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9140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6549.6

申请日:

2013.10.03

公开号:

CN104756362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J 17/00申请日:20131003|||公开

IPC分类号:

H02J17/00; H01F38/14; H02J7/00

主分类号:

H02J17/00

申请人: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安倍秀明; 辻本丰彦; 尾崎保; 小原弘士; 秋山稔博; 薮田明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2-240459 2012.10.31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供电装置(10)和可动装置(20)。可动装置(20)设置于供电装置(10)的供电侧壳体(11),在该可动装置(20)上设置有液晶电视(E)。如果使可动装置(20)沿供电侧壳体(11)移动,则液晶电视(E)能够配置到房间(R)的壁(W)的希望的位置。使液晶电视(E)相对于设置于受电侧壳体(21)的导管(27)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将液晶电视(E)配置到希望的高度。使液晶电视(E)绕导管(27)转动,由此使液晶电视(E)朝向希望的方向。非接触供电系统经由供电装置(10)和可动装置(20)对液晶电视(E)供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电装置和可动装置,
该供电装置包括:
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
初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沿着上述一个方向进行配置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
该可动装置包括:
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
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
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
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基于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
输出端子,其从上述受电侧壳体经由连接线被引出,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初级线圈在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形成与上述供电面相对并且在上述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长条状的线圈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初级线圈在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形成在上述一个方向上配置的多个线圈面,在上述一个方向上,一个线圈面的中间位置偏离于邻接的线圈面的中间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初级线圈是在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在上述一个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初级线圈的阵列,各初级线圈形成与上述供电面相对的线圈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电侧壳体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上述受电侧壳体和上述设置 构件在上述一个方向上的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装置包括位置调整构件,该位置调整构件用于变更上述输出端子相对于上述受电侧壳体的位置和方向中的一方或两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并且保持电器的安装器具,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该安装器具。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多个上述可动装置设置于上述供电装置的上述供电侧壳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置构件构成为与上述供电侧壳体相卡合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成能够从上述供电侧壳体取下。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装置包括与电器的电源插头或连接器对应的供电端口,上述输出端子是该供电端口的电极。

12.
  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与电器一起使用,该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供电装置和可动装置,
该供电装置包括:
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
初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具有沿上述一个方向配置的线圈面,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
该可动装置包括:
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
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
位置调整构件,其与上述受电侧壳体连接以调整上述受电侧壳体与电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中的一方或两方;
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
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基于上述次级线圈输出的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
输出端子,其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并且保持上述电器的安装器具,上述电源电路和上述输出端子设置于该安装器具。

14.
  一种可动装置,与供电装置一起使用,该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初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具有沿上述一个方向配置的线圈面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在该可动装置中,具备:
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
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
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
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基于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
输出端子,其从上述受电侧壳体经由连接线被引出,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置构件包括被引导部,该被引导部构成为与上述供电侧壳体卡合。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位置调整构件,该位置调整构件与上述受电侧壳体连接,用于变更上述输出端子相对于上述受电侧壳体的位置和方向中的一方或两方。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并且保持从上述输出端子被供电的电器的安装器具,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该安装器具。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受电侧壳体一体形成有衣架或者上述受电侧壳体挂定有衣架。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衣架包括衣架主体和风扇电机,该风扇电机配置于上述衣架主体内,与上述输出端子连接,上述衣架主体具有将上述风扇电机产生的风喷出到外部的喷出孔。

21.
  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灯,该显示灯显示从供电装置的受电状态。

22.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是具备供电装置和可动装置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
该供电装置包括:
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
多个初级线圈,该多个初级线圈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沿着上述一个方向进行配置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各初级线圈形成与上述供电面相对的线圈面,
该可动装置包括:
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
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
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
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基于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
输出端子,其从上述受电侧壳体经由连接线被引出,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
该供电控制方法包括:向上述多个初级线圈中的面对上述受电侧壳体的上述受电面的初级线圈选择性地流通高频电流。

