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滑动门。背景技术 滑动门包括导向轨、 滑架和导销。滑架可纵向移位地轴颈安装在导向轨上并通过 多接头连接到车身上。导销在设置于滑动门上的导轨中导向。
从 DE 10 2008 016 650 B3 可知这种滑动门, 在此清楚地引用该文献。在该滑动 门中, 多接头包括铰弓和控制杆, 铰弓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滑架和车身凸缘上, 控制杆可转 动地轴颈安装到滑架和车身凸缘或上述车身凸缘上。 该已知的滑动门还包括第一中间杆和 第二中间杆, 第一中间杆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控制杆上, 第二中间杆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 第一中间杆和滑架上。 滑动门由定心可转动地并且纵向可移位地轴颈安装到远离多接头的 端部。滑动门可锁止在该位置。控制杆具有延长部分, 第一中间杆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在延 长部分上。 导销设置在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的连接接头上并在设置于滑动门上的导轨 中导向。导轨相对于导向轨以倾斜方式延伸。在这方面, 导轨以向外倾斜的方式沿远离铰 弓的方向延伸。
EP 2 008 846 A2 中描述了最初所述类型的另一种滑动门, 同样清楚地引用该文 献。此处出现了驱动杆, 该驱动杆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控制杆上。滑动门由定心可转动地 并纵向可移位地轴颈安装到远离多接头的端部。滑动门可在此锁定。驱动杆可转动地轴颈 安装到导轨上。控制杆具有杆臂, 驱动杆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杆臂上。在设置于滑动门的 导轨中导向的导销设置在中间杆上, 中间杆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滑架上。
从德国专利申请 10 2008 026 137.8 可知最初所述类型的再一种滑动门, 该专利 具有高级优先权并未予在先公布, 在此同样清楚地引用该专利。在此, 控制杆具有杆臂, 在 设置于滑动门的导轨中导向的导销设置在杆臂上。导轨优选地沿向外远离铰弓的方向延 伸。
在已知的方案中, 导销一般以一定间隙在导轨中导向。如果导轨制造为不具有间 隙, 则导销的摩擦会变得太大, 使得滑动门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不够平滑。 由于导销在导轨中 的间隙, 能够引起磨损和 / 或操作舒适度降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初所述类型的改进的滑动门。
这一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 1 的特征实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 轨。第二导轨相对于第一导轨弹性地偏置。当滑动门打开时, 导销支承在两个导轨中的一 个上, 特别是支承在第一导轨上。该导轨能够向内地布置。当滑动门关闭时, 导销支承在另 一导轨上, 特别是支承在第二导轨上。第二导销能够向外地布置。由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 轨彼此分离并且相对于彼此弹性地偏置, 因此导轨总体能够做成不具有间隙。
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有利的其他开发。第二导轨优选地通过弹簧偏置。弹簧可以是拉簧或压簧。
如果第二导轨相对于第一导轨可枢转地轴颈安装, 则是有利的。
根据另一个开发的再一个优点, 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上方。
两个辊子可设置在导销上。 辊子在导轨中导向。 如果辊子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上方, 则是有利的。
