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9347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48503.5

申请日:

2014.09.05

公开号:

CN104186547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N 61/00登记生效日:201711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杨新兰变更后权利人:重庆永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37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吉塘村变更后权利人:400056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红星村12社|||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61/00申请日:20140905|||公开

IPC分类号:

A01N61/00; A01N25/12; A01P7/04; A01P21/00; A01N51/00(2006.01)N; A01N47/02(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61/00

申请人:

杨新兰

发明人:

杨新兰

地址:

537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吉塘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由有效成分、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组成;所述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组成,其中腐植酸在颗粒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噻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氟虫腈在颗粒剂中重量百分比为0.5%~3%。本发明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对蔗区产生抗性的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降低用药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由有效成分、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组成,其中腐植酸在颗粒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噻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氟虫腈在颗粒剂中重量百分比为0.5%~3%。

说明书

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颗粒剂,具体是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
背景技术
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主要是动、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长期复杂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腐植酸的结构复杂,具有离子交换、螯合、絮凝和溶胶等作用,因而腐植酸类产品在各产业中发挥相应的功能。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许恩光发表的文章《腐植酸类农药:回顾与思考》公开了:腐植酸与农药配伍组成的农药复合体,具有腐植酸和农药的双重特性,具有农药增效、降低毒性,双向调节、刺激生长、改善品质和环保作用。
噻虫胺,化学名称:(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是新烟碱类中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主要用于甘蔗、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甘蔗螟虫、稻飞虱、叶蝉、蚜虫等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新品种。
氟虫腈,化学名称:(±)-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硫酰基吡唑-3-腈。是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作用,主要是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氟化物代谢,对鳞翅目、蝇类和鞘翅目等一系列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
广西是我国的甘蔗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水旱轮作机会的相应减少,致使甘蔗害虫种群数量不断累积,导致暴发为害;同时,由于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为了省工、省本,蔗农大面积减少新植蔗而不断扩大宿根蔗面积,且宿根蔗年限也逐年延长,害虫对甘蔗的为害也因此愈来愈重,其中蔗螟对甘蔗的危害尤为突出。蔗螟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都有危害,苗期为害生长点造成枯心苗,中后期钻蛀为害蔗茎,破坏蔗茎组织,阻碍甘蔗生长,降低产量和糖分,引起风折。当前,化学药剂仍是防治甘蔗螟虫的主要措施,多年来,由于防治蔗螟普遍使用呋喃丹、甲拌磷、辛硫磷等农药,用药品种单一,加上使用时间较长,害虫产生了较大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因此,筛选新药剂,合理交替使用,减缓害 虫抗药性十分必要。
发明人通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和筛选发现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这三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农药颗粒剂,用来防治甘蔗螟虫具有很好协同增效作用,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噻虫胺和腐植酸的农药颗粒剂,解决目前蔗区中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甘蔗螟虫,使甘蔗螟虫对单一药剂产生较大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由有效成分、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组成;
所述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组成,其中腐植酸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噻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0%,氟虫腈在颗粒剂中重量百分比为0.5%~3.0%。
所述粘结剂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6%,粘结剂选自:聚乙烯醇、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褐藻酸钠或木质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润湿剂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缓释剂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缓释剂选自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改性淀粉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膨润土或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含腐植酸的农药颗粒剂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含腐植酸和噻虫胺农药颗粒剂。
本发明所述的含腐植酸和噻虫胺农药颗粒剂,主要用于防治甘蔗螟虫。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组成,三种组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对蔗区产生抗性的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降低用药成本。
(2)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控甘蔗螟虫危害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甘蔗抗逆性,腐植酸中含有甘蔗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所需的营养元素,能促进甘蔗根茎发育和植株生长,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3)本发明所制备的农药颗粒剂,采用沟施、穴施、撒施的施药方法,相比常规农药喷 雾法具有低毒、低残留、更加安全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3.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制备方法:噻虫胺0.5kg,氟虫腈0.5kg,腐植酸2.5kg,聚乙烯醇3kg,烷基苯磺酸5kg,甲基纤维素3kg,高岭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3.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实施例2
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制备方法:噻虫胺0.5kg,氟虫腈1kg,腐植酸3.5kg,木质磺酸钙5kg、烷基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kg、改性淀粉5kg、硅藻土补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实施例3
8%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制备方法:噻虫胺1.5kg,氟虫腈1.5kg,腐植酸5kg,聚乙烯吡咯烷酮3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5kg、羟甲基纤维素5kg、膨润土补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8%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实施例4
4.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制备方法:噻虫胺2kg,氟虫腈0.5kg,腐植酸2kg,聚乙烯吡咯烷酮1kg,褐藻酸钠3kg,烷基磺酸盐5kg,改性淀粉4.5kg,凹凸棒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4.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实施例5
6.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制备方法:噻虫胺1kg,氟虫腈3kg,腐植酸2.5kg,聚乙烯吡咯烷酮3kg,糊精2kg,十二烷基硫酸钠3.5kg,阿拉伯胶5kg,高岭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6.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实施例6
7%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制备方法:噻虫胺1kg,氟虫腈1.5kg,腐植酸4.5kg,木质磺酸钙5kg,烷基酚聚氧乙 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kg,甲基纤维素2kg,白炭黑15kg,高岭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7%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下面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首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三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试验以噻虫胺、氟虫腈和腐植酸三种单剂作为对照药剂,以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述的配方比例配制混剂1#~混剂6#:
混剂1#: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0.5∶0.5∶2.5
混剂2#: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0.5∶1∶3.5
混剂3#: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1.5∶1.5∶5
混剂4#: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2∶0.5∶2
混剂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1∶3∶2.5
混剂6#: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1∶1.5∶4.5
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及其混配制剂对甘蔗螟虫进行联合毒力测定的试验,以甘蔗螟虫3龄幼虫为试虫;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浸虫法。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1噻虫胺、氟虫腈和腐植酸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统计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氟虫腈和腐植酸按照6个不同的比例混配对甘蔗螟虫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这三种有效成分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二、大田药效试验
(1)试验处理设置
将实施例1所配成的3.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作为产品实验处理1,亩用量2.5kg。将3%噻虫胺颗粒剂、2.5%氟虫腈颗粒剂和5%腐植酸颗粒剂作对照试验命名为处理2、处理3、处理4,亩用量分别为3.5kg、4kg和5kg。
以上处理于甘蔗下种时施药,按亩用药量与1∶10干细沙混合均匀后再均匀撒施于种植沟内,及时覆土。
(2)试验结果
施药后60天于甘蔗螟虫危害结束进行结果调查,调查每小区总苗数和甘蔗螟虫为害造成枯心苗数,计算枯心率和防治效果。枯心率=枯心苗数/总苗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枯心率-施药区枯心率)/对照区枯心率*100%。试验结果如下:
表2各处理药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处理处理苗数/株枯心苗数/株枯心率/%防效/%处理1638213.2984.52处理2650406.1571.05处理3658649.7354.25处理46247512.0243.47空白对照63513521.260.00

