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保健推拿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保健推拿机,具体是一种用于相关病人或亚健康人,由于治疗
及健康保健的需要,对人体背腰臀部穴位进行多种功能手法的推拿按摩,对背腰生理脊
柱进行牵引、转动牵拉,并同时进行多种功能手法推拿的多功能医疗保健推拿机。该推
拿机运用中医学推拿手法原理和机械机电原理,对人体重要的足太阳膀胱经背腰臀部穴
位进行推拿按摩,及对背腰臀部生理脊柱进行牵拉、转动、转动牵拉,并进行定点或非
定点推拿整复治疗及保健。
背景技术
在对人体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牵引时,经常让患者俯卧,用固定带固定其上胸,用
腰带式固定带固定其骨盆,然后把滑轮上的钢丝绳分别钩挂于骨盆固定带的环上,用绞
轴式引力,即把钢丝绳缠绕在绞轴轮上,或在钢丝绳的一端坠挂砂袋或铁砣重物作为引
力,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稳力摇动绞轴或增挂砂袋等,根据患者的病情或体质而定牵
引力的大小,以牵引患者的腰椎,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这种对腰椎间盘突牵引方法的缺
陷是: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牵引治疗,且不能够做定点(特别针对某个腰椎)的牵
引,限制了治疗的效果,使用时不方便。用人工进行手法推拿整复时,效率极低。
一般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或心率失常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颈椎和胸椎偏歪、错
位,而且生理状态、工作体位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等,也都有可能引起脊柱的移位。如果
人体的胸椎上段(第7颈椎至第3胸椎)移位了,会导致以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和肋间神经痛为主的症状;如果是胸椎上中段(第2至第6胸椎)的移位,会导致
以呼吸系统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胸壁痛为主的症状,这些都需要作手法推拿按摩和牵
引。在对人体胸椎骨关节的牵引时,可由患者双手悬体吊单杠的方法来达到牵引胸椎骨
关节的目的。但这种对胸椎骨关节牵引方法的缺陷是:仍达不到对其中某个特定的胸椎
骨关节进行牵引的目的,也不能对所有的胸椎骨关节进行牵引,且患者使用这种类似的
方法很辛苦,不方便。用人工推拿手法整复胸椎骨关节时,效率极低。
中医手法推拿治疗学认为,推拿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不论是
阴虚、阳虚、还是阴盛阳亢,不论虚证或实证,寒证或热证,只要在相宜的穴位、部位
上,选用相宜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特别是对人体重要的足
太阳膀胱经,在背腰臀部上的穴位进行的推拿按摩。如:一指禅推法在肺俞穴上操作,
能够调理肺气;按揉肝俞胆俞穴可抑制胆囊收缩,减少胆汁排出,使胆绞痛有所缓解。
但推拿手法的问题在于:它是否符合中医点穴推拿、指压推拿、推压推拿、滚压推拿、
指针推拿的手法特征,如果不符合,治疗效果将是无效的或是非常差的。
而现在公知的电动按摩椅,对人体背腰臀部穴位无法完成具有诸如点穴推拿、指压
推拿、推压推拿、滚压推拿、指针推拿等特征的推拿按摩。
目前,公知的电动按摩椅或按摩垫,在保健按摩方面各有其优点,但也不开避免地
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如福安市康富来电子有限公司最近推出的型号为KTL-767A豪华
微电脑按摩椅就存在下列缺陷:
1.公知电动按摩椅的按摩球(轮)对人体背腰穴位进行按摩的方向和形式比较单调
该机的按摩球对背腰部穴位作“揉捏”的按摩,是作圆周旋转运动,只有顺、逆时
针旋转方向,而且不是沿肌肉(腰背肌)纹路对人体进行按摩,使受者(受按摩者,下
同)的被按摩部位组织容易受到损伤,也影响了治疗保健的效果。
2.不能充分有效地调整按摩球(轮)对人体背腰臀部穴位的按摩作垂直或斜向作用力
的大小
在选择其较显著的按摩工作模式——“揉捏”来分析时:按摩球揉捏动作的速度(速
率)是可变的,但其按摩球揉捏的动作方向,却总是相对于人体背腰的水平方向,按摩
球揉捏的幅度是不变的。这样,相对于人体背腰水平方向揉捏运动的按摩球,对背腰穴
位的揉捏力的大小,只能靠调节椅靠垫的夹角大小来决定。而按摩球作圆周旋转柔捏的
动作幅度不变,作圆周旋转所形成的平面与需要按摩的背腰部位是相对平等关系,改变
椅靠垫的夹角,加大了受者的自身体重对按摩球的压力。这时,按摩球对背腰肌的揉捏
就不是沿肌肉纹路做较大幅度的揉捏,短时间内受者还受得了,一旦超过一段时间后,
或者椅靠垫的夹角调整过大时,受者的背、腰肌肉就受不了,就很容易使受者的背腰肌
肉等软组织受损,得到相反的效果。这就是按摩椅靠垫一般都不设计成将椅靠垫打成平
角或大角度来使用的原因。
