设于第二弹性件(52)的两端。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2)封闭所述第一通口(14)以及封闭所述第二通口(15)的端面处均设有密封圈。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的筒壁上还设有与回流腔(12)连通的冷水出口。

说明书

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由于热水供应系统的供水管通常具有一定长度,因而在热水使用时,每次都需排放一定量的存留冷水才能供应出热水,尤其当用水点距离热水供应点较远时,此问题显得特别突出。长此以往,既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额外开支。
目前,已存在部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例如我国专利号201420249760.1所公开的调温冷热水分流阀,其虽能解决冷水回流的问题,但其存在如下问题:当热水龙头因老化导致自然漏水或是人为造成漏水时,活塞极易出现误判而开始工作状态,如此则会浪费热水资源;而当冷水回路或是进水口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或者增压泵时,开启热水龙头易出现无法启动分流阀的情形,如此则会严重影响热水的供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可通过活塞筒于外套筒内的滑动配合以实现精确的冷热水分流,同时还可根据需求调节热水的出水温度,具有判断精确、回流效率高、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包括左右两端均封闭且中空设置的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分流腔以及分别位于分流腔两侧的回流腔和热水腔,回流腔通过第一通口与分流腔连通,热水腔通过第二通口与分流腔连通,分流腔内设有中空设置的活塞筒,活塞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活塞筒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外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进水口、与热水腔连通的热水出口以及与回流腔连通的回水出口,活塞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且位于环形凹槽处的第一通孔、与热水腔连通的第二通孔以及与回流腔连通的第三通孔;活塞筒内设置有感温促动器和第一弹性件,感温促动器上设有密封盘,第一弹性件作用于感温促动器使得感温促动器的左端穿过第二通孔且密封盘封闭第二通孔,外套筒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作用于感温促动器的左端使得活塞筒封闭第一通口,且外套筒内位于活塞筒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至少有1ML。
本发明中,通过活塞筒环形凹槽的设置可将分流腔再进一步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腔室,分别为直接与热水腔连通的第一腔,直接与活塞筒内腔连通的第二腔及直接与回流腔连通的第三腔。如此设置,可阻挡从进水口流进的水流从第二腔的两侧大量流失于第一腔或者第三腔中,且可便于水流能大量且快速地于第二腔中通过第一通孔进入活塞筒内腔里,从而加速感温促动器的感温传动作用。本发明应用时,进水口与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出水管道连通,回水出口与热水供应系统的冷水进水管道连通,而热水出口则与热水龙头连通,热水出水管道处或者冷水进水管道处设置有增压泵或者水泵。当热水龙头因老化导致自然漏水或是人为造成漏水时,虽然热水腔与第一腔中的存留冷水会流出热水龙头,但通过活塞筒与外套筒间的间隙设置,可使水流在压力差的带动下迅速从进水口流进第一腔与热水腔中以维持本结构内新的压力平衡,从而可避免活塞筒在此种情形下发生误判而意外启动分流工作。