从上表的田间药效试验数据表可以得出,3.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效明显,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复配药剂对甘蔗螟虫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单剂单独使用效果。

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547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6547A21申请号201410448503522申请日20140905A01N61/00200601A01N25/12200601A01P7/04200601A01P21/00200601A01N51/00200601A01N47/0220060171申请人杨新兰地址5371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吉塘村72发明人杨新兰54发明名称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由有效成分、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组成;所述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

2、组成,其中腐植酸在颗粒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噻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氟虫腈在颗粒剂中重量百分比为053。本发明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对蔗区产生抗性的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降低用药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547ACN104186547A1/1页21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由有效成分、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组成,其中腐植酸在颗粒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噻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

3、百分比为052,氟虫腈在颗粒剂中重量百分比为053。权利要求书CN104186547A1/5页3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颗粒剂,具体是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背景技术0002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主要是动、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长期复杂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腐植酸的结构复杂,具有离子交换、螯合、絮凝和溶胶等作用,因而腐植酸类产品在各产业中发挥相应的功能。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许恩光发表的文章腐植酸类农药回顾与思考公开了腐植酸与农药配伍组成的农药复合体,具有腐植酸和农药的。

4、双重特性,具有农药增效、降低毒性,双向调节、刺激生长、改善品质和环保作用。0003噻虫胺,化学名称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是新烟碱类中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主要用于甘蔗、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甘蔗螟虫、稻飞虱、叶蝉、蚜虫等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新品种。0004氟虫腈,化学名称5氨基12,6二氯,三氟对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硫酰基吡唑3腈。是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作用,主要是阻碍昆虫氨基丁酸控制的氟化物代谢,对。

5、鳞翅目、蝇类和鞘翅目等一系列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0005广西是我国的甘蔗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水旱轮作机会的相应减少,致使甘蔗害虫种群数量不断累积,导致暴发为害;同时,由于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为了省工、省本,蔗农大面积减少新植蔗而不断扩大宿根蔗面积,且宿根蔗年限也逐年延长,害虫对甘蔗的为害也因此愈来愈重,其中蔗螟对甘蔗的危害尤为突出。蔗螟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都有危害,苗期为害生长点造成枯心苗,中后期钻蛀为害蔗茎,破坏蔗茎组织,阻碍甘蔗生长,降低产量和糖分,引起风折。当前,化学药剂仍是防治甘蔗螟虫的主要措施,多年来,由于防治蔗螟普遍使用呋喃丹、甲拌磷、辛硫磷等农药,用药品种单。

