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217232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4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9136.9

申请日:

2014.07.07

公开号:

CN104083361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1/366登记生效日:2015120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王刚生变更后权利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变更后权利人: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1/36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王刚生变更后:王刚生 邓洁华|||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366申请日:2014070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366; A61P31/10; A61K31/11(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1/366

申请人:

王刚生

发明人:

王刚生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代理人:

陈建民;李志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桂皮醛:40~80重量份,广藿香酮:30~60重量份。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本发明在藿香油的众多组分中筛选出了广藿香酮,其抑菌活性较高,并与桂皮醛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适于配伍后使用,并且较桂皮醛与藿香油配伍后的抑菌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且安全性良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桂皮醛:40~80重量份
广藿香酮:30~60重量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桂皮醛与广藿香酮的重量比为(1.0~2.0):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吐温80:0.1~2重量份。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0.1~2重量份的吐温80加入到900~1000重量份生理盐水中,制备为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依次再加入40~80 重量份的桂皮醛和30~60重量份广藿香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40~80重量份的桂皮醛,30~60 重量份的广藿香酮和0.1~2重量份的吐温80混合后加入8~15重量份的β环糊精成粉末状后制粒或制为胶囊剂。

说明书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可用于制备抗念珠菌感染的药物。
背景技术
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在临床各个学科越来越多,已成为严重危及高危患者的并发症,是血液病、ICU、肿瘤、肺部真菌感染、艾滋病等死亡的重要因素。首位致病菌为念珠菌,病死率达30~60%,其中克柔氏念珠菌感染者死亡率高达100% 。目前,治疗念珠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多系化学合成,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伏立康唑等,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但均存在价格昂贵、毒副作用大的特点。因此,为发掘高效低毒的抗深部真菌的中药制剂,我们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有些中药的提取物以及单体物质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特别是对多种念珠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与西药相比价格低廉,药源广,毒副作用小,较少出现耐药等优势,为开发中药抗真菌作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桂皮醛具有抗菌、抗肿瘤、镇痛与抗真菌的作用,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如专利CN03106981.9公开了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桂皮醛、藿香油和丁香油;专利CN201210001274.3公开了一种复方十一烯酸纳米乳,其包括十一烯酸、肉桂醛、丁香酚等活性组分,用于抗真菌感染;专利CN201010273216.7公开了一种肉桂油微乳剂,但是在实际的药物应用中,上述专利均未转化为临床药物,在临床中,也缺乏抗真菌的中药制剂。
广藿香酮是藿香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广藿香油具有对多种真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如专利CN102058660B公开了藿香油在制备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可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粪肠球菌、巨型球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鲁氏不动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单胞菌或普通变形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但是复合油中的成分较复杂,其主要含广藿香烯、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以及甲位和乙位广藿香烯、苯甲醛、丁香酚、愈创木薁、α-布藜烯、石竹烯、α-愈创木烯等,因此在将广藿香油进行成药化研究时,其药物学、药理学研究较为复杂。