而光靠改变椅靠垫的夹角,利用受者自身体重来改变按摩球对背腰施加作用力的大
小,是既不灵活又不十分有效的加力方式。这样即使按摩球(轮)找到了所需的穴位点,
但由于按摩球(轮)对穴位按摩的用力或加力方式(如按摩球(轮)对穴位施加作用力
的方向、速度、幅度的不同),也直接影响按摩球(轮)对穴位按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另外,由于该机按摩球对背腰臀部按摩加力方式的缺陷,导致按摩球无法实现对受
者臀部骶腰部穴位的点穴按摩。比如,当对受者的心俞穴位进行点穴推拿按摩时,即选
受者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调整并让该机按摩球顶在该穴位处,调
整好椅靠垫夹角,让受者自身重量压在按摩球上之后,让按摩球按“揉捏”的工作状态
模式进行揉捏按摩,这时,按摩球在揉捏转动时的瞬间就偏离了心俞穴,在做相对平行
于背腰面穴位的圆周揉捏运动,无法按点穴按摩的推拿技术特征进行工作。
由于公知按摩椅的按摩头(球、轮、块),缺乏对人体背腰臀部穴位或部位垂直或
斜向作用力的施加,使受者无法得到中医理论上所说的“得气感”,按中医理论之说法:
“得气迅速,一般疗效就较好,得气缓慢或不得气,疗效就较差,甚至无效。”所以,
一些中医著名的推拿手法,如点穴推拿按摩法、指针推拿法、推压推拿法、滚压推拿法
等这些灵活加力的推拿手法,都无法在公知的电动按摩椅中充分实现。
3.不能相对准确、自由地寻找所需的穴位或部位
由于背腰脊柱生理曲线的存在,要让按摩球(轮)寻找到理想的穴位及理想的按摩
部位,并按照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有效的推拿按摩,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为了在凹凸
弧形的背腰部位找到理想的按摩部位,电动按摩椅的设计者们都想通过脊柱生理弧线来
找到理想的按摩穴位。所以,该按摩机在按照“行走”工作模式工作时,调节椅靠垫夹
角,靠受者自身重量,让背腰部压在行走的按摩球(轮)上,这时正在行走的按摩球(轮)
似乎也在按照一个规定的、不能更改的弧形进行来回行走。但由于受者的年龄、身高及
体形的差异性较大,受者在使用该机按摩时,明显感到按摩球(轮)对背腰穴位的按摩
刺激不到位。
比如,按摩球(轮)对受者的第五腰骨椎与骶骨关节或其他腰椎关节等部位明显无
法进行有效的“滚压”按摩刺激,即该机使按摩球(轮)行走的按摩球(轮)支架下的
弧形曲线轨道,其长短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而不同身高、不同形体的受者的背腰部生理
曲线却是可变的。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按摩部位的寻找,影响了治疗、保健的效果。
又如,当对受者的夹脊穴部进行滚压推拿按摩时,即选受者背腰部第一胸椎至第五
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调整该机按摩轮顶在该穴处,调整好椅靠垫夹角,让受
者自身重量压在按摩轮上,之后,让按摩球轮按“行走”的工作状态模式进行滚动按摩,
那么,按摩轮由支架依托着,通过沿着按摩椅曲线弧形轨道“行走”而形成的曲线轨迹,
与受者背腰生理曲线的轨迹不能形成对应关系,所以,受者就明显感到按摩轮对整条夹
脊穴不能均匀受力地“顶起”滚动,达不到滚压夹脊穴的目的,并且影响疗效。
由于受者的体形不同,在背腰部横向寻找穴位点时,两按摩球(轮)间的距离,必
须是相对可调的,才能满足不同体形者背腰部横向寻找穴位点的要求,而该机的两个按
摩球(轮)之间距离的自由调整度不够,只有两个规定的调整距离,不能满足有效寻找
穴位点的要求。
4.按摩球(轮)的功能作用过于单调,中医推拿原理的相对“补”、“泻”功能不清晰
按摩球(轮)若与人体穴位或部位接触面积不一样,如:接触面积大的按摩球(轮)
的使用,在中医推拿手法学中为相对的“补法”,即为“补法球(轮)”,反之,为“泻
法”,即“泻法球(轮)”。
该机在对背腰部的按摩中,只有一种型号的按摩轮及一种型号的揉捏用的按摩球,
而且受者不能自由更换按摩球(轮)。
该机按摩球(轮)表层缺乏软质的,起缓冲作用的材料层,受者的肌肉组织等容易
受到损伤。
5.没有设计让受者处仰卧屈膝姿态,由按摩椅的摆膝机构将受者的屈膝进行左右摆动,
做竖膝倒膝运动,以摆膝带动骨盆关节,骨盆关节带动脊柱(腰椎、胸椎关节)作
受牵拉转动,配合按摩球(轮、块)的工作,以达到对受者背腰脊柱(腰椎、胸柱
关节)作定点和非定点整复的功能。
6.椅靠垫的面的设计,基本上趋于平缓,没有设计成与受者的背腰生理凹凸曲线相适
应的弧形椅靠垫,不能让受者的背腰处于充分的放松状态,让受者的胸椎关节与腰
椎关节处于放松状态,这样就不能更好地配合按摩球(轮)对背腰穴位的推拿按摩,
影响了治疗保健效果。
总之,福安市康富来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KTL-767A豪华微电脑按摩椅由于按摩球
(轮)对背腰臀部穴位按摩的加力方式的不足,寻找穴位的技术手段不足,按摩球(轮)
的“补”“泻”功能单调,且不可自由更换,按摩球(轮)运动的方向、速度、幅度单
调,没有能让背腰脊柱作牵拉、转动并进行整复的功能,没有将椅靠垫的面设计成与受
者的背腰生理凹凸曲线相适应的弧面,让受者的背腰处于充分放松状态的椅靠垫等等原
