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9311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9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0735.3

申请日:

2015.04.25

公开号:

CN104761246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04B 35/1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河北恒博精细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变更后:河北恒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057250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骆庄工业区变更后:057250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骆庄工业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35/10申请日:20150425|||公开

IPC分类号:

C04B35/10; C04B35/626

主分类号:

C04B35/10

申请人:

河北恒博精细陶瓷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骆树立; 王建堂; 李庆丰; 骆如田; 骆如河; 骆胜华; 骆胜磊

地址:

057250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骆庄工业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6

代理人:

常玉明; 张兰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铝矾土粉体和微米级的SiC颗粒为主要原料,经湿式混合、干燥、预煅烧,然后成型后进行埋烧,在1400~1550℃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相陶瓷在氧化铝基体中原位分布着纳米SiC颗粒,并有少量的莫来石存在,此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复相陶瓷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铝矾土粉体和微米级的SiC颗粒为主要原料,经湿式混合、干燥、预煅烧,然后成型后进行埋烧,在1400~1550℃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1.5~5.0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5~10%;
制备步骤:将上述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加水,在搅拌磨中球磨,混合均匀;干燥后的混合粉体预煅烧,预煅烧温度900~1050℃,保温2~6小时;将粉体成型后放入坩埚内埋烧,埋料粉体采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α-SiC,装有成型坯体的坩埚以350℃/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然后以200℃/h的升温速度再升至1400~1550℃进行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时加入占铝矾土粉体质量比为0.08%的分散剂甲基丙烯酸胺。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1.5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5%;
预煅烧温度为1050℃,保温4小时;烧结温度为1500℃,保温1小时。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2.5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8%;
预煅烧温度为1050℃,保温6小时;烧结温度为1530℃,保温1小时。

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5.0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10%;
预煅烧温度为900℃,保温2小时;烧结温度为1550℃,保温1小时。

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2.5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10%;
预煅烧温度为1050℃,保温6小时;烧结温度为1530℃,保温1小时。

8.
  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1.5~5.0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5~10%;
制备步骤:将上述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加水,在搅拌磨中球磨,混合均匀;干燥后的混合粉体预煅烧,预煅烧温度900~1050℃,保温2~6小时;将粉体成型后放入坩埚内埋烧,埋料粉体采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α-SiC,装有成型坯体的坩埚以350℃/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然后以200℃/h的升温速度再升至1400~1550℃进行烧结,保温1小时, 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
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具有原位生长的纳米碳化硅,形成SiO2包覆纳米SiC的颗粒,且在高温下被形成的少量莫来石包裹,碳化硅晶粒的尺寸为200~410nm,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6~380MPa,断裂韧性为3.3~5.2MPa·m1/2

