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装袋及用于构成 此盒装袋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附着于基本为长方体的纸盒内表面的软内袋的盒装袋, 以及用于构成此盒装袋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盒装袋通常作为液体的包装容器使用。该盒装袋一般为具有一平底板和顶板及在此底板和顶板间的四块平的侧板的长方体。该内袋粘附在这四块侧板的内侧表面上。该盒装袋一般用来包装低粘度的液体。如果汁、酒等。当将内容物自此盒装袋中放出时,与此内容物的排出量相当的空气实际上就进入了此盒装袋。
当用此盒装袋来包装高粘度的液体,如油墨或此类液体时,在自此盒装袋中排出该液体时,就必需经倾倒口将此液体排出。但使空气进去是困难的。因此,就需要让此内袋变形,以便与此内袋中排出的内容物相当地减小其体积。其内袋粘附在纸板盒的四个内侧表面上地常规的盒装袋,在其中的内容物被排放时不能使其内袋变形,这就不可能用这种盒装袋来包装高粘度的液体。
此外,在用此盒装袋包装印刷机用的油墨时,该盒装袋的倾倒口与印刷机的接头相连,以便排放此盒装袋中的内容物。
为达到将恒定量的油墨输入印刷机的目的,每单位时间输入的油量就必须是稳定不变的。
常规的盒装袋未实现这些功能,因而尚需达到以下功能:
1)当抽出油墨时,此内袋要变形。
2)油墨的输送量是稳定不变的。
发明简述
考虑到这些不足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盛放高粘度液体,如油墨,而且在此种高粘度液体被排放时产生变形,借以稳定地输送油墨的盒装袋,以及用于构成该盒装袋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个特点是包括具有倾倒咀安装板的基本上为长方体的纸盒;置于该盒中的用来放内容物的软的内袋;及装在此盒的倾倒咀安装板上的,并穿过此内袋和此倾倒咀安装板的倾倒咀,而该内袋是粘在纸盒的侧壁上的。
本发明的第二个特点在于上述的盒装袋,其中此内袋是用粘结剂固定在该纸盒的内侧,基本上是该盒的倾倒嘴安装板的内侧的整个表面,和基本是是与此倾倒咀安装板相邻的一对相对的侧板的整个内侧表面,而在此内袋排放内容物时,此内袋逐渐与此纸盒的内侧脱开。
本发明的第三个特点在于上述的盒装袋,其中,该纸盒有彼此相对的一个封闭的侧部和另一封闭的侧部;此内袋有分别与此盒的所述的一个封闭的侧部和其所述的另一封闭的侧部相适应的一个密封的侧部和另一密封的侧部;而且该内袋的所述的一个密封的侧部有与该纸盒的所述的一个侧部形状相适应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四个特点在于上述的盒装袋,其中该内袋用管状薄膜构成, 它是通过将一张薄膜折叠成管状,然后将其端部边缘密封成返折密封部分而制成的,将此管状薄膜的返折密封部分置于与倾倒嘴安装板相对的,该纸盒的板的内侧。
本发明的第五个特点在于上述的盒装袋。其中该内袋是通过粘接剂固定于此纸盒内的,基本上是倾倒咀安装板的整个内侧表面;将此内袋粘在倾倒咀安装板相邻的该纸盒的一对相对的侧板的表面上,而不与基本上垂直于连接倾倒咀和离此倾倒咀最远的,该纸盒的最远端部的一直线,并位于此直线中部的几个条带状表面粘接,从而在排放内容物时,使此内袋逐渐与该盒的内侧脱离。
本发明的第六个特点在于上述的盒装袋。其中,通过粘接剂将此内袋固定在此纸盒的内的,此倾倒咀安装板的基本上整个内表面上;此内袋粘在与此倾倒咀安装侧相邻的该盒的一对相对的侧板的表面上,但不与此表面中的,大致平行于连接此倾倒咀和离此倾倒咀最远的,该纸盒的最远端部的一直线的凹入部分粘接,从而使此内袋在排出内容物时与纸盒的内侧逐渐脱开。
本发明第七个特点在于上述的盒装袋,其中通过粘接剂将此内袋固定在纸盒内的倾倒咀安装板内侧的基本为全部的表面上;将此内袋粘在与此倾倒咀安装板相邻的,此纸盒的一对相对的侧板的内表面,从而使此内袋粘在相对于连接倾倒咀和远离此倾倒咀的,纸盒的最远的端部的一直线中部的,此倾倒咀侧面的一对相对的侧板的基本上整个表面上,和将此内袋部分地粘在该最远端部侧面上的一对相对的侧板的内侧表面,结果使该内袋在排出内容物时逐渐脱离纸盒的内侧。
本发明的第八个特点在于上述的盒装袋。其中,将此内袋固定在此纸盒的倾倒咀安装侧板的内侧的大致整个表面上;以此内袋粘结表面的面积自此倾倒咀向此最远端部逐渐减小的方式,将此内袋粘在与此倾倒咀安装侧板相邻的,此纸盒的一对相对的侧板的内侧,从而使此内袋在排放内容物时逐渐与此纸盒的内侧脱离。
本发明的第九个特点是构成盒装袋的方法,它包含的步骤为:将两端开口的管状薄膜的软内袋与用于纸盒的纸盒半成品在指定部位粘接;将此纸盒半成品组装成长方体的纸盒,从而使此纸盒在其两端部都有开口;将与此纸盒的一侧开口相对应布置的所述内袋的一侧开口密封,以形成一侧密封部分;封闭此纸盒的一个开口,以形成一侧封闭部分;及将一个成形模具经此纸盒的另一侧开口和经此内袋的另一侧开口插入此内袋,对着此纸盒的所述的一侧封闭部分,用此成形模具挤压此内袋的所述的一侧密封部分,以及将该内袋的所述一侧密封部分的形状形成得与此纸盒的所述一侧封闭部分的形状相符。
本发明的第十个特点是形成一种盒装袋的设备,它包括将用于纸盒的纸盒半成品与在其两端均有开口的管状薄膜的软内袋组装成一长方体,以使此纸盒在其两端均有开口的装置;用于将与此纸盒的一侧开口相适应地安置的此内袋的一侧开口密封,以形成一侧密封部分的装置;封闭此纸盒的一侧开口以构成一侧封闭部分装置;及一可经此纸盒的另侧开口和经此内袋的另一侧开口插入此内袋,并对着此纸盒的所述一侧封闭部分挤压此内袋的所述的一侧密封部分,以使该内袋的所述一侧密封部的形状与该纸盒的所述一侧密封部分的形状相符地形成的装置。
按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特点,当经倾倒咀排出内容物时,此内袋开始从部分地设在远离此倾倒咀安置板表面上的内袋粘接区脱开,并与设在彼此相对的一对侧板的大致为整个的内侧表面上的内袋粘接区脱开。当抽吸此内容物时,此内袋变形并向此倾倒咀移动。内袋的可脱开部分被吸至其未脱开部分,借此基本上将此内容物经倾倒咀全部排出。在操作期间,由于此内袋均匀地变形,结果可以稳定和恒定不变地供应内容物。
按第三个特点,内袋要一个密封端与纸盒的一个紧密封闭端是一致的,借此使该内袋的形状和体积可保持不变。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个特点,管状薄膜的返折密封部分是相当坚硬的。由于此返折密封部分位于与纸盒的倾倒咀安装板相对的板的内表面上,所以当经倾倒咀而抽出内容物时,此内袋可相对于此倾倒咀作水平对称的变形。
按照本发明的第五个特点,当经倾倒咀抽出内容物时,该内袋就开始与设在纸盒的一对相对的侧板上的内袋粘着区脱离。抽出内容物时,内袋的脱开部分变形,向倾倒咀移动,并被吸入内袋的仍粘附于纸盒上的未脱开部分,借此将全部内容物经倾倒咀驱出。在这种作业中,在一对相对侧板上的内袋的脱开始于远端部分一侧而结束于此条状表面,由此使内袋均匀地变形,因而可稳定不变地供应内容物。
按照本发明的第六个特点,除基本上平行于连接倾倒咀和离此倾倒咀最远的,该纸盒的远端部的直线而延伸的切口部分外,内袋是粘接在一对侧板的内侧表面上的,由于内袋中的内容物减少内袋与纸盒的内侧表面脱开时,内袋可很容易地在该对侧板上的远端部的一侧脱开。
按照本发明的第七个特点,内袋粘在相对于连接倾倒咀和离此倾倒咀最远的,该纸盒的远端部的一直线的大致中部而言是靠近倾倒咀的,相对的一对侧板的内侧表面的大致整个部分上,部分地粘在该远端部分的一侧上。因而,当内容物减少此内袋与纸盒的内侧表面脱开时,此内袋就易于首先与该远端部一侧的一对侧板脱离。
按照本发明的第八个特点,内袋粘在一对相对的侧板上,以使此内袋的粘接区自倾倒咀侧至此远端部侧逐渐减小面积,当使内袋与纸盒的内侧表面脱开时,此内袋易于首先与该远端部侧的一对侧板脱开。
按照本发明的第九和第十个特点,通过具有一模具将此内袋的一侧密封部分对着纸盒的一侧封闭部分挤压,从而可构成内袋的一侧封闭部分与纸盒的一侧封闭部分相符的盒装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A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是其中装满内容物状态下的侧剖面图。
