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20867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01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53966.6

申请日:

2015.02.02

公开号:

CN104763633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C 18/344申请日:20150202|||公开

IPC分类号:

F04C18/344; F04C23/00; F04C29/00; F04C29/12

主分类号:

F04C18/344

申请人: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延平

地址:

52833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工业开发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中空的外气缸、主轴承、副轴承、中空的内气缸、驱动轴和滑片。外气缸上设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吸气孔。内气缸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外气缸内,内气缸和外气缸偏心设置,内气缸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外气缸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驱动轴上设有第二吸气孔和第二排气孔,驱动轴的位于内气缸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二吸气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二排气孔连通的第二开口。滑片的一端固定在外气缸的内周壁上,滑片的另一端伸入到内气缸内且始终止抵在驱动轴的外周壁上,其中驱动轴转动带动外气缸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本发明的压缩机,在一个密封壳体内来实现两个独立压缩过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外气缸,所述外气缸上设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吸气孔;
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外气缸的上下端面上;
中空的内气缸,所述内气缸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气缸内,所述内气缸和所述外气缸偏心设置,所述内气缸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下端贯穿所述主轴承、所述外气缸和所述内气缸以设在所述副轴承上,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第二吸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驱动轴的位于所述内气缸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的第二开口;
滑片,所述滑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上,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内气缸内且始终止抵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壁上,其中所述驱动轴转动带动所述外气缸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外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副轴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副轴承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内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内限定出上下间隔开的上流通腔室和下流通腔室,所述上流通腔室的上端面敞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二吸气孔,所述下流通腔室的下端面敞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副轴承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的排气腔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与所述外气缸为一体成型件。

6.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外气缸,所述外气缸上设有第一排气孔;
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外气缸的上下端面上;
中空的内气缸,所述内气缸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气缸内,所述内气缸和所述外气缸偏心设置,所述内气缸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所述内气缸的周壁上设有第二排气孔;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下端贯穿所述主轴承、所述外气缸和所述内气缸以设在所述副轴承上,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吸气孔,所述驱动轴的位于所述内气缸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开口;
滑片,所述滑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上,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内气缸内且始终止抵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壁上,其中所述驱动轴转动带动所述外气缸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外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副轴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副轴承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内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内限定出流通腔室,所述流通腔室的下端面敞开以限定出所述吸气孔,所述副轴承内限定出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吸气腔室。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与所述外气缸为一体成型件。

