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95763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0653.6

申请日:

2004.01.15

公开号:

CN1641099A

公开日:

2005.07.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6Q 1/10申请日:20040115授权公告日:20070502终止日期:201401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6Q1/10; C23C14/16

主分类号:

D06Q1/10; C23C14/16

申请人: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于范芹; 刘瑞彪; 吴慧莉; 曹明华

地址:

100025北京市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明霞;张庆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归反射织物,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每平方米含有70~130克的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该织物反光性能优良,逆反射系数可达70~700cd/Lx/m2,可广泛应用于夜间或黑暗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上,如交警、航海、养路工、环卫工等,也可用于普通民用服装服饰,给夜间出行、活动的人员带来安全,遇到危险能使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肇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回归反射织物,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每平方米含有70~130克的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微珠中1/5~4/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微珠中大于1/2,小于等于4/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优选为大于1/2,小于2/3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反射层可选用铝、银、铝钛合金或介电质材质,所述的介电质材质为云母钛或钛白粉。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归反射织物为在含有2~10wt%防水剂的溶液中浸轧处理过的回归反射织物。

6.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玻璃微殊表面部分覆金属材质,形成一金属反射层;然后通过粘合剂层与基材复合,最后将已在110~130℃下植入了玻璃微珠的转移基材剥离,从而形成回归反射织物成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入为粘覆或静电吸附或撒珠法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层是用含20~50%重量百分数的聚氨酯、聚酯、聚环氧化合物、丙烯酸酯、橡胶乳液或聚氯乙烯类粘合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粘合剂的溶液在覆有金属反射层的反光元件层表面涂覆而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是在0.3~0.5MPa的压力下,并在90~110℃下烘干而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在防水溶液中浸渍后,用轧车轧除30%的液体,并在100~110℃下进行烘干,150~170℃焙烘1~3分钟,形成经过防水剂处理的回归反射织物;所述的防水溶液为含防水剂的水溶液,浓度为2~10%重量百分数,所述的防水剂为有机氟系或有机硅系。