因,致使该机的推拿按摩功能单调,不能充分地体现中医推拿手法理论的精神实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向病人和亚健康人提供一种治疗保健推拿机,可以根据受者自身症
状进行治疗和保健的需要,选择与受者的背腰生理凹凸曲线相适应的弧形椅靠垫;自由
调节推拿机头机构终端的按摩球、按摩轮、按摩块,调节对人体背腰臀部穴位施加垂直
作用力或斜向作用力的大小;能够调整按摩球、轮、块相对背腰水平方向作曲线运动的
轨迹,与受者背腰正常的生理曲线轨迹成对应关系;选择并更换各种不同功能、不同规
格、型号的按摩球、按摩轮和按摩块进行推拿按摩;调整选择按摩球、按摩轮、按摩块
之间的相对任意距离,寻找并选择背腰臀部上的穴位或部位;选择-指禅、二指禅点穴
推拿按摩方式;选择点穴压放推拿方式;选择指针推拿方式;选择加力、变频、变幅的
推压方式;选择加力、变速的滚压推拿方式;选择摆膝变幅对背腰脊柱的牵拉转动,进
行非定点整复方式;选择摆膝变幅,对背腰脊柱的转动牵拉,并同时分别配合多种推拿
按摩方式[(1)一指禅点穴推拿按摩方式,(2)二指禅点穴推拿按摩方式,(3)点穴压
放推拿方式,(4)指针推拿方式,5加力、变频、变幅的推压方式,(6)加力、变速的
滚压推拿方式],来进行背腰脊柱的定点整复,即分别对胸1至胸12椎关节,腰1至腰
5椎关节,腰骶关节进行牵引、推拿按摩;选择利用靠垫的升降改变夹角,使受按摩球、
按摩轮、按摩块推拿部位的受力角度及强度发生变化,按需调整方式等的有机组合,以
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的多功能医疗保健推拿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医疗保健推拿机,该推拿机包括:
机架机构、电机机构、纵向行走机构、升导机构、推拿机头机构和加力机构,所述电机
机构设置在机架机构的一端,在所述机架机构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背腰臀靠垫架,并且通
过所述背腰臀靠垫架把纵向行走机构、升导机构、推拿机头机构和加力机构上下平行设
置并连成一体,所述纵向行走机构位于背腰臀靠垫架中部,所述升导机构位于纵向行走
机构之上,所述推拿机头机构位于升导机构之上,所述加力机构位于纵向行走机构之下。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在所述电机机构之上设置一摆膝机构。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在所述机架机构的另一端底部设置靠垫夹角调节机构,同
时在所述背腰臀靠垫架两侧分别设置升降角架固定通过背腰臀靠垫架连成一体的纵向
行走机构、升导机构、推拿机头机构和加力机构,所述升降角架通过设置在其横梁中部
的定位杆与靠垫夹角调节机构中设置的钢丝绳连接。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在所述背腰臀靠垫架之上设置有弧面与人体的背腰臀部
生理曲线相适应的靠垫,可在所述推拿机头机构中设置有按摩球、按摩轮或按摩块,所
述按摩块与按摩部位接触的上表面呈波浪状,还可在所述推拿机头机构中设置有锁紧机
构。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导机构和加力机构中都设置有与人体的背腰臀部生
理曲线相适应的曲线槽板,所述升导机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加力机构通过设置
一缓冲机架与升导机构的缓冲弹簧连接。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行走机构、推拿机头机构、加力机构、摆膝机构和
靠垫夹角调节机构的动力传动采用液压、气压或机械传动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在机架机构上,纵向行走机构前后推动升导机构,
升导机构按需并确定升导后的曲线弧度,让升导机构上的推拿机头机构的按摩球(轮、
块),沿人体背腰纵向,按照已确定的曲线寻找所需的按摩部位;加力机构可变幅、变
频向推拿机头机构增减相对垂直于人体背腰面的作用力;推拿机头机构按需确定频率及
幅度,并让在该机构上的按摩球(轮、块)在人体背腰纵向作直线往复运动;靠垫夹角
调节机构调整靠垫与水平面的夹角;摆膝机构既可单独摆动人体(处卧姿竖膝状态的)
双膝,也可配合推拿机头机构上按摩球(轮、块)进行推拿按摩。
(1)本发明设一机架机构,为本发明的其它功能机构提供载体或相互配合的作用。
(2)本发明在机架机构上设的靠垫夹角调节机构,主要是以调整靠垫夹角的大小,一
方面起到调节受者自身重量对按摩球、按摩轮或按摩块的相对压力大小,二方面
起到移动受者背腰臀部体位,相对调节按摩球(轮、块)对背腰臀部穴位按摩的
方向或力度。即:使按摩球、按摩轮及按摩块在小范围内调整所被按摩的部位,
并相对调整推拿按摩的强度大小的作用。
(3)本发明机架机构上设纵向行走机构与升导机构,升导机构上设推拿机头机构。纵
向行走机构主要是推动升导机构在人体纵向来回行走,并与升导机构配合,即推
动升导机构的运动,让推拿机头上的按摩球(轮、块)寻找理想的或所需的按摩
穴位或部位。
(4)本发明升导机构的作用,主要是与纵向行走机构的配合,选用与受者相适应的背
腰臀部脊柱正常生理曲线,按需确定升导后形成的曲线弧度,通过升导机构,让