说明书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容积式压缩机主要包括往复式压缩机、滚动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单螺杆压缩机、双螺杆压缩机等。其均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通过机械结构运动带来工作腔室的容积变化,从而实现吸入低压冷媒与把低压冷媒压缩成高压状态,来满足制冷装置的需要。
目前在家用空调领域使用的容积式压缩机主要为旋转式(滚动活塞式)压缩机,而旋转式压缩机已经由最早的美国通用电气发展至今超过半个世纪,其压缩机效率、可靠性、成本、噪音振动等各项指标都基本优化到了极致,很难再有重大性的突破。所以目前行业内各大厂家、甚至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所都在致力于研究新型的压缩结构,寄希望于寻找一种新的压缩结构来替代现有的滚动活塞式结构,从而在上述指标,如压缩机效率、可靠性、成本、噪音振动上某一指标或者多项指标实现质的飞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缩机,在一个密封壳体内来实现两个独立压缩过程。
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缩机,在一个平面内部实现二级压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中空的外气缸,所述外气缸上设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吸气孔;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外气缸的上下端面上;中空的内气缸,所述内气缸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气缸内,所述内气缸和所述外气缸偏心设置,所述内气缸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下端贯穿所述主轴承、所述外气缸和所述内气缸以设在所述副轴承上,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第二吸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驱动轴的位于所述内气缸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的第二开口;滑片,所述滑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上,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内气缸内且始终止抵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壁上,其中所述驱动轴转动带动所述外气缸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外气缸和内气缸之间形成有第一吸气腔和第一压缩腔,内气缸与驱动轴之间形成有第二吸气腔和第二压缩腔,第一吸气腔和第一压缩腔的压缩过程与第二吸气腔和第二压缩腔的压缩过程同时发生且相互独立,各自完成自己的吸排气过程,可以显著提升压缩机的效率。同时由于在一个密封壳体内来实现两个独立压缩过程,相当于两个压缩机工作,只需要一个电机、外壳密封件、储液器和底座等辅助零件,压缩机的总零件数将大大降低,实现压缩机轻质化、低成本化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外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副轴承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副轴承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内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轴内限定出上下间隔开的上流通腔室和下流通腔室,所述上流通腔室的上端面敞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二吸气孔,所述下流通腔室的下端面敞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副轴承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的排气腔室。
可选地,所述滑片与所述外气缸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中空的外气缸,所述外气缸上设有第一排气孔;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外气缸的上下端面上;中空的内气缸,所述内气缸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气缸内,所述内气缸和所述外气缸偏心设置,所述内气缸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所述内气缸的周壁上设有第二排气孔;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下端贯穿所述主轴承、所述外气缸和所述内气缸以设在所述副轴承上,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吸气孔,所述驱动轴的位于所述内气缸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开口;滑片,所述滑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气缸的内周壁上,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内气缸内且始终止抵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壁上,其中所述驱动轴转动带动所述外气缸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外气缸和内气缸之间形成有第一吸气腔和第一压缩腔,内气缸与驱动轴之间形成有第二吸气腔和第二压缩腔,从第二压缩腔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一压缩腔内进行第二次压缩,实现了压缩过程的分级,可以使得在每个压缩过程中的压比减小,泄露也会相应的减小,可以实现压缩效率的提升。同时由于在一个平面内部实现二级压缩,压缩机的零部件数量较常规的二级压缩机大大减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外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副轴承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气缸的下侧敞开,所述副轴承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内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轴内限定出流通腔室,所述流通腔室的下端面敞开以限定出所述吸气孔,所述副轴承内限定出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吸气腔室。