图1B是符合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是其内容物已抽出的状态下的侧剖面图。
图2是该盒装袋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3是此盒装袋的纸盒半成品坯件及管状薄膜示意平面图。
图4是待粘在此盒装袋上的管状薄膜的示意平面图。
图5A是密封态下的此管状薄膜的视图。
图5B是密封态下的此管状薄膜的视图。
图5C是密封态下的此管状薄膜的视图。
图5D是密封态下的此管状薄膜的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与图3相同的视图。
图7A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此盒装袋构成步骤中的组装图。
图7B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构成步骤中的组装图。
图7C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构成步骤中的组装图。
图7D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构成步骤中的组装图。
图8A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安装倾倒咀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8B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安装倾倒咀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8C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安装倾倒咀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8D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安装倾倒咀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9A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密封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9B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密封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9C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密封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9D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密封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9E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密封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10A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牢固封闭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10B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牢固封闭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10C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牢固封闭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10D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形成一牢固封闭端的构成步骤中的视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装有内容物的状态下的侧剖面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在其内容物被抽出的状态下的侧剖面图。
图12是该盒装袋的示意透视图。
图13是该盒装袋坯件和管状薄膜的示意平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示意透视图。
图15是此盒装袋的纸盒半成品坯件和管状薄膜的示意平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与图15相同的视图。
图17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起见仅示出了一块侧板。
图17B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起见仅展示了一块侧板。
图17C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展示一侧板。
图17D是符合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展示一侧板。
图17E是符合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展示一侧板。
图17F是符合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展示一侧板。
图18A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展示一侧板。
图18B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展示一侧板。
图18C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图18D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图18E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图18F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图18G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图19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图19B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图19C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内袋粘接区的视图,为简便仅示出一侧板。
最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