吐温80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辅料,在中国药典中明确记载了吐温80作为增溶剂、乳化剂、湿润剂和分散剂的使用,吐温80作为增溶剂时,可用于制备注射剂,通常将脂溶性药物先与增溶剂混匀,再在搅拌下加水稀释,用量一般为1~10%。吐温80作为乳化剂时,可用于制备外用、口服和注射剂,用量通常为1~10%。吐温80作为湿润剂时,可用于制备口服片剂,用量一般为0.2~0.5%。吐温80作为分散剂时,可用于制备混悬液体药剂,用量一般为0.1~0.2%。并且在许多中药制剂专利中,吐温80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专利CN101982109A中吐温80作为乳化剂使用,专利CN102283806A和CN102526010A中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但在上述专利中吐温80的使用量均较大,超过10%。而根据中国药典中的叙述,吐温80会降低或抑制部分抗菌剂的抑菌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对多种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抗菌作用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桂皮醛:40~80重量份,广藿香酮:30~60重量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桂皮醛与广藿香酮的重量比为(1.0~2.0):1。
3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吐温80:0.1~2重量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0.1~2重量份的吐温80加入到900~1000重量份生理盐水中,制备为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依次再加入40~80 重量份的桂皮醛和30~60重量份广藿香酮。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40~80重量份的桂皮醛,30~60 重量份的广藿香酮和0.1~2重量份的吐温80混合后加入8~15重量份的β环糊精成粉末状后制粒或制为胶囊剂。
本发明所述的桂皮醛(Cinnamaldehyde)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枝、叶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中提取的,是挥发油中主要抑菌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广藿香酮(Pogotstone)是由唇形科植物广霍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提取的藿香油(Huo sesame oil)中的抗菌活性成分,藿香酮(Pogotstone)对多种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和条件致病真菌(Opportunistic fungi)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藿香油的众多组分中筛选出了广藿香酮,其抑菌活性较高,并与桂皮醛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适于配伍后使用,并且较桂皮醛与藿香油配伍后的抑菌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且安全性良好。
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由药物单体和增溶剂复配而成,相较于已有的中药组合物中以复合中药提取物入药的方法,配方单一,有利于对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符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中药组合物的成药性研究和药物注册上市。
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中的吐温80作为增溶剂使用,但是吐温80的用量仅有 0.01%~0.2%(重量体积比),远远低于中国药典中的1~10%的用量,辅料用量的减少可以降低药物制备成本,增加药效并降低辅料引起的不适。组方中吐温80的用量为 0.01% ~0.2%,其药效学、安全性均优于1~10%的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制备为注射剂或口服制剂。
制备为注射剂时,可以选择的方法有:
桂皮醛:0.039mg/mlx60kg=2.34g
广藿香酮:0.039mg/mlx60kg=2.34g
吐温80: 0.1g吐温80+95.32ml 0.9%NS
药物有效剂量4.68g/天/60kgx10天/疗程
本发明注射剂以成人用量(60kg)为例:取桂皮醛23.4g,广藿香酮23.4g,1g吐温80+953.2ml 0.9%NS 1000ml/次/日/静点,分装成100ml/瓶x10瓶/一疗程
制备为口服制剂时,可以选择的方法有:
(1)制备为口服液:桂皮醛      23.4g,
广藿香酮    23.4g,
吐温80      1.0 g
0.9%NS(生理盐水)     953.1ml
尼泊金乙酯1.0 g,
将尼泊金乙酯加入到桂皮醛和广藿香酮的混合液中,将其加入预加有吐温80的生理盐水中,100℃灭菌30分钟,无菌分装90ml/支。用法用量:成人口服每日三次,每次90ml/支,连续10天为一疗程。
(2)制备为胶囊剂:桂皮醛       23.4g,
广藿香酮     23.4g,
吐温80       1.0g,
尼泊金乙酯    1.0 g,
环糊精适量
先将尼泊金乙酯加入到桂皮醛,广藿香酮中,然后再加入吐温80,再与适量的环糊精混合后分装入胶囊,每粒胶囊0.5g, 4-5粒/次,3-4次/日,10天为一疗程。
可以选择的,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为药物制剂时,还可以增加不同的药用辅料,如增加稳定剂、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等,而根据制剂要求,根据药物配伍增加不同的药用辅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的。
实施例1
桂皮醛:1.25g(50重量份),
广藿香酮:1.25g(50重量份)。
实施例2
桂皮醛:1.25g(50重量份),
广藿香酮:1.25g(50重量份),
吐温80: 0.05g (2重量份)。
实施例3
桂皮醛:4.0g(80重量份),
广藿香酮:2.0g(40重量份),
吐温80: 0.05g (1重量份)。
实施例4
桂皮醛:3.0g(60重量份),
广藿香酮:2.0g(40重量份),
吐温80:0.01g (0.2重量份)。
实施例5
桂皮醛:4 g(40重量份)
广藿香酮:3g(30重量份)
吐温80:0.01g(0.1重量份)
0.9%生理盐水加至100 毫升
配制:将0.01g的吐温80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制备为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依次再加入4g的桂皮醛和3g广藿香酮。
实施例6~10
实施例6~10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配比不同,均使用0.9%生理盐水定容至100毫升,具体见表A。
表A 实施例6~10。