说明书

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反光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回归反射功能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回归反射织物具有将入射光沿入射方向反射回光源处的特殊功能,在夜间有光源时非常醒目,使夜间出行、活动的人员携带此材料具有安全性,所以回归反射织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夜间或黑暗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上,观察者在远处即能发现目标,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肇事。
早期被广泛应用的回归反射材料为微珠埋入的形式,最初的描述在美国专利No.2407680中,此材料包括一透明的聚酯层,一埋入其中的单层排列的微珠,和一特殊的在聚酯层表面的反射层,入射光在此材料上可完成最大的反射,微珠和特殊反射层之间的距离被控制在某一位置,以使光线可聚焦在微珠上。常规的方法是施加特殊反射层,再在有可控制空间的聚酯层中涂覆微珠。
这种常规涂覆方法的问题是涂层通常在适度厚度下,只有一小面积恰好在单体微珠的背面,涂层材料总是趋于微珠之间的空隙,扩大了这些区域的厚度和空间,致使特殊反射层偏离微珠的焦点,影响反光强度。当光线垂直照射在反光材料上,通过单体微珠适当的聚焦反射,可产生明亮的反射光,但是当光线非垂直照射在薄片上,通过特殊反射层前的聚焦反射,回归反射地角度就被减小。
尽管认识到常规的埋入式回归反射材料的局限性,但没有有效的改进方法,埋入式回归反射材料被应用了许多年。美国专利No.4367920所述回归反射材料的生产方法提高了常规工艺,制作的过程包括埋入的单层微珠在聚酯层中改为微珠平均直径的一半,这种制造的基本方法包括预制加工步骤,挤压形成第一透明聚酯层;埋入单层排列微珠在热压条件下使微珠的深度达到平均半径的一半;挤压形成第二透明聚酯层再压覆到微珠和第一层表面;在第二层突出的表面涂覆特殊反射层。美国专利No.3795435提及被埋入粘合层的微珠露出其直径的40%,再施加第二层。美国专利No.4023889又提及微珠的深度,该专利的图中所示,微珠的埋入深度为其平均直径的50%。
一般所知的回归反射材料中的反射层多采用金属,在空气中金属的反射层易被氧化,美国专利No.6172810中所述,反射层由多层组成,金属层施加在其中,这样可大大延长反光材料的寿命。但此制作方法的问题是工序复杂,采用的高聚物化合物种类繁多,不易掌握。
自最早在美国专利中所述的反光材料以来,其产品的技术在不断改进。自1978年以来,有关反光织物的专利文献已公开的有几十篇,在此不一一详述,仅就有代表性和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制作工艺及产品进行剖析。
美国专利No.4102562中提及的具反光性能的可用于纺织品或光滑物体的表面的反光材料,所述产品经多道工序制得,其中支撑层的去除在实施到基材上之后再进行,该专利中所述的反光材料通过热压的工艺实施到基材上,专利中的实施例所述产品采用折射率为1.92,直径为70~100微米的玻璃微珠。所述产品经多道工序制得,产品为具有反光功能的可转移片材,可用于纺织品或光滑物体的表面,应用时将反光材料通过热压的工艺实施到基材上。
美国专利No.4103060中所述一种区域性反光织物,其产品特点为具区域性反光性能、手感柔软、服用性好。所述产品的微珠密度为2000个/cm2,比以往产品的微珠密度有所提高。
美国专利No.5916399中所述,一以纺织品为基材的反光转移片材,专利所述将玻璃微珠植入支撑层中,再将含有着色剂的浆料印制到微珠的表面,多层不同的颜色的印刷层形成混合色,产品的颜色为最终印刷层的颜色。其产品中在微珠表面的浆料层多采用印刷或喷涂的工艺,其产品为彩色反光材料,反光强度远远不及以金属层作为反射层的反光材料。
美国专利No.6355302中所述,一高性能反光织物的连续制作过程,所述方法中省去公开描述的“支撑层”。所述方法为连续制作,第一层在纺织品上施加粘合剂涂层;第二层被真空镀铝的微珠施加在粘合剂涂层上;第三层去掉露在空气中的铝层,此技术工艺相对复杂,制得的反光织物的逆反射系数在100cd/lx/m2以上。
为提高反光织物的使用性能,如工业洗涤耐久性,在利用转移微珠制取反光材料的过程中,应用反应型粘合剂作为反光元件与基材之间的粘合层。比如美国专利No.5976669、No.6416856中所述反光材料的粘合剂多为反应后的产物,专利中所述反光材料包括粘合剂层和一至少部分地嵌埋于粘合剂层的反光元件;其中,粘合剂由聚亚胺酯组成,其为平均分子量为2000的多羟基聚醚和聚氨酯的反应产物。如专利所述,在生产的过程中反应产物粘合剂在涂覆后置于环境温度中几分钟再进入烘箱,且洗涤耐久性在完成生产后至少6星期后才可实现。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87084Y中所述一种反光布,在基布上涂覆一层高聚物塑料薄膜,然后镀一层铝钛合金反光层,在反光层上均匀涂布一层亚加力胶,在胶膜上分布植入粒度为400目的玻璃微珠形成反射层,烘干后覆上外层的保护底层纸。