6、一,加上使用时间较长,害虫产生了较大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因此,筛选新药剂,合理交替使用,减缓害虫抗药性十分必要。0006发明人通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和筛选发现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这三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农药颗粒剂,用来防治甘蔗螟虫具有很好协同增效作用,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噻虫胺和腐植酸的农药颗粒剂,解决目前蔗区中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甘蔗螟虫,使甘蔗螟虫对单一药剂产生较大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的问题。说明书CN104186547A2/5页40008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含腐植酸和噻虫胺的农药颗粒剂,由有效成分、粘结。

7、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组成;0009所述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组成,其中腐植酸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噻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0,氟虫腈在颗粒剂中重量百分比为0530。0010所述粘结剂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6,粘结剂选自聚乙烯醇、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褐藻酸钠或木质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0011所述的润湿剂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0012所述的缓释剂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缓释剂选自甲基纤维素、。

8、羟甲基纤维素、改性淀粉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或多种。0013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膨润土或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0014所述的含腐植酸的农药颗粒剂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和载体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含腐植酸和噻虫胺农药颗粒剂。0015本发明所述的含腐植酸和噻虫胺农药颗粒剂,主要用于防治甘蔗螟虫。00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71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由腐植酸、噻虫胺和氟虫腈组成,三种组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对蔗区产生抗性的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施药。

9、次数和施药量,降低用药成本。00182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控甘蔗螟虫危害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甘蔗抗逆性,腐植酸中含有甘蔗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所需的营养元素,能促进甘蔗根茎发育和植株生长,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00193本发明所制备的农药颗粒剂,采用沟施、穴施、撒施的施药方法,相比常规农药喷雾法具有低毒、低残留、更加安全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0020实施例100213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22制备方法噻虫胺05KG,氟虫腈05KG,腐植酸25KG,聚乙烯醇3KG,烷基苯磺酸5KG,甲基纤维素3KG,高岭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3。

10、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23实施例20024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25制备方法噻虫胺05KG,氟虫腈1KG,腐植酸35KG,木质磺酸钙5KG、烷基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KG、改性淀粉5KG、硅藻土补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说明书CN104186547A3/5页50026实施例300278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28制备方法噻虫胺15KG,氟虫腈15KG,腐植酸5KG,聚乙烯吡咯烷酮3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5KG、羟甲基纤维素5KG、膨润土补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

11、8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29实施例400304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31制备方法噻虫胺2KG,氟虫腈05KG,腐植酸2KG,聚乙烯吡咯烷酮1KG,褐藻酸钠3KG,烷基磺酸盐5KG,改性淀粉45KG,凹凸棒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4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32实施例500336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34制备方法噻虫胺1KG,氟虫腈3KG,腐植酸25KG,聚乙烯吡咯烷酮3KG,糊精2KG,十二烷基硫酸钠35KG,阿拉伯胶5KG,高岭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6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

12、0035实施例600367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37制备方法噻虫胺1KG,氟虫腈15KG,腐植酸45KG,木质磺酸钙5KG,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KG,甲基纤维素2KG,白炭黑15KG,高岭土补足至100KG,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成7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0038下面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首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三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0039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0040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

13、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0041试验以噻虫胺、氟虫腈和腐植酸三种单剂作为对照药剂,以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述的配方比例配制混剂1混剂60042混剂1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0505250043混剂2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051350044混剂3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151550045混剂4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20520046混剂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13250047混剂6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115450048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及其混配制剂对甘蔗螟虫进行联合毒力测定的试验,以甘蔗螟虫3龄幼虫为试虫;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

14、006,浸虫法。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0049表1噻虫胺、氟虫腈和腐植酸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统计0050说明书CN104186547A4/5页60051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氟虫腈和腐植酸按照6个不同的比例混配对甘蔗螟虫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这三种有效成分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0052二、大田药效试验00531试验处理设置0054将实施例1所配成的3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作为产品实验处理1,亩用量25KG。将3噻虫胺颗粒剂、25氟虫腈颗粒剂和5腐植酸颗粒剂作对照试验命名为处理2、处理3、处理4,亩用量分别为35KG、4KG和5KG。0055以上处理于。

15、甘蔗下种时施药,按亩用药量与110干细沙混合均匀后再均匀撒施于种植沟内,及时覆土。00562试验结果0057施药后60天于甘蔗螟虫危害结束进行结果调查,调查每小区总苗数和甘蔗螟虫为害造成枯心苗数,计算枯心率和防治效果。枯心率枯心苗数/总苗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枯心率施药区枯心率/对照区枯心率100。试验结果如下0058表2各处理药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药效试验0059处理处理苗数/株枯心苗数/株枯心率/防效/处理1638213298452处理2650406157105处理3658649735425处理46247512024347空白对照63513521260000060从上表的田间药效试验数据表可以得出,35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颗粒剂对说明书CN104186547A5/5页7甘蔗螟虫的防效明显,噻虫胺、氟虫腈、腐植酸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复配药剂对甘蔗螟虫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单剂单独使用效果。说明书CN1041865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