本发明零位状态也即未工作状态时,各管道及外套筒内存留的是常温冷水,因而感温促动器处于原始的冷缩状态。此时,在弹性组件对感温促动器左端的支撑作用下,活塞筒右端封闭第一通口;在第一弹性件对感温促动器右端的支撑作用下,密封盘则封闭第二通孔。由于分流腔与热水腔和回流腔均未连通,因而在此种状态下,热水出口和回水出口处均不会有水流出。当开启热水龙头时,位于热水腔以及第一腔中的存留冷水则迅速流出。由于外套筒内位于活塞筒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至少有1ML,也即此时有至少1ML的存留冷水从热水龙头流出,而这1ML水量流出而引起的压力差是稳定开启水泵或者增压泵水流开关的关键,如此方可启动本结构的工作状态,使得有水流流进进水口。同时,此压力差还可使活塞筒迅速地向左移动,使得热水出水管道中的存留冷水能回流进冷水进水管道。具体地,在弹性组件的让位作用下,活塞筒的左端则迅速封闭第二通口,同时其的右端则迅速开启第一通口。由于分流腔与回流腔相连通,其与热水腔相隔离,因此从进水口流进于第二腔的存留冷水则不会从热水龙头处流出,而是从第一通孔流进活塞筒的内腔里,再通过第三通孔流进第三腔,再通过第一通口流进回流腔,最后经回水出口回流至冷水进水管道里。当从进水口流进的水流为经热水供应系统加热后的热水时,感温促动器则因感受到水温的变化而逐步发生热胀形变,加上弹性组件的支撑作用,此热胀形变使得密封盘能克服第一弹性件的支撑作用向右移动而开启第二通孔,同时在第一弹性件的带动作用下,活塞筒亦能迅速封闭第一通口。此时,由于分流腔与热水腔相连通,其与回流腔相隔离,因此从进水口流进第二腔的热水则从第一通孔流进活塞筒内腔里,再通过第二通孔流进第一腔,再通过第二通口流进热水腔,最后经热水出口流出热水龙头。
在能稳定启动本发明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减少对水的浪费,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内位于活塞筒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为1.5ML~2ML。
为防止经第一通口流进回流腔的水流发生倒流,以提高分流效率加速热水的供应,进一步地,所述回流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口连通的单向阀,单向阀包括左右端均开口的阀体,阀体的左端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口连通,其的右端开口与所述回水出口连通,阀体内设有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封头和第三弹性件,封头封闭端的宽度大于阀体左端开口的宽度,封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封头开口端连通的第四通孔,第三弹性件作用于封头的开口端,使得封头封闭阀体的左端开口。本发明工作时,水流经阀体的左端开口进入阀体内,由于受到水流的压力作用,封头则会克服第三弹性件的支撑作用而向右移动,如此则可从此左端开口处流进并经第四通孔流进封头的右端,再经阀体的右端开口流出回水出口。若在此过程中,水流发生倒流,则会给封头一向左的作用力使其封闭阀体的左端开口,如此则可防止水流经阀体的左端开口倒流进第三腔内。
为实现感温促动器的感温传动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感温促动器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感温部、与感温部相连的形变部及与形变部相连的活塞杆,活塞杆外套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导向筒,形变部外套设有分别与感温部和导向筒相连的壳体,壳体外设有环形连接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感温促动器上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环形连接件和所述活塞筒的内壁。本发明中,当活塞筒内腔内为常温冷水时,形变部则为零位状态,此时活塞杆相对导向筒处于收缩状态;而当活塞筒内腔内为热水时,形变部则在感温部的感温传动作用下发生热胀形变,此时使得活塞杆相对导向筒发生向左的伸长移动。应用时,由于弹性组件的让位距离一定,因而当活塞杆发生相对左移时,导向筒、壳体以及感温部则发生相对右移,从而使得密封盘开启第二通孔,同时在第一弹性件的带动作用下,活塞筒亦右移封闭第一通口。
为避免感温促动器在热胀冷缩中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弹性组件和第一弹性件对其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筒的左端固连有可为所述感温促动器左端导向的导向盖,导向盖上设有多个第五通孔。本发明中,活塞筒内腔的水流可经第二通孔以及第五通孔流进热水腔以实现热水的供应。
为便于活塞筒的装卸,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包括左右两端均开口的基筒、封闭基筒左端开口的左端盖以及封闭基筒右端开口的右端盖,左端盖与基筒之间以及右端盖与基筒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本发明中,弹性组件可设置于左端盖内,而回水出口可设置于右端盖上。