所述反光布中的玻璃微珠被覆在外层中,对反光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36609C中所述的一种定向反光布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在基布表面先涂覆防水层,在防水层外涂覆镜面层,最后在镜面层的表面涂覆反射层。先涂防水层的方法影响产品的耐洗、耐磨等使用性能,另未提及反光布的逆反射系数。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281012A中所述一种回归反射涂层制作方法及所得涂层,将折射率N约为1.9的玻璃微珠应用其中,采用转移法工艺路线在物体表面上加工所得回归涂层产品的逆反射系数仅为100~180cd/lx/m2,适于制作放大字符及/或图案之类回归反光标志,该专利所使用的转移基材为不干胶膜,同时采用含有不同颜料的涂料组合物作为涂层,以粘附玻璃微珠;但目前该产品的逆反射系数(100~180cd/lx/m2)已逐渐不能满足现在反光织物的高亮度的使用要求,而且产品不能转烫到服装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反光性能的回归反射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其采用了转移法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简单、易操作,能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适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每平方米含有70~130克的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
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玻璃微珠被部分包覆在金属反射层中,玻璃微珠包覆有金属反射层的一面通过粘合剂层与基材相粘合。
所述的玻璃微珠中1/5~4/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其中优选为所述的玻璃微珠中大于1/2,小于等于4/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而大于1/2,小于2/3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时反光性能更佳。
所述玻璃微珠为折射率为1.90~1.93,直径为30~100微米的透明玻璃微珠。
所述的金属反射层可选用铝、银、铝钛合金或介电质等材质,所述的介电质材质为云母钛或钛白粉等,可采用真空镀覆或蒸汽淀积法覆于反光元件层上,所述的金属反射层厚度可控制为0.03μm~0.15μm,优选为0.06μm~0.09μm。
本发明的粘合剂层是为了粘结反光元件层、金属反射层和基材。粘合剂层所采用的粘合剂可为高分子聚合物粘合剂,优选为聚氨酯、聚酯、聚环氧化合物、丙烯酸酯、橡胶乳液或聚氯乙烯类粘合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丙酯。
本发明的粘合剂层是采用将所述的粘合剂溶液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方法涂覆于反光元件表面而形成的,粘合剂层为一透明柔软软质型的涂层,该粘合剂层具有透明、柔软、粘结性好的特点。
所述的基材可采用常用的服装纺织品,优选为以纯棉、涤棉、涤丝纺、尼丝纺以及聚氨酯或聚氯乙烯革中的一种为主要原料的纺织品。
为了使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织物在雨天照常使用、更耐洗涤和防水,可将回归反射织物经过防水处理,以提高防水性能。
所述的防水处理方法为:将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在含有2~10%(wt%)防水剂的溶液中浸轧后,再进行烘干而成;所述的防水剂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防水剂,比如有机氟系或有机硅系防水剂。
这样,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为用含2~10%(wt%)有机氟系或有机硅系防水剂的溶液浸轧处理的回归反射织物。
本发明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的逆反射系数可控制在70~700cd/Lx/m2的范围之内,性能优良的回归反射织物的逆反射系数可达200~700cd/Lx/m2。(测试条件为:观察角度为0.2度,入射角度为-4度)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反射织物的技术构思为:使微珠作为反光元件以埋入的形式置于粘合剂层或保护层中,以金属或铝钛合金作为反射体层置于微珠后表面或后表面的粘合剂层中;而本发明中的反光元件玻璃微珠是部分暴露在外的,因此本发明产品的外露反光元件制品能提供更好的柔软度、更好的逆反射系数(逆反射亮度)和更好的耐洗性。