图1-5是符合本发明的此第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视图。图1A展示了该第一实施方案的,装满内容物的盒装袋,而图1B展示了该第一实施方案的,内容物被抽出的盒装袋。图2是符合该第一实施例的盒装袋的示意透视图。在图1A、1B和2中,该盒装袋1包括作为外容器的大致是长方体的盒状纸盒2及包容在纸盒2内的软内袋3。内容物4,如油墨被装在内袋3中。纸盒2包括一位于二矩形板间的斜板,并包含4块平侧板2a、2b、2c、2d及顶板2f和底板2e,以及一形成于侧板2a和顶板2f间的斜板2g。
一倾倒咀5被与内袋3相通地装在纸盒2的斜板2g上,并用帽6盖住。倾倒咀5具有一伸入内袋3的管状部5a及形成于位于内袋3的一侧的管状部5a的端部的,用于使该液体通过的沟状通道5b。由于有通道5b,即使在,比如,内袋3中的管部5a的端部被内袋3堵住时,也可经通道5b将内容物4抽入倾倒咀5中。倾倒咀5超出纸盒2的突出高度是这样设定的:要使得装在倾倒咀5上的帽6处于由侧板2a的延伸和顶板2f的延伸所限定的区域内。这种安排可使许多这种盒装袋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而且一个挨一个地成行和成列地放置。
内袋3牢固地粘在盒2的内侧表面的某些部分上。
即,如于图1A-3所示,将内袋3粘在斜板(倾倒咀安装板)2g、一对与斜板2g相邻的相对的侧板2b、2d和与斜板2g下沿相邻的侧板2a的基本上是整个的内表面上,内袋3可以用粘接剂按点粘在斜板2g和侧板2a的基本上是全部的内侧表面上。内袋3被粘在不与斜板2g相邻而与其远离的侧板2c的4个角上。图2展示了内袋的粘接区9。图3展示了纸盒坯件半成品2′。在图3中,内袋粘接区9的打叉的阴影区是不可脱开区9a,而内袋粘接区9的平行线阴影区则是可脱开区9b。
这样就将内袋粘在斜板2g、一对侧板2b、2d和在斜板2g下面的侧板2a的基本上是全部的内表面上,并部分地粘在侧板2c的内表面上,借此可将内袋牢牢地固定在纸盒2中。用可脱开粘接将内袋3粘在纸盒2的内表面上。结果,当内容物排出和减少时,内袋3就皱缩并易于与纸盒2脱离。
将内袋3于设在侧板2c的四角上的内袋粘接区9点粘接在侧板2c上。当经倾倒咀5放出内容物4时,内袋逐渐变形,向倾倒咀5移动。此时,内袋3首先与远离倾倒咀5的侧板2c脱开,而内袋3与侧板2c的这种点粘接则有利于使内袋3容易与侧板2c脱开。如图2中所示,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可以是正方形或矩形。
然后解释如上结构的盒装袋1的构成方法。首先,冲剪出如图3中所示的规定形状纸板以制备可组装成该盒的,具有板2a′-2h′的纸盒坯件半成品2′。将内袋粘接区9形成于板2a′,2b′,2c′,2d′,2g′(它们将成为侧板2a,2b,2c,2d和斜板2g)的内表面上。在形成纸盒坯件半成品2′的同时,如图4中所示那样,将片状薄膜折叠成管状,然后在端部折返密封,形成折返密封部分16。将折好的薄膜切成所需长度的管状薄膜3′(其顶和底端将在后续步骤中被密封成内袋)。
然后将粘合剂如乳胶类的,如,乙酸乙烯酯族、丙烯酸共聚物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族、改性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族等的粘合剂涂在形成于纸盒坯件半成品2′的板2a′、2b′、2d′和2g′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上的内袋粘接区9上。将该粘接剂涂在部分地形成于纸盒坯件2′的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上,和粘接剂边2h′上。当组装纸盒半成品2′时,将粘接剂边2i′内折,然后将热熔性粘合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族,聚乙烯乙酸酯族、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族、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聚异丁烯共聚物族、聚酯族等的粘接剂也涂在粘接剂边2i′上。乳胶类粘合剂也涂在粘接剂边2h′的背面。
然后,如图3所示地用粘合剂将管状薄膜3′粘在纸盒坯件半成品2′的板2a′、2d′、2g′上。在组装纸盒半成品2′时,管状薄膜3′要放置得使返折密封部分靠在侧板2c上并与倾倒咀5相对。然后将侧板2b′、2c′折叠在管状薄膜3′上,再密封成筒。将板2b′、2c′和粘接剂边与管状薄膜3′粘接,然后粘接板2b′。这样在组装之前就形成了扁平的盒装袋。
然后将此平的盒装袋1运往组装工序部位和装填工序部位,然后在那里组装成长方体并且完成组装。而后,冲剪出纸盒坯件半成品27上的装倾倒咀的部位15(图3),再装上倾倒咀5。而后,将管状薄膜3′的上端密封。
此密封工序按图5A-5D所示进行(在图5A-5D中,为便于理解,纸盒被简化展示)。即,如在图5A中所示,在长方体中的,开口的管状薄膜3′的端部如在图5B中所示地闭合,然后将此端横向地密封以形成第一密封部10。而后,如图5C中所示,将第一密封部10压平以在两侧形成三角形的折边11。将此三角形折边的底侧密封以形成第二密封部12。而后如图5D所示将此三角形折边内折,借此由于管状薄膜3′的此端被密封而将管状薄膜3′组装起来。由于在三角形折边11的底侧上的第二密封12,就使得内袋3无进入三角形折边被保存在那里的内容物,结果不会保留了大量的内容物。第二密封12有增强效果,而且能将内袋基本保持为长方体。当抽出内容物时可以使内袋以良好的形状整体变形。
在管状薄膜3′以其上端密封而组装后,就组装纸盒坯件半成品2′的顶。
而后,以与密封管状薄膜3′的上端相同的方法将其下端密封,随后组装纸盒半成品2′的底。而后组装在纸盒2中容有内袋的此盒装袋1。该工艺可按常规的盒装袋构成技术进行,而构成设备等则不予说明。最后将内容物,如油墨或其它物品装在盒装袋1中,而盒装袋的状态就如图1A所示。
在使用如图1A和1B所示的装有内容物4的此盒装袋时,以方向朝下的倾倒咀将此盒装袋装在机器,如印刷机或其它机器上,而后将此倾倒咀与属于此机器的抽吸装置的接头(未示)接通。内容物4被抽吸并经倾倒咀5排放。此时,内袋3开始与点粘接的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脱开,然后再与一对相对的侧板2b、2d脱开。在抽吸内容物4时,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如以图1B中的双点划线21a、21b所示发生变形,然后向倾倒咀5移动,借此内容物4可以稳定不变的量排出,而不用使空气进入内袋3中。最后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被吸入固定在纸盒内表面上的,而且基本上是内袋3的其余一半的未脱开部分中,从而几乎将全部内容物排出。
下面,说明可脱开部分9b和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附强度。
可脱开部分9b和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接强度大致如下:
粘接强度(在室温下经受拉伸试验时的使15mm宽的试样脱开所需的力(gf)是:
开始脱开时可脱开部分9b的强度:
约470gf
可脱开部分9b的粘接强度:约210gf。
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接强度比可脱开部分9b的此强度高是较好的。
如上所述,按照此实施例,内容物4经倾倒咀5抽出时,内袋3首先与其点粘接的内袋粘接区9脱开,再与一对侧板2b、2d的内表面脱开,并且逐步变形和移向倾倒咀5。而后,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被吸入其未脱开部分,借此可基本上将全部内容物4经倾倒咀5抽出。
当内容物4减少时,内袋3逐渐与纸盒2的内表面脱开,借此不使内袋3过份地脱开,而与不可脱开部分紧紧地接触,从而不限制内容物4的排放。
倾倒咀5基本上位于斜板2g的中心。内袋3上的返折密封部分16位于其所靠侧板2c上的部位,且与倾倒咀5相对,即基本上位于侧板2c的中央。这种布置可使内袋3的内容物4在内袋3由于抽出内容物4而变形,并移向倾倒咀时被驱向倾倒咀5而不中断。