 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桂皮醛(g)4.05.06.07.28.0广藿香酮(g)4.03.05.04.05.0吐温80(g)0.050.080.120.140.17

 实验例1
检测桂皮醛、广藿香油及吐温80药物组合物的抗菌活性,并分别与桂皮醛、广藿香酮、吐温80单体以及氟康唑的抗菌活性做对照。
受试菌种:临床株来自河北省第二医院真菌室,均为致病性真菌(痰标本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及芽生孢子,培养有酵母样菌落生长,经鉴定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
标准株:白念珠菌1株,热带念珠菌1株,克柔氏念珠菌1株,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
临床株:白念珠菌30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克柔氏念珠菌20株。
实验样品:桂皮醛、藿香酮含量≥98%。均由湖北武汉远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吐温80 天津红岩化学试剂厂提供,氟康唑由法国辉瑞公司提供。
药基配制:采用试管药基法,先将桂皮醛、藿香酮、吐温80分别溶于95%乙醇内,配制成10%的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分别再溶于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内,趁热(60℃左右)充分混合,总容量1000ml。将药基倍比稀释成2.5 ul/ml、1.25 ul/ml、0.625 ul/ml、0.3125 ul/ml、0.1562 ul/ml、0.0781 ul/ml、0.0391 ul/ml、0.0195 ul/ml、0.0098ul/ml、0.0048 ul/ml。氟康唑稀释成2.5mg/ml-0.0098mg/ml的系列药物浓度,药物终浓度中乙醇浓度不超过5%浓度/培养基,每个试管5ml放置斜面。
药物组合实验
实施例1的药物组合物,溶于95%乙醇内,配制成10%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分别溶于培养基中制成A(桂皮醛1.25 ul/ml、广藿香酮1.25 ul/ml ) 、B((桂皮醛0.625 ul/ml、广藿香酮0.625 ul/ml)、C(桂皮醛0.3125 ul/ml、广藿香酮0.3125 ul/ml)、D(桂皮醛0.1562 ul/ml、广藿香酮0.1562 ul/ml ) 、E((桂皮醛0.781 ul/ml、广藿香酮0.0781 ul/ml)、F(桂皮醛0.0391 ul/ml、广藿香酮0.0391 ul/ml)、G((桂皮醛0.0195 ul/ml、广藿香酮0.0195 ul/ml)、H(桂皮醛0.0097 ul/ml、广藿香酮0.0097 ul/ml)、 I((桂皮醛0.0048 ul/ml、广藿香酮0.0048 ul/ml)的药物培养基,每个试管分装5ml放置斜面,凝固后冷藏备用。其中培养基为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
实施例2的药物组合物,分别溶于95%乙醇内,配制成10%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分别溶于培养基中制成A (桂皮醛1.25 ul/ml、广藿香酮1.25 ul/ml、吐温80 0.05 ul/ml )、B((桂皮醛0.625 ul/ml、广藿香酮0.625 ul/ml、吐温80 0.025 ul/ml)、C(桂皮醛0.3125 ul/ml、广藿香酮0.3125 ul/ml、吐温80 0.0125 ul/ml)、D(桂皮醛0.1562 ul/ml、广藿香酮0.1562 ul/ml、吐温80 0.00625ul/ml )、 E(桂皮醛0.781 ul/ml、广藿香酮0.0781 ul/ml、吐温80 0.003125 ul/ml)、 F(桂皮醛0.0391 ul/ml、广藿香酮0.0391 ul/ml、吐温80 0.00156 ul/ml )、G(桂皮醛0.0195 ul/ml、广藿香酮0.0195 ul/ml、吐温80 0.0006 ul/ml)、H(桂皮醛0.0097 ul/ml、广藿香酮0.0097 ul/ml、吐温80 0.0003ul/ml )、 I(桂皮醛0.0048 ul/ml、广藿香酮0.0048 ul/ml、吐温80 0.00018ul/ml)的药物培养基,每个试管分装5ml放置斜面,凝固后冷藏备用。其中培养基为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
对照组:氟康唑稀释成2.5mg/ml-0.0048mg/ml的系列药物浓度,药物终浓度中乙醇浓度不超过5%浓度/培养基,每个试管5ml放置斜面。
菌种接种:挑取已转种活化的菌株,加入0.85%氯化钠溶液中,用血细胞计数板将菌悬液浓度调节为1x105-6CFU/ml。每个试管药基内接种100ul菌悬液,每个浓度接种2管,同时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作对照,置36℃恒温箱内,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96h后判读结果。
MIC值的判读:将每管生长的情况与阳性及阴性对照管相比较,以最低药物浓度无培养物生长的药基管为MIC终点。
MFC测定:取葡萄糖蛋白胨液基2ml,分别加入抑菌试验无菌生长的试管中2h,震荡后取出100ul接种于沙氏培养基内36℃孵育96h,以最低浓度无生长为MFC终点。
质控:分别设立对照组,按上述方法和程序重复一次。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
实验结果见表1-4




表1显示,桂皮醛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MIC均值 0.0391 mg/ml,广藿香酮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IC均值 0.01562 mg/ml,对克柔氏念珠菌MIC 均值0.3125 mg/ml。
表2显示,桂皮醛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FC均值 0.0391 mg/ml,对克柔氏念珠菌均值MFC 0.0781 mg/ml。广藿香酮对白念珠菌MIC均值 0.1562 mg/ml,对念珠菌(热带、克柔氏)MFC均值 0.3125 mg/ml。
表3显示,中药单体组合物(桂皮醛、广藿香酮各半量)时,二者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IC均值 0.0195 mg/L,对克柔氏念珠菌0.0391 mg/L。
表4显示,中药单体组合物(桂皮醛、广藿香酮各半量)时,二者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FC均值 0.0195 mg/ml,对克柔氏念珠菌均值MFC 0.039 mg/ml。
结论:中药单体成分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中抗菌活性最强的为桂皮醛,对照组氟康唑对克柔氏念珠菌显示耐药。中药单体组合物(各半量)时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具有增强及协同抗菌活性。中药单体组合物(各半量)时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具有增强及协同抗菌活性。
检测实验例3~10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以评估其抑制念珠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实施例3~10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 /mg·ml-1