辊子优选地制造为球形。但是, 也可能将辊子制造为柱形或具有不同形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 特别是机动车, 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包括根据本发明的 一个或多个滑动门。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示出 :
图 1 是根据高级优先权 : 未在先公布的德国专利申请 10 208 026137.8 的用于机 动车的滑动门, 该滑动门在俯视示意图中处于关闭位置 ;
图 2 是对应于图 1 的在俯视示意图中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根据图 1 的滑动门 ;
图 3 是对应于图 1 和 2 的在俯视示意图中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根据图 1 和 2 的滑 动门 ;
图 4 是用于根据图 1 至 3 的滑动门的导轨的俯视图 ; 以及 图 5 是沿图 4 中线 A-A 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图 2 和图 3 示出根据高级优先权 : 未在先公布的德国专利申请 10 2008 026 137.8 的实施方式的滑动门 1。滑动门 1 是机动车的左后侧门。滑动门 1 位于 B 柱 2 与后 车身部 3 之间的车身的开口内, 车身凸缘 4 在后车身部 3 的区域内与车身连接。后车身部 3 可以是 C 柱或 A 柱。
滑动门 1 在其内侧具有导向轨 5。滑架 6 纵向可移位地轴颈安装到导向轨 5 上。
滑动门 1 还具有铰弓 7 和控制杆 11。铰弓 7 关于接头 8 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滑架 6 上并关于接头 9 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车身凸缘 4 上。控制杆 11 关于接头 12 可转动地轴 颈安装到滑架 6 上并关于接头 13 可转动地轴颈连接到车身凸缘 4 上。
支撑接头 8 和 12 的接头板 21 紧固到滑架 6 上。铰弓 7、 控制杆 11、 滑架 6、 铰接板 21 以及车身凸缘 4 形成具有接头 8、 9、 12 和 13 的多接头。
以朝向车辆的纵向倾斜的方式, 即沿车辆的方向向前朝内延伸的 U 形固定件 14 设 置在滑动门 1 端部处的滑动门 1 上, 该端部与铰弓 7 相对布置。U 形固定件 14 在其远离铰 弓 7 的端部开口,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其前部内侧端部开口。接合在 U 形固定件 14 内的铰链 销 16 设置在紧固到 B 柱 2 上的车身凸缘 15 上。 在图 1 所示的滑动门的完全关闭的位置中, 铰链销 16 位于 U 形固定件 14 的基部。铰链销 16 能够在此锁定 ( 图中未示出 )。
控制杆 11 具有从接头 12 向内延伸的杆臂 33。在这方面, 杆臂 33 相对于接头 13 与 12 之间的连接线, 即相对于控制杆 11 的纵向范围向内弯折。在该实施方式中, 杆臂 33 以大致的直角向内弯折。
导销 34 设置在杆臂 33 的端部区域内, 并在导轨 24 中导向。导轨 24 设置在滑动门 1 上。因此, 导轨 24 为相对于滑动门固定的导轨。导轨 24 沿远离铰弓 7 的方向相对于 导向轨 5 以向外倾斜的方式延伸。导轨 24 设计为连续的线性。其斜度在其总体长度上是 相同的。
在图 1 所示的滑动门 1 的完全关闭的位置中, 铰链销 16 设置在 U 形固定件 14 内, 并实际上位于其端部区域中。导销 34 位于导轨 24 的后部内侧端的区域中。控制杆 11 自 接头 13 面向前方。控制杆 33 自接头 12 面向前方。
在打开运动的过程中经过图 2 所示的位置。该打开运动能够通过导向轨 5 相对于 滑架 6 向后运动而产生。马达, 特别是电机, 可设置在滑架 6 上用于相对于滑架 6 驱动导向 轨 5。替代地或另外地, 马达, 特别是电机, 可设置成驱动铰弓 7 和 / 或控制杆 11。如果马 达设置在车身凸缘 4 或另一个车身部件上用于驱动铰弓 7 和 / 或控制杆 11, 则是有利的。