即,内袋3的,比其其余部分硬的返折密封部分16趋向于阻止内袋3变形时的这种变形。因而,在返折密封部分16靠在,比如,与斜板(倾倒咀安装板)2g相邻的侧板2b的情况下,返折密封部分16就阻止由于内袋3可能相对于倾倒咀5的横向不对称变形所引起的内袋3的变形。
按照本发明,因为返折密封部分16是对着倾倒咀5放置的,所以内袋3可以倾倒咀5作为中心横向对称地变形,借此可将内袋3的内容物平稳地送往倾倒咀5而无不对称的变形。
下面将参照图6解释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除内袋粘接区的形状与图1A-5D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的该形状不同外,图6中所示的实施方案基本上与图1A-5D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相同。
如图6所示,在纸盒坯件2′的板2b′,2d′(它们将成为侧板2b、2d)上的内袋粘接区9具有位于边界上的凹下部23a和突出部23b,而且在板2b′,2d′上的内袋粘接区9的边界是下凹和上凸的。
板2b′,2d′上的内袋粘接区9的下凹和上凸部23a和23b最好是在离倾倒咀5最远的部分形成。当经倾倒咀5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开始与一对侧板2b、2d的离倾倒咀5最远的部分脱开,而在离倾倒咀5最远的内袋粘接区9的部分形成的下凹和上凸部23a和23b则能使内袋平稳地开始解脱。
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倾倒咀5有伸入内袋3中的圆筒形部分5a,但倾倒咀5不限于此种结构。倾倒咀5可以是没有圆筒形部位5a的通常的倾倒咀。可以在内袋3的底部设置适当的通道件(例如杆形件或H形截面等其它形状)当内袋3的可脱开部分被吸入其不可脱开部分时,保证内容物通过的通道。
在取出内容物4时,以倾倒咀5朝下将盒装袋1装在机器上的情况已介绍过了,但这种状态不是实质性的。根据机器,可用面朝上的,或横向的倾倒咀5安装盒装袋1。通过以面朝上的倾倒咀5将盒装袋1装在机器上,可以防止内容物自倾倒咀5渗漏。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在内容物4被抽出前,内袋3牢固地固定在纸盒2的内侧上,而当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3可与纸盒2的内侧脱开,产生变形并移向倾倒咀5。内袋3的可变形部分被吸入其不变形部分,借此可经倾倒咀5将基本上全部内容物4抽出而不中断。内袋3逐渐与纸盒2的内表面脱开,使内袋3的可脱开部分与其不脱开部分紧密接触,从而不限制内容物。第二实施方案
现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
图7A-10D展示了此第二实施方案。该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与图1A-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基本相同,而且同样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以便省去详细的叙述。
现在,参照图3、4和图7A-10D说明第二实施方案的盒装袋的构成方法。首先,如图3中所示那样,将纸板冲切成所需的形状,以制备可组装成纸盒2的纸盒半成品2′。在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b′、2c′、2d′、2g′(它们将成为纸盒2的侧板2a、2b、2c、2d和斜板2g)的内表面上设置内袋粘接区9。在形成半成品2′的同时,如图4所示地将薄膜折叠成管状,而后于其端部返折密封以构成返折密封部分16。将折好的薄膜切成所需长度的管状薄膜3′(其顶和底端将在以后的步骤中被密封而成内袋)。
而后将粘接剂,如乳胶类粘接剂,比如乙酸乙烯酯族、丙烯酸共聚物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族、乙酸改性酯共聚物族等的粘接剂涂在形成于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b′、2d′和2g′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上的内袋粘接区9上。将此粘接剂涂在局部地形成于纸盒半成品2′的侧板2c′和粘接边2h′上的内袋粘接区9上。当组装纸盒半成品2′时,将粘接边2h′向内折,然后将热熔性粘合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族、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族、聚胺族、聚乙烯族、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族、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族、聚异丁烯族、聚酯族等的粘合剂也涂在粘接边2h′上。还将此乳胶类粘接剂涂在粘接边2h′的背面上。
然后如图3中所示那样,借助粘合剂将管状薄膜3′粘在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d′、2g′上。管状薄膜3′的安置要使得在组装纸盒半成品2′时将返折密封部分16靠在侧板2c上,而且与倾倒咀5相对。然后将侧板2b′、2c′叠在管状薄膜3′上再密封成整体。将板2b′、2c′及粘合剂边与管状薄膜3′粘接,而后粘接板2b′。这样就形成了组装前扁平的盒装袋。然后,将扁平的盒装袋1送往组装和灌装工位,以便组装和灌加内容物。盒装袋的组装步骤将参照附图7A-10D加以说明。
首先如图7A中所示那样,将盒装袋1组装成由支撑架27支撑的长方体。此时,在盒装袋1的两侧(上、下侧)形成开口,并在内袋3的两侧形成开口。在图7A中,纸盒2在一侧开口上有数个侧板24,在另一侧开口上有数个侧板25。
然后,如图7B中所示那样,使一对杆28经纸盒2的上开口(一个侧开口)下降。然后将此对杆28送入内袋3以将其撑开。接着,另一侧板25用未示的杆撑开(图7c)。
接着,如图7D中所示那样,将一阴模29经纸盒2的一侧开口下降,并送入内袋3中。而后,使阳膜30接近阴模29,在阴模29和阳模30之间于纸盒2的斜板2g上冲切出倾倒咀安装部位15(见图3)。
然后,如图8A中所示那样,使一光电管31接近倾倒咀安装部位15,以检测倾倒咀部位是否已被冲成。接着,如图8B中所示那样,经一侧开口将夹持倾倒咀5的倾倒咀夹持装置32降入内袋3中,再向倾倒咀安装部位移动,以便安装倾倒咀。
接着,如图8C中所示那样,用光电管33检测倾倒咀5是否已装好。如图8D中所示那样,使一超声波发生器34接近倾倒咀5。与此同时,将一超声波接受器35经纸盒2的一侧开口降入内袋3中。在此状态下,通过超声波发生器34输出超声波,以便将倾倒咀5超声波密封在纸盒2上的内袋3内表面上。
接着,如图9A中所示那样,经纸盒2的一个侧开口降下一对杆41,并将其送入内袋3使之张开。与此同时,使一组爪具42接近纸盒2,以使在纸盒2上的各板24张开。
然后,如图9B中所示那样,一对密封杆44经纸盒2的一侧开口降下,再将其送入内袋3中,以使其侧开口张开。与此同时,使图9E中所示的加压杆46和一对密封杆47接近内袋3的一侧开口,然后被一对密封杆44张开的内袋3的一端开口首先被加压杆46压住。接着一对密封杆47将内袋3的一端开口密封。在内袋3的一端开口中形成第一密封部10。图9E展示了沿图9B中的箭头E的方向看的内袋3。
接着,如图9C中所示那样,形成于内袋3的一端开口中的第一密封部用冷却棒(未示)冷却。然后,如图9D中所示那样,将具有一对侧板48a的固定板48置于第一密封部位10的上表面上。