如上述结果所示,桂皮醛与广藿香酮联合用药对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IC均小于0.03 mg/ml,显著的优于桂皮醛或广藿香酮单独使用。
实验例2 电镜检测
将实施例2用95%乙醇溶解,配制成10%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加入到已灭菌的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白胨)中,使每毫升药基含桂皮醛0.25ul/ml、藿香酮0.25ul/ml、95%乙醇0.1ml。1%乙醇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白胨,1%乙醇)做对照。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白胨)做空白对照,分别将液基装在无菌试管内,每管5ml,取生长48h后的白念珠菌2mm3大小菌块,分别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药基,1%乙醇葡萄糖蛋白胨液基,葡萄糖蛋白胨液基内,放置36℃恒温箱培养,每种培养基分别培养24h、48h、72h,然后离心(2500r/min)10分钟,去掉上清液,取出菌块,SEM法用2.5%戊二醛固定,TEM法用4%戊二醛固定。将固定后的标本送电镜室,常规制备SEM法和TEM法样品,分别在Hitacli(日立)S-520扫描电镜和H-500透射电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SEM法:药物作用于白念珠菌24h后,芽生孢子的部分细胞呈不规则形,部分细胞器消失,细胞壁被破坏。48h多数细胞变形,不规则凹陷,细胞器脱落和残留的细胞壁。72h,细胞不规则变形凹陷,胞质消失,残留不规则的片状胞壁,细胞破裂,变性死亡。72h空白对照和1%乙醇对照,芽生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纹饰清晰,菌丝表面光滑饱满,粗细一致。
TEM法:药物作用于白念珠菌24h后,细胞肿胀、变形呈不规则,细胞器萎缩,胞浆大部分空泡状,但胞壁较完整。48h,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器完全消失,呈空泡状,部分胞壁破裂。72h,细胞器消失,胞浆大部分呈空泡状,部分胞壁破裂。72h空白对照和1%乙醇对照芽生孢子圆形,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完整。
实验例3 动物实验
材料  取昆明小鼠120只,体重22-25克,雌雄各半,购于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白念珠菌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真菌室。
药物组合浓度分三组, A组(实施例2的组合物);B组(实施例3的组合物);C组(实施例4的组合物)。
治疗方法  实验小鼠给与腹腔内注射40g/L环磷酰胺溶液0.02ml/g体重,同时用3g/L冰醋酸溶液0.5ml灌胃,2h后给与浓度5.5x1012白念珠菌菌悬液0.5ml灌胃,制作小鼠胃肠道念珠菌感染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药物治疗组分3组(ABC组)1ml灌胃,连续10d,对照组给与0.1%吐温80 NS 1ml灌胃,连续10d,于第10天取4组存活小鼠分别为76、24、27、22只,断颈处死,取米粒大小小肠组织置于1滴100g/L KOH溶液的载玻片上,放入60℃电热恒温水浴箱中溶解2小时,在光镜下寻找菌丝及孢子,同时取肠组织0.5X0.5cm 2-3块,无菌NS冲洗后,置于40g/L甲醛溶液中固定,送病理,所取组织块用HE染色,组织中发现菌丝及芽生孢子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4组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阳性率比较n(%)  
  
药物治疗(ABC)组真菌镜检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4.14,6.97,7.04,P<0.01),药物治疗组之间真菌镜检阳性率无差异(X2=2.04,P>0.05),药物治疗(ABC)组,病理HE染色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0.08,25.36,,28.09,均P<0.01)。药物治疗组之间组织病理HE染色阳性率无差异(X2=0.28,P>0.05 ),说明中药单体组合物治疗胃肠道念珠菌深部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实验例4 临床实验
将实验例2的组合物混合一定比例辅料制成胶囊剂(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研制)。用药用量,每次5粒,每日3次,连服7天为一疗程。辅料无药理、药效作用,其使用的种类和用量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获知的。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男50例,女40例,30-40岁30例,41-50岁52例,51-60岁8例,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6年,平均3.5个月;患者服用过多种抗生素,症状不见好转。90例患者真菌镜检阳性,培养白念珠菌57例、热带念珠菌15例、克柔氏念珠菌11例、光滑念珠菌7例。
肠道念珠菌感染特点 ①患者有慢性腹泻、病程1个月至多年,大便次数每日3-10次不等,便不成形,有粘液,伴腹痛、腹胀,体重减轻,严重者有脓血便,里急后重,低热,恶心,呕吐等。②内科检查:消化道造影、便细菌培养、大便常规均正常。③抗菌素、激素治疗无效或加重。④排除其他肠道疾病。⑤真菌镜检可见大量真菌菌丝体和芽生孢子(表示致病状态),37℃真菌培养有念珠菌生长。
治疗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组合物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连服1-2疗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胶囊50mg,每日1次,每次一粒,连服7天,为一疗程。
疗效判断 
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连续3次真菌镜检和培养阴性(每天一次)。
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真菌培养阳性。
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阳性。
 结果显示,治疗组有46例治愈(76.67 %),用药一个疗程12例,二个疗程34例;好转14例(23.33%),二个疗程14例, 治愈好转率100% 。
对照组有19例治愈(63.33%),用药一个疗程10例,二个疗程9例;好转5例(16.67%),二个疗程5例;无效6例(18%),二个疗程6例,治愈好转率80% 。
对照组6例无效,其中5例为克柔氏念珠菌,1例为光滑念珠菌,均为唑类耐药菌株。
不良反应:治疗组60例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有6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但不影响治疗。对照组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多在一个疗程之后出现。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336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3361A21申请号201410319136922申请日20140707A61K31/366200601A61P31/10200601A61K31/1120060171申请人王刚生地址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72发明人王刚生74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代理人陈建民李志民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桂皮醛4080重量份,广藿香酮3060重量份。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