本发明所述的回归反射织物因为独特的层状结构,使之具有回归反射功能,也就是照射到回归反射织物前表面的光线,会通过反光元件玻璃微珠,被金属反射层反射,然后折回通过反光元件玻璃微珠,从而沿着光源方向返回,这样在夜间有光源的情况下就很醒目,可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给工作带来便捷和安全。
为了实现本发明另一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玻璃微珠表面部分覆金属材质,形成一金属反射层;然后通过粘合剂层与基材复合,最后将已在110~130℃下植入了玻璃微珠的转移基材剥离,从而形成回归反射织物成品。
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
具体地说,将玻璃微珠表面覆一层金属反射层,所述的金属反射层是采用真空镀覆或蒸汽淀积法将金属材质覆于玻璃微珠表面而形成的,以真空镀覆为佳,一般采用真空蒸镀设备,其为本领域人员公知技术。
所述的金属材质可选用铝、银、铝钛合金或介电质等材质,所述的介电质材质为云母钛或钛白粉等,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0.03μm~0.15μm,优选为0.06μm~0.09μm。
为获得逆反射效果,玻璃微珠必须能透过照射来的光线,所以玻璃微珠表面需部分覆有金属反射层,这就要求对玻璃微珠先进行处理,以保证玻璃微珠部分覆有金属反射层,本发明采用玻璃微珠植入转移基材的方法。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植入法,可使玻璃微珠直径约1/5~4/5的部分植入转移基材。
本发明所述的植入为粘覆或静电吸附或撒珠法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上三种方式植入玻璃微珠:其一是利用高压电产生强电场,使玻璃微珠带电而吸附于织物上的静电法;其二是将玻璃微珠均匀植撒在织物上的撒珠法;其三是将织物通过玻璃微珠槽的粘覆法。采用的这三种方式,植入的玻璃微珠能单层密集的分布排列在转移基材上,保证玻璃微珠的密度大于2000个/cm2,这样,在转移基材上便形成单层反光元件层。
本发明所述的转移基材要求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热熔性高聚物薄层即可,能使玻璃微珠可以排布其上并嵌入其中,目的是起支撑固定玻璃微珠的作用。
所述的转移基材一般可选用塑料薄膜或复合薄膜纸,厚度能保证玻璃微珠直径约1/5~4/5植入转移基材内即可。
所述玻璃微珠为折射率为1.90~1.93,直径为30~100微米的透明的玻璃微珠。
此时金属反射层部分覆在玻璃微珠上,在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织物中形成逆反射片,镀金属反射层部分即控制每一玻璃微珠上金属反射层的表面积。这样照射来的光线,会通过玻璃微珠,被金属反射层反射,然后折回通过玻璃微珠,从而沿着光源方向返回。
本发明中所述的涂覆为溶液涂覆法,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干法涂层设备即可,涂覆次数可为一次、两次或多次,可从加工是否经济、方便,粘接力是否能满足性能要求来综合考虑。
本发明所用的粘合剂溶液中的粘合剂为聚氨酯、聚酯、聚环氧化合物、丙烯酸酯、橡胶乳液或聚氯乙烯类粘合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丙酯;所用的溶剂可根据不同粘合剂的特性来选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一般可为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TOL)、丁酮(MEK)、醋酸乙酯(Ace)或H2O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其中溶液浓度可为20~50%重量百分数。
本发明是用含20~50%重量百分数的聚氨酯、聚酯、聚环氧化合物、丙烯酸酯、橡胶乳液或聚氯乙烯类粘合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粘合剂的溶液在覆有金属反射层的反光元件层表面涂覆而形成所述的粘合剂层。
形成粘合剂层后,再将其与所述的基材在0.3~0.5MPa的压力下复合,并在90~110℃下烘干。
所述的基材可采用常用的服装纺织品,优选为以纯棉、涤棉、涤丝纺、尼丝纺以及聚氨酯或聚氯乙烯革中的一种为主要原料的纺织品。
复合后,形成了复合物制品,但为了使最终的织物具有回归反射的特性,还需将其中的转移基材剥离,所述的剥离可用剥离机在室温下或在80℃以下进行,所用的剥离机为本领域常用设备。
去除转移基材层时,玻璃微珠嵌在基材中,其依次为裸露在外的玻璃微珠、金属反射层、粘合剂层和基材,形成本发明所述的回归反射织物。