可选地,所述滑片与所述外气缸为一体成型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主剖面图;
图2-图5为图1所示的压缩机构在不同转动角度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主剖面图;
图7-图10为图6所示的压缩机构在不同转动角度的俯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
压缩机100、
外气缸1、第一排气孔10、第一吸气孔11、放置部12、外罩部13、第一压缩腔14、第一吸气腔15、
主轴承2、
副轴承3、排气腔室30、吸气腔室31、
内气缸4、第二压缩腔40、第二吸气腔41、
驱动轴5、第二吸气孔50、第二排气孔51、第二开口53、上流通腔室54、下流通腔室55、吸气孔56、开口57、流通腔室58、
滑片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1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包括:中空的外气缸1、主轴承2、副轴承3、中空的内气缸4、驱动轴5和滑片6,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100还包括壳体(图未示出),外气缸1、主轴承2、副轴承3、内气缸4、驱动轴5和滑片6组成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设在壳体内,壳体上设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外气缸1上设有第一排气孔10和第一吸气孔11,即第一排气孔10和第一吸气孔11在径向方向上贯穿外气缸1。第一吸气孔11与壳体上的回气口连通,第一排气孔10与壳体上的排气口相连。
主轴承2设在外气缸1的上端面上,副轴承3设在外气缸1的下端面上,简言之,主轴承2和副轴承3分别设在外气缸1的上下端面上。外气缸1相对主轴承2和副轴承3可转动。其中主轴承2和/或副轴承3可以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
内气缸4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外气缸1内,内气缸4和外气缸1偏心设置,内气缸4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外气缸1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也就是说,内气缸4的中心轴线与外气缸1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在外气缸1和内气缸4转动的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内气缸4的外周壁和外气缸1的内周壁接触。
驱动轴5的下端贯穿主轴承2、外气缸1和内气缸4以设在副轴承3上,驱动轴5上设有第二吸气孔50和第二排气孔51,驱动轴5的位于内气缸4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二吸气孔50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二排气孔51连通的第二开口53。也就是说,驱动轴5上设有第二吸气孔50、第二排气孔51、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53,第一开口与第二吸气孔50连通,第二开口53与第二排气孔51连通,第二吸气孔50与壳体上的回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孔51与壳体上的排气口相连。
滑片6的一端固定在外气缸1的内周壁上,滑片6的另一端伸入到内气缸4内且始终止抵在驱动轴5的外周壁上,其中驱动轴5转动带动外气缸1绕其中心轴线转动,驱动轴5的中心轴线与外气缸1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优选地,滑片6与外气缸1为一体成型件。其中滑片6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在驱动轴5上例如与驱动轴5为一体成型件,滑片6的另一 端还可以形成为外套在驱动轴5的外周壁上的套体,简言之,滑片6的另一端可以采用任何方式止抵在驱动轴5的外周壁上。
由此可知,外气缸1的内周壁和内气缸4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被滑片6分隔成第一压缩腔14和第一吸气腔15,驱动轴5的外周壁与内气缸4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被滑片6分隔成第二压缩腔40和第二吸气腔41,第一排气孔10和第一吸气孔11在周向方向上分别分布在滑片6的两侧,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53在周向方向上分别分布在滑片6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滑片6与内气缸4之间的装配关系应该保证滑片6可以相对内气缸4移动,但内气缸4内的冷媒无法进入到内气缸4和外气缸1之间的空间内。
其中由于驱动轴5可以驱动外气缸1转动,滑片6固定在外气缸1上,且滑片6的另一端穿过内气缸4止抵在驱动轴5上,因此在外气缸1转动时,外气缸1通过滑片6带动内气缸4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即内气缸4会产生自转。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排气孔10处设有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孔51处设有第二排气阀,同时还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100还包括驱动电机、外壳密封件、储液器和底座等辅助零件,驱动电机与驱动轴5相连以驱动驱动轴5转动,储液器与制冷系统的管路和回气口相连,壳体可以设在底座上,外壳密封件可以用于密封壳体以使得壳体形成为一个密闭容器。
如图2-图5所示,内气缸4和外气缸1逆时针转动,冷媒从第一吸气孔11吸入到第一吸气腔15内,在外气缸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吸气腔15的容积逐渐变大,第一压缩腔14的容积逐渐减小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当第一压缩腔14内的冷媒压力达到排气压力时,第一排气阀打开,第一压缩腔14内的冷媒从第一排气孔10排向排气口以排到壳体外。
