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842637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432364.8

申请日:

2016.12.23

公开号:

CN206289887U

公开日:

2017.06.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D13/04; E04D13/064

主分类号:

E04D13/04

申请人: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若衡

地址:

570125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19号城中城A座2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罗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包括覆盖于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所述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将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同时,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容纳腔将屋顶平面的积水盛装且排出,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建筑,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屋面天沟结构,所述屋面天沟结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于两侧墙面(1)间预留的变形缝表
面的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板(3)的底部设置有
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31),所述容纳腔(31)的外表面与所述变
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的侧壁上设置有
与排水管连通、用于排出其盛装的积水的排水口(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具体为U型结构
腔室,且所述容纳腔(31)上正对所述变形缝侧壁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变形缝的侧壁表面平
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盖板
(3)顶部、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板(6),且所述过滤板(6)上的各个过滤孔均与所述盖板(3)
的通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面(1)的顶
部、用于使积水趋向于流入到所述过滤板(6)的过滤孔的引流斜坡(5),所述过滤板(6)的侧
壁与所述引流斜坡(5)的侧壁紧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板(6)的
底部和所述盖板(3)的顶部间的密封垫,且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从所述过滤板
(6)的过滤孔流入至所述容纳腔(31)中的流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的侧
壁为弹性材料层。
8.一种建筑,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天
沟结构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

说明书

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本实用
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屋面天沟结构的建筑。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在工业与民
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
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
全。

对此,其解决办法为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
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这种将建筑物垂
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

目前,各类建筑物的顶部屋面在遇到变形缝时都将其防水作为重点处理,从国家
标准图集可以看出,都是将变形缝的两侧壁上砌起半米左右高的挡墙,然后将防水层做到
挡墙内收边,这样自然就对屋顶平面的利用带来影响,并且由于顶部屋面上的挡墙的存在,
当维修人员需要跨越挡墙进行维护操作时,将会造成不便与危险,同时,部分屋面需要放置
各种太阳能设备,有的屋面可以晾晒衣物,甚至有的屋面还能够当做体育运动场所。

因此,如何在保证建筑物屋顶平面的防水排水的基础上,使得屋顶平面的利用面
积增大,同时方便维修作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能够保证建筑物顶部平面的
防水排水的基础上,使得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增大,并且方便维修作业。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屋面天沟结构的建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包括覆盖于两
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
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
所述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排水管连通、用于排出其盛装的积水的排
水口。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具体为U型结构腔室,且所述容纳腔上正对所述变形缝侧壁的
两个侧面均与所述变形缝的侧壁表面平行。

优选地,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盖板顶部、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板,且所述过
滤板上的各个过滤孔均与所述盖板的通孔相通。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面的顶部、用于使积水趋向于流入到所述过滤板的
过滤孔的引流斜坡,所述过滤板的侧壁与所述引流斜坡的侧壁紧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
封层。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板的底部和所述盖板的顶部间的密封垫,且所述
密封垫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从所述过滤板的过滤孔流入至所述容纳腔中的流通孔。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为弹性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屋面天沟结构,其
中,所述屋面天沟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主要包括盖板和容纳腔。其中,盖
板设置于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上,主要用于覆盖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
缝。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该通孔主要用于将屋顶平面的积水引流排出,且
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与该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重要的是,容纳腔的外
表面与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同时,该屋面天沟结构
通过盖板底部设置的容纳腔将屋顶平面的积水盛装且排出,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
排水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变形缝的两侧壁上砌起半米左右高的挡墙,该屋面天沟结
构通过盖板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如
此,维修人员在屋顶进行维护作业时,无需翻越挡墙,方便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
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

墙面—1,预埋件—2,盖板—3,容纳腔—31,角钢—4,引流斜坡—5,过滤板—6,排
水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屋面天沟结构主要包括盖板3和
容纳腔31。

其中,建筑物的顶部结构一般可为平屋面结构。盖板3设置于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
留的变形缝表面上,主要用于覆盖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

盖板3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该通孔主要用于将屋顶平面的积水引流
排出,且盖板3的底部设置有与该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31。重要的是,
容纳腔31的外表面与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
的变形缝遮蔽,同时,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底部设置的容纳腔31将屋顶平面的积水盛
装且排出,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将建筑物两
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如此,维修人员在屋顶进行
维护作业时,无需翻越挡墙,方便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
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