2、中药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本发明在藿香油的众多组分中筛选出了广藿香酮,其抑菌活性较高,并与桂皮醛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适于配伍后使用,并且较桂皮醛与藿香油配伍后的抑菌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且安全性良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3361ACN104083361A1/1页21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桂皮醛4080重量份广藿香酮3060。

3、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桂皮醛与广藿香酮的重量比为(10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吐温80012重量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012重量份的吐温80加入到9001000重量份生理盐水中,制备为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依次再加入4080重量份的桂皮醛和3060重量份广藿香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4080重量份的桂皮醛,3060重量份的广藿香酮和。

4、012重量份的吐温80混合后加入815重量份的环糊精成粉末状后制粒或制为胶囊剂。权利要求书CN104083361A1/9页3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可用于制备抗念珠菌感染的药物。背景技术0002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在临床各个学科越来越多,已成为严重危及高危患者的并发症,是血液病、ICU、肿瘤、肺部真菌感染、艾滋病等死亡的重要因素。首位致病菌为念珠菌,病死率达3060,其中克柔氏念珠菌感染者死亡率高达100。目前,治疗念珠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多系化学合成,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伏立康唑等,虽然。

5、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但均存在价格昂贵、毒副作用大的特点。因此,为发掘高效低毒的抗深部真菌的中药制剂,我们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有些中药的提取物以及单体物质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特别是对多种念珠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与西药相比价格低廉,药源广,毒副作用小,较少出现耐药等优势,为开发中药抗真菌作用具有良好的前景。0003桂皮醛具有抗菌、抗肿瘤、镇痛与抗真菌的作用,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如专利CN031069819公开了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桂皮醛、藿香油和丁香油;专利CN2012100012743公开了一种复方十一烯酸纳米乳,其包括十一烯酸、肉桂醛、丁香酚等活性组分,用于抗真菌感染;专。

6、利CN2010102732167公开了一种肉桂油微乳剂,但是在实际的药物应用中,上述专利均未转化为临床药物,在临床中,也缺乏抗真菌的中药制剂。0004广藿香酮是藿香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广藿香油具有对多种真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如专利CN102058660B公开了藿香油在制备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可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粪肠球菌、巨型球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鲁氏不动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单胞菌或普通变形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但是复合油中的成分较复杂,其主要含广藿香烯、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以及甲位和乙位广藿香烯、苯甲醛、丁香酚、愈创木薁、布藜烯、石竹烯、愈创木烯等,因此。

7、在将广藿香油进行成药化研究时,其药物学、药理学研究较为复杂。0005吐温80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辅料,在中国药典中明确记载了吐温80作为增溶剂、乳化剂、湿润剂和分散剂的使用,吐温80作为增溶剂时,可用于制备注射剂,通常将脂溶性药物先与增溶剂混匀,再在搅拌下加水稀释,用量一般为110。吐温80作为乳化剂时,可用于制备外用、口服和注射剂,用量通常为110。吐温80作为湿润剂时,可用于制备口服片剂,用量一般为0205。吐温80作为分散剂时,可用于制备混悬液体药剂,用量一般为0102。并且在许多中药制剂专利中,吐温80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专利CN101982109A中吐温80作为乳化剂使用,专利CN1022。

8、83806A和CN102526010A中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但在上述专利中吐温80的使用量均较大,超过10。而根据中国药典中的叙述,吐温80会降低或抑制部分抗菌剂的抑菌活性。说明书CN104083361A2/9页4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对多种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抗菌作用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0007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桂皮醛4080重量份,广藿香酮3060重量份。0008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桂皮醛与广藿香酮的。

9、重量比为(1020)1。00093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吐温80012重量份。0010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012重量份的吐温80加入到9001000重量份生理盐水中,制备为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依次再加入4080重量份的桂皮醛和3060重量份广藿香酮。0011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4080重量份的桂皮醛,3060重量份的广藿香酮和012重量份的吐温80混合后加入815重量份的环糊精成粉末状后制粒或制为胶囊剂。0012本发明所述的桂皮醛(CINNAMALDEHYDE)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枝、叶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中提取。