冷媒从第二吸气孔50吸入到第二吸气腔41内,在内气缸4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吸气腔41的容积逐渐变大,第二压缩腔40的容积逐渐减小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当第二压缩腔40内的冷媒压力达到排气压力时,第二排气阀打开,第二压缩腔40内的冷媒从第二排气孔51排向排气口以排到壳体外。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内气缸4内的压缩过程和外气缸1与内气缸4之间的空间的压缩过程是相互独立的,由此构成两个独立的压缩过程,在这个压缩机构中由于存在两个压缩过程,并且两个压缩过程同时发生且相互独立,各自完成自己的吸排气过程,可以提高压缩机100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通过设有内气缸4、外气缸1、滑片6和驱动轴5,因此外气缸1和内气缸4之间形成有第一吸气腔15和第一压缩腔14,内气缸4与驱动轴5之间形成有第二吸气腔41和第二压缩腔40,第一吸气腔15和第一压缩腔14的压缩过程与第二吸气腔41和第二压缩腔40的压缩过程同时发生且相互独立,各自完成自己的吸排气过程,可以显著提升压缩机100的效率。同时由于在一个密封壳体内来实现两个独立压 缩过程,相当于两个压缩机100工作,只需要一个电机、外壳密封件、储液器和底座等辅助零件,压缩机100的总零件数将大大降低,实现压缩机100轻质化、低成本化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外气缸1的下侧敞开,外气缸1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副轴承3上。由此副轴承3的上端面限定出第一吸气腔15和第一压缩腔14的底壁,从而使得外气缸1的结构简单。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外气缸1的下端包括放置部12和外罩部13,外罩部13从放置部12的外端向下延伸,放置部12放置在副轴承3的上端面上,外罩部13外套在副轴承3的外周壁上,从而不仅可以起到限定外气缸1的转动方向的目的,且可以提高副轴承3和外气缸1之间的密闭性。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内气缸4的下侧敞开,副轴承3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槽,内气缸4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环形槽内。由此副轴承3的上端面限定出第二吸气腔41和第二压缩腔40的底壁,从而通过设有环形槽,可以保证内气缸4的转动方向,且可以避免内气缸4内的冷媒泄露到内气缸4和外气缸1之间的空间内。
在图1的示例中,内气缸4的上端敞开,内气缸4的上端面与外气缸1的内顶壁接触,外气缸1的内顶壁限定出第二吸气腔41和第二压缩腔40的顶壁。也就是说,内气缸4形成为中空且上下侧均敞开的圆筒形,从而使得内气缸4的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轴5内限定出上下间隔开的上流通腔室54和下流通腔室55,上流通腔室54的上端面敞开以限定出第二吸气孔50,下流通腔室55的下端面敞开以限定出第二排气孔51,副轴承3内限定出与第二排气孔51连通的排气腔室30,排气腔室30与排气口连通,从第二压缩腔40排出的冷媒排入到副轴承3的排气腔室30内再从排气口排到壳体外。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吸气孔50和第二排气孔51的设定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吸气孔50可以设在上流通腔室54的侧壁上,第二排气孔51可以设在下流通腔室55的侧壁上。同时排气腔室30还可以设在主轴承2上,只要保证第二吸气孔50可吸入冷媒且从第二排气孔51排出的冷媒可从排气口排到壳体外即可。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从第一排气孔10排出的冷媒也可以排入到副轴承3的排气腔室30内再从排气口排到壳体外。
下面参考图6-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100。
如图6-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包括:中空的外气缸1、主轴承2、副轴承3、中空的内气缸4、驱动轴5和滑片6,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100还包括壳体,外气缸1、主轴承2、副轴承3、内气缸4、驱动轴5和滑片6组成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设在壳体内,壳体上设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外气缸1上设有第一排气孔10,即第一排气孔10在径向方向上贯穿外气缸1,第一排 气孔10与壳体上的排气口相连。主轴承2设在外气缸1的上端面上,副轴承3设在外气缸1的下端面上,简言之,主轴承2和副轴承3分别设在外气缸1的上下端面上,外气缸1相对主轴承2和副轴承3可转动。其中主轴承2和/或副轴承3可以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
内气缸4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外气缸1内,内气缸4和外气缸1偏心设置,内气缸4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外气缸1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也就是说,内气缸4的中心轴线与外气缸1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在外气缸1和内气缸4转动的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内气缸4的外周壁和外气缸1的内周壁接触。内气缸4的周壁上设有第二排气孔51,即第二排气孔51在径向方向上贯穿内气缸4。
驱动轴5的下端贯穿主轴承2、外气缸1和内气缸4以设在副轴承3上,驱动轴5上设有吸气孔56,吸气孔56与壳体上的回气口连通,驱动轴5的位于内气缸4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吸气孔56连通的开口57。
滑片6的一端固定在外气缸1的内周壁上,滑片6的另一端伸入到内气缸4内且始终止抵在驱动轴5的外周壁上,其中驱动轴5转动带动外气缸1绕其中心轴线转动。驱动轴5的中心轴线与外气缸1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优选地,滑片6与外气缸1为一体成型件。其中滑片6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在驱动轴5上例如与驱动轴5为一体成型件,滑片6的另一端还可以形成为外套在驱动轴5的外周壁上的套体,简言之,滑片6的另一端可以采用任何方式止抵在驱动轴5的外周壁上。
