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材轧机出口处保持冷轧带材干燥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轧机出口处保持冷轧带材干燥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在带才输出区引出轧制液和/或用于阻隔喷向带材表面的液体的机构,在这里,这些此外合作构成一个功能单元的机构由安置在轧制带材上方和下方的、固定安装的卫板机构和活动的卫板机构、一个辊身吹拂机构、一个辊身间隙密封和一个烟雾抽吸机构组成。
背景技术
除了良好的平坦度和最佳的厚度公差外,生产厂家对冷轧带材产品提出的优选地质量要求还包括在冷轧带材轧制设备出口处的带材应该是干燥的,以避免表面缺陷如污点,从而能够继续加工带材。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不同的装置措施,其目的是要获得没有水和轧制液的干燥带材。为此,有时采用了吹拂机构、卫板机构以及这些装置措施的组合形式。
于是,DE4422422A1公开了一种用于非接触地在轧机出口处封闭在卫板和工作辊之间的缝隙的装置,在这里,一块带有缝隙喷口的卫板大致沿工作辊表面的切向被安置在与工作辊表面和轧制带材较近的位置上。卫板在其正面上具有一个近似沿辊表面的切向并离辊表面较近地布置的呈刃状缩小的端部,该端部被制造和布置成能够在该端部和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象喷嘴的且横截面一直扩大的流动通道。
通常,用于制造干燥带材的已知装置和措施非常耗能、复杂并且阻碍了换辊和调节辊缝并且发出了扰人的噪音。
有时,即便不希望有的水气离带材表面足够源,但还是无法获得符合要求的干燥冷轧带材,这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水气在带材表面上沉积和/或一起移动的起因,在这里,起因可能如下:
-轧制液被辊带动并被甩到离开的带材上;
-轧制液在带材边缘旁边喷射穿过辊缝并由此又到了带材上;
-烟雾凝结在设备出口区里并滴落到带材上。
为了获得确实没有扰人的水气的冷轧带材,在EP07656969B1中提出了,各种用于挡隔并排出轧制液的机构被组装成一个功能单元。在这里,通过一个固定安装的卫板机构将水雾缭绕的轧制区与成品轧制带材分隔开,该卫板机构的一部分在运行带钢之上被接到机架平台上并且卫板机构的另一部分在运行带钢之下被接到底板上。一个附加的由活动部分构成的活动的卫板机构用于尽量将水雾缭绕的轧制区与成品轧制带材分隔开,但由于该部分能移动饿允许有利地接近轧辊,例如在换辊时。同时,这些活动部分完成了带钢导板功能和/或带钢传输机构的功能。成挡板构造的该活动部分此时能有选择地或是机械地固定调节或是根据辊身磨损情况来调节。
其它的安装组成部分是
-一个用于防止被挤压的轧制液被传输到成品轧制带材上的辊身吹拂机构;
-一个辊身间隙密封,它使在轧制带材上方的水雾缭绕的轧制空间与成品轧制带材分隔开;
-一个带材边缘吹拂机构,借此将在带材边缘侧旁所夹杂的轧制油从轧制带材上向两旁吹落。
-一个在带材通道里的烟雾抽吸机构,它借助一股在轧制带材上方和下方与带材运行方向相反的平行气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如EP0765696B1所述的被称为DS装置(干带装置)的保持冷轧带材干燥的装置,从而保证轧制带材无液滴地离开该DS装置并且在轧制带材上只留有由乳化液成分和轧制作业决定的残余油量。
在一个在机架立柱之间布置在运行带材上方和下方的上述类型的保持冷轧带材干燥的轧机装置里,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特征来完成所提出的任务,即该装置具有:
-一个安置在轧制带材上方的上方带材导板,该上方带材导板整合有由风扇带动的并借助一低压喷嘴并具有一个呈缝隙喷口形式的上辊身间隙密封的带材吹拂机构;
-一个安置在轧制带材下面的并整合有下带材导板的独立的抽吸机构。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
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部分,该装置总体上在带材输出区里包括以下配合工作的设备部件:
-在轧制带材上方和下方的固定安装的卫板机构;
-具有风扇驱动的低压喷嘴的上带材吹拂机构;
-上辊身吹拂机构;
-上辊身间隙密封;
-上带材导板,它具有用于容纳安置在轧制带材上方的吹气喷嘴的并用于补充上卫板机构的调节机构;
-带材通道,它具有在轧制带材下方的独立的抽吸机构并整合有下带材导板。
由于这些单独部件的合作,结果防止了轧制带材在离开辊缝后会被轧制油或乳化液弄脏。在轧制带材旁边经辊缝漏过来的轧制油或乳化液按规定被侧排走并由下抽吸机构从出口区被排走。因此保证了轧制带材上表面和下表面没有液滴地离开出口区并且只有由乳化液成分和轧制作业决定的残余油量留在带材上。
具体地说,得到了以下具体效果:
-固定安装的机架卫板机构在轧制带材上方一直延伸到机架平台以及在轧制带材下方一直延伸到底板,该卫板机构将水雾缭绕的轧制区与成品轧制带材分隔开;
-带有风扇驱动的低压喷嘴的上带材吹拂机构侧向排走除轧制带材外还经辊缝漏过的乳化液;
-上辊身吹拂机构防止被挤压的乳化液沿轧辊向下流并且到达成品带材上,被挤压的乳化液通过气流被侧向排走;