而后,一对加压器板49,49对此一对侧板加压,以便压一对形成于内袋3的一侧上的三角形折边。这样就将此三角形折边11中的空气排出。
接着,如图10A中所示,使一对密封棒51接近三角形折边11,然后用密封棒51将三角形折边11的底密封,以形成垂直于第一密封部10的第二密封部12。这样就在内袋3的一端形成一侧密封部3a。
接着,如图10B中所示,将一对三角形折边11和相应的在内袋3一侧上的板24陆续折叠,然后在位于纸盒2上方的加压器板54和经下开口(另一端开口)送入内袋3中的成形压座53之间形成其形状。
然后,如在图10C所示那样,将一端上的所有的板24折叠,然后粘接纸盒2的一端,再在置于纸盒2上方的加压器板56和经另一端开口送入纸盒2中的强力压座55之间构成其形状。将纸盒2的一端这样的封闭而形成一侧封闭部分。在此情况下,纸盒2的该一侧封闭部分有顶板2f和向顶板2f倾斜的,并具有装于其上的倾倒咀5的斜板2g。
接着,如图10D中所示那样,将加压器板58置于纸盒2的该一侧封闭部分的上方。另一方面,将具有与顶板2f相适应顶板加压器表面57f和与斜板2g相适应的斜板加压器表面57g的成形模具57顺序经纸盒2的另一端开口,然后经内袋3的另一端开口送入内袋3中。在此情况下,成形模具57把被第一和第二密封部分10、12封闭的内袋3的一侧密封端3a压在纸盒2的一侧封闭部分上。此时成形模具57的压力是由加压器板58产生的。
通过成形模具57这样地把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分3a压在纸盒2的该一侧封闭部分上,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分3a就可以均匀的,稳定不变的符合一侧封闭部分(相应于顶板2f和斜板2g)的形状而形成。
通常只密封软内袋3的一端及将软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分容放在纸盒2中不利于使该一侧密封部3a按内袋3的各种容量而采取各种形状。
除非内袋3以恒定不变的形状容放,否则在内袋3中的内容物被放出后,内袋3会有大量残留的内容物。结果,内袋3不利于具有了各种容积。
按本发明,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分3a是用成形模具按纸盒2的一侧封闭部分2f、2g的形状形成的,从而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分3a就以良好的精度构成,而且因而内袋3就有恒定的容积。另一方面,内袋3以规则的,恒定稳定的形状被容放,故可使内袋3只有较少的残留内容物。因此,可以良好的精度将一定量的内容物盛放在内袋3中。还有,将倾倒咀5安装在纸盒2的斜板2g上,而后内袋3的与纸盒2的斜板2g相应的一侧密封部位3a的那一部分可用成形模具57的斜加压器板57g以均匀的、恒定稳定的,与斜板2g的形状相符的形状构成。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将内袋3的另端开口密封、然后形成另侧密封部分(具有与一侧密封部位3a相同的结构),再将纸盒2的另端紧紧地封合,以形成另侧封闭部分2e。这样就组装成包括其内有内袋的纸盒2的盒装袋1。
这些步骤可用常规的盒装袋构成技术进行,而构成设备的详细陈述则省略了。最后盒装袋1装入了内容物,如油墨,该盒装袋具有图1A所示的状态。
在使用装有内容物4的如图1A和1B所示的盒装袋时,以方向朝下的倾倒咀将此盒装袋装在机器,如印刷机或其它机器上,然后将倾倒咀与属于该机器的抽吸装置的接头(未示)相连。抽吸内容物4并经倾倒咀5排放。此时,内袋3开始与被点粘接的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脱开,而后再与一对相对的侧板2b、2d脱开。在抽吸内容物4时,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如图1B中的双点划线21a、2b所示那样地变形,并向倾倒咀5移动,借此可将内容物4排出而不使空气进入内袋3。最后,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被吸入固定于纸盒2的内壁上的,而且基本上是内袋3的其余一半的未脱开部分上,因而几乎全部内容物都被排出。
接着,将说明可脱开部分9b和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附强度。
可脱开部分9b和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接强度基本上如下。
粘接强度(当作室温下的拉伸试验时欲使15mm-宽的试样脱开所需的力(gf))是:
在开始脱开时可脱开部分9b的强度:
约470,
可脱开部分的粘接强度:约210gf。
最好的是,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接强度高于可脱开部分的粘接强度。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案,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分3a借助有顶板加压器表面57f和斜板加压器表面57g的形成模具按被斜板2g和顶板2f限定的该一侧封闭部分的形状构成,借此可以高精度构成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分3a,因而内袋3可具有恒定的容积。由于第二密封部位12设在与其垂直的三角形折边11的近侧端上,所以防止了内容物被限制在三角形折边11中,结果不会有较多的内容物残留。第二密封部位12有增强作用,可使内袋3保持基本上为长方体。当内容物抽出时,内袋通常可以良好的形状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倾倒咀5有伸入内袋3的圆柱形部分5a,但倾倒咀5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倾倒咀5可以是通常的倾倒咀,而没有此圆柱形部分5a。将当内袋的可脱开部分被吸入其未脱开部分时确保内容物通过通道的适宜的通道件(如,棒状件或H截面的其它形状件)设在内袋3的底中是可能的。
在取出内容物4时,已解释过以面朝下的倾倒咀将盒装袋1装在机器上的情况,但这种状态不是必须的。根据机器,盒装袋1倾倒咀5可以朝上或横向的适当地安装。以朝上的倾倒咀5将盒装袋装在机器上,则可防止内容物自倾倒咀5的渗漏。
还有,内袋3适于恒定不变的形状,借此在排放内容物后,只有很少的残留。
按照本发明,可用形成模具57,按纸盒2的顶板2f和斜板2g所限定的形状构成内袋3的一侧密封部位,借此使内袋3具有高精度基本恒定的容积。
内袋3可恒稳定地被容放。当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通常以良好的形状变形,并且只有较少的内容物残留。第三实施方案
接着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
图11A-13展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盒装袋。图11A展示了装有内容物的情况下的盒装袋,而图11B展示了内容物被抽出的情况下的盒装袋。图12是该盒装袋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11A、11B和12中,该盒装袋1包括一个提供外容器的,基本上为长方体形盒状的纸盒2和一个容放在此外容器中的软内袋3。软内袋3盛有液态内容物4,如油墨或其它物品。纸盒2具有在两块相邻的矩形板间的斜板,及四块平的侧板2a、2b、2c、2d,顶板和底板2e、2f以及形成于侧板2f、2a间的斜板2g。
在纸盒2的斜板2g上装有与内袋3相通的倾倒咀5,而且倾倒咀5被帽6盖住。倾倒咀5有一经斜板2g和内袋3伸入内袋3的管状部5a,及构成于内袋3该侧上的管状部5a此端的,用于使该液体通过的槽状通道5b。由于通道5b,即使在内袋3中的管状部5a被内袋3堵塞时,也可把内容物4经通道5b抽入倾倒咀5。倾倒咀5超出纸盒2的突出高度要设定得使盖在倾倒咀5上的帽6处于侧板2a的延伸和顶板2f的延伸所限定的区域内。这种结构可使得许多盒装袋一个在另一之上和一个挨一个地成行成列地放置。
