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380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3808A21申请号201410378828022申请日20140804A61M1/0020060171申请人毕玉芳地址250200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人民医院手术室72发明人毕玉芳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代理人王汝银54发明名称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57摘要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涉及一种术后胃部用的引流袋,包括袋体和引流管,所述袋体为圆柱状,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与袋体同轴,内壁与上顶壁和下底壁形成储液腔;袋体的上顶壁设有引流口,引流口上插有引流管,。
2、引流管上设有限流夹。本发明采用内外壁的结构,将弹簧设置在内外壁之间的空间里,将弹簧与储液腔隔离,便于清洗,防止弹簧上挂有污物,造成清理不干净,另一方面也可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3808ACN104083808A1/1页21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包括袋体和引流管,所述袋体为圆柱状,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与袋体同轴,内壁与上顶壁和下底壁形成储液腔;袋体的上顶壁设有引流口,引流口上插有引流管,引流管上设有限流。
3、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所述袋体的下底壁上还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设有堵塞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所述袋体的下底壁为一圆锥面,出液口设置在下底壁的最低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项所述的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所述限流夹为一平板,平板的一侧设有一圆通孔,与圆通孔相邻的位置设有一细长条槽,长条槽与圆通孔相通。权利要求书CN104083808A1/3页3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术后胃部用的引流袋,具体地说是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背景技术0002如图1所示,当患者做完手术不能进食,需要插胃。
4、管做引流时,为了便于将胃部内的液体吸出,通常采用一内戴弹簧的透明袋作为负压引流袋,在使用时先将弹簧压缩,然后将引流管插入袋体上的引流口上,这样袋体内形成负压,随着弹簧的不断伸展将胃内的液体吸入袋体内,当弹簧完全弹起后,将引流管拔下来,但此时为了防止管内液体流出或胃部进气,需要一人用手掐住引流管管口处,再将引流袋拔下,然后去冲洗,此过程中一直需要有人掐住引流管非常麻烦,在冲洗的过程中,因为引流袋内有弹簧,因此有些污物会挂在弹簧上,不能冲洗干净,影响二次使用,在清洗时因为引流袋的上下两面均为平面很难将袋体内的液体全部倒干净。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解决上述的问题。
5、。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包括袋体和引流管,所述袋体为圆柱状,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与袋体同轴,内壁与上顶壁和下底壁形成储液腔;袋体的上顶壁设有引流口,引流口上插有引流管,引流管上设有限流夹。0005所述袋体的下底壁上还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设有堵塞帽。0006所述袋体的下底壁为一圆锥面,出液口设置在下底壁的最低端。0007所述限流夹为一平板,平板的一侧设有一圆通孔,与圆通孔相邻的位置设有一细长条槽,长条槽与圆通孔相通。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内外壁的结构,将弹簧设置在内外壁之间的空间里,将弹簧与储液腔。
6、隔离,便于清洗,防止弹簧上挂有污物,造成清理不干净,另一方面也可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00092在引流管上设有限流夹,需要拔下引流管时,用限流夹将引流管夹住防止液体流出或空气进入,避免总要占用一个人捏着引流管。00103将引流袋的底部设计成锥面,在锥面的最低端设有出液口,清洗时液体集中在引流袋底部的锥面内,便于液体的流出,防止引流袋内有残留液体。附图说明0011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4083808A2/3页4图5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限流夹的主视图。0012图中1袋体,11内壁,12外壁,13。
7、上顶壁,14下底壁,15储液腔,2引流管,3螺旋弹簧,4引流口,5限流夹,51圆通孔,52长条槽,6出液口,7堵塞帽。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0014实施例一,如图2,图3所示,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包括袋体1和引流管2,所述袋体1为圆柱状,采用透明且柔软的材质,方便袋体1变形,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和外壁12形成密封腔,在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有螺旋弹簧3,螺旋弹簧3与袋体1同轴,内壁11与上顶壁13和下底壁14形成储液腔15,这样储液腔15与螺旋弹簧3分隔开来,避免液体侵蚀螺旋弹簧3,同时也便于清洗,防止螺旋弹簧3上挂有液体;袋体1的上顶壁1。
8、3设有引流口4,引流口4上插有引流管2,引流管2上设有限流夹5,如图6所示,所述限流夹5为一平板,平板的一侧设有一圆通孔51,与圆通孔51相邻的位置设有一细长条槽52,长条槽52与圆通孔51相通,当引流管2位于圆通孔51中时,为打开状态,引流管2内的液体可以顺畅的流入袋体1内,当引流管2位于长条槽52中时,为关闭状态,此时引流管2内的液体无法流入袋体1内,长条槽52与圆通孔51连通可以便于引流管2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0015使用时先将引流管2调整至限流夹5的长条槽52内,使引流管2处于关闭状态,再将引流管2的一端与胃管插接,由上至下按压袋体1,使袋体1内的螺旋弹簧3完全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将引。
9、流管2的另一端插到引流口4上,调整限流夹5使引流管2位于圆通孔51中,使引流管2处于打开状态,由于螺旋弹簧3是压缩的使袋体1内形成负压,随着螺旋弹簧3的缓慢弹起,病人胃部内的液体会被吸到袋体1中,当螺旋弹簧3完全弹起后,可将引流管2调至关闭状态,拔下引流管2,倒置袋体1将袋体1内的液体由引流口4倒出,然后由引流口4接入清水对袋体1内进行冲刷清洗,清洗完毕后再重复使用。这样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对引流袋的安装拆卸和清洗,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0016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包括袋体1和引流管2,所述袋体1为圆柱状,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有螺旋弹簧3,螺。
10、旋弹簧3与袋体1同轴,内壁11与上顶壁13和下底壁14形成储液腔15;袋体1的上顶壁13设有引流口4,引流口4上插有引流管2,引流管2上设有限流夹5;所述袋体1的下底壁14上还设有出液口7,出液口6上设有堵塞帽7,堵塞帽7可以是质软的橡胶塞,也可以是橡胶盖,可以与袋体1是分体的,也可以通过一连接带与袋体1形成一体,这样可以防止堵塞帽7掉落。在袋体1的下底壁14设有出液口6,这样可以在冲洗时形成上进下出,使水流动起来,让袋体1内的液体快速流出。0017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一种简易胃部负压引流袋,包括袋体1和引流管2,所述袋体1为圆柱状,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有螺旋弹簧。
11、3,螺旋弹簧3与袋体1同轴,内壁11与上顶壁13和下底壁14形成储液腔15;袋体1的上顶壁13设有引流口4,引流口4上插有引流管2,引流管2上设有限流夹5;所述袋体1的下底壁14上还设有出液口6,出液口6上设有堵塞帽7;所述袋体1的下底壁14为一圆锥面,出液口6设置说明书CN104083808A3/3页5在下底壁14的最低端。当袋体1的底部为平的时,不论液体是从引流口4还是从出液口6倒出都会有一部分液体残留在袋体1内,无法完全清洗干净,因此袋体1的下底壁14采用圆锥面,当盛入液体后,出液口6位于下底壁14的最低端,打开堵塞帽7,袋体1内的液体便可顺利排出,不会在袋体1内残留。说明书CN104083808A1/6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3808A2/6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3808A3/6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3808A4/6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83808A5/6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83808A106/6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83808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