考虑到建筑物顶部平面的排水能力,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容纳腔31
的侧壁上开设排水口7,排水口7与排水管连通,该排水管可以为雨水斗系统的一部分,方便
建筑物顶部平面的排水。

基于此,在关于容纳腔3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其设计为U型结构,且U
型结构腔室上正对变形缝侧壁的两个侧面均与变形缝的侧壁表面平行,如此,容纳腔31的
两侧到各自对应的变形缝的侧壁的距离相等,在墙面发生热胀冷缩时,两侧的墙面均具有
相同的最大变形量,并且容纳腔31的盛装积水体积效果最佳,同时,U型结构腔室的深度根
据应用环境确定,通常为500mm。当然,也可以将容纳腔31设计为V型结构腔室或任意封闭结
构腔室。

由于积水从建筑物顶部平面流入到容纳腔31中,积水中可能存在杂质,这些杂质
会堵塞排水口7,最终导致建筑物顶部整体排水效果差。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在盖板3顶部
安装可拆卸的过滤板6,过滤板6上设置的各个过滤孔均与盖板3的通孔相通,保证积水经其
过滤后顺利流入容纳腔31内。

同时,为了使得建筑物顶部平面的积水尽快排放,防止其渗透,可以在墙面1的顶
部增设引流斜坡5。该引流斜坡5的表面呈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高度渐变的斜面,如此,当雨水
落到其表面时,将在斜面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向高度渐低的方向流动,如此对雨水形成引
流效果。此时,需要将过滤板6的侧壁与引流斜坡5的侧壁紧贴,如此,从引流斜坡5的表面滑
落的积水即可顺利过渡到过滤板6的过滤孔中。

此外,为了提高防水性,可在过滤板6的侧壁与引流斜坡5的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层,
从而使得积水在引流斜坡5的斜面上滑落时,避免从两者间的缝隙中渗漏。

容纳腔31在长期使用后,由于积水灌入其中,很容易蓄积杂质,为此需要对其进行
定期清扫。而当清除容纳腔31中的杂质时,需要将过滤板6从盖板3上提起,为了方便维修人
员进行作业,可以在引流斜坡5的内侧壁上安装角钢4,该角钢4能够方便维修人员直接拆装
过滤板6。

基于安装角钢4后的防水性问题,防止积水从角钢4和过滤板6的缝隙中渗入至容
纳腔31中,可以在过滤板6的底部和盖板3的顶部之间增设有密封垫,该密封垫上设置有流
通孔,该流通孔主要用于使积水从过滤板6的过滤孔流入至容纳腔31中,并且还能够防止积
水从角钢4和过滤板6的缝隙中渗入至容纳腔31中。

上述密封层和密封垫均采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者硅胶等,不仅可以防水渗
漏,并且不能阻碍变形缝发生形变。

为了方便盖板3固定安装在墙面1顶部,可以在墙面1顶部设置有预埋件2,并将盖
板3焊接在预埋件2上。

以容纳腔31为U型结构腔室为例,考虑到变形缝的作用,为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变
形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量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可以将U型结构腔室的侧壁设计为弹性
材料层,该弹性材料层具有弹性,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如此,当墙面变形量
增大到与容纳腔31的外壁紧贴时,容纳腔31的外壁能够产生形变,以使得墙面继续进行形
变,满足变形缝的变形量,从而避免建筑物的破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屋面天沟结构,其
中,该屋面天沟结构与上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屋面天沟结构主要包括盖板3和容纳腔31。其中,
建筑物的顶部结构一般可为平板型。盖板3设置于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上,
主要用于覆盖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盖板3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该通孔主
要用于将屋顶平面的积水引流排出,且盖板3的底部设置有与该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
出积水的容纳腔31。重要的是,容纳腔31的外表面与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
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将建筑物两侧墙面
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同时,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底部设置的容纳腔31将屋顶平面的
积水盛装且排出,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变形缝的
两侧壁上砌起半米左右高的挡墙,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
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如此,维修人员在屋顶进行维护作业时,无
需翻越挡墙,方便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保证了建筑物顶
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包括覆盖于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所述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将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同时,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