为了获得性能更佳,既耐洗涤又防水的回归反射织物,本发明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还需经过一道工序,即剥离转移载体后,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经过防水浸轧处理。
具体地说,将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在防水溶液中浸渍后,用轧车轧除30%的液体,并在100~110℃下进行烘干,150~170℃焙烘1~3分钟,形成经过防水剂处理的回归反射织物。
所述的防水溶液为含防水剂的水溶液,浓度为2~10%重量百分数,所述的防水剂为纺织品领域常用的防水剂,如有机氟系或有机硅系等。
本发明利用连续工艺可大量生产所述反光织物。在连续制作过程中,可将带有反光元件的转移基材置于真空镀铝设备中,使微珠体的突出表面覆上金属反射层;再将粘合剂层连续地涂覆在反光元件的突出部分,以实现纺织品的复合。然后去除载体层,反射织物表面显示反射性金属层的颜色。
本发明采用转移法的制备工艺,制得的回归反射织物包括部分包埋在粘合树脂层中并从粘合层前表面中突出的反光元件。本发明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具有优良的柔软度、高的逆反射系数(逆反射亮度)和优良的耐洗性,其具体的优点为:1.由于反光元件玻璃微珠是部分的暴露在外的特性,并且玻璃微珠处于单层密集的分布排列,每平方米反光元件层含有70~130克反光元件玻璃微珠,玻璃微珠半径小,且均匀,柔软性好,使回归反射织物具有高亮、高反光性能,获得优良的逆反射系数,逆反射系数可大于600cd/Lx/m2;2.由于粘合剂层选择了含有官能团的粘合剂,使回归反射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耐磨擦性和耐低温性,手感柔软且有弹性,这种特征导致反光织物被洗涤或折叠时,不会发生开裂,且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反光元件几乎全部稳固地保留在粘合剂层中,通过重复的洗涤后仍可保留原始亮度的大百分比;3用防水剂进行了防水处理,使回归反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适宜于在雨天应用,不影响反光效果。
而且本发明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由于采用了转移法工艺路线,控制玻璃微珠的裸露程度,其产品的反光强度可以达到中、高、特高亮级,可生产出逆反射系数70~700cd/Lx/m2逆反射系数的产品,既可以生产出较小逆反射系数的产品,又可以生产出高达700cd/Lx/m2逆反射系数的反射织物产品;同时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可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的特点;而且采用了该转移法生产工艺,提高了传统工艺的反光织物的服用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回归反射织物可广泛应用于夜间或黑暗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上,如交警、航海、养路工、环卫工等,也可用于普通民用服装服饰,给夜间出行、活动的人员带来安全,遇到危险能使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肇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回归反射织物逆反射系数的测试条件为:观察角度为0.2度,入射角度为-4度。
                         实施例1
在120℃下将折射率为1.90,直径为70微米的玻璃微珠,通过粘覆法使约45%直径部分的玻璃微珠粘覆在聚乙烯薄膜转移基材表面,并达到每平方米薄膜表面含有100克玻璃微珠;
然后在玻璃微珠的突出表面,采用真空镀铝设备,真空镀金属铝,形成金属反射层,厚度为0.06μm;
再用溶剂为甲苯,含20%重量百分数的聚氨酯溶液涂覆在金属反射层上,采用干法涂层,形成粘合剂层;
随后在复合机上用0.3MPa压力复合涤棉基材,在100℃下烘干,最后用剥离机在常温下匀速剥离转移基材,即得回归反射织物。
本实施例的回归反射织物包括一含玻璃微珠的反光元件层、玻璃微珠直径约55%包覆在一金属铝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涤棉基材,每平方米织物中含有100克玻璃微珠,反光元件层包覆有金属反射层的一面通过粘合剂层与涤棉基材相粘合,用此转移法制得的回归反射织物逆反射系数约为200cd/Lx/m2左右。
                         实施例2
在130℃下将折射率为1.91,直径为65微米的玻璃微珠,通过瀑落法使52%直径部分的玻璃微珠粘覆在聚丙烯薄膜转移基材表面,并达到每平方米薄膜表面含有120克玻璃微珠;