设在升导机构上的推拿机头机构的按摩球、按摩轮及按摩块,能够随着升导机构
工作情况的改变而发生相对水平位置的变化,并始终能够在按照预先选用的,与
受者背腰臀部生理曲线相适应的曲线的相对应的轨迹上工作,即以最大的可能让
按摩球、按摩轮及按摩块对所接触到的穴位或部位进行压力(或作用力)相对均
匀到位的推拿按摩。
(5)本发明在升导机构上设的推拿机头机构,其主要作用是支承和固定按摩球、按摩
轮及按摩块,并让按摩球、按摩轮及按摩块在设定的幅度内在人体前腰纵向上作
直线往复运动(或静止不动),让按摩球(轮)在对人体背腰臀部作按摩时,增
加了按摩球(轮)的(人体纵向的)两个运动方向,特别是对穴位部肌肉组织的
按摩呈肌肉纹路方向,在纵向行走机构、升导机构和加力机构的配合下,对人体
背腰臂部穴位或部位,完成点穴推拿按摩等功能动作。
(6)本发明在推拿机头机构中,设一按摩头支承座与锁紧机构,其作用:一是可调整
两按摩球(轮、块)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在人体背腰臀部横向寻找穴位的目的;
二是可锁紧或放开两按摩球(轮),当松开两按摩球时,按摩球呈可滚动的状态,
即按摩球就可变成按摩轮使用,在加力机构和纵向行走机构的配合下,可以达到
滚压推拿按摩等功能的动作,当锁紧两按摩球(轮)时,则可当作按摩球来使用,
在加力机构的配合下,按摩球就可以完成点穴推拿按摩等功能动作。
(7)本发明的按摩球、按摩轮、按摩块有其显著的特征:1、其规格大小不同,可根
据不同症状进行治疗或保健时可以更换使用;2、这些按摩球(轮)与人体穴位
或部位接触面积不一样,有大有小,接触面积大的球(轮)为相对“补法球(轮)”,
接触面积小的球(轮)为相对“泻法球(轮)”;3、可根据不同的按摩部位和治
疗保健的需要,选择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按摩块;4、部分按摩球(轮、块)
的表层,有一层软质材料层,起到按摩缓冲的作用,以防肌肉等组织的损伤。
(8)本发明设一加力机构,通过加减动力的变化,让在升导机构上设的推拿机头机构
上的按摩球(轮、轮、块)在水平上下不同的位置上变化,以达到让按摩球(轮、
块)对人体背腰臀部穴位或部位施加相对垂直或斜向作用力,并可调节该作用力
的大小,让按摩球完成点穴、指压、指针等推拿按摩功能动作,让按摩块完成推
压推拿按摩等功能动作,在纵向行走机构及升导机构的配合下,让按摩轮完成滚
压推拿按摩等功能动作。
(9)本发明在机架机构上设一摆膝机构,其主要的作用是:让受者处于仰卧姿,收屈
双腿,两膝竖立,(这时,摆膝机构)将双膝左右向来回摆动,摆动膝部的力,
通过膝部传到髋骨关节,由髋骨关节带动盆骨、骶骨关节转动,继而达到带动腰
椎骨关节及胸椎骨关节的转动,对背腰脊椎产生非定点整复的功能;若再通过纵
向传动机构,升导机构,推拿机头机构及加力机构的配合,可让按摩球、按摩轮
及按摩块完成对人体背腰胸椎骨各关节、腰椎骨各关节进行定点整复的推拿按摩
功能,并同时也完成了对胸椎骼关节及腰椎骨各关节的牵引动作,达到“整脊疗
法”的功效。
(10)本发明设一让受者躺靠的凹凸弧型的软质靠垫——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
它主要是起到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其凹凸的弧型是人体(受者)背腰臀部正
常的生理典线(不同身高、不同体形的受者可选用不同弧度、型号的靠垫),能
使受者的胸椎骨关节,腰椎骨关节、腰骶骨关节能够充分舒展,背腰肌放松,以
配合按摩球、按摩轮及按摩块选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各种功能的推拿按摩,达
到更好的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纵向行走机构、加力机构、推拿机头机构及升导机构的相互配合,解决了
公知按摩椅不能够完成的,具有中医推拿手法学中技术特征的点穴推拿按摩,点穴
压放推拿按摩、指针推拿按摩、推压推拿按摩、滚动推拿按摩等推拿按摩功能的难
题。这一直是本领域的科学家们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解决了对人体从对骶骨关节、
各腰椎骨关节到各胸椎骨关节的逐个关节牵引、牵拉的问题,填补了该技术空白。
2.增加了摆膝机构,通过摆膝运动,以带动背腰脊椎的转动牵拉,并在新增加的点穴
推拿按摩等多种推拿按摩方式的配合下,可以进行对胸、腰椎关节的非定点整复和
定点整复,达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3.在临床治疗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椎病的治疗,为内、外科疾病的辅助治疗提
供了相应的医疗器械。
4.改变了公知按摩椅靠垫其单调的椅靠垫弧面,将其靠垫弧面改为与受者的背腰臀部
生理曲线相适应的弧面,让受者背腰椎骨关节得到充分舒展、放松,能以更好地配
合按摩球(轮、块)对穴位的推拿按摩,以取得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5.解决了公知按摩椅的按摩球(轮)的功能作用过于单调,增加了“补法球”、“泻法
球”、“补法轮”、“泻法轮”的概念,提高了医疗保健效果。