内袋3牢固地粘在纸盒2的部分内表面上。
即,如11A-13中所示那样,将内袋3粘在斜板(倾倒咀安装板)2g,与斜板2g相邻的一对相对的侧板2b、2d,和与斜板2g底边相邻侧板2a的基本全部内表面上。此内袋3可用粘接剂点粘接在斜板2g和侧板2a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上。
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内袋3还被粘在一对彼此相对并与斜板2g相邻的侧板2b、2d的除条状带18的区域上。在一对侧板2b、2d上的条状带18是基本上在连接倾倒咀5和纸盒2的离倾倒咀5最远端部20的直线21(见图11A和11B)的中部形成的区域,并且基本垂直于直线21。在一对侧板2b、2d上这样形成的条状带18,如下文将述的那样,当内袋3与纸盒2的内表面脱离时,可使得内袋3在一对侧板2b、2d上的最远的端部20开始脱开,并结束这种脱开。
内袋3还部分地粘在不与斜板2g相邻,而与之远离的侧板中的侧板2c上(与其4个角相粘连)。图12展示了内袋粘接区9。图13展示构成纸盒2的纸盒半成品2′。在图12和13中,该对侧板2b、2d上,在条状带18上侧,并离倾倒咀5较近的部分内袋粘接区是不可脱开区9a。而其余部分是可脱开区9b。在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是可脱开区9b。
如上所述,内袋3被粘在斜板2g的全部内表面和斜板2g以下的侧板2a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上,除条状带18之外的一对侧板2b,2d的内表面上和侧板2c的部分内表面上,借此将内袋3牢固地固定在纸盒2的内侧。用粘接剂将内袋3可脱开地与纸盒粘接。因此,当内容物4减少时,可容易地使内袋3与纸盒2脱开,并退出。
当经倾倒咀5排出内容物4时,内袋3逐渐变形并向倾倒咀5移动。此时,内袋3首先开始与侧板2c脱开。内袋3与侧板2c的点粘接使其易于与侧板2c脱开。内袋3与侧板2c的内表面上的内袋粘接区9可以是正方形或矩形。
然后,说明构成上述结构的盒装袋1的方法。首先,按图13所示的规定形状冲切纸板,以制备可组装成纸盒的纸盒坯件半成品2′。内袋粘接区9形成于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b′、2c′、2d′、2g′(它们将成为侧板2a、2b、2c、2d和斜板2g)上。在形成纸盒半成品2′的同时,如图4所示那样,将一张薄膜折叠成管状,再于端部返折密封以形成返折密封部分16。将折好的薄膜切成所需长度的管状薄膜3′(其顶和底端将在后面步骤中被密封而成内袋)。
然后将粘接剂,如乳胶类粘接剂,比如,乙酸乙烯酯族、丙烯酸共聚物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族、改性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族等的粘接剂涂在形成于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b′、2d′和2g′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上的内袋粘接区9上。将此粘接剂涂在部分地形成于纸盒半成品2′的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和粘结边上。此粘结边2h′是构成纸盒2的侧板2b的一个部分,而且具有包括形成于该条状带18两侧的不可脱开区9a和可脱开区9b的内袋粘结区9。还将此乳胶类粘结剂涂在粘接边2h′的背表面上。
当将纸盒半成品2′组装成纸盒2时,将纸盒半成品2′上的粘结边2i′向内折。还将热熔性粘接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族、聚乙烯基乙酸酯族、聚胺族、聚乙烯族、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族、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族、聚异丁烯族、聚酯族等的粘接剂涂在粘结边2h′上。
然后,如图13中所示,借助粘接剂将管状薄膜3′粘在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d′、2g′上。要将管状薄膜3′安排得使返折密封部分16靠在侧板2c上,使之在组装纸盒半成品2′时与倾倒咀5相对。然后,将侧板2b′,2c′折叠在管状薄膜3′上,而后密封成一体。将板2b′,2c′和粘接边2h′与管状薄膜3′粘接,而后与板2b′粘接。这样就在组装之前形成了扁平的盒装袋1。
然后,将此扁平的盒装袋1送至组装步骤工位和灌注步骤工位,然后在那里组装成长方体并且完成组装。而后,冲出纸盒半成品2′的安装倾倒咀5的部位15(图13),再安装倾倒咀5。再将管状薄膜3′的上端密封。
在纸盒半成品与已密封管状薄膜的上端组装后,组装纸盒半成品2′的顶部。
然后,将管状薄膜3′的下端以与密封其上端的相同方法密封,然后组装纸盒半成品2′的底。而后将内袋3容放于纸盒2中组装盒装袋1。此工艺可用常规的构成盒装袋的技术进行。最后将内容物4,比如油墨或其它物品装入盒装袋1中,于是其就有图11A所示的状态。
在使用装有内容物4的盒装袋11A和11B时,用方向朝下的倾倒咀5将其装在机器,比如印刷机或其它机器上,而且使倾倒咀5与属于该机的抽吸装置的接头(未示)相连。抽吸内容物4并使之经倾倒咀5排出。此时,内袋3开始从点粘接的,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脱开,再从一对相对的侧板2b、2d脱开。在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3的可脱开部分变形(按图11B中的双点划线21a、21b),而后沿连接倾倒咀5和最远的端部20的直线21移动,从而内容物4可以恒定的排放量排出而无空气进入内袋3中。最后,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被吸入其余一半的内袋3的不可脱开部分中,从而基本上全部内容物都被排出。
此时,在一对侧板2b、2d上,内袋开始在纸袋2的最远端部开始脱开,而内袋3的脱开端可由在直线21的基本上为中部处形成的,并与之交叉的条状带18确切地确定,借此可使内袋3均匀地变形。因而可以恒定的量稳定地供应内袋3中的内容物4。
接着将说明可脱开部9b和不可脱开部9a的粘接强度。
可脱开部9b和不可脱开部9a的粘接强度大致如下。
粘接强度(在室温下作拉伸试验时使15mm宽的试样脱开所需的力gf))是
开始脱开时可脱开部9b的强度:约470gf
可脱开部9b的粘接强度:约270gf。
不可脱开部9a具有高于可脱开部9b的粘接强度。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案,当经倾倒咀5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3首先开始与和其点粘接的内袋粘接区9脱开,再与一对侧板2b、2d的内表面脱开,并且逐渐变形和向倾倒咀5移动。而后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被吸入其不可脱开部分中,借此,可将基本上全部内容物4经倾倒咀5抽出。此时,在一对侧板2b、2d上,内袋3的脱开止于条状带18,借此可使内袋均匀地变形,因而可以稳定不变的量输送内袋3中的内容物4。
在内袋3上形成的返折密封部分16靠在侧板2c上且与倾倒咀5相对。因此,当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3变形并向倾倒咀5移动,借此将内袋3中的内容物排往倾倒咀5而不中断。