说明书

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从供电装置向受电装置进行供电的非接触系统。非接触供电系统向初级线圈流通高频电流,使用电磁感应通过次级线圈对电器供电。在该方式中,不需要以往的电源和电器间的电线。例如专利文献2提出一种将非接触供电系统应用于居住空间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46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9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器的配置自由度、不限于内置有次级线圈的专用电器而也能够对未内置次级线圈的现有的电器供电的非接触供电系统。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供电装置和可动装置。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初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沿着上述一个方向进行配置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可动装置包括: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基于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端子,其从上述受电侧壳体经由连接线被引出,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
在一例中,上述初级线圈在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形成与上述供电面相对并且在上述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长条状的线圈面。
在一例中,上述初级线圈在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形成在上述一个方向上配置的多个线圈面,在上述一个方向上,一个线圈面的中间位置偏离于邻接的线圈面的中间位置。
在一例中,上述初级线圈是在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在上述一个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初级线圈的阵列,各初级线圈形成与上述供电面相对的线圈面。
优选的是,上述供电侧壳体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上述受电侧壳体和上述设置构件在上述一个方向上的移动。
优选的是,上述可动装置包括位置调整构件,该位置调整构件用于变更上述输出端子相对于上述受电侧壳体的位置和方向中的一方或两方。
在一例中,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
在一例中,非接触供电系统还具备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并且保持电器的安装器具,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该安装器具。
一例的非接触供电系统构成为多个上述可动装置设置于上述供电装置的上述供电侧壳体。
优选的是,上述设置构件构成为与上述供电侧壳体相卡合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成能够从上述供电侧壳体取下。
在一例中,上述可动装置包括与电器的电源插头或连接器对应的供电端口,上述输出端子是该供电端口的电极。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与电器一起使用,具备供电装置和可动装置。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初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具有沿上述一个方向配置的线圈面,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可动装置包括: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位置调整构件,其与上述受电侧壳体连接以调整上述受电侧壳体与电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 相对角度中的一方或两方;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基于上述次级线圈输出的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端子,其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配置位置调整构件设置有保持上述电器的安装器具,上述电源电路和上述输出端子设置于该安装器具。