10、的,是挥发油中主要抑菌成分。0013本发明所述的广藿香酮(POGOTSTONE)是由唇形科植物广霍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提取的藿香油(HUOSESAMEOIL)中的抗菌活性成分,藿香酮(POGOTSTONE)对多种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和条件致病真菌(OPPORTUNISTICFUNGI)有很强的抗菌活性。0014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或系统性真菌感染。0015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藿香油的众多组分中筛选出了广藿香酮,其抑。

11、菌活性较高,并与桂皮醛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适于配伍后使用,并且较桂皮醛与藿香油配伍后的抑菌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且安全性良好。0016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由药物单体和增溶剂复配而成,相较于已有的中药组合物中以复合中药提取物入药的方法,配方单一,有利于对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符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中药组合物的成药性研究和药物注册上市。0017本发明提供的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其中的吐温80作为增溶剂使用,但是吐温80的用量仅有00102(重量体积比),远远低于中国药典中的110的用量,辅料用量的减少可以降低药物制备成本,增加。

12、药效并降低辅料引起的不适。组方中吐温80的用量为00102,其药效学、安全性均优于110的用量。具体实施方式0018本发明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制备为注射剂或口服制剂。说明书CN104083361A3/9页50019制备为注射剂时,可以选择的方法有桂皮醛0039MG/MLX60KG234G广藿香酮0039MG/MLX60KG234G吐温8001G吐温809532ML09NS药物有效剂量468G/天/60KGX10天/疗程本发明注射剂以成人用量(60KG)为例取桂皮醛234G,广藿香酮234G,1G吐温809532ML09NS1000ML/次/日/静点,分装成100ML/瓶X10瓶/一疗程制备为口服制。

13、剂时,可以选择的方法有1制备为口服液桂皮醛234G,广藿香酮234G,吐温8010G09NS(生理盐水)9531ML尼泊金乙酯10G,将尼泊金乙酯加入到桂皮醛和广藿香酮的混合液中,将其加入预加有吐温80的生理盐水中,100灭菌30分钟,无菌分装90ML/支。用法用量成人口服每日三次,每次90ML/支,连续10天为一疗程。0020(2)制备为胶囊剂桂皮醛234G,广藿香酮234G,吐温8010G,尼泊金乙酯10G,环糊精适量先将尼泊金乙酯加入到桂皮醛,广藿香酮中,然后再加入吐温80,再与适量的环糊精混合后分装入胶囊,每粒胶囊05G,45粒/次,34次/日,10天为一疗程。0021可以选择的,将本。

14、发明的组合物制备为药物制剂时,还可以增加不同的药用辅料,如增加稳定剂、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等,而根据制剂要求,根据药物配伍增加不同的药用辅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的。0022实施例1桂皮醛125G(50重量份),广藿香酮125G(50重量份)。0023实施例2桂皮醛125G(50重量份),广藿香酮125G(50重量份),吐温80005G(2重量份)。0024实施例3桂皮醛40G(80重量份),广藿香酮20G(40重量份),吐温80005G(1重量份)。0025实施例4桂皮醛30G(60重量份),说明书CN104083361A4/9页6广藿香酮20G(40重量份),吐温。

15、80001G(02重量份)。0026实施例5桂皮醛4G(40重量份)广藿香酮3G(30重量份)吐温80001G(01重量份)09生理盐水加至100毫升配制将001G的吐温80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制备为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依次再加入4G的桂皮醛和3G广藿香酮。0027实施例610实施例610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配比不同,均使用09生理盐水定容至100毫升,具体见表A。0028表A实施例610。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桂皮醛(G)4050607280广藿香酮G4030504050吐温80G0050080120140170029实验例1检测桂皮醛、广藿香油及吐温8。

16、0药物组合物的抗菌活性,并分别与桂皮醛、广藿香酮、吐温80单体以及氟康唑的抗菌活性做对照。0030受试菌种临床株来自河北省第二医院真菌室,均为致病性真菌(痰标本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及芽生孢子,培养有酵母样菌落生长,经鉴定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0031标准株白念珠菌1株,热带念珠菌1株,克柔氏念珠菌1株,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0032临床株白念珠菌30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克柔氏念珠菌20株。0033实验样品桂皮醛、藿香酮含量98。均由湖北武汉远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吐温80天津红岩化学试剂厂提供,氟康唑由法国辉瑞公司提供。0034药基配制采用试管药基法,先将桂皮醛、藿香酮、吐。

17、温80分别溶于95乙醇内,配制成10的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分别再溶于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内,趁热(60左右)充分混合,总容量1000ML。将药基倍比稀释成25UL/ML、125UL/ML、0625UL/ML、03125UL/ML、01562UL/ML、00781UL/ML、00391UL/ML、00195UL/ML、00098UL/ML、00048UL/ML。氟康唑稀释成25MG/ML00098MG/ML的系列药物浓度,药物终浓度中乙醇浓度不超过5浓度/培养基,每个试管5ML放置斜面。0035药物组合实验实施例1的药物组合物,溶于95乙醇内。