6.将按摩球(轮、块)表层,增加了软质材料层,解决了公知按摩球(轮)表层材料
单一不能更有效的缓和按摩球(轮)对人体肌肉等组织造成损伤的问题,提高了医
疗保健效果。
7.解决了公知按摩椅的按摩球(轮),其两球(轮)之间的距离不能相对任意调整的
问题,以达到让受者更准确地在背腰横向寻找到穴位,取得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8.解决了公知按摩椅的按摩球(轮),不能让受者自由更换的问题,以适应更广泛的
对症治疗保健的需要,取得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9.增加了按摩椅的“按摩块”的概念,增加了新的推拿按摩功能,取得更好的医疗保
健效果。
10.通过设置升导机构的概念,可让受者选择适合于自己背腰臀部生理曲线的曲线,
让按摩球(轮、块)在该曲线的轨迹上,寻找到受者背腰臀部理想的穴位,进行受
力相对均匀的推拿按摩,解决了公知按摩椅按摩球(轮)对受者背、腰穴位的按摩,
由于按摩球(轮)所运行的曲线轨迹与受者的背腰臀部生理曲线不成对应,而造成
对受者穴位的按摩不能充分到位的问题,取得了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11.通过设置推拿机头机构的概念,解决了按摩球(轮、块)在肌肉纹路上进行推拿
按摩的问题,解决了按摩球(轮、块)运动方向单调的问题。
12.通过设置加力机构的概念,解决了公知电动按摩椅不能充分调整按摩球(轮)对
人体背腰臀部穴位施加相对垂直或斜和作用力,可任意调整“泻法力”和“补法
力”的大小。
13.通过设置纵向行走机构,能寻找人体纵向第7颈椎至各胸椎、腰椎、部的穴位。
14.通过设置凹凸弧形的软质靠垫,该靠垫凹凸弧形曲线是人体被背、腰、臀部正常
的生理弧形曲线,能使受者的胸椎骨关节、腰椎骨关节、腰骶骨关节能够充分舒
展,背腰肌放松,以配合按摩球(轮、块)选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各种功能的
推拿按摩,达到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本发明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总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的机架机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的机架机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的升降角架及纵向行走机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的升降角架及纵向行走机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靠垫架及缓冲机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靠垫架及缓冲机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板槽架及加力机构主视
图。
图9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板槽架及加力机构俯视
图。
图10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板槽架及加力机构右视
图。
图11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升导机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升导机构右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推拿机头机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推拿机机头构右视图。
图16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圆型按摩球型型状图。
图17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戴圆锥柱体型按摩球型状图。
图18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块式型状按摩块型状图。
图19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主视图。
图20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仰视力图。
图21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摆膝机构主视图。
图22是本发明提出的医疗保健推拿机摆膝机构右视图。
其中1是机架,2是收卷钢丝轮,3是滚轮,4是滚轮轴,5是油缸A,6是钢丝绳,7
是活塞杆A,8是油箱,9是升降角架,10是滑位杆A,11是弹簧A,12是弹簧座A,
13是油缸B,14是活塞杆B,15是工作台B,16是连接板B,17是电机架,18是滑导
坐垫板,19是油缸C架,20是油缸C座,21是油缸C,22是连接板C,23是移位板,