一例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还具备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并且保持上述电器的安装器具,上述电源电路和上述输出端子设置于该安装器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与供电装置一起使用的可动装置,该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初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具有沿上述一个方向配置的线圈面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该可动装置具备: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基于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端子,其从上述受电侧壳体经由连接线被引出,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
在一例中,上述设置构件包括被引导部,该被引导部构成为与上述供电侧壳体卡合。
一例的可动装置还具备位置调整构件,该位置调整构件与上述受电侧壳体连接,用于变更上述输出端子相对于上述受电侧壳体的位置和方向中的一方或两方。
在一例中,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
一例的可动装置还具备设置于上述位置调整构件并且保持从上述输出端子被供电的电器的安装器具,上述输出端子安装于该安装器具。
在一例中,上述受电侧壳体一体形成有衣架或者上述受电侧壳体挂定有衣架。
优选的是,上述衣架包括衣架主体和风扇电机,该风扇电机配置于上述衣架主体内,与上述输出端子连接,上述衣架主体具有将上述风扇电机产生的风喷出到外部的喷出孔。
一例的可动装置还具备显示灯,该显示灯显示从供电装置的受电状态。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面向具备供电装置和可动装置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上述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侧壳体,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供电面;以及多个初级线圈,该多个初级线圈设置于上述供电侧壳体内,沿着上述一个方向进行配置并且通过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各初级线圈形成与上述供电面相对的线圈面。可动装置包括:受电侧壳体,其具有受电面;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以将上述受电侧壳体设置到使上述受电面面对上述供电面的任意的位置;次级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与上述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感应电压;电源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受电侧壳体内,基于上述感应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端子,其从上述受电侧壳体经由连接线被引出,输出上述电源电路的上述输出电压。供电控制方法包括:向上述多个初级线圈中的面对上述受电侧壳体的上述受电面的初级线圈选择性地流通高频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和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供电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供电装置和可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图1的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载置有液晶电视的图4的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气框图。
图7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14的(a)、(b)是图13的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15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16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17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18的(a)、(b)、(c)是其它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19的(a)、(b)是其它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前视图。