为实现弹性组件对活塞筒的支撑作用以及对出水的调温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左端盖设有贯穿左端盖左右端面的安装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安装孔螺纹配合的调温杆、第二弹性件及压套,调温杆置于安装孔的端头内设置有内孔,内孔和压套分别套设于第二弹性件的两端。本发明中,内孔与压套的设置,可防止第二弹性件在感温促动器的移动中发生过度弹性形变。本发明处于零位状态时,在第二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下,压套的右端紧密接触于感温促动器的左端,且使活塞筒封闭第一通口;而当开启热水开关时,感温促动器亦随活塞筒而迅速左移,使得压套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压力而迅速压紧于调温杆的右端,从而实现活塞筒对第二通口的封闭以及对第一通口的开启;而当从进水口流进的水流为热水时,感温促动器则发生热胀形变使设置于感温促动器内的活塞杆伸出继续顶住压套。由于此时的第二弹性件已处于最大的弹性形变位置,为让位感温促动器的热胀形变,第一弹性件将逐步被压缩,使得密封盘开启第二通孔。如此,可知感温促动器左端与调温杆右端间的原始距离决定了开启第二通孔所需的水温度数。若该距离较远,则需较高的水温也即感温促动器需发生较大的形变才能开启第二通孔封闭第一通口;若该距离较近,则较低的水温也即感温促动器发生较小的形变亦能开启第二通孔而流出热水。如此,通过调节调温杆相对左端盖的位置,则可调节热水出口出水的温度。这样,便可使得接通于同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多个本发明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调节出水温度。
为提高本发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筒封闭所述第一通口以及封闭所述第二通口的端面处均设有密封圈。
为实现本发明与冷热两用龙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筒壁上还设有与回流腔连通的冷水出口。本发明中,冷水出口连接有冷水龙头,热水出口连接有热水龙头,如此可实现冷热水的同时供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热水出口发生漏水情形时,本发明中通过活塞筒与外套筒间的间隙设置,可使水流在压力差的带动下能迅速从进水口流进第一腔与热水腔中以维持本结构内新的压力平衡,从而可避免活塞筒在此种情形下发生误判而意外启动分流工作,提高了本发明运行的准确性。
2、打开热水龙头时,本发明可保证有至少1ML的存留冷水从热水出口流出,而这1ML水量流出而引起的压力差是稳定开启水泵或者增压泵水流开关的关键,如此方可启动本结构的工作状态,使得有水流流进进水口。同时,此压力差还可使活塞筒迅速地向左移动,使得热水出水管道中的存留冷水能回流进冷水进水管道。
3、由于在第一通口处设置有单向阀,因而经第一通口流进回流腔的水流将不会发生倒流,而是直接经回水出口回流至冷水进水管道里,如此则可提高本发明的分流效率从而进一步加快热水供应的时间。
4、通过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不仅可支撑感温促动器使得密封盘封闭第二通孔,亦可实现感温促动器与活塞筒间的连动作用使得活塞筒能于外套筒内进行滑动。另外,当感温促动器因水温过高而发生过度形变时,第一弹性件还可吸收由此而来的压力,由此可提高本发明运行的可靠性。
5、通过调温杆与左端盖间的配合,可改变感温促动器左端与调温杆右端间的原始距离,从而可改变开启第二通孔封闭第一通孔所需感温促动器的形变程度,如此,使得接通于同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多个本发明可根据客户需求而调节出水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零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于开启热水龙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于热水流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中感温促动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中单向阀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中弹性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外套筒,11、分流腔,12、回流腔,13、热水腔,14、第一通口,15、第二通口,16、进水口,17、热水出口,18、回水出口,2、活塞筒,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第一弹性件,25、环形凹槽,26、导向盖,27、第五通孔,