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雾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93225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8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53134.6

申请日:

2009.09.21

公开号:

CN101664624A

公开日:

2010.03.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01D 50/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保税西区创业一路17号变更后权利人: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区南区曹娥江路6号变更事项:共同申请人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111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50/00申请日:20090921|||公开

IPC分类号:

B01D50/00; E21B43/34

主分类号:

B01D50/00

申请人:

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守波

地址:

315800浙江省宁波市保税西区创业一路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雪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捕雾器,包括具有出气管(3)、进口管(4)以及出液管(5)的罐体(1)和罐体(1)内的液滴聚集层(2),其中,进口管(3)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液滴聚集层(2)呈筒状,其套设在出气管(3)的下部分外围,并与罐体(1)内壁留有间距,出气管(3)在对应液滴聚集层(2)的管壁上开有透气口,而进口管(4)在罐体(1)上的入口位置位于液滴聚集层(2)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对雾气中的液滴进行凝结汇集的同时,还能实现气液分离,帮助了整个气液分离处理流程,并且,罐体内气体、液体流通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捕雾器,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内的液滴聚集层(2),其特征在于:所 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管(3)、侧壁设置有进口管(4)、底部设置有出液管(5),其中, 所述进口管(3)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而所述出气管(3)从罐体(1)的顶部伸入到罐体(1)的 内部中央,该出气管(3)的底端封闭; 所述液滴聚集层(2)呈筒状,其套设在所述出气管(3)的下部分外围,并与罐体(1)内 壁留有间距,所述出气管(3)在对应液滴聚集层(2)的管壁上开有透气口,而所述进口管(4) 在罐体(1)上的入口位置位于所述液滴聚集层(2)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口是多个分布在出气管 (3)圆周壁上的透气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口是多个沿出气管(3)的 轴向设置的透气槽(33)。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聚集层(2)的顶 部、底部分别设置有顶板(6)、底板(7),液滴聚集层(2)的中央贯穿有一固定架(8),该固 定架(8)包括位于顶部、底部的两个连接环(81)和连接在两个连接环(81)之间的多根连接 条(82),这两个连接环(81)分别与顶板(6)、底板(7)相连,并且,所述底板(7)为一多孔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8)中的多根连接条(82) 沿出气管(3)的轴向、等间距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底端设置一堵塞板 (31)。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聚集层(2)底部的底板(7) 中央下方还设置有一挡板(9),通过螺栓(91)与螺母(92)将底板(7)夹固在挡板(9)与堵塞板 (31)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雾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口管(4)上还相连有一横 躺设置的U型预分离管(41)。

说明书


一种捕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进行气液分离的捕雾器。

    背景技术

    捕雾器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分离处理中,运用已较为普遍。现有的捕雾器一般包括罐体和充满在罐体内的密集型凝结材料,其中,罐体顶部开有输入口、底部开有输出口,罐体内的凝结材料一般采用密集交织的丝网,比如纵横交错的金属丝网、立体型滤网等等。实际使用时,气液混合雾气从输入口进入到罐体内,通过凝结材料将雾气中的液滴凝结后,液体从底部的输出口输出。如专利号为ZL200620078754.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天然气复合分离器》、专利号为ZL20062000788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钻井液两级除气装备》、专利号为ZL200820090257.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存储式温度与压力一体化高精度测试装置》中都运用有类似的捕雾器。但现有的捕雾器,由于凝结材料填塞满了整个罐体,使得罐体内液体自上而下的流通大幅受阻,造成流速过慢,使捕雾器的工作效率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捕雾器中仅设置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没有设置与液体输出通道隔离的专供气体排出的出口,而在实际工作时,从输入口进入的气液混合雾气是带一定压力输入的,气体无法上升到输入口而只能从输出口排出,这样,又会重新与从输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混合,虽然雾气中的液滴通过凝结材料而形成液体,但最后气体仍旧会与液体混合,没有实现气液分离,对气液分离处理帮助不大。因此,现有的捕雾器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良好气液分离效果的捕雾器,其罐体内气体、液体流通畅通,能大幅增加罐体的处理速度,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捕雾器,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的液滴聚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出气管、侧壁设置有进口管、底部设置有出液管,其中,所述进口管与罐体的侧壁相切,而所述出气管从罐体的顶部伸入到罐体的内部中央,该出气管的底端封闭;

    所述液滴聚集层呈筒状,其套设在所述出气管的下部分外围,并与罐体内壁留有间距,所述出气管在对应液滴聚集层的管壁上开有透气口,而所述进口管在罐体上的入口位置位于所述液滴聚集层的上方。