图2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22的(a)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立体图,(b)是图22的(a)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图1~图6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供电装置10和可动装置20。供电装置10以横向呈一条直线的方式设置于房间R的壁W。可动装置2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供电装置10的壳体11。在可动装置20上载置有作为电器的液晶电视E。
说明供电装置10。如图1~图3所示,供电装置10的壳体(下面称为供电侧壳体)11是合成树脂制的直线状地延伸的四方筒状。供电侧壳体11是在上下方向上长并且在前后方向(与壁W正交的方向)上短的长方形状。供电侧壳体11包括固定设置于壁W的后表面(称为固设面11a)、供给电力的前表面(下面称为供电面11b)以及设置可动装置20的上表面(下面称为设置面11c)。导槽11d在供电装置10的长边方向上以横向呈一条直线状的方式凹陷设置于设置面11c。
如图3所示,在供电侧壳体11内的供电面11b附近配置有一个初级线圈12。如图2中以虚线所示的那样,初级线圈12是在供电装置1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环状。初级线圈12的线圈面与供电面11b平行。如图2中以虚线所示的那样,在供电侧壳体11内配置有高频逆变器15。高频逆变器15借助配置于固设面11a附近的磁性材料板14来激励初级线圈12。
高频逆变器15基于商用电源G(参照图6)而生成高频电流,向初级线圈12流通该高频电流。初级线圈12通过被流通高频电流来产生交变磁通。
说明可动装置20。如图1所示,可动装置20包括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供电侧壳体11的壳体(下面称为受电侧壳体21)。可动装置20在受电侧壳体21的上表面具有设置板22。设置板22包括从下表面突出的突片23。突片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供电侧壳体11的导槽11d。通过在突片23卡合于导槽11d的状态下在导槽11d中引导该突片23,可动装置20能够移动到供电侧壳体11的长边方向上的期望的位置。导槽11d和突片23分别作为引导部和被引导部而发挥功能。设置板22作为设置构件而发挥功能。
受电侧壳体21是具有细长的前表面(下面称为装饰面21b)的合成树脂制的箱体。在图3的例子中,设定成受电侧壳体2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与供电面11b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几乎相同。受电侧壳体21的后表面(下面称为受电面21a)与供电侧壳体11的供电面11b接触。
受电侧壳体21和设置板22能够一边与供电侧壳体11接触一边在供电装置10的长边方向上移动。优选的是,在该移动过程中,受电侧壳体21的受电面21a始终与供电侧壳体11的供电面11b接触。可动装置20能够具备将可动装置20保持于供电装置10的长边方向上的期望的位置的公知的止挡机构(省略图示)。该止挡机构例如设置于设置板22。
受电面21a与供电面11b抵接,设置板22与设置面11c抵接,以及突片23与导槽11d相卡合,因此可动装置20难以从供电侧壳体11脱落。另外,通过将受电侧壳体21相对于供电侧壳体11向上方抬起以使突片23脱离导槽11d,能够将可动装置20从供电侧壳体11取下。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在受电侧壳体21内的受电面21a附近配置有次级线圈25。次级线圈25是在受电面21a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环状。次级线圈25的线圈面与受电面21a平行。次级线圈25与由初级线圈12产生的交变磁通交链而输出感应电压。如图3所示,在受电侧壳体21内的装饰面21b附近配置有电源电路26和磁性材料板24。电源电路26借助磁性材料板24输入次级线圈25所输出的感应电压,将其转换为预先决定的电源电压。
在受电侧壳体21的下表面中央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导管27。导管27连结有伸缩管(telescopic pipe)28。伸缩管28能够相对于导管27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并能够绕轴线旋转。在一例中,导管27是圆筒,伸缩管28是具有圆形贯通孔的四方筒。
用于将伸缩管28固定到导管27上的期望的位置和期望的角度的保持机构能够设置于导管27和伸缩管28中的一方或两方。在导管27和伸缩管28中的一方或两方设置有脱落防止机构以使伸缩管28不会从导管27向下方脱落。
在伸缩管28上固定设置有设备安装器具30。如图4所示,设备安装器具30固定设置于伸缩管28的前表面。设备安装器具30包括左侧纵框31a和右侧纵框31b以及将纵框31a、31b之间连结的第一横框31c、第二横框31d和载置台31e。设备安装器具30在第一横框31c和第二横框31d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于伸缩管28的前表面。
在载置台31e上载置有液晶电视E。在载置台31e的两侧部设置有向上突出的支承片31f。支承片31f与纵框31a及31b协作,来夹持载置于载置台31e的液晶电视E。
通过调整伸缩管28相对于导管27的位置和角度,能够变更设备安装器具30(和液晶电视E)的高度和角度。另外,通过调整受电侧壳体21相对于供电侧壳体11的位置,能够变更设备安装器具30(和液晶电视E)的水平位置。