自然冷却后,在玻璃微珠的突出表面,采用真空镀铝设备,真空镀金属铝,形成金属反射层,厚度为0.09μm;
然后用水为溶剂,含35%重量百分数的自交联型丙烯酸甲酯溶液涂覆在金属反射层上,采用干法涂层,再在复合机上用0.4MPa压力复合尼丝纺基材,在100℃下烘干,用剥离机在室温下匀速剥离,去除转移基材,得回归反射织物;
为了使其具有防水功能,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在以水为溶剂,含有2%重量百分数的有机氟化合物的防水溶液中浸轧,再用轧车轧去30%液体,并在110℃下进行烘干3min,150℃焙烘3分钟,即得回归反射织物。
本实施例的回归反射织物包括一含玻璃微珠的反光元件层、玻璃微珠直径约48%包覆在一金属铝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复合尼丝纺基材,每平方米织物中含有120克玻璃微珠,反光元件层包覆有金属反射层的一面通过粘合剂层与复合尼丝纺基材相粘合,用此转移法制得的回归反射织物逆反射系数约400cd/Lx/m2左右,采用GB/D 8629-2001等效洗涤方法可洗10次以上。
                           实施例3
在110℃下将折射率为1.90,直径为90微米的玻璃微珠,通过静电吸附法使30%直径部分的玻璃微珠粘覆在聚乙烯复合纸表面,并达到每平方米薄膜表面含有110克玻璃微珠;
然后,在玻璃微珠的突出表面,真空蒸镀设备,真空镀金属铝钛,形成金属反射层,厚度为0.03μm;
然后用水为溶剂,25%重量百分数的橡胶水乳液涂覆在金属反射层上;在此基础上,再用以甲苯和丁酮为溶剂,18%重量百数的聚酯溶液涂覆,随后在复合机上用0.35MPa压力复合聚氨酯基材,在110℃下烘干,用剥离机在80℃下剥离,去除转移基材,即得回归反射织物,用此转移法制得的回归反射织物逆反射系数为150cd/Lx/m2左右。
                             实施例4
在115℃下将折射率为1.93,直径为40微米的玻璃微珠,通过静电吸附法使4/5直径部分的玻璃微珠粘覆在聚乙烯表面,并达到每平方米薄膜表面含有70克玻璃微珠;
自然冷却后,在玻璃微珠的突出表面,真空蒸镀设备,真空镀金属铝形成金属反射层,厚度为0.1μm;
然后用水为溶剂,含35%重量百分数的聚氨酯溶液采用干法涂层涂覆在金属反射层上;在此基础上,再用水为溶剂,含20%重量百分数的自交联型丙烯酸乙酯溶液涂覆,随后在复合机上用0.3MPa压力复合纯棉基材,在90℃下烘干8min,最后用剥离机在常温下匀速剥离转移基材;
最后将织物在以水为溶剂,含有5%重量百分数的有机硅化合物的防水溶液中浸轧,再用轧车轧去30%液体,并在110℃下进行烘干3min,160℃焙烘2分钟,即得回归反射织物,用此转移法制得的回归反射织物逆反射系数为600cd/Lx/m2左右,采用GB/D 8629-2001等效洗涤方法可洗10次以上。
                           实施例5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金属反射层采用的是介电质钛白粉,反光元件为折射率为1.92,直径为100微米的玻璃微珠,玻璃微珠疏密程度为每平方米含有95克,玻璃微珠约1/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逆反射系数为100cd/Lx/m2左右。
                           实施例6
同实施例2,不同的是采用的转移基材为涂塑复合纸,反光元件为折射率为1.93,直径为30微米的玻璃微珠,玻璃微珠疏密程度为每平方米含有130克,玻璃微珠中约6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铝反射层,所得的回归反射织物逆反射系数为700cd/Lx/m2左右。
以上所给出的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案,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和其它细节,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构思上所作的变化都应该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

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归反射织物,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每平方米含有70130克的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该织物反光性能优良,逆反射系数可达70700cd/Lx/m2,可广泛应用于夜间或黑暗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上,如交警、航海、养路工、环卫工等,也可用于普通民用服装服饰,给夜间出行、活动的人员带来安全,遇到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