由此可知,外气缸1的内周壁和内气缸4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被滑片6分隔成第一压缩腔14和第一吸气腔15,驱动轴5的外周壁与内气缸4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被滑片6分隔成第二压缩腔40和第二吸气腔41,第一吸气腔15和第二压缩腔40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孔51连通,第二吸气腔41与吸气孔56连通。
其中由于驱动轴5可以驱动外气缸1转动,滑片6固定在外气缸1上,且滑片6的另一端穿过内气缸4止抵在驱动轴5上,因此在外气缸1转动时,外气缸1通过滑片6带动内气缸4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即内气缸4会产生自转。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排气孔10处设有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孔51处设有第二排气阀,同时还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100还包括驱动电机、外壳密封件、储液器和底座等辅助零件,驱动电机与驱动轴5相连以驱动驱动轴5转动,储液器与制冷系统的管路和回气口相连,壳体可以设在底座上,外壳密封件可以用于密封壳体以使得壳体形成为一个密闭容器。
如图7-图10所示,内气缸4和外气缸1顺时针转动,低压冷媒从吸气孔56吸入到第二吸气腔41内,内气缸4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吸气腔41的容积逐渐变大,第二压缩腔40的容积逐渐减小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当第二压缩腔40内的冷媒压力达到中间排气压力后,第二排气阀打开,第二压缩腔40内的冷媒从第二排气孔51排入到第一吸气腔15内。
在外气缸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吸气腔15的容积逐渐变大,第一压缩腔14的容积逐渐减小以对经过一次压缩的冷媒进行二次压缩,当第一压缩腔14的冷媒压力达到排气压力后,第一排气阀打开,第一压缩腔14内的冷媒从第一排气孔10排向排气口以排到壳体外。
简言之,从回气口排入壳体内的冷媒先经过第二压缩腔40的第一次压缩后再经过第一压缩腔14的第二次压缩后,从第一排气孔10排出,最后从排气口排到壳体外。从而通过上述的压缩机构,来实现压缩过程的分级,使得在每个压缩过程中的压比减小,泄露也会相应的减小,可以实现压缩效率的提升。该压缩机构可以用在高压力冷媒上,比如二氧化碳冷媒,将更有助于提高压缩机100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通过设有内气缸4、外气缸1、滑片6和驱动轴5,因此外气缸1和内气缸4之间形成有第一吸气腔15和第一压缩腔14,内气缸4与驱动轴5之间形成有第二吸气腔41和第二压缩腔40,从第二压缩腔40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一压缩腔14内进行第二次压缩,实现了压缩过程的分级,可以使得在每个压缩过程中的压比减小,泄露也会相应的减小,可以实现压缩效率的提升。同时由于在一个平面内部实现二级压缩,压缩机100的零部件数量较常规的二级压缩机大大减少。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外气缸1的下侧敞开,外气缸1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副轴承3上。由此副轴承3的上端面限定出第一吸气腔15和第一压缩腔14的底壁,从而使得外气缸1的结构简单。在图6的具体示例中,外气缸1的下端包括放置部12和外罩部13,外罩部13从放置部12的外端向下延伸,放置部12放置在副轴承3的上端面上,外罩部13外套在副轴承3的外周壁上,从而不仅可以起到限定外气缸1的转动方向的目的,且可以提高副轴承3和外气缸1之间的密闭性。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内气缸4的下侧敞开,副轴承3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槽,内气缸4的下端可转动地设在环形槽内。由此副轴承3的上端面限定出第二吸气腔41和第二压缩腔40的底壁,从而通过设有环形槽,可以保证内气缸4的转动方向,且可以避免内气缸4内的冷媒泄露到内气缸4和外气缸1之间的空间内。
在图6的示例中,内气缸4的上端敞开,内气缸4的上端面与外气缸1的内顶壁接触,外气缸1的内顶壁限定出第二吸气腔41和第二压缩腔40的顶壁。也就是说,内气缸4形成为中空且上下侧均敞开的圆筒形,从而使得内气缸4的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轴5内限定出流通腔室58,流通腔室58的下端面敞开以限定出吸气孔56,副轴承3内限定出与吸气孔56连通的吸气腔室31,吸气腔室31与回气口连通,从回气口排入壳体内的冷媒通过吸气腔室31、吸气孔56和开口57进入到第二吸气腔41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吸气孔56设定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吸气孔56可以设在流通腔室58的侧壁上。同时吸气腔室31还可以设在主轴承2上,只要保证 吸气孔56可吸入冷媒即可。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压缩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压缩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压缩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缩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缩机.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中空的外气缸、主轴承、副轴承、中空的内气缸、驱动轴和滑片。外气缸上设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吸气孔。内气缸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在外气缸内,内气缸和外气缸偏心设置,内气缸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与外气缸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接触。驱动轴上设有第二吸气孔和第二排气孔,驱动轴的位于内气缸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二吸气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二排气孔连通的第二开口。滑片的一端固定在外气缸的内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