设备安装器具30设置有作为供电端口的插座32。该插座32内的输出端子T3、T4(参照图6)经由连接线L1、L2与受电侧壳体21内的电源电路26的输出端子T1、T2连接。
通过将液晶电视E载置于设备安装器具30的载置台31e并将液晶电视E的电源插头PL插入到插座32,对液晶电视E提供电源电路26(参照图6)的输出电压。而且,能够在像这样向液晶电视E供电的状态下以比较高的自由度来变更液晶电视E相对于房间R的壁W的位置。
接着,说明供电装置10和可动装置20的电路结构。
如图6所示,供电装置10包括配置于供电侧壳体11内的高频逆变器15。高频逆变器15基于商用电源G而生成高频电流。例如,高频逆变器15能够包括将商用电源G整流并平滑化的整流平滑化电路以及将从整流平滑化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电流的全桥电路等逆变器。高频逆变器15与初级线圈12连接,向初级线圈12流通所生成的高频电流。初级线圈12通过流通该高频电流而产生交变磁通。
可动装置20包括配置于受电侧壳体21内的次级线圈25以及与次级线圈25连接的电源电路26。次级线圈25将与初级线圈12所产生的交变磁通交链而产生的感应电压提供到电源电路26。只要将受电侧壳体21正确地配置于供电侧壳体11,次级线圈25就会与交变磁通交链而输出感应电压。
电源电路26基于次级线圈25的感应电压(感应电动势)来生成可动装置20的输出电压。在一例中,电源电路26包括:整流平滑化电路,其用于生成将次级线圈25的感应电压整流并平滑化而得到的直流电压;DC/AC转换电路,其将平滑化得到的直流电压转换为根据搭载于可动装置20的电器的规格而预先决定的峰值和频率的交流电压;以及输出端子T1、T2,其输出该交流电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电源电路26生成与商用电源G的交流电压实质上相同的输出电压并输出到输出端子T1、T2。
输出端子T1、T2经由连接线L1、L2与插座32的输出端子T3、T4连接。插座32的输出端子T3、T4与液晶电视E的电源插头PL的插头端子T5、T6连接。由此,对液晶电视E提供来自电源电路26的交流电压。
接着,说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动作。
如图1所示,在供电侧壳体11上设置有可动装置20,在该可动装置20的 设备安装器具30上设置有液晶电视E。如果使可动装置20沿供电侧壳体11移动,则液晶电视E能够被配置到房间R(壁W)的希望的横向位置。如果使伸缩管28相对于可动装置20的导管27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则液晶电视E能够被配置到希望的高度。并且,如果使伸缩管28绕导管27旋转,则液晶电视E的画面能够朝向希望的方向。如果将液晶电视E的电源插头PL插入到插座32,能够将电源电路26的输出电压提供到液晶电视E,因此液晶电视E不必是内置有次级线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专用的液晶电视。
下面记载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电器的配置不受埋设于壁W的插座所限制,另外,能够减少连接埋设于壁W的插座与电器的线缆。在一例中,在供电侧壳体11的设置面11c形成有导槽11d。在受电侧壳体21的上侧设置有与设置面11c抵接的设置板22,在该设置板22上设置有突片23。通过使突片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设置面11c的导槽11d,能够将可动装置20(液晶电视E)配置到房间R(壁W)的希望的位置。另外,无论可动装置20(液晶电视E)的位置如何,受电侧壳体21的受电面21a都面对供电侧壳体11的供电面11b,因此能够可靠地从供电装置10对可动装置20供电。
(2)可动装置20的受电侧壳体21固定设置有导管27。该导管27连结有伸缩管28。伸缩管28能够在导管27的轴向上移动并能够绕轴线旋转。该伸缩管28连接有设备安装器具30。因而,能够将载置于设备安装器具30的液晶电视E配置到希望的高度和朝向。
(3)能够接受液晶电视E的电源插头PL的插座32设置于设备安装器具30。因而,非接触供电系统能够对不是内置有次级线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专用的电器的、由通常的商用电源驱动的液晶电视E供电。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样变更。
可动装置20的位置调整构件不限定于导管27和伸缩管28。例如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位置调整构件包括多个导管27和多个伸缩管28。该位置调整构件对于支承比较重的电器有效。但是,有时会无法变更设备安装器具30(液 晶电视E)的朝向。
在图8的例子中,可动装置20包括固着于伸缩管28的下端的方棒状的支承台41。伸缩管28固定有插座32和向前方延伸的方形的第二导管27a。第二导管27a连结有方形的第二伸缩管28a。第二伸缩管28a能够相对于第二导管27a在长边方向上移动。能够将用于将第二伸缩管28a保持于第二导管27a的期望的位置的保持机构设置于第二导管27a和第二伸缩管28a中的一方或两方。在第二伸缩管28a的前端设置有钩F。