即,比内袋3其余部分硬的内袋返折密封部分16趋于阻碍内袋在变形时的变形。因此,在返折密封部分16靠在,比如,与斜板2g(倾倒咀安装板)相邻的侧板2b的情况下,返折密封部分16阻碍了内袋3变形,其结果是内袋3相对于倾倒咀5作横向不对称的变形。
按照本发明,因为返折密封部分16是对着倾倒咀5设置的,所以内袋3可相对于作为中心的倾倒咀5横向对称地变形,借此可将内袋3中的内容物4平稳地通往倾倒咀5,而无不对称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倾倒咀5具有伸入内袋3中的圆柱形部分5a,但倾倒咀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倾倒咀5可以是没有圆柱形部分5a的通常的倾倒咀。将在内袋3的可脱开部分被吸入其不可脱开部分时能保证内容物通过的适宜的通道件(如,棒状件或H形截面的其它件)装在内袋3的底上也是可能的。
在取出内容物4时,已解释过用面朝下的倾倒咀5将盒装袋装在机器上的情况,但这种状态不是必须的。取决于机器,盒装袋1可用面朝上或横向的倾倒咀5安装。通过面朝上的倾倒咀5将盒装袋1装在机器上,则可防止内容物自倾倒咀5渗漏。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在抽出内容物4之前,内袋3可牢固地固定在纸盒2的内侧上,而当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3可与纸盒2内表面脱开,从而向倾倒咀5变形。内袋3的可脱开部分被吸入其不可脱开部分,从而可经倾倒咀5将基本上为全部的内容物4抽出而不中断。此时,内袋3在一对侧板2b、2d上的脱开,始于最远的端部20一侧上而止于条状带18,借此可使内袋3的端部部位确实变形,因而内袋可均匀地变形。结果,可以稳定不变的量供应内袋3中的内容物4。第四实施方案
现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
图14-19C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视图。在图14中,盒装袋1包括作为外容器的基本上为长方体的盒状纸盒2及放在纸盒2内部的软内袋3。内容物4,如油墨,盛放在内袋3中。纸盒2包括一位于两块矩形板之间的斜板,即,纸盒包括4块平的侧板2a、2b、2c、2d、顶板及底板2f、2e以及形成于侧板2a和顶板2f间的斜板2g。
倾倒咀5与内袋3相通地安置在纸盒2的斜板2g上,而且用帽6盖住。倾倒咀5有一经斜板2g的内袋3伸入内袋3的管状部分5a(见图1)及位于内袋3该侧上的,形成于此管状部分5a的端部的,用于使液体通过的槽状通道5b。由于此槽状通道5b,即使在,比如,内袋3中的管状部分5a被内袋3堵塞时,也可经通道5b将内容物4抽入倾倒咀5中。倾倒咀5的超出纸盒的突出高度要设定得使盖在倾倒咀5上的帽6处于由侧板2a和顶板2f的延伸所限定的区域中。这种结构可使多个盒装袋一个在另一之上而且一个挨一个成行成列地放置。
将内袋3牢固地粘在纸盒2的部分内表面上。
如在图14和15中所示,将内袋3粘在大体为全部的斜板(倾倒咀安装板)2g及与其相邻的侧板2a下侧的内表面上。将粘接剂点涂在斜板2g及侧板2a上以使内袋3与侧板2g和侧板2a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点粘接是可能的。
如于图14和15中所示,内袋3被粘在除了几个凹入形的区域之外的一对相对,与斜板2g相邻的侧板2b、2d的内表面上。在一对相对的侧板2b、2d上的凹入区19基本上平行于连接倾倒咀5和离倾倒咀5最远的,纸盒2的远端部20的直线21(见图11A和11B)延伸。
多个凹入区19被设在纸盒2的远端部的该侧上的,一对侧板2b、2d的一部分上,而且开口19指向远端部20。将内袋3粘在基本上是所有部分,位于倾倒咀5两侧的一对侧板2b、2d上。
具有指向远端部20的开口19a的凹入区19就这样被设在远端部20一侧的,一对侧板2b、2d的各部分上,借此,如下文将述那样,使内袋在与纸盒内表面脱开时,首先易于与在远端部20侧的,一对侧板2b、2d脱开,即,与将内袋粘接区设在该对侧板2b、2d的整个内表面上的情况相比,内袋3可更容易地脱开。
将内袋3部分地(4个角)粘在不与斜板2g相邻而与之远离的侧板2c的内表面上。图14展示了内袋3的内袋粘接区9。图15展示了构成纸盒2的纸盒半成品2′。在图15中,内袋粘接区9的打叉的阴影部分是不可脱开区9a,而线状阴影区是可脱开部分9b。
内袋3就这样地粘在斜板2g和与其下侧相邻的侧板2a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除凹入区19外的一对侧板2b、2d的内表面及侧板2c的部分内表面上,从而使内袋3牢牢地固定在纸盒4中。用可脱开的粘接剂将内袋3与纸盒2粘接。因而,在排出内容物时,内袋3变形以便容易地使其与纸盒脱开。
将内袋3于可脱开区9b与侧板2c点粘接。当经倾倒咀5排出内容物4时,内袋3逐渐变形并向倾倒咀5移动。此时,内袋3首先与远离倾倒咀5的侧板2c脱开。内袋3与侧板2c的点粘接便于内袋3与侧板2c的脱开。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可以是图15中所示的正方形或可以是矩形。
然后,说明构成具有上述结构的盒装袋1的方法。首先按图15中所示的规定形状冲切纸板以制备可装成纸盒的纸盒半成品2′。在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b′、2c′、2d′、2g′(它们将成为侧板2a、2b、2c、2d和斜板2g)上形成内袋粘接区9。在构成纸盒半成品2′的同时,如图4所示那样,将一张薄膜折成管状,而后在端部返折密封以形成返折密封部16。将此折好的薄膜切成所需长度的管状薄膜3′(其顶和底端将在以后步骤中被密封而形成内袋)。
然后,将粘接剂,如乳胶类粘接剂,比如乙酸乙烯酯族、丙烯酸共聚物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族、改性酯乙酸酯共聚物族的粘接剂涂在形成于纸盒半成品的板2a′、2b′、2d′及2g′的基本上为全部的内表面上的内袋粘接区9上。将此粘接剂涂在纸盒坯件2′上部分地形成于侧板2c′和粘接边2h′上的内袋粘接区9上。粘接边2h′是构成纸盒2的侧板2b的一个部分,而在粘接边2h′上的内袋粘接区9包括不可脱开区9a和可脱开区9b。在粘接边的背面也涂此乳胶型粘接剂。
当组装纸盒半成品2′时,将其粘接边2i内折,然后还将热熔性粘接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族、聚乙烯基乙酸酯族、聚胺族、聚乙烯族、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族、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族、聚异丁烯族、聚酯族等的粘接剂涂在粘接片2i上。
然后,如图15中所示那样,借助粘接剂将管状薄膜3′粘在纸盒半成品2′的板2a′、2d′、2g′上。在组装纸盒半成品2′时,管状薄膜3′要放置在使返折密封部分16靠在侧板2c上并与倾倒咀5相对。然后将侧板2b′、2c′折叠在管状薄膜3′上,再密封成桶。将侧板2b′、2c′和粘接边与管状薄膜3′粘接,再粘接板2b′。这样就在组装之前形成了平的盒装袋。
然后,将平的盒装袋1送往组装步骤工位和灌装步骤工位,并在那里组装成长方体,然后将其完成。而后冲出纸盒半成品2′的安装倾倒咀的部位15(图15),再装上倾倒咀5。而后,将管状薄膜3′的上端密封封合。
在管状薄膜3′被密封后,组装纸盒半成品2′的顶。
然后,以与密封管状薄膜3′的上端相同的方法密封其下端,再装上纸盒半成品2′的底。然后在纸盒2中放入内袋3而组装成盒装袋1。此工艺可用常规的盒装袋构成技术进行,而构成设备等不作说明。最后将诸如油墨或其它物品之类的内容物4装入盒装袋1中,于是盒装袋1就具有图14中所示的状态。