24是摆板,25是脚垫,26是摆臂,27是定膝板,28是腿垫,29是支承座,30是背腰
臀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31是按摩球,31-1是按摩球、块硬质材料层,31-2是按摩球、
块软质材料层,32是轴,33是轴座,34是工作台D,35是油缸D,36是连接板D,37
是油缸D座,38是油缸D架,39是滑位杆B,40是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41
是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架,42是弹簧座板,43是导柱座,44是弹簧座B,45是
钢丝绳过桥轮,46是弹簧B,47是定位杆,48是弹簧调节螺帽,49是导柱,50是导柱
滑座,51是加力顶板,52是活塞杆,53是油缸E,54是油缸E架,55是缓冲机架,56
是旋转座,57是铰链,58是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定位销,59是活塞杆D,60是
锁紧外套,61是锁紧内套,62是锁紧螺帽,63是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板支承槽,64
是轴承(滑轮),65是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架定位孔,66是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
线靠垫定位孔,67是钢丝绳锁紧帽,68是垫圈,69是活塞杆,70是背腰臀靠垫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用角铁焊成机架,在机架上设有支承座29,安装有油缸A5,收
线轮2,配有钢丝绳6等。如图4、5所示,支承座29与升降角架9上旋转座56连接,
升降角架9上装有油缸C13,4个弹簧座A12及弹簧A11,并设有滑导坐垫板18。如
图6、7所示的背腰臀靠垫架70及缓冲机构,设有曲线槽板架定位孔65及腰背垫定位
孔66,设有油缸E53及4个滑位杆A10,如图4、5所示,滑位杆A10定位在的弹簧
座A12中。如图8、9、10所示的曲线板架及加力机构,装有定位杆47,油缸E顶板
51,设有曲线板支承槽63,曲线板支承槽63可装换生理曲线槽板40,定位杆47与图6、
7中曲线槽板架定位孔65连接。如图11、12所示的曲线升导机构,设有弹簧座板42,
导柱座43,弹簧座44,导柱49,滑位杆B39,滚动轴承64,油缸D架38,生理曲线
槽板40,生理曲线槽板40与图8、9、10中的曲线板支承槽63连接。如图14、15所示
的推拿机头机构,设有油缸D座37与图11、12中油缸D架38连接,设有工作台D34、
轴座33、轴32、锁紧内套61、锁紧螺母62、锁紧外套60,按摩球(轮、块)31、轴座
33与工作台D34连接,轴32与轴座33连接。按摩球(轮、块)31利用锁紧内套61
锁紧外套60及锁紧螺母62把按摩球(轮、块)31连接在轴32上。如图21、22所示的
摆膝机构,设有油缸C座20,油缸C21,移位板23,摆板24,摆臂26、定膝板27,
铰链57,腿垫28,摆膝机构的油缸C座20与机架上的油缸C架19连接。如图2、3
所示,本发明在机架机构上设有摆膝机构的油缸C架19,油箱8,电机架17,脚垫25,
腿垫28,支承座29,机架机构上还设有靠垫夹角调节机构的部分构件:收卷钢丝轮2,
滚轮3,滚轮轴4,油缸A5,钢丝绳6,活塞杆A7,钢丝绳过桥轮45。
如图1、4、5、6所示,本发明在机架上设的靠垫夹角调节机构,主要由升降角架9,
旋转座57,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30,缓冲机架55,收卷钢丝轮2,滚轮3,滚轮
轴4,油缸A5,钢丝绳6,活塞杆A7,钢丝绳过桥轮45,钢丝绳锁紧帽67组成。油
缸A5工作时,推动活塞杆A7向左(或向右)移动,带动钢丝绳6通过钢丝绳过桥轮
45,拉动钢丝绳锁紧帽,将升降角架9拉起,整个升降角架以旋转座56为支点进行逆
(顺)时针转动,带动背腰臀靠垫架70改变水平角度的大小。
如图4、5所示,本发明的纵向行走机构设置在升降角架上,由油缸B13,活塞
杆B14,工作台B15,连接板B16,滑导坐垫板18组成。油缸B13工作时,活塞杆B
14向右或向左在受者的背腰纵向运动,通过连接板B16和工作台B15使滑导坐垫板
18带动升导机构的两导柱滑座50(图12)在受者背腰纵向移动,使升导机构上的推拿
机头机构的按摩球(轮、块)31寻找理想的按摩穴位。如图6-10所示,本发明的升导
机构设置在纵向行走机构的滑导坐垫板18上,由背腰臀部靠垫30及缓冲机架55(图6、
图7),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架41(图8、图9、图10),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
槽板40(图13),导柱49,导柱座13,导柱滑座50,弹簧座板42,弹簧座B44,滑位
杆B39,油缸D架38,轴承(滑轮)64等组成。纵向行走机构上的滑导坐垫板18的
移动,通过导柱滑座50,导柱49,带动轴承(滑轮)64,让轴承(滑轮)在背腰臀部