在图8的可动装置20中,支承台41支承液晶电视E的下边,钩F与液晶电视E的背面卡合。通过变更伸缩管28的突出长度,可动装置20能够调节液晶电视E的高度。通过变更第二伸缩管28a的突出长度,可动装置20能够使液晶电视E以液晶电视E的下边为中心轴倾斜。因而,液晶电视E的配置自由度提高。图8的可动装置20不限于液晶电视E,也适于电子相框这样的要求比较高的配置自由度的电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可动装置20中,插座32设置于固定在伸缩管28上的设备安装器具30。在图9的例子中,可动装置20不具备设备安装器具30,插座32设置于伸缩管28的下端。如图16所示,图9的可动装置20的插座32配置在笔记本电脑NP这样的电器的附近。该可动装置20不刚性地支承电器。在对电器供电时,将电器的电源插头PL插入到从可动装置20垂下的插座32。具备该可动装置20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对于位于远离壁W的位置的电器也能够供电。因而,电器的配置自由度提高。
也可以代替插座32或除插座32以外,将能够供电的其它插口、图12所示的作为供电端口的支持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连接器CN设置于可动装置20的滑动管28的下端部。可动装置20的支持USB的连接器CN与具备USB端子的电器连接,从而对于位于远离壁W的位置的USB电器也能够供电。因而,电器的配置自由度提高。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位置调整构件包括导管27、伸缩管28以及能够变更受电侧壳体21与导管27所成的角度的接头J。导管27的基端部经由接头J与 受电侧壳体21连结。优选的是,接头J构成为能够在对导管27施加规定的力时变更导管27的角度,并保持其变更后的角度。插座32的可动范围变大,因此电器的配置自由度提高。接头J也可以设置于图4和图8所示的可动装置20。接头J例如是万向接头(universal joint)。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位置调整构件包括接头J和下垂臂42。下垂臂42经由接头J与受电侧壳体21连接。液晶电视E与下垂臂42连结。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可动装置20包括设置于伸缩管28的挂定构件(日语:掛け止め部材)43和插座32。例如能够将送风衣架44这样的电器挂在挂定构件43上。送风衣架44包括内置于中空的衣架主体的风扇电机M。通过将从送风衣架44向外部引出的电线45的前端的电源插头PL插入到伸缩管28的插座32,来对风扇电机M供电。通过风扇电机M的旋转而产生的风在衣架主体的内部流通,从形成于下侧加固筒44a的喷出孔44b向下方喷出,促进衣物的干燥。可动装置20的挂定构件43沿壁W配置于希望的位置,因此送风衣架44的配置自由度提高,能够在希望的位置使衣物快速干燥。
图11的送风衣架44构成为送出冷风,但是在另外的例子中,送风衣架44构成为内置加热器来送出暖风。图11的可动装置20包括用于挂住送风衣架44的挂定构件43,但是在另外的例子中,送风衣架44直接固定设置、即一体形成于可动装置20的受电侧壳体21。并且在另外的例子中,可动装置20的受电侧壳体21的装饰面21b的形状具有送风衣架44的形状。
如图12所示,位置调整构件也可以是波纹管状的挠性臂(flexible arm)51。挠性臂51包括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同一形状的连结体51a。各连结体51a包括球体端部和凹面端部。通过将一个连结体51a的球体端部与另外的连结体51a的凹面端部连结,来形成波纹管式的挠性臂51。凹面端部的凹面与球体端部的外表面能够滑动。优选的是,凹面端部的凹面与球体端部的外表面的滑动阻力设定成在使挠性臂51变形为弓状时保持其变形后的形状。
图12的挠性臂51是具有所形成的贯通孔的中空筒。连接线L1、L2穿过该贯通孔,连接线L1、L2不露出到挠性臂51之外。
如图12所示,波纹管式的挠性臂51的基端部与受电侧壳体21的装饰面21b连结。在臂51的前端部设置有支持USB的连接器CN。具备挠性臂51的可动装置20使支持USB的连接器CN能到达的范围变广。其结果,可动装置20的支持USB的连接器CN能够与具备USB连接器CN1的市面上的电器E0连接,来对该电器E0供电。因而,电器E0的配置自由度提高。
连接线L1、L2不限定于穿过挠性臂51内的贯通孔。连接线L1、L2也可以在不具有贯通孔的挠性臂的外表面例如卷绕成螺旋状来与前端部的支持USB的连接器CN连接。
也可以在挠性臂51的前端部代替支持USB的连接器CN或除支持USB的连接器CN以外设置图4和图8所示的插座32。
如图13所示,可动装置20的位置调整构件包括第一臂A1、第二臂A2、第一接头J1以及第二接头J2。第一臂A1的基端部经由第一接头J1与受电侧壳体21连结。第一臂A1的前端部经由第二接头J2与第二臂A2的基端部连结。在第二臂A2的前端部设置有插座32或支持USB的连接器CN。
优选的是,接头J1构成为能够在施加规定的力时变更第一臂A1的角度并保持其变更后的角度。同样地,优选的是,接头J2能够在施加规定的力时变更第一臂A1与第二臂A2所成的角度并保持该变更后的角度。
如图14的(a)、(b)所示,可动装置20的位置调整构件包括多个伸缩管P1、P2、P3和接头J。最细的伸缩管P1的前端部经由接头J与受电侧壳体21的装饰面21b连结。在最粗的伸缩管P3的基端部设置有插座32或支持USB的连接器CN。
优选的是,伸缩管P1、P2、P3之间的伸缩阻力被设定成能够在施加规定的力时变更全长并保持该变更后的长度。同样地,优选的是,接头J构成为能够在施加规定的力时变更装饰面21b与管P1所成的角度并保持该变更后的角度。
