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启停水锤效应消除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扬程给水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泵启停水锤效应消除装
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大流量、高扬程的给排
水设备被应用到建筑、市政及水利等工程领域,同时该类高扬程、长距离给排水工程中存在
的水锤现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高扬程、长距离给排水工程为了减轻水锤影响,多采用水锤消除器,但工程实
践表明,单纯在水泵出水管路上安装水锤消除器,效果较差。当水泵骤启、骤停瞬间,水锤现
象严重,极大地影响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
另外,目前高扬程、长距离给排水工程还通过水泵缓启、缓停方式来防止水锤现象
的产生。正常情况下,该种方式可有效防止水锤现象,但如遇突发停电等意外情况,水泵骤
停后,水锤现象不可避免,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目前高扬程、长距离给排水工程需要一套安装简易、稳定可靠的水锤消
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高扬程、长距离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水锤现象,提供
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水泵启停水锤效应消除装置,它可降低甚至消除水泵
启停瞬间产生的水锤现象,保证系统管路的安全可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水泵出
水干管、出水干管止回阀、检修闸阀一、旁通管、泄压支管止回阀、泄压阀、检修闸阀二、膨胀
水箱;所述水泵出水干管的B端与水泵连接,A端与给排水系统出口连接,水泵出水干管上安
装有出水干管止回阀,出水干管止回阀下游接有旁通管,旁通管上安装有检修闸阀一,旁通
管中部连接泄压支管,泄压支管上依次安装有泄压支管止回阀和泄压阀,泄压支管的C端接
地漏、集水坑或其它排水措施处,旁通管在泄压支管后接有检修闸阀二,旁通管末端与膨胀
水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旁通管与泄压支管的管径相同,水泵出水干管的管径大于旁通管
的管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一方面能够在水泵骤停瞬间为管路
补水,消除或降低管路负压,从水锤形成的过程去减轻水锤的作用;另一方面,水锤形成后,
采用超压泄水的方式,将压力控制在极限值以下,充分保护管路,另外,当水泵骤起、骤停
时,还可以通过膨胀水箱平衡管道压力,消除或降低启泵水锤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水泵出水干管1、出水干管止回阀2、检修闸阀一3、旁通管4、泄压支
管止回阀5、泄压阀6、检修闸阀二7、膨胀水箱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
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水泵出水干管1、出水干管
止回阀2、检修闸阀一3、旁通管4、泄压支管止回阀5、泄压阀6、检修闸阀二7、膨胀水箱8;所
述水泵出水干管1的B端与水泵连接,A端与给排水系统出口连接,水泵出水干管1上安装有
出水干管止回阀2,出水干管止回阀2下游接有旁通管4,旁通管4上安装有检修闸阀一3,旁
通管4中部连接泄压支管,泄压支管上依次安装有泄压支管止回阀5和泄压阀6,泄压支管的
C端接地漏、集水坑或其它排水措施处,旁通管4在泄压支管后接有检修闸阀二7,旁通管4末
端与膨胀水箱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旁通管4与泄压支管的管径相同,水泵出水干管1的管径大于旁通
管4的管径。
水泵骤起瞬间,压力一部分推动水流沿主干管水泵出水干管1流动,一部分为膨胀
水箱8补水,随着膨胀水箱8补水的进行,膨胀水箱8的压力不断增大,最终与水泵出水压力
一致保持恒定,因此可消除或减小启泵水锤效应;水泵骤停后,由于水流惯性在出水干管止
回阀2下游产生负压,膨胀水箱8通过旁通管4为水泵出水干管1补水,防止水气分离,水流惯
性结束后,存在负压回流,产生水锤效应的可能,水锤效应主要作用在出水干管止回阀2下
游处,水锤效应发生在此处,作用力通过旁通管4传导至泄压阀6及膨胀水箱8,一方面为膨
胀水箱8补水,一方面压力高于泄压值时,泄压阀6泄压,减少水锤效应作用力,消除或降低
水锤效应对管道的影响。
本具体实施方式能够从水锤效应形成过程及水锤效应作用过程两方面减小甚至
消除水锤效应,能够有效降低水泵启停水锤效应的危害,维护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