正常生理曲线槽板(图13)的槽中行走,随着槽中的曲线起伏而带动油缸D架38的起
伏,从而带动推拿机头机构(图14)水平高低位差的改变,这时推拿机头机构水平高低
位差的改变,呈一条与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的曲线成对应一致的关系,其弹簧座板
42、弹簧座44及滑位杆B39,起着缓冲的作用。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架41(图
8、9、10)内可以更换不同型号规格的人体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以适应不同体
形的受者。
如图6-10所示,本发明的加力机构,由缓冲机架55,油缸E架54,油缸E53,
活塞杆52,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架41,加力顶板51,滑柱杆B39,油缸D架
38组成。在缓冲机架55上的油缸E53工作后,其活塞杆52向上或下伸缩,活塞杆52
顶住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槽板架41上的加力顶板51,使整个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
槽板架41的水平位置提升或降低,让轴承(滑轮)64带动推拿机头机构的水平位置向
上提升或降低,从而让推拿机头机构上的按摩球(轮、块)31对人体背腰臀部的推拿按摩
时起到加减作用力。
如图14、15所示,本发明的推拿机头机构在与升导机构相接的油缸D架38上,由
油缸D座37,活塞杆D59,连接板D36,油缸D35,工作台D34,轴座33,轴32,
按摩球(轮、块)31,锁紧外套60,锁紧内套61,锁紧螺帽62组成。油缸D35工作
时,活塞杆D59确定幅度及频率通过连接板D36,工作台D34及轴座33让按摩球(轮、
块)锁紧机构带动按摩球(轮、块)31确定幅度及频率在人体背腰纵向往复运动,产生
推拿动作。按摩球(轮、块)锁紧机构由轴座33,轴32,锁紧外套60,锁紧内套61,
锁紧螺帽62及按摩球(轮、块)31组成。将锁紧外套60套入轴32中,通过轴32再套
入锁紧内套61中,将按摩球(轮、块)31套入锁紧外套上,若将按摩球使用时,可先
将垫圈68套入锁紧外套60头端上,若将按摩球作按摩轮使用时,可拆去垫圈68。这时
可同时移动锁紧内套61,锁紧外套60及按摩球(轮、块)31,在轴32上选择两按摩球
(轮、块)31之间的距离,确定后,将锁紧螺帽62套入轴32内,将旋紧锁紧螺帽62,
使锁紧螺帽62逼紧(或不逼紧)按摩球(轮、块)31,并同时使锁紧外套60与锁紧内
套61紧固在轴32上。
如图17、18所示,按摩球、按摩块均有不同的大小规格,按摩球(块)与按摩穴
位面的接触面有大小不同的弧面。部分按摩球(轮、块)与按摩部位接触部分的表层有
一软质材料层,起着缓冲的作用,按摩球、块硬质材料层31-1,按摩球块、软质材料层
31-2。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靠垫夹角调节机构上靠垫30弧面与受者的背腰臀部生理曲
线相适应,并可换变其弧面。
如图21、22所示,本发明的摆膝机构设置在机架机构(图2、图3)上,由油缸C
架19,油缸C座20,油缸C21,连接板C22,移位板23,摆板24,脚垫25,摆臂26,
定膝板27,腿垫28,铰链57,活塞杆69组成。油缸C21工作时,活塞杆69通过连接
板C22带动移位板23作人体横向左右往复运动,移位板23带动摆板24,摆臂26,铰
链57将摆臂26固定在腿垫28旁,让摆臂26使定膝板27摆动人体(处卧姿竖膝状态
的)双膝,作左右摆动。
本发明的靠垫夹角调节机构的油缸A5,纵向行走机构的油缸B13,推拿机头机构
的油缸D35,加力机构的油缸E53,摆膝机构的油缸C21,采用液压工作原理进行工
作。
本发明提供的医疗保健推拿机在治疗与保健中的工作例如下:
例1:
如在使用本发明对受者第1至第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时:选择与受者相适应型
号的背腰臀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让受者躺在靠垫上,使受者的骶腰骨关节、各腰椎骨
关节及各胸椎骨关节处于相对充分舒展放松的状态,调整靠垫夹角调节机构,视情况将
夹角打为180度或120度等,选用两只“相对补法的”按摩球,调整按摩头支承座与锁
紧机构,让按摩球处于可滚动的轮式状态,调整两轮间的距离,让按摩轮选在受者脊椎
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的夹脊穴位置,选用与受者相适应的背腰臂部正常生理曲线,
通过纵向行走机构与升导机构的配合,将按摩轮移到腰椎部,通过调节加力机构,让按
摩轮对受者的夹脊穴施加适当的相对垂直的作用力,调节纵向行走机构,带动推拿机头
机构上的按摩轮,在受者腰椎部至胸椎部来回滚压,重点在腰椎部及椎间盘突出部位反
复滚压,使受者大部腰、胸椎关节,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得到放松。
由于按摩轮在对胸腰椎后关节滚压的同时,所受压处使受者的脊椎作后伸状,增加
了椎间盘处外压力,这时椎间盘内压力就减小,椎间盘得到拉开,背长肌及背短肌得到
松弛,脊椎韧带也得到松弛,起到活血的作用。