但是, 打开运动替代地或另外地还可通过手动产生。导向轨 5 特别地能够相对于 滑架 6 手动向后运动。出于此目的, 一个或多个手柄可设置在滑动门 1 上, 由此滑动门 1 和 导向轨 5 能够相对于滑架 6 一起运动。手柄可设置在滑动门 1 的内侧前端和 / 或滑动门 1 的外侧前端和 / 或滑动门 1 的外侧后端。可通过将力施加到这三个点中的每一个上而打开 以及再次关闭滑动门 1。
滑架 6 在不具有导销 34 的情况下可在导向轨 5 上自由地移位。在导轨 24 中导向 的导销 34 阻止该自由移位, 并相对于导向轨 5 从而相对于滑动门 1 固定滑架 6 的相对位置。 这种情况发生在相对于导向轨 5 的斜度不为零的导轨 24 的部分内, 即不平行于导向轨 5 延 伸。导轨 24 沿其总体长度相对于导向轨 5 具有不为零的相同斜度。
如果导向轨 5 通过马达和 / 或手动地相对于滑架 6 向后运动, 则在导轨 24 中导向 的导销 34 相对于导向轨 5 并相对于滑架 6 向外运动, 由此控制杆 11 关于接头 12 逆时针枢 转。因此, 控制杆 11 关于车身凸缘 4 上的接头 13 逆时针枢转。铰弓 7 也通过控制杆 11 的 枢转关于接头 9 逆时针枢转。由于接合板 21 如前所述地与铰弓 7、 控制杆 11 和车身凸缘 4 形成多接头, 因此滑架 6 的接合板 21 同样由铰弓 7 关于接头 9 的枢转以强制方式进行导 向。
但是, 用于打开滑动门 1 的驱动运动还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启动, 特别是关于接头 9、 8、 13 和 12 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机动和 / 或手动驱动铰弓 7 和 / 或控制杆 11。
在图 3 中示出滑动门 1 的完全打开的位置。杆臂 33 逆时针枢转。在该实施方式 中, 杆臂 33 以略大于 90°逆时针枢转。导销 34 已达到导轨 24 的前部封闭端。控制杆 11 和铰弓 7 已关于接头 13 和 9 逆时针枢转大约 120°。
当滑动门 1 应当关闭时, 以相反顺序运行经过所述位置。滑动门 1 的关闭运动能 够通过以马达驱动和 / 或手动方式使导向轨 5 相对于滑架 6 向前部运动实现。导向轨 5 的 相对运动通过导轨 24 传递至导销 34, 并由此通过杆臂 33 导入所述多接头内。 但是, 也可能 以例如所述的用于打开运动的方式启动关闭运动。
外门板 27 的前端 25 和后端 26 的轨迹示于图 1、 2 和 3 中。外门板 27 的前端 25 首先相对于车辆的纵向轴线向后并向外运动大约 30°的角度。U 形固定件 14 的倾斜角度 对应于该角度。接着描绘了具有大半径的弧线, 弧线的端部 28 具有平行于车辆的纵向轴线 延伸的切线。外门板 27 的后端 26 首先大约以直角远离车身运动, 然后描绘了越来越接近 端点 29 的弧, 端点 29 与车身的间隔与前端 25 的端点 28 与车身的间隔基本相同。能够通过启动简单运动打开和关闭滑动门。特别是能够通过导向轨 5 相对于滑架 的运动打开和关闭滑动门。但是, 还能够以与如上所述不同的方式产生和启动滑动门的打 开运动和关闭运动。
滑动门通过根据图 1 至 3 的实施方式实现, 滑动门的运动部件沿横向于车辆的纵 向轴线的方向仅需要非常小的空间。这些运动部件的最大宽度由图 1 中导销 34 的位置与 图 3 中导销 34 的位置之间的间隔决定。
导轨 24 的后部内侧端可能具有曲线部分, 曲线部分相对于导向轨 5 的斜度大于线 性区域 ( 图中未示出 ) 相对于导向轨 5 的斜度。因此, 外门板 27 的后端 26 的打开运动从 根据图 1 的关闭位置以直角向外延伸, 即, 甚至比图 1 中更加陡峭。滑动门的向外枢转运动 能够通过导轨的倾斜结构进行控制。
在总体运动过程中, 如果导销 34 位于虚线 35 的远离车身凸缘 4 或接头 9 和 13 的 一侧是有利的, 所述虚线延伸通过接头 12, 并实际上垂直于控制杆 11 的接头 13 和 12 之间 的连接线。该线 35 通过图 1 中的示例绘出。在总体运动过程中, 由于导销 34 位于该线 35 之前, 因此避免了可能阻止滑动门的打开运动和 / 或关闭运动的 “上死点位置” 或者使 “上 死点位置” 不可能发生。 图 4 和 5 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与根据图 1 至 3 的实施方式的导轨 24 不同的导轨 41。 导轨 41 包括第一导轨 42 和相对于第一导轨 42 弹性偏置的第二导轨 43。第一导轨 42 连接 到滑动门上。第一导轨 42 设置在第一导轨部件 44 上。第一导轨部件 44 紧固到滑动门上。 第一导轨部件 44 包括第一导轨 42 和用于第二导轨 43 的枢轴 45。第二导轨 43 设置在第二 导轨部件 46 上。第二导轨部件 46 关于枢轴 45 可枢转地轴颈安装。