18、,配制成10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分别溶于培养基中制成A桂皮醛125UL/ML、广藿香酮125UL/ML、B(桂皮醛0625UL/ML、广藿香酮0625UL/ML、C(桂皮醛03125UL/ML、广藿香酮03125UL/ML、D桂皮醛01562UL/ML、广藿香酮01562UL/ML、E(桂皮醛0781UL/ML、广藿香酮说明书CN104083361A5/9页700781UL/ML、F(桂皮醛00391UL/ML、广藿香酮00391UL/ML、G(桂皮醛00195UL/ML、广藿香酮00195UL/ML、H(桂皮醛00097UL/ML、广藿香酮00097UL/ML、I(桂皮醛000。

19、48UL/ML、广藿香酮00048UL/ML的药物培养基,每个试管分装5ML放置斜面,凝固后冷藏备用。其中培养基为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0036实施例2的药物组合物,分别溶于95乙醇内,配制成10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分别溶于培养基中制成A桂皮醛125UL/ML、广藿香酮125UL/ML、吐温80005UL/ML、B(桂皮醛0625UL/ML、广藿香酮0625UL/ML、吐温800025UL/ML、C(桂皮醛03125UL/ML、广藿香酮03125UL/ML、吐温8000125UL/ML、D桂皮醛01562UL/ML、广藿香酮01562UL/。

20、ML、吐温80000625UL/ML、E(桂皮醛0781UL/ML、广藿香酮00781UL/ML、吐温800003125UL/ML)、F(桂皮醛00391UL/ML、广藿香酮00391UL/ML、吐温80000156UL/ML、G(桂皮醛00195UL/ML、广藿香酮00195UL/ML、吐温8000006UL/ML)、H(桂皮醛00097UL/ML、广藿香酮00097UL/ML、吐温8000003UL/ML、I(桂皮醛00048UL/ML、广藿香酮00048UL/ML、吐温80000018UL/ML)的药物培养基,每个试管分装5ML放置斜面,凝固后冷藏备用。其中培养基为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

21、胨琼脂基(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0037对照组氟康唑稀释成25MG/ML00048MG/ML的系列药物浓度,药物终浓度中乙醇浓度不超过5浓度/培养基,每个试管5ML放置斜面。0038菌种接种挑取已转种活化的菌株,加入085氯化钠溶液中,用血细胞计数板将菌悬液浓度调节为1X1056CFU/ML。每个试管药基内接种100UL菌悬液,每个浓度接种2管,同时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作对照,置36恒温箱内,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96H后判读结果。0039MIC值的判读将每管生长的情况与阳性及阴性对照管相比较,以最低药物浓度无培养物生长的药基管为MIC终点。0040MFC测定取葡萄糖蛋白胨液基2M。

22、L,分别加入抑菌试验无菌生长的试管中2H,震荡后取出100UL接种于沙氏培养基内36孵育96H,以最低浓度无生长为MFC终点。0041质控分别设立对照组,按上述方法和程序重复一次。0042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0043实验结果见表14说明书CN104083361A6/9页8表1显示,桂皮醛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MIC均值00391MG/ML,广藿香酮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IC均值001562MG/ML,对克柔氏念珠菌MIC均值03125MG/ML。0044表2显示,桂皮醛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FC均值00391MG/ML,对克柔氏念珠菌均值MFC00781MG/。

23、ML。广藿香酮对白念珠菌MIC均值01562MG/ML,对念珠菌(热带、克柔氏)MFC均值03125MG/ML。0045表3显示,中药单体组合物(桂皮醛、广藿香酮各半量)时,二者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IC均值00195MG/L,对克柔氏念珠菌00391MG/L。0046表4显示,中药单体组合物(桂皮醛、广藿香酮各半量)时,二者对念珠菌(白念、热带)MFC均值00195MG/ML,对克柔氏念珠菌均值MFC0039MG/ML。0047结论中药单体成分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中抗菌活性最强的为桂皮醛,对照组氟康唑对克柔氏念珠菌显示耐药。中药单体组合物(各半量)时对念珠。

24、菌(白念、热带、克柔氏)具有增强及协同抗菌活性。中药单体组合物(各半量)时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具有增强及协同抗菌活性。0048检测实验例310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以评估其抑制念珠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说明书CN104083361A7/9页9见表5。0049表5实施例310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MGML1)如上述结果所示,桂皮醛与广藿香酮联合用药对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IC均小于003MG/ML,显著的优于桂皮醛或广藿香酮单独使用。0050实验例2电镜检测将实施例2用95乙醇溶解,配制成10药物母液,经02UM过滤器过滤后,加入到已灭菌的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