再调整加力机构,将作用力调至适当状态,调整按摩头支承座与锁紧机构中两按摩
轮间的距离,锁紧按摩轮,让按摩轮成为按摩球,让按摩球选在受者腰椎棘突下,左
右各旁开1.5寸处,调整纵向行走机构,分别选受者的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及痛疼
的阿是穴,适当调整加力机构,分别进行指压推拿按摩或启动推拿机头机构,调整其摆
幅及频率,进行点穴推拿按摩或者推法推拿按摩,以减小肌肉、韧带的粘滞性,达到增
加椎间盘外压,降低椎间盘内压,迫使髓核回纳,或通过该动作改善局部供血,加速炎
症吸收。
让受者仰卧,将膝收起呈竖膝状态,启用摆膝机构对受者的双膝进行左右定方向、
定幅度、定时间的摆膝运动,当使脊椎转动达到最大幅度时,椎间盘内压最大,转回到
原来的位置状态时,椎间盘内压减到原来的内压水平,这样可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松
解粘连,改变髓核等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或启用摆膝机构,将受者的膝摆向腰椎间盘突出痛疼的一方,摆到一定的幅度后停
止不动,再启用按摩球进行点穴推拿按摩模式,对腰椎两边痛疼阿是穴进行点穴推拿按
摩,也可进行推法推拿按摩。摆膝带动脊椎旋转时,椎间盘内压增大,旋转到一定幅度
时停止后,再加两按摩球的点穴推拿按摩、推法推拿,即对腰椎间盘处施加压力,腰椎
间盘的外压增大,在腰椎间盘内压与腰椎间盘外压的共同挤压下,更易达到活血之目的,
加速了炎症的吸收,或是通过挤压,使髓核破裂,髓核内的液体流出被组织吸收,从而
解除了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2:
如对受者的各腰椎骨关节及各胸椎骨关节的牵引整复时:让受者躺在上部凹凸弧型
的软质靠垫——背腰臂部正常生理曲线靠垫上,能使受者的骶腰关节、各腰椎骨关节及
各胸椎骨关节,处于能相对充分舒展状态,若选择对受者的第3与第4胸椎,第4与第
5胸椎进行牵引时,即让两按摩球先后在受者背部两旁,第3与第4胸椎间及第4与第
5胸椎间,棘突下旁开0.5寸的夹脊穴,即在下部的加力机构,向按摩球发出相对垂直
于背腰部穴位或部位的作用力,使脊背左右两边的按摩球压在第3与第4胸椎间再启动
推拿机头机构进行点推拿按摩或指针推拿按摩,之后,调整两按摩球压在第4与第5胸
椎间棘突下旁开0.5寸的胸椎后关节处,再启动推拿机头机构进行点推拿按摩或指针推
拿按摩。这时,胸椎骨关节在按摩球适力的顶压下,关节的前后纵韧带被拉开,两胸椎
骨间产生位移,即产生了让胸椎关节受到牵引的效果。按摩球同时也顶压在背部中深层
肌肉,这时再配合推拿机头机构的工作,带动按摩球作变幅、变速的前后往复运动,使
按摩球在让胸椎关节产生牵引效果的同时,对背长肌、背短肌及前后纵韧带进行活血推
法、点穴推拿法等,减小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改善脊背神经根外环境,促进脊神经传
导的正常进行,完成对第3与第4胸椎,第4与第5胸椎的牵引,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
目的。
例3:
当对受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
热性病,进行辅助治疗时,可选用本发明。调作滚压推拿按摩状态,让两按摩轮选定背
腰脊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的夹脊穴(夹脊穴的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
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调节加力机构及纵向行走机构,对第7颈椎至第5腰椎进行反复滚压或重点部位反复滚
压(约5分钟)。还可以将按摩轮锁紧,调作点穴推拿按摩状态,对夹背穴分段分点地
进行点穴按摩。将本发明调作点穴推拿按摩状态,让两按摩球选定脊椎棘突下左右各旁
开1.5寸的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胃俞、志室、大肠俞等穴位,调整加力机
构对按摩球施加力的大小,分别按需进行点穴推拿按摩。若需“补法力”时,则调整加
力机构对按摩球施加的力相对减少,需要“泻法力”时,则调整加力机构对按摩球施加
的力相对增大(各穴位作点穴推拿按摩2至3分钟),当受者局部属中医所说的“虚症”
时,可选用相对补法按摩球(轮)或选择按摩块,以达到更好的辅助治疗的目的。
例4:
当对受者的腰肌劳损症或腰肌急性拉伤或受者体质虚弱时,宜选用按摩块或“相对
补法”的按摩球进行按摩,可达到更好的活疗效果。
以上在进行点穴推拿、推法推拿、摆膝转脊或摆膝转脊同时加点穴推拿按摩等功能
动作时,根据实际需要,匀可调整靠垫夹角角度,达到调整按摩头(球、轮、块)对穴
位或部位按摩的强度和用力方向,以适应治疗的需要。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附
图,应该理解,在本发明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所附
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