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胎毒中药洗浴膏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称的婴儿胎毒洗浴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工业中的中药外洗剂及保健产品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我国隋唐时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把妇孺医方列为卷首,其中从新生儿的拭口、洗浴、哺乳和衣着等护理到常见病的治疗都有专篇加以叙述,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洗浴论对小儿保健记载更为详细,就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儿科学,就胎毒而言,无此类专著,是人们长期困惑不解,而易被忽视的问题,现代医学表明,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受到胎盘屏障的保护与外界抗原物质很少接触,其免疫功能尚不够成熟。婴儿出生后,突出的症状为反复性较严重的细菌和病毒感染在临床较为常见,动物实验和现代研究表明胎儿免疫功能的成熟是在出生后与环境中抗原广泛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
这里所称的“胎毒”是妊娠期,母体携带念球菌,隐球菌,曲菌或有阴道、宫颈感染等病症,由于分娩胎儿经感染的产道直接感染和携带病菌,新生儿皮肤皱褶处潮红,体表面散在红色丘疹,上附细圈鳞屑,扩散型可见全身性粟粒疹等。最常见的病菌有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金葡萄球菌、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等,这些病菌可侵入鼻窦、外耳道、眼或皮肤,甚至经血液传至脑、心、肝、肾、淋巴腺、骨骼等处。有的是接触感染,如使用橡皮、塑料尿布即产生尿布疹而引起的感染;婴儿洗浴这项特殊的保健方式,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保健的秘方仅限于宫庭和少数民间使用,本发明经过长期反复探索、实践、研制的婴儿胎毒中药洗浴膏,则是以秘方为基药,选择贵州高原盛产的地道中药材为原料,经科学的配方和加工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外洗浴保健品,经临床实践应用,效果显著。将新生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清洗掉,提高新生儿保健和疾病防治的水平,减少皮肤病的发病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地药物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
小叶榕根(叶)10-100、桑叶10-90、艾叶10-85、桃叶10-85、蜡梅叶10-85。
制备本发明药的配方优选的重量(份)配比是:
小叶榕根(叶)10-90、桑叶10-85、艾叶10-80、桃叶10-80、蜡梅叶10-80。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小叶榕根(叶)30、桑叶25、艾叶20、桃叶20、蜡梅叶20。
将以上配方中药分别粉碎成粗粉,按计量比例混合:(1)将配合好的中药原料加水煎煮;(2)过滤去渣取汁;(3)用乙醇提取真空浓缩成膏,此道工序可用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效果更佳;(4)加入表面活性剂≤5%、防腐剂≤2%、香料少许,流浸膏32份,蒸馏水30-65份混合,灭菌包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新生婴儿提供一种安全,效果可靠的外洗浴膏。有益的效果是洗去胎毒,防治感染,减少发病率,提高免疫率,提高新生婴儿的保健质量,防止各种皮肤病和并发症,其有效率达95%。
(四)附图说明:无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胎毒洗浴中药膏及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如下:按重量(份)
小叶榕根(叶)30、桑叶25、艾叶20、桃叶20、蜡梅叶20。
将上述5味中药分别粗打成粉,(1)按上述比例称取重量(份)混合,在容器中加水煎煮60-90分钟;(2)过滤取汁,将渣再加水煎煮1-2次,将各次所取汁液混合;(3)用50-75%的乙醇提取,真空浓缩成流状浸膏;(4)加入2-5%的表面活性剂(叶桂酸酰胺类);防腐剂(苯钾酸盐类)0.01-0.5%,流状浸膏32份,水溶香料少许,蒸馏水65份,搅拌均质,灭菌装瓶。
使用方法:取婴儿胎毒洗浴药膏10-100克于浴盆中,加温水稀释,即可将婴儿沐浴,也可用稀释浴液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