第二导轨 43 相对于第一导轨 42 通过拉簧 47 弹性偏置。拉簧 47 的一端紧固到第 一导轨部件 44 的紧固点 48 上, 拉簧 47 的另一端紧固到第二导轨部件 46 的紧固点 49 上。 紧固点 49 与第二导轨部件 46 的远离枢轴 45 的端部接触。与导轨 42 和 43 的端部远离枢 轴 45 相比, 紧固点 48、 49 设置为更加远离枢轴 45。取代拉簧 47 的是, 在导轨部件 44、 46 的 相应的改进的实施方式中, 还可使用压簧。
在图 4 中, 车辆的纵向方向标记为 x, 其中相关联的箭头面对向前方向。向内方向 在图 4 中标记为 y。导轨 41 由第一导轨 42 和第二导轨 43 形成。从图 4 中可以看到, 导轨 41 沿向前外侧方向延伸。导轨 41 的后部区域相比其前部区域具有向外侧的更大斜度。但 是, 所述导轨 41 还可设计为连续线性。
导销 34 在导轨 41 内导向。导销 34 设置在控制杆 11’ 上。控制杆 11’ 关于接头 12 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到滑架 6 上。与根据图 1 至 3 的实施方式不同, 根据图 4 和 5 的实施 方式中的控制杆 11’ 具有从导销 34 向外延伸的杆臂 33’ 。在这方面, 杆臂 33’ 相对于接头 13 与导销 34 之间的连接线, 即, 相对于控制杆 11’ 的纵向范围向外扭折。但是, 根据图 4 和 5 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杆 11’ 、 接头 12 以及导销 34 的运动学特征与根据图 1 至 3 的实施方式 的控制杆 11、 接头 12 以及导销 34 的运动学特征基本相同。
从图 5 可以看出, 两个辊子, 即上部辊子 50 和下部辊子 51 设置在导销 34 上。辊 子 50、 51 可转动地轴颈安装在导销 34 上。导销 34 的上端部具有直径较大的头部 52, 以限 制上部辊子 50 的轴向运动。导销 34 的下端部紧固到多接头的控制杆 11’ 上。控制杆 11’ 形成用于下部辊子 51 的下部支承面。
上部辊子 50 与第一导轨 42 相关联。下部辊子 51 与下部导轨 43 相关联。因此, 导 轨 42、 43 像辊子 50、 51 一样一个设置于另一之上。辊子 50、 51 进一步制造为球形。因此, 辊子 50、 51 具有向外凸起弯曲的轮廓。辊子 50、 51 特别地为局部球面轮廓。
关闭滑动门时, 具有辊子 50、 51 的导销 34 位于导轨 12 的后端。在打开过程中, 导 销 34 沿向前方向通过导轨 41。在滑动门的这一打开运动中, 上部辊子 50 支承在第一导轨 42 上。第一导轨 42 吸收由上部辊子 50 施加的力。滑动门完全打开时, 具有辊子 50、 51 的 导销 34 位于导轨 41 的前端。
当滑动门随后关闭时, 具有辊子 50、 51 的导销 34 通过相反路径。导销 34 运动至 导轨 41 的后部。在该关闭运动过程中, 下部辊子 51 支承在第二导轨 43 上。由导销 34 的 下部辊子 51 施加的力通过第二导轨 43 接收。在这一方面, 拉簧 47 的力的大小设定为使得 上部辊子 50 不会在该关闭运动过程中从第一导轨 42 抬起。这样, 具有辊子 50、 51 的导销 34 在由第一导轨 42 和第二导轨 43 形成的导轨 41 中无间隙地运动。
在附图未示出的改进的实施方式中, 第二导轨部件 46 不是可枢转地轴颈安装在 第二导轨 43 上。而是线性导向件设置在枢轴 45 的位置以及另一个线性导向件同样设置在 拉簧 47 的区域内。线性导向件基本上沿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两个线性导向件都是 弹簧加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