根据图14的位置调整构件,伸缩管P3的前端能够在希望的位置朝向希望的方向,而且,保持该位置和方向。在该状态下,插座32或支持USB的连接 器CN能够与商用的电器的电源插头连接来对该电器供电。
优选的是,在受电侧壳体21内配置有能够随着伸缩管P1、P2、P3的收缩将连接线L1、L2回卷到受电侧壳体21内的卷盘(reel)。该卷盘构成为在伸缩管P1、P2、P3伸长时将回卷的连接线L1、L2放回。
位置调整构件也可以是缩放仪(pantograph)。
位置调整构件只要是能够变更形状并能够独立固定的位置调整构件即可,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和变更例。
如图15~图17所示,也可以在供电装置10的供电侧壳体11上设置多个可动装置20。在图15的例子中,多个电器(壁挂扬声器E1、壁挂电视E)分别由多个可动装置20支承并供电。该非接触供电系统能够实现适于利用者能够将影像设备和音响设备配置到任意的位置的家庭影院的房间R。
在图16的例子中,多个电器(壁挂照明器具E2、壁挂电扇E3以及壁挂电视E)由对应的可动装置20支承并供电。一个可动装置20的壁挂插座32对笔记本电脑NP供电。该非接触供电系统能够实现利用者能够将多个电器配置到任意的位置的房间R。
在图17的例子中,多个电器(壁挂天象仪E4、壁挂投影仪E5、壁挂空调传感器E6以及壁挂空气净化器E7)由对应的可动装置20支承并供电。一个可动装置20的壁挂插座32根据需要对其它电器供电。该非接触供电系统能够实现利用者能够将多个电器配置到任意的位置的房间R。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0具有仅形成于供电侧壳体11的上表面即设置面11c的导槽11d。在图18的(c)所示的例子中,供电装置10具有形成于设置面11c的导槽11d以及形成于设置面11c的相反侧的面(下表面11e)的第二导槽11f。图13所示的可动装置20包括设置于受电侧壳体21的下表面的第二设置板22a。该第二设置板22a包括与形成于供电侧壳体11的下表面11e的第二导槽11f相卡合的第二突片23a。导槽11f和突片23a分别作为引导部和被引导部而发挥功能。第二设置板22a作为设置构件而发挥功能。受电侧壳体21的突片23和第二突片23a分别与形成于供电侧壳体11的设置面11c和下表面11e的导 槽11d和第二导槽11f卡合。其结果,受电侧壳体21(可动装置20)在夹持供电侧壳体11(供电装置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同时以能够相对于供电侧壳体11滑动的方式与其牢固连结。
例如,在将图18的(c)的供电侧壳体11(供电装置10)设置于房间R的天花板的情况下,图13的受电侧壳体21(可动装置20)不从供电侧壳体11(供电装置10)脱落地沿受电侧壳体21移动。
在图18的(a)的例子中,供电侧壳体11(供电装置10)具有形成于设置面11c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导轨52。在图18的(b)的例子中,供电侧壳体11(供电装置10)具有分别形成于设置面11c和下表面11e的导轨52和第二导轨52a。图18的(a)、(b)的供电装置10能够与可动装置20一起使用,该可动装置20包括具有与导轨52和第二导轨52a对应的凹部的设置板22和第二设置板22a。
受电侧壳体21的前表面不限定于四方形,也可以变更为如图8所示的三角形、如图9所示的椭圆形、如图10所示的半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0在供电侧壳体11内具备一个初级线圈12。该初级线圈12形成与供电面11b相对并且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长条状的线圈面。在图19的(a)的例子中,初级线圈12是在供电侧壳体11内形成在一个方向上配置的多个线圈面的一个线圈,一个线圈面的中间位置偏离于邻接的线圈面的中间位置。
在图19的(b)的例子中,初级线圈12是在供电侧壳体11内在一个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初级线圈的阵列,各初级线圈形成与供电面相对的线圈面。如图19的(b)所示,按每个初级线圈12设置高频逆变器15。
供电装置10的供电侧壳体11不限定于水平地配置于壁W,也可以倾斜地配置于壁W。
如图20和图21所示,供电侧壳体11也可以上下地配置于壁W。在该情况下,供电侧壳体11的供电面11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等间距地形成的多个水平的支承槽53。支承槽53的下表面具有导槽11d。
在可动装置20的设置板22从水平方向插入到支承槽53时,突片23与支承 槽53的导槽11d相卡合,如图21所示,可动装置20(受电侧壳体11)被设置于供电侧壳体11。利用者能够通过将可动装置20的设置板22插入到任意的支承槽53,来将可动装置20配置到任意的高度。如图21所示,利用者也可以对供电侧壳体11设置多个可动装置20,对多个电器E0供电。
供电装置10的供电侧壳体11不限定于固定设置于壁W。也可以如图22的(a)、(b)所示那样,使供电侧壳体11的前表面从壁W露出或突出,使供电侧壳体11的剩余的部分内嵌设置于壁W中,对该供电装置10配置可动装置20。另外,也可以如图22的(a)、(b)所示那样,对设置于壁W的凹处55中的供电装置10配置可动装置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供电装置10的供电侧壳体11固定设置于壁W,但是也可以使供电装置与建筑物的柱、梁、框等构造构件、门梁等功能构件、表现出设计性的分隔构件等一体化或内置化。由此,通过使供电装置的存在不显眼,能够提高房间的设计性。
