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7810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9CN101967810ACN101967810A21申请号201010505208022申请日20101009E02B3/00200601E02B3/04200601E02B3/06200601A01G1/00200601A01G23/0020060171申请人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地址230061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0号申请人合肥美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72发明人陈云峰张彦辉李祥阚乃喜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代理人余成俊54发明名称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迎风面湖滨。
2、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首先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被护岸的纵深。其次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岸线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其三针对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使用挖泥船进行掘进式作业,沿岸线间隔修筑多条通向湖库的土坝,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通过有限的工程引导措施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方向,最终依靠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的自组织能力,完成其原生态结构和功。
3、能的再现。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1967810A1/1页21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1、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被护岸的纵深;2、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岸线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3、植被恢复的时间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而定,一般挺水植物的恢复宜选择在春季进行;4、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
4、的枯水期;沿岸线间隔修筑多条通向湖库的土坝,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坝修筑采用以下方法,使用挖泥船在岸线与湖库水体之间进行掘进式作业,将挖掘出的湖床泥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与岸线形成梳齿状、高出水面的多条土坝,最大限度地削减了风浪的侵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坝相互平行,垂直于岸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权利要求书CN101967810A1/2页3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
5、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湖库的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具体涉及迎风面岸线生态退化后的生态重建。技术背景0002湖滨带是入湖面源重要的拦蓄和消纳场所,也是特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湖泊重要的基因库和种子库。因此,湖滨带生态修复一直是湖库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内容。0003迎风面岸线是较脆弱的湖滨生态系统,一旦植被破损,风浪侵蚀即造成基质失稳、水力剪切等一系列的生境恶化,生态系统随即进入退化的恶性循环,此后依靠系统本身的自组织能力是难以实现修复的。因此,退化后迎风面岸线的生态重建一直是湖泊生态修复的一个难点。0004迎风面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必须统筹水生植被消失、岸线基质失稳以及水力冲刷加剧等。
6、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三方面问题,简单地栽种护岸植物将难以存活,必须同期解决基质修复和水文修复两方面的问题,生态修复才能得以见效。此外,长效的生态修复不仅要求对生态系统内部要素的修复,更要求对系统自组织功能的修复。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也即是一种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的施工方法,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扭转迎风面湖滨带的退化方向,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痕迹,关键是提供一个拐点,使退化的生态系统逆向恢复,最终回复到其原生态的状态。000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0007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00081、根据湖滨岸。
7、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被护岸的纵深;00092、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岸线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00103、植被恢复的时间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而定,一般挺水植物的恢复宜选择在春季进行;00114、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沿岸线间隔修筑多条通向湖库的土坝,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0012所述的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坝修筑采用以下方法,使用挖泥船在岸线与湖。
8、库水体之间进行掘进式作业,将挖掘出的湖床泥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与岸线形成梳齿状、高出水面的多条土坝,最大限度地削减了风浪的侵蚀。说明书CN101967810A2/2页40013所述的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坝相互平行,垂直于岸线。0014所述的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0015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首先,使用挖泥船垂直岸线进行掘进式作业,将挖掘出的湖床泥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形成垂直于岸线、相互平行、高出水面的多条土坝;由于土坝呈垂直于岸线的条状分布,最大限度地削减。
9、了风浪的侵蚀,可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丰水期到来时后土坝将被淹没,此时挺水植物的茎叶和根系初步长成,植株已具备了一定抵御风浪的能力,而风浪也刺激挺水植物根茎进一步地发育粗壮;当丰水期结束水位回落时,水位线上下已基本被水生植物覆盖,形成有效植被防护;随后几年中,湖体中的泥沙逐渐向挖泥船掘进后留下的航道内淤积,恢复后的挺水植物群落继续向土坝之间以及陆向蔓延生长,形成覆盖面积更大、根系缠绕纠结更紧密、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岸线植被护岸体系。0016本发明的特点一是面向自组织的修复方法,即在对生态系统要素适当增补的同时,更注重对要素时空分布关系的。
10、调整,通过有限的工程引导措施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方向,最终依靠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的自组织能力,完成其原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再现;二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湖滨带的原生态结构和景观,而不是开发创造新的人工景观;三是过程生态化,适合大规模工程化实施。附图说明0017图1、图2为本发明施工过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0019选择大型湖泊迎风面的400M湖滨带,该处生态退化严重,水生植被完全消失。在2月的枯水期使用挖泥船1进行掘进式作业,构建了多条与岸线4垂直、相邻间距6M、离岸纵深100M、高出水面200500MM的土坝2,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3;34月在附近水塘采集本地芦苇根茎,其地上茎保留300500MM,地下茎保持完整且开始发芽;4月底前按照6株/M2的密度,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完成所采集芦苇根茎的种植;至5月底,芦苇发芽率达到90以上,对未发芽芦苇进行移出补种;至6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M以上,土坝外缘开始被淹没;至7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5M左右,土坝完全被淹没;至8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8M左右;至9月底,芦苇植株达到20M左右,未发现有植株倒伏获死亡;至11月底,芦苇开花率达到60以上。至此,土坝稳固,连同岸线得到了有效的植被防护。说明书CN101967810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