    所述出气管下部分上的透气口是供气体透过的孔道,透气口可以是多个分布在出气管圆周壁上的透气孔,也可以是多个沿出气管的轴向设置的透气槽。

    所述液滴聚集层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材料制作,其中以金属丝过滤网为最佳,而液滴聚集层需具有一定高度,才能形成较大的凝结区,为便于将金属丝过滤网固定成型,所述液滴聚集层的顶部、底部可以分别设置有顶板、底板,液滴聚集层的中央贯穿有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包括位于顶部、底部的两个连接环和连接在两个连接环之间的多根连接条,这两个连接环就分别与顶板、底板相连,从而使顶板、底板和固定架一起连接成一个固定框架,而供所述液滴聚集层固定设置,比如,金属丝过滤网中的每根金属丝端部就可以固定在顶板、底板以及固定架上,其中,所述底板为一多孔板,而供液滴通过而向下流动。

    所述固定架中的多根连接条以沿出气管的轴向、等间距设置为佳。

    所述出气管底部的封闭状态可以通过在出气管底端设置一堵塞板而将出气管底部封闭,即可实现。

    为方便筒状液滴聚集层在出气管下部分外围的固定安装,所述液滴聚集层底部的底板中央下方还可以设置有一挡板,通过螺栓与螺母将底板夹固在挡板与堵塞板之间,从而将整个液滴聚集层固定在出气管外围。

    作为进一步改进,针对含气比例相对较高的气油水混合物,为使该捕雾器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在所述进口管上还可以相连有一横躺设置的U型预分离管;这样当含气比例相对较高的气油水混合物在进入罐体之前,气油水混合物先流经U型预分离管时,气体中夹带的部分液滴会自然地碰撞U型预分离管的管壁,形成液膜而附着在管壁上,实现初步的气液预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分开设置出气管、出液管,气体能单独从罐体地顶部输出而与液体的输出相隔离,实现气液分离,因而,本发明的捕雾器在对雾气中的液滴进行凝结汇集的同时,还能实现对雾气进行气液分离的目的,帮助了整个气液分离处理流程,能大幅提高整体的气液分离效果;并且,捕雾器中的雾气在罐体内是以旋流方式进入液滴聚集层的,气体通过出气管管壁上的透气口而通向出气管,向上流动并最终排出罐体,液体从液滴聚集层底部自然流到罐体底部,气体、液体具有各自的流通通道,且流通畅通,使得罐体的处理速度能大幅增加,从而能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该捕雾器,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内的液滴聚集层2;

    其中,所述罐体1由法兰11组装一起,罐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管3、侧壁设置有进口管4、底部设置有出液管5,所述进口管4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从而使气液混合雾气能切向地进入罐体1内,并在罐体1内产生旋流,而所述出气管3从罐体1的顶部伸入到罐体1的内部中央,该出气管3的底端设置有一堵塞板31而使出气管3底端封闭;

    所述液滴聚集层2呈筒状,在本实施例中,该液滴聚集层2采用金属丝过滤网制作,液滴聚集层2的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顶板6、底板7,顶板6和底板7都开有贯穿孔供出气管3通过,底板7为一多孔板,液滴聚集层2的中央贯穿有一固定架8,该固定架8包括位于顶部、底部的两个连接环81和连接在两个连接环81之间的多根连接条82,这多根连接条82沿出气管3的轴向且沿连接环81的周向均匀分布,这两个连接环81分别与顶板6、底板7相连,从而使顶板6、底板7和两个连接环81以及多根连接条82连接成一框架,方便液滴聚集层2的固定安装;

    液滴聚集层2就通过所述顶板6、底板7以及固定架8组成的框架而套设在所述出气管3的下部分32外围,液滴聚集层2底部的底板7中央下方还设置有一挡板9,通过螺栓91与螺母92将底板7夹固在挡板9与堵塞板31之间,从而将整个液滴聚集层2固定在出气管3下部分32外围,同时,液滴聚集层2与罐体1内壁留有间距,且液滴聚集层2底部与罐体1底部之间也留有间距;

    所述进口管4在罐体1上的入口位置位于液滴聚集层2的上方;

    所述出气管3在对应液滴聚集层2的管壁上开有透气口,在本实施例中,该透气口是多个在出气管3的下部分32、沿出气管3的轴向均匀分布的透气槽33,参见图4。

    工作原理如下:

    该捕雾器在运行时,气液混合雾气从进口管4切向进入罐体1内,并沿罐体1内壁发生旋流,雾气通过液滴聚集层2后,液滴形成并从液滴聚集层2底部的底板7流向出液管5,而气体通过出气管3管壁上的透气口而通向出气管3,最后从出气管3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所述进口管4还连接有一U型预分离管41,该U型预分离管41横躺设置,整体处于基本水平状态,其一端与该进口管4相连,另一端位于进口管4的外侧而方便外部装置输入气油水混合物。

一种捕雾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捕雾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捕雾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捕雾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捕雾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捕雾器,包括具有出气管(3)、进口管(4)以及出液管(5)的罐体(1)和罐体(1)内的液滴聚集层(2),其中,进口管(3)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液滴聚集层(2)呈筒状,其套设在出气管(3)的下部分外围,并与罐体(1)内壁留有间距,出气管(3)在对应液滴聚集层(2)的管壁上开有透气口,而进口管(4)在罐体(1)上的入口位置位于液滴聚集层(2)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对雾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