3、感温促动器,31、感温部,32、形变部,33、活塞杆,34、导向筒,35、壳体,36、环形连接件,37、密封盘,4、单向阀,41、阀体,42、封头,43、第四通孔,44、第三弹性件,5、弹性组件,51、调温杆,52、第二弹性件,53、压套,54、内孔,6、左端盖,61、安装孔,7、右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包括左右两端均封闭且中空设置的外套筒1,外套筒1内设有分流腔11以及分别位于分流腔11两侧的回流腔12和热水腔13,回流腔12通过第一通口14与分流腔11连通,热水腔13通过第二通口15与分流腔11连通,回流腔12内设有与第一通口14连通的单向阀4,分流腔11内设有中空设置的活塞筒2,活塞筒2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活塞筒2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5,外套筒1的筒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6、与热水腔13连通的热水出口17以及与回流腔12连通的回水出口18,活塞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16连通且位于环形凹槽25处的第一通孔21、与热水腔13连通的第二通孔22以及与回流腔12连通的第三通孔23;活塞筒2内设置有感温促动器3和第一弹性件24,感温促动器3上设有密封盘37,第一弹性件24作用于感温促动器3使得感温促动器3的左端穿过第二通孔22且密封盘37封闭第二通孔22,外套筒1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组件5,弹性组件5作用于感温促动器3的左端使得活塞筒2封闭第一通口14,且外套筒1内位于活塞筒2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至少有1ML。
本发明中,通过活塞筒环形凹槽25的设置可将分流腔11再进一步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腔室,分别为直接与热水腔13连通的第一腔,直接与活塞筒2内腔连通的第二腔及直接与回流腔12连通的第三腔。如此设置,可阻挡从进水口16流进的水流从第二腔的两侧大量流失于第一腔或者第三腔中,且可便于水流能大量且快速地于第二腔中通过第一通孔21进入活塞筒2内腔里,从而加速感温促动器3的感温传动作用。本发明应用时,进水口16与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出水管道连通,回水出口18与热水供应系统的冷水进水管道连通,而热水出口17则与热水龙头连通,热水出水管道处或者冷水进水管道处设置有增压泵或者水泵。当热水龙头因老化导致自然漏水或是认为造成漏水时,虽然热水腔13与第一腔中的存留冷水会流出热水龙头,但通过活塞筒2与外套筒1间的间隙设置,可使水流在压力差的带动下迅速从进水口16流进第一腔与热水腔13中以维持本结构内新的压力平衡,从而可避免活塞筒2在此种情形下发生误判而意外启动分流工作。
本发明零位状态也即未工作状态时,各管道及外套筒1内存留的是常温冷水,因而感温促动器3处于原始的冷缩状态。此时,如图1所示,在弹性组件5对感温促动器3左端的支撑作用下,活塞筒2右端封闭第一通口14;在第一弹性件24对感温促动器3右端的支撑作用下,密封盘37则封闭第二通孔22。由于分流腔11与热水腔13和回流腔12均未连通,因而在此种状态下,热水出口17和回水出口18处均不会有水流出。当开启热水龙头时,如图2所示,位于热水腔13以及第一腔中的存留冷水则迅速流出。由于外套筒1内位于活塞筒2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至少有1ML,也即此时有至少1ML的存留冷水从热水龙头流出,而这1ML水量流出而引起的压力差是稳定开启水泵或者增压泵水流开关的关键,如此方可启动本结构的工作状态,使得有水流流进进水口16。同时,此压力差还可使活塞筒2迅速地向左移动,使得热水出水管道中的存留冷水能回流进冷水进水管道。在弹性组件5的让位作用下,活塞筒2的左端则迅速封闭第二通口15,同时其的右端则迅速开启第一通口14。由于分流腔11与回流腔12相连通,其与热水腔13相隔离,因此从进水口16流进于第二腔的存留冷水则不会从热水龙头处流出,而是通过第一通孔21流进活塞筒2的内腔里,再通过第三通孔23流进第三腔,再通过第一通口14流进回流腔12,最后经回水出口18回流至冷水进水管道里。当从进水口16流进的水流为经热水供应系统加热后的热水时,如图3所示,感温促动器3则因感受到水温的变化而逐步发生热胀形变,加上弹性组件5的支撑作用,此热胀形变使得密封盘能克服第一弹性件24的支撑作用向右移动而开启第二通孔22,同时在第一弹性件24的带动作用下,活塞筒2亦能迅速封闭第一通口14。此时,由于分流腔11与热水腔13相连通,其与回流腔12相隔离,因此从进水口16流进第二腔的热水则通过第一通孔21流进活塞筒2内腔里,再通过第二通孔22流进第一腔,再通过第二通口15流进热水腔13,最后经热水出口17流出热水龙头。