设置供电装置10的场所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是天花板、地面,另外也可以是浴室、走廊、楼梯等的壁。并且,不限于屋内,也可以是屋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受电侧壳体21的装饰面21b设置表示从供电装置10的受电状态的指示灯5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供电侧壳体11的供电面11b上设置金属探测传感器,在金属探测传感器检测出金属异物时,高频逆变器15停止向初级线圈12通电。供电装置10或可动装置20也可以利用蜂鸣器或灯等来通知检测出金属异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0也可以具备检测可动装置20的检测器,供电装置10和可动装置20也可以具有通信功能。例如,也可以由供电装置10探测可动装置20的存在,仅在认证为该可动装置20是正规的可动装置时开始供电。具有检测功能和通信功能中的一方或两方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在如图19的(b)那样在供电装置10并排设置有多个初级线圈12时,能够实施仅对面对受电侧壳体21的受电面21a的初级线圈12选择性地通电的供电控制方法,从而 能够实现省电化。该供电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检测出的可动装置20的位置,仅驱动与面对该可动装置20的受电面21a的初级线圈12对应的高频逆变器1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高频逆变器15输入商用电源,但是也可以输入二次电池等直流电源。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整流电路和平滑化电路。另外,根据情况,需要对二次电池等直流电源设置DC/DC转换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高频逆变器15不限于配置在供电侧壳体11内,高频逆变器15也可以配置在供电侧壳体11之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突片23和导槽11d引导可动装置20的移动。突片23和导槽11d的形状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是截面为三角形状。在另外的例子中,设置板22也可以具有车轮或辊来代替突片23。通过使该车轮或辊沿导槽11d转动来引导可动装置20的移动。该车轮或辊也可以由设置于可动装置20(例如设置板22)的电动机驱动。另外,可动装置20能够包括用于驱动该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电路以及接收用于控制驱动控制电路的信号的接收机。利用者例如操作便携式的遥控器来控制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和驱动时间,由此能够从远离可动装置20的位置将可动装置20移动到希望的位置。遥控器也可以是移动电话。
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和若干变形例的位置调整构件。连接线L1、L2从受电侧壳体21被引出到外部,设置于连接线L1、L2的前端部的插座32(支持USB的连接器CN)从受电侧壳体21垂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26生成与搭载于可动装置20的电器相应的峰值和频率的交流电压,但是也可以生成与搭载的电器相应的直流电压。
电源电路26也可以构成为生成多个种类的输出电压(还包括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也可以输出根据搭载于可动装置20的电器而切换所得的输出电压。由此,一个可动装置20能够支持规格不同的各种电器。
不限定于在受电侧壳体21内设置电源电路26,也可以将电源电路26和插座32设置于位置调整构件。还可以将电源电路26和插座32设置于设备安装器 具3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可动装置20上安装电器的例子。也可以使电器本身具有包括可动装置机构、次级线圈25、电源电路26等的受电侧壳体的功能和构造。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组合。

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动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供电装置(10)和可动装置(20)。可动装置(20)设置于供电装置(10)的供电侧壳体(11),在该可动装置(20)上设置有液晶电视(E)。如果使可动装置(20)沿供电侧壳体(11)移动,则液晶电视(E)能够配置到房间(R)的壁(W)的希望的位置。使液晶电视(E)相对于设置于受电侧壳体(21)的导管(27)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将液晶电视(E)配置到希望的高度。使液晶电视(E)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