25、白胨)中,使每毫升药基含桂皮醛025UL/ML、藿香酮025UL/ML、95乙醇01ML。1乙醇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白胨,1乙醇)做对照。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白胨)做空白对照,分别将液基装在无菌试管内,每管5ML,取生长48H后的白念珠菌2MM3大小菌块,分别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药基,1乙醇葡萄糖蛋白胨液基,葡萄糖蛋白胨液基内,放置36恒温箱培养,每种培养基分别培养24H、48H、72H,然后离心(2500R/MIN)10分钟,去掉上清液,取出菌块,SEM法用25戊二醛固定,TEM法用4戊二醛固定。将固定后的标本送电镜室,常规制备SEM法和TEM法样品,分别在HITACL。

26、I日立S520扫描电镜和H500透射电镜下观察。0051实验结果SEM法药物作用于白念珠菌24H后,芽生孢子的部分细胞呈不规则形,部分细胞器消失,细胞壁被破坏。48H多数细胞变形,不规则凹陷,细胞器脱落和残留的细胞壁。72H,细胞不规则变形凹陷,胞质消失,残留不规则的片状胞壁,细胞破裂,变性死亡。72H空白对照和1乙醇对照,芽生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纹饰清晰,菌丝表面光滑饱满,粗细一致。0052TEM法药物作用于白念珠菌24H后,细胞肿胀、变形呈不规则,细胞器萎缩,胞浆大部分空泡状,但胞壁较完整。48H,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器完全消失,呈空泡状,部分胞壁破裂。72H,细胞器消失,胞浆大部分呈空。

27、泡状,部分胞壁破裂。72H空白对照和1乙醇对照芽生孢子圆形,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完整。0053实验例3动物实验材料取昆明小鼠120只,体重2225克,雌雄各半,购于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白念珠菌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真菌室。0054药物组合浓度分三组,A组(实施例2的组合物);B组(实施例3的组合物);C组(实施例4的组合物)。0055治疗方法实验小鼠给与腹腔内注射40G/L环磷酰胺溶液002ML/G体重,同时用3G/L冰醋酸溶液05ML灌胃,2H后给与浓度55X1012白念珠菌菌悬液05ML灌胃,制作小鼠胃肠道念珠菌感染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药物治疗组分3组(ABC组。

28、)1ML灌胃,连续10D,对照组给与01吐温80NS1ML灌胃,连续10D,于第10天取4组存活小鼠分别为76、24、27、22只,断颈处死,取米粒大小小肠组织置于1滴100G/LKOH溶液的载玻片上,放入60电热恒温水浴箱中溶解2小时,在光镜下寻找菌丝及孢子,同时取肠组织05X05CM23块,无菌NS冲洗后,置于40G/L甲醛溶液中固定,送病理,所取组织块用HE染色,组织中发现菌丝及芽生孢子为阳性。0056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P005),药物治疗(ABC)组,病理HE染色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008,2536,,2809,均P005),说明中药单体组合物治。

29、疗胃肠道念珠菌深部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应用是可行的。0058实验例4临床实验将实验例2的组合物混合一定比例辅料制成胶囊剂(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研制)。用药用量,每次5粒,每日3次,连服7天为一疗程。辅料无药理、药效作用,其使用的种类和用量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获知的。0059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男50例,女40例,3040岁30例,4150岁52例,5160岁8例,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6年,平均35个月;患者服用过多种抗生素,症状不见好转。90例患者真菌镜检阳性,培养白念珠菌57例、热带念珠菌15例、克柔氏念珠菌11例、光滑念珠菌7例。006。

30、0肠道念珠菌感染特点患者有慢性腹泻、病程1个月至多年,大便次数每日310次不等,便不成形,有粘液,伴腹痛、腹胀,体重减轻,严重者有脓血便,里急后重,低热,恶心,呕吐等。内科检查消化道造影、便细菌培养、大便常规均正常。抗菌素、激素治疗无效或加重。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真菌镜检可见大量真菌菌丝体和芽生孢子(表示致病状态),37真菌培养有念珠菌生长。0061治疗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组合物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连服12疗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胶囊50MG,每日1次,每次一粒,连服7天,为一疗程。0062疗效判断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连续3次真菌镜检和培养阴性(。

31、每天一次)。0063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真菌培养阳性。006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阳性。0065结果显示,治疗组有46例治愈7667,用药一个疗程12例,二个疗程34例;好转14例(2333),二个疗程14例,治愈好转率100。说明书CN104083361A109/9页110066对照组有19例治愈(6333),用药一个疗程10例,二个疗程9例;好转5例(1667),二个疗程5例;无效6例(18),二个疗程6例,治愈好转率80。0067对照组6例无效,其中5例为克柔氏念珠菌,1例为光滑念珠菌,均为唑类耐药菌株。0068不良反应治疗组60例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有6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但不影响治疗。对照组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多在一个疗程之后出现。说明书CN104083361A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