-成缝隙喷口形式的上辊身密封利用柯恩达效应(在这里,从缝隙喷口缝隙中流出的气流环绕弧形辊表面流动)在带材导板的前端区域里非接触地使在带材导板上方的区域与轧辊分隔开并由此使该区域与成品轧制带材分隔开;
-上带材导板可以移动地成一个20°-45°的角度并同时这样布置,即能够顺利地换辊;
-所形成的在运行带材下方有独立的抽吸作用的带材通道在辊缝后产生了预定的带材边缘环流。这种抽吸能够由风扇驱动地通过安置在带材下面的抽吸盘或借助喷嘴来完成,这些喷嘴分区域接通地在运行带材下面被安装在一个带材导向台里。此时,带材通道如此构成,即它也能被用作用于带才头部的穿带辅助机构。
尽管上述组成部件的最佳利用只在其功能合作时获得,但它们也可以尤其是在已投入运行的轧机里成功地作为单独部件来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示意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细节、优点和特征。附图所示为:
图1以垂直局剖图表示保持冷轧带材干燥的装置;
图1a是图1所示的辊身间隙密封的放大视图;
图2以垂直局剖图表示在抽吸机构中的抽吸气流的流动路线;
图3以俯视图表示在低压喷嘴后的气流流动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省略原来的轧机机架的情况下,图1示出了两个支承辊31、32和在支承辊之间的两个工作辊33、34,在这里,工作辊的辊缝12是可调的。在从轧机出来的轧制带材10(在图中从左向右)的上方和下方,有一个由轧辊31、32、33、34和轧制带材10构成的水雾缭绕的轧制区11,离开的轧制带材10应该与该轧制区11屏蔽隔开。
为此,首先,该水雾缭绕的轧制区11通过一个固定安装的上卫板机构1和一个固定安装的下卫板机构2已经部分地与成品轧制带材10分隔开。活动的卫板机构补充固定安装的卫板机构1、2。
在轧制带材10上方,这种补充就是一个可移动地构成的上方带材导板3,它包括一个由风扇带动的并整合有低压喷嘴7的带材吹拂机构4。带材吹拂机构4向前延长向上工作辊33并靠近辊身间隙密封5地具有一个缝隙喷口6并且该带材吹拂机构一直延伸到紧贴着工作辊33。通过特殊地构成缝隙喷蔻,在利用柯恩达效应的情况下实现了残留在工作辊和缝隙喷蔻6之间的缝隙的密封。而这种作用造成从缝隙喷口6出来的气流沿着工作辊33的紧跟在缝隙喷口6后的弧形辊面流动并因而压回附着在辊面上的液体。尤其是如图1a的放大视图所示,能清楚看到辊身间隙密封5的缝隙喷口6。
除了缝隙喷口6(用于吹拂工作辊)和低压喷嘴7(用于吹拂带材)外,还在工作辊33的上方区域里安装有一个辊身吹拂机构9,通过该机构,在工作辊33的转向上排开仍附着在工作辊上的液体并因而将液体排离开轧制带材10。
在轧制带材10的下方,为了补充固定安装的下卫板机构2而装有一个抽吸机构16,它的前端通过一个一直伸到下工作辊34的下带材导板17被加长。抽吸机构16被构造成它能够与上方带材导板3一起构成一条带材通道15,轧制带材10穿过该带材通道,并且该抽吸机构被构造成它也能被用作轧制带材头部的穿带辅助机构。抽吸机构15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抽吸盘18,其上接有乳化液排出管19和排气管20。
在图2里以垂直剖视图表示抽吸机构16和由此出现的气流方向21。在轧制带材10的上方存在一个高气压,而通过抽吸气体在轧制带材10下面出现负压。由此出现的气流21流动路线在轧制带材10上方平行于轧制带材地移向轧制带材边缘并且贴着边缘向下进入抽吸盘18。在这里,空气转向抽吸盘18的中心。空气随后又被引导入排气管20中,利用该排气管将空气从该系统里排出。通过使气流从垂直向下(在轧制带材边缘)转到水平(朝向抽吸盘的中心),完成了离心排出乳化液或轧制油滴,它们随后被收集在沉淀腔22里并从那里用乳化液排出管19排走。在图2里强调示出了对保持冷轧带材干燥很重要的轧制带材边缘区13。
在图3里示出了风扇带动的带材吹拂机构4的气流方向14。空气与轧制带材运行方向相反地并且已呈扇形展开地离开低压喷嘴7并且随后由于低压喷嘴7的薄片7′而对称散布到整个轧制带材上表面30上地流向带材边缘。这样一来,与轧制带材10一起离开辊缝12的轧制油被可靠地排向两旁的带材边缘并从那里通过抽吸机构16的环绕带材边缘流动的空气被向下送入抽吸盘18中。
可以看到,该保持冷轧带材干燥的装置的所有示出构件及其在新型DS装置中的作用方式是本发明的主要特征。该装置最好与取决于带宽的辊缝润滑机构配合作用,确切地说,与轴向移动的轧辊或固定的轧辊无关地配合工作。
在这里,本发明不局限于所示的实施例。根据需要,可以改变一些单独构件及其联接关系,但该装置在这里最好这样设计,即它可靠防止呈液滴状的水气回落在带材上或烟雾沉积在轧制带材10上,由此优化了带材质量。在这里,保持本发明的实施结构以及上方的带材吹拂机构4的强制气流和下方的抽吸机构16的强制气流以及上述构件的总体配合作用是重要的。
附图标记一览表
1、2-固定安装的卫板机构;3-上方带材导板;4-带材吹拂机构;5-上辊身间隙密封;6-缝隙喷口;7-低压喷嘴;7′-薄片;9-辊身吹拂机构;10-轧制带材;11-上、下轧制区;12-辊缝;13-轧制带材边缘区;14-7的气流方向;15-带材通道;16-下抽吸机构;17-下带材导板;18-抽吸盘;19-乳化液排出管;20-排气管;21-16的气流方向;22-沉淀腔(用于乳化液/轧制油);30、30′-轧制带材表面;31、32-支承辊;33、34-工作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