在能稳定启动本发明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减少对水的浪费,优选地,所述外套筒1内位于活塞筒2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为1.5ML~2ML。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回流腔1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口14连通的单向阀4,所述单向阀4包括左右端均开口的阀体41,阀体41的左端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口14连通,其的右端开口与所述回水出口18连通,阀体41内设有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封头42和第三弹性件44,封头42封闭端的宽度大于阀体41左端开口的宽度,封头4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封头42开口端连通的第四通孔43,第三弹性件44作用于封头42的开口端,使得封头42封闭阀体41的左端开口。本实施例应用时,如图5所示,水流经阀体41的左端开口进入阀体41内,由于受到水流的压力作用,封头42则会克服第三弹性件44的支撑作用而向右移动,如此则可从此左端开口处流进并经第四通孔43流进封头42的右端,再经阀体41的右端开口流出回水出口18。若在此过程中,水流发生倒流,则会给封头42一向左的作用力使其封闭阀体41的左端开口,如此则可防止水流经阀体41的左端开口倒流进第三腔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左端盖6设有贯穿左端盖6左右端面的安装孔61,所述弹性组件5包括与安装孔61螺纹配合的调温杆51、第二弹性件52及压套53,调温杆51置于安装孔61的端头内设置有内孔54,内孔54和压套53分别套设于第二弹性件52的两端。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弹性组件5与感温促动器3间作用的稳定性,左端盖6应设置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内孔54、第二弹性件52以及压套53均位于安装孔61。另外,为实现第二弹性件52对感温促动器3的支撑作用,安装孔61的直径大小应保证感温促动器3的左端能置入安装孔61内。
本实施例中,内孔54与压套53的设置,可防止第二弹性件52在感温促动器3的移动中发生过度弹性形变。本实施例处于零位状态时,在第二弹性件52的支撑作用下,压套53的右端紧密接触于感温促动器3的左端,且使活塞筒2封闭第一通口14;而当开启热水开关时,感温促动器3亦随活塞筒2而迅速左移,使得压套53克服第二弹性件52的压力而迅速压紧于调温杆51的右端,从而实现活塞筒2对第二通口15的封闭以及对第一通口14的开启;而当从进水口16流进的水流为热水时,感温促动器3则发生热胀形变使设置于感温促动器内的活塞杆33伸出继续顶住压套53。由于此时的第二弹性件52已处于最大的弹性形变位置,为让位感温促动器3的热胀形变,第一弹性件24将逐步被压缩,使得密封盘37开启第二通孔22。如此,可知感温促动器3左端与调温杆51右端间的原始距离决定了开启第二通孔22所需的水温度数。若该距离较远,则需较高的水温也即感温促动器3需发生较大的形变才能开启第二通孔22封闭第一通口14;若该距离较近,则较低的水温也即感温促动器3发生较小的形变亦能开启第二通孔22而流出热水。如此,通过调节调温杆相对左端盖的位置,则可调节热水出口出水的温度。这样,便可使得接通于同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多个本发明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调节出水温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回收冷水的分流结构,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分流腔、回流腔和热水腔,回流腔通过第一通口与分流腔连通,热水腔通过第二通口与分流腔连通,分流腔内设有活塞筒,活塞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活塞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活塞筒内设置有感温促动器和第一弹性件,感温促动器上设有密封盘,外套筒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外套筒内位于活塞筒左侧的腔室所能容纳的水量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