在使用装有内容物4的盒装袋1时,如图11A和11B所示那样,用朝下的倾倒咀5将盒装袋1装在机器,比如印刷机或其它机器上,而倾倒咀5与属于该机的抽吸装置的接头(未示)相连。内容物4经倾倒咀5抽出排放。此时,内袋3开始与点粘接的,侧板2c上的内袋粘接区9脱开,再与一对相对的侧板2b、2d脱开。当抽吸内容物4时,内袋3的可脱开部分按图11B中双点划线21a、21b所示地变形,并且向倾倒咀5移动,将内容物4以稳定不变的量排出,而不使空气进入内袋3。最后,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被吸入其固定在纸盒2的内表面上并且大致是内袋其余一半的不可脱开部分上,因而将内容物几乎全部排出。
接着,将说明可脱开部分9b和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接强度。
可脱开部分9b和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接强度大致如下。
粘接强度(作室温下的拉伸实验时使15mm宽的试样脱开所需的力(gf))为
脱开开始时可脱开部分9b的强度:约470gf
可脱开部分9b的粘接强度:约210gf。
最好,不可脱开部分9a的粘接强度比可脱开部分9b的该强度高。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当经倾倒咀5抽出内容物4时,内袋3首先与之点粘结的内袋粘结区9脱开,再与一对侧板2b、2d的内表面脱开,而且逐渐变形和向倾倒咀5移动。而后,内袋3的已脱开部分被吸入其不可脱开部分,借此将基本上是全部的内容物经倾倒咀5抽出。
由于具有指向远端部20的开口19a的凹入区19设在一对侧板2b、2d上的内袋粘接区9的,在远端部20(参见图11A与11B)一侧的部位上,所以当内袋3与纸盒2的内表面脱开时,它首先很容易地与远端部20一侧的该对侧板2b、2d脱开。
内袋3上的返折密封部位16靠在侧板2c上,并与倾倒咀5相对。这种结构能在抽出内容物4而使内袋3变形并向倾倒咀5移时,使内袋3中的内容物4被驱向倾倒咀5而不中断。
即,比内袋3其余部分硬的其返折密封部位16倾向于在内袋3变形时阻碍这种变形。因此,在返折密封部位16靠在,比如,与斜板2g(倾倒咀安装板)相邻的侧板2b上的情况下,返折密封部位16阻碍内袋3可能相对于倾倒咀5作横向不对称变形。
按照本发明,因为相对于倾倒咀5设置了返折密封部位16,所以内袋3可相对于作为中心的倾倒咀5横向对称地变形,借此使内袋3中的内容物4可被平稳地通向倾倒咀,而无不对称的变形。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除了内袋粘接区与图14和15中的实施方案中的该区在形状上不同外,示于图16中的该实施方案与示于图14和16中的实施方案基本相同。
如在图16中所示,管状薄膜3′(用作内袋3)被粘在侧板2b′、2d′(它们将成为一对侧板2b、2d)的基本上为整个的部分上,所述的这些部分相对于形成于连接倾倒咀5和纸盒的远端部20的直线21(见图11A和11B)中间并与之垂直的一中间部分22而言,在倾倒咀5一侧。管状薄膜被点粘接在侧板2b′、2d′上的,相对此中间部分22而言在远端部22一侧的该部分上的多个点14上。
在图16中,设在倾倒咀5一侧的,侧板2b′、2d′的该部分的基本上为整个部分上的内袋粘接区是不可脱开区9a。设在远端侧20的,侧板2b′、2d′的该部分上的多点内袋粘接区14是可脱开区9b。内袋粘接区9包括可脱开区9a和不可脱开区9b。
如图16中所示,管状薄膜3′被点粘接在相对该中间部22的,在远端部20一侧的,侧板2b′、2d′的该部分上的多个点14上,借此使内袋3在其与纸盒2的内表面脱离时,很容易先从远端部一侧与一对侧板2b、2d脱开。
然后,参照图17A-19C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示于图17A-19C的该实施方案,除一对侧板2b′、2d′(它们将成为一对彼此相对的侧板2b、2d)的内袋粘接区具有与图14-15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不同的形状外,与图14-15中所示的实施方案基本相同。
在图17A-19C中,为简化说明,将仅说明一对侧板2b′、2d′中的侧板2b′,而侧板2d′上的内袋粘接区的形状是与侧板2b上的内袋粘接区的形状相对称的。
如在图17A中所示,管状薄膜3′(见图15)被粘接在侧板2b′的内表面基本整个部分上,所述的这些部分位于形成于连接倾倒咀5和纸盒2的远端部20的直线21(图11B和11A)的基本为中间,并与直线21垂直的中间部分22的一侧。管状薄膜3′与相对于此中间部分22而言,在远端部一侧的,侧板2b′上的该部分上的多个点14粘接。
在图17A中,设在倾倒咀5一例的,侧板2b′的基本上为全部的该部分上的内袋粘接区是不可脱开区9a,而在远端部22一侧的,侧板2b′的多点状的内袋粘接区是可脱开区9b。如在图17A中所示,该多点区各自为矩形。
多个点14可以有同样宽度的几个条带的形状构成,而其面积可朝向远端部20缩小(图17B)。这种朝远端部20缩小面积有利于内袋3先与远端部20一侧脱开。
多个点14以同样尺寸的矩形构成,而朝远端部20(右下侧)减少其数目也是可能的(图17C)。
也可以使多个点14以矩形构成,而朝远端部20(右下侧)逐渐减少其面积(图17D)。
如图17E中所示,多个点14可以条带状构成,而且其宽度和面积可朝着远端部一侧(右下侧)缩小。
如在图17F中所示,多个点14可各自以圆形构成。
如在图18A中所示,管状薄膜3′被粘在相对于中间部分22而言为倾倒咀5一侧的,侧板2b′的内表面的这基本上为全部的这一部分上,而且还粘在远端部20一侧的内部分表面的多个点14上。在图18A中,设在倾倒咀5一侧的,侧板2b′的基本上为整个部分上的内袋粘接区是不可脱开区9a,而且在中间部22一侧有一弯的边沿。在远端部20一侧的,侧板2b′该侧上的多个点14是可脱开区9b,而且各为矩形。
多个点14可为同尺寸的矩形,或可朝远端部20(右下侧)逐渐减少其数目(图18B)。
多个点14可以矩形构成,而且朝远端部20侧(右下侧)逐渐减小其面积(图18C)。
如图18D中所示,多个点14可以条状形成,各有同样的宽度,而且朝远端部20侧(右下侧)逐渐减小其面积(图18D)。
如图18E中所示,多个点14可以条状形成,并朝远端部20侧(右下侧)减小其宽度。
如图18F中所示,多个点14可各自以圆形构成,并朝远端部20侧逐渐减小其面积。
如图19A中所示,管状薄膜3′被粘在内袋粘接区9中的侧板2b′的内表面上。内袋粘接区9为多个点14状。各点14各以矩形构成,而且朝着远端部20侧(右下侧)逐步减小其面积。在倾倒咀5侧(左上侧)的那些内袋粘接区9是不可脱开区,而在远端部20侧(右下侧)的那些内袋粘接区9是可脱开区。
如图19B中所示,多个点14各以同尺寸的矩形构成,而且朝远端部侧(右下侧)逐渐减少其数目。
如图19C中所示,多个点14各以条状构成,而且朝远端部20侧(右下侧)逐步减小其面积。
如图19C中所示,多个点14以条状构成,而且朝远端部20侧(右下侧)逐渐减小其宽度。
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倾倒咀5不是必需具有伸入内袋3中的管状部分5a,也可以是无此管状部分的通常的倾倒咀。将即使在内袋3的可脱开部分被吸入其不可脱开部分时,也能保证内容物流通的适宜的通道件(如H形截面的杆件或其它件)装在内袋3的底上也是可能的。
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用面朝下的倾倒咀5将盒装袋1装在机器上,但这对于排放盒装袋1中的内容物而言,不是必须的。随着在其上安装盒装袋1的机器之不同,倾倒咀5可以取横向或朝上。在用面朝上的倾倒咀5将盒装袋安装在机器上的情况下,可防止内容物在倾倒咀处的渗漏。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当内容物减少而使内袋3与纸盒2的内表面脱开时,内袋3可先从远端部20侧开始很容易地与一对侧板2a、2d脱开。因而,内袋3可在纸盒2中容易而可靠地变形,能稳定地供给内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