说明书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属于工程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化铝陶瓷被认为是陶瓷材料中的“钢材”,在全球陶瓷市场中,其市场份额占75%以上。80-90瓷是指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90%的氧化铝陶瓷,由80-90瓷制成的产品因其耐磨性、断裂韧性、弯曲强度及抗热震性等均较差,往往只作为中低档陶瓷产品材料。为此开展了氧化铝陶瓷的增韧增强的研究,主要采用氧化锆增韧和晶须或纳米颗粒增韧补强的方法。大量研究证实通过添加碳化硅晶须或纳米颗粒,不仅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其抗热震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但有关氧化铝/碳化硅复相陶瓷(或纳米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纯氧化铝陶瓷系统。即在高纯氧化铝(氧化铝含量往往在99%以上)中加入适量纳米SiC颗粒或者是SiC晶须,通过热压、常压气氛保护烧结制得烧结体,其烧结温度较高,通常在1650℃以上。该复相材料的性能较纯氧化铝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对烧结设备要求高,需要气氛保护,产品的性/价比不突出,从而限制了该材料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国内目前有关氧化铝/纳米(晶须)碳化硅复合陶瓷制备技术的专利主要有CN 1821175A、CN 101555142A和CN 101880163 A。中国专利CN 1821175A描述了一种碳化硅晶须/氧化铝复合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以天然高岭土和炭源为原料,炭源为石墨或碳黑无机碳或高分子有机物,在气氛炉中抽真空后充入一个大气压的氢气做为保护气体,在1450℃~1550℃煅烧,获得碳化硅晶须/氧化铝纳米级、亚微米级复合粉。但没有介绍相关陶瓷的制备技术。专利CN 101555142A介绍了一种纳米碳化硅增韧氧化铝防弹陶瓷的制备方法,采用高纯氧化铝粉,添加质量分数为0.8~1.3%的高岭土和0.5~1.0%的烧滑石,再外加质量比为3~8%,粒度在10~30纳米的碳化硅粉末,采用注凝成型方法,在1650~1700℃烧结,可获得纳米碳化硅/氧化铝质复合陶瓷;纳米碳化硅是通过外加方式引入氧化铝基体中,因此很难分散均匀。国外相关专利包括:韩国专利KR9710308、世界专利WO0078690、日本专利JP8208318、欧洲专利EP0419150、美国专利4,657,877、4,746,635、4,749,667和5,455,212。日本专利JP8208318介绍了在氧化铝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1-30vol.%SiC颗粒,通过气氛烧结制备Al2O3/SiC复相陶瓷的方法。其特点:将Al2O3/SiC复合粉末压制成坯体,在坯体周围放置平均粒径为3.0μm的Al2O3粉末和/或平均粒径为5.0μm的SiO2和C粉末,坯体在Ar或N2保护气氛下通过常压或更高压力下,于高温烧结。欧洲EP0419150是以氧化物或非氧化物为基体,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3~50%,粒径为5~20μm的SiC颗粒,或片状(板状)SiC,其平均粒径为5~50μm,厚度小于等于粒径的1/3。复合粉末混磨后于120℃干燥24小时,将粉末过筛、成型,在1400~1900℃、Ar气氛中常压烧结。材料的断裂韧性较基质氧化物陶瓷由较大幅度提高。欧洲专利0310342A2是以纯度大于99%的Al2O3为基体,分别加入直径小于0.5μm的SiC颗粒 或长度为1.0~5μm、长/径比小于3的SiC晶须。成型体在1400~1800℃经热等静压、热压或常压气氛烧结,可获得致密烧结体。美国专利4,657,877、4,746,635、4,749,667均以氧化铝或莫来石为基体,加入氧化锆和SiC晶须或颗粒,采用压力或气氛烧结制备Al2O3/ZrO2/SiC复相材料。上述制备方法均以高纯氧化铝为基体,通过机械混合法加入SiC晶须或纳米颗粒,成型体采用常压、气氛保护或压力(热压、热等静压和气压等)烧结,制得致密烧结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以此方法制备的复相陶瓷在氧化铝基体中原位分布着纳米SiC颗粒,并有少量的莫来石存在,此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复相陶瓷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铝矾土粉体和微米级的SiC颗粒为主要原料,经湿式混合、干燥、预煅烧,然后成型后进行埋烧,在1400~1550℃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
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1.5~5.0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5~10%;
制备步骤:将上述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加水,在搅拌磨中球磨,混合均匀;干燥后的混合粉体预煅烧,预煅烧温度900~1050℃,保温2~6小时;将粉体成型后放入坩埚内埋烧,埋料粉体采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α-SiC,装有成型坯体的坩埚以350℃/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然后以200℃/h的升温速度再升至1400~1550℃进行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
在制备过程中为使原料混合均匀,在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时可加入占铝矾土粉体质量比为0.08%的分散剂甲基丙烯酸胺。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具有原位生长的纳米碳化硅,形成SiO2包覆纳米SiC的颗粒,且在高温下被形成的少量莫来石包裹,碳化硅晶粒的尺寸为200~410nm,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6~380MPa,断裂韧性为3.3~5.2MPa·m1/2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A12O3质量含量为80-90%的铝矾土和微米级的SiC粉末为原料,然后对混合后的复合粉料进行预烧,形成SiO2包覆纳米SiC的颗粒,在高温下被形成的莫来石包裹。在烧成过程因少量空气进入坩埚氧化粗颗粒埋粉α-SiC和纳米SiC,一方面使纳米SiC颗粒进一步细化,同时在坩埚内形成还原气氛,整个烧结过程无需外加气氛保护。按此方法制得的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具有强度和韧性较高、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于1500℃烧结、保温1小时,制得的氧化铝/纳米碳化硅陶瓷的XRD图谱。
图2为本发明于1500℃烧结、保温1小时,制得的氧化铝/纳米碳化硅陶瓷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90%的铝矾土为主要原料,添加质量含量为5~10%,平均粒径为1.5~5.0μm的微米级SiC颗粒;将粉体湿式混合、干燥,在900~1050℃预煅烧2~6小时, 将粉体成型、埋烧,埋料粉体α-SiC的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将装有坯体的密封坩埚快速升温至1200℃,升温速度大于350℃/小时为宜,继续升温到1400~1550℃,升温速度为200℃/小时,保温1小时。可制得具有原位生长的纳米碳化硅增强的氧化铝复相陶瓷。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6~380MPa,断裂韧性为3.3~5.2MPa·m1/2。烧5~10炉后称α-SiC埋料质量,当埋料增重超过10%,需更换或替换部分α-SiC埋料,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实施例1:
精确称取质量含量为80%的铝矾土l千克,在铝矾土粉体中加入质量比为5%,平均粒径为1.5μm的SiC粉末50克。再加入1700ml蒸馏水,同时加入占粉体质量比为0.08%的甲基丙烯酸胺分散剂。将混合料在搅拌磨中球磨4小时,干燥后在1050℃预煅烧4小时,然后造粒、成型。将成型坯体放入坩埚中,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的α-SiC粉体埋覆坯体,盖紧坩埚盖;以350℃/h的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继续以200℃/h的速度升温1500℃,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的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有少量莫来石(如图1所示),碳化硅晶粒的尺寸约为200nm(如图所示),材料的平均弯曲强度为310±26MPa,平均断裂韧性为
3.3±0.48MPa·m1/2
实施例2:
精确称取质量含量为80%的铝矾土l千克,在铝矾土粉体中加入质量比为8%,平均粒径为2.5μm的SiC粉末80克。再加入1700ml蒸馏水,同时加入占粉体质量比为0.08%的甲基丙烯酸胺分散剂。将混合料在搅拌磨中球磨4小时,干燥后在1050℃预煅烧6小时,然后造粒、成型。将成型坯体放入坩埚中,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的α-SiC粉体埋覆坯体,盖紧坩埚盖;以350℃/h的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继续以200℃/h的速度升温1530℃,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的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有少量莫来石,碳化硅晶粒的尺寸约为220nm,材料的平均弯曲强度为360±33MPa,平均断裂韧性为5.2±0.53MPa·m1/2
实施例3:
精确称取质量含量为90%的铝矾土l千克,在铝矾土粉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0%,平均粒径为5.0μm的SiC粉末100克。再加入1700ml蒸馏水,同时加入占粉体质量比为0.08%的甲基丙烯酸胺分散剂。将混合料在搅拌磨中球磨4小时,干燥后在900℃预煅烧2小时,然后造粒、成型。将成型坯体放入坩埚中,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的α-SiC粉体埋覆坯体,盖紧坩埚盖;以350℃/h的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继续以200℃/h的速度升温1550℃,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的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有少量莫来石,碳化硅晶粒的尺寸约为410nm,材料的平均弯曲强度为420±23MPa,平均断裂韧性为3.8±0.50MPa·m1/2
实施例4:
精确称取质量含量为90%的铝矾土l千克,在铝矾土粉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0%,平均粒径为2.5μm的SiC粉末100克。再加入1700ml蒸馏水,同时加入占粉体质量比为0.08%的甲基丙烯酸胺分散剂。将混合料在搅拌磨中球磨4小时,干燥后在1050℃预煅烧6小时,然后造粒、成型。将成型坯体放入坩埚中,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的α-SiC粉体埋覆坯体,盖紧坩埚盖;以350℃/h的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继续以200℃/h的速度升温1530℃,保温1小时。而后自 然冷却至室温,制得的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有少量莫来石,碳化硅晶粒的尺寸约为240nm,材料的平均弯曲强度为440±26MPa,平均断裂韧性为4.6±0.49MPa·m1/2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铝矾土粉体和微米级的SiC颗粒为主要原料,经湿式混合、干燥、预煅烧,然后成型后进行埋烧,在14001550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相陶瓷在氧化铝基体中原位分布着纳米SiC颗粒,并有少量的莫来石存在,此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复相陶瓷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