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820904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02993.6

申请日:

2016.08.19

公开号:

CN206052913U

公开日:

2017.03.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F1/00; E03F5/04; E03F5/10

主分类号:

E03F1/00

申请人:

姜士新

发明人:

姜士新; 王桂芹; 郝小贞; 韩鹏; 丁传浩

地址:

251100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城齐鲁大街2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耿媛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溢流井、连通溢流井底部的蓄水池、连通蓄水池的打水井;所述溢流井的上口设有井篦,中上部设有若干排水口,每个排水口连通有伸向地下的雨水支管,中下部设有净化雨水的过滤层,过滤层的下方设有鹅卵石层;所述蓄水池的上层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处设置多个伸到蓄水池之外的毛细透排水带。本装置在完成排涝任务的同时,既可以将雨水补偿到地下,又可以部分雨水或地下水收集后再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井、连通溢流井的蓄水池
(9)、连通蓄水池(9)的打水井(3);所述溢流井的上口设有井篦(1),中上部设有若干排水
口,每个排水口连通有伸向地下的雨水支管(5),中下部设有净化雨水的过滤层(6),过滤层
(6)的下方设有鹅卵石层(7);所述蓄水池(9)的上层设有过滤层(6),过滤层(6)处设置多个
伸到蓄水池(9)之外的毛细透排水带(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排水口覆
盖有透水土工布(4),过滤层(6)上覆盖有透水土工布(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雨水支管(5)
长度为5-12米,密布有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伸到蓄水池(9)之
外的毛细透排水带(8)周围覆盖有碎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篦(1)下侧
设有截污筐(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6)为
过滤棉,过滤精度为1-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雨水支管(5)
为地下1米以下的水平或倾斜伸入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的上口
的高度低于打水井(3)的上口,蓄水池(9)位于打水井(3)和溢流井的下方。

说明书

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处理和地下水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
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为满足城市水资源的需求,人们不断加大针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力度,致使超采
严重、城市地下储水量锐减、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漏斗面积相应扩大。同时,高地面硬化
率使得雨水径流增加,下渗不足致使不能及时补给地下水,而引发地面沉降、塌陷和开裂等
地质灾害。降雨期间,作为重要水资源的城市雨水径流通过雨水管道大量外排,不能有效渗
入地下补给地下水,浪费严重,甚至在遭遇暴雨袭击时,因雨水管道排水能力有限,不能及
时排走,致使城区大面积集水,造成城市内涝,引发城市雨洪灾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完成排涝任务的同时,既
可以将雨水补偿到地下,又可以部分雨水或地下水收集后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溢流井、连通溢流井底部的蓄水池、连通蓄
水池的打水井;所述溢流井的上口设有井篦,中上部设有若干排水口,每个排水口连通有伸
向地下的雨水支管,中下部设有净化雨水的过滤层,过滤层的下方设有鹅卵石层;所述蓄水
池的上层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处设置多个伸到蓄水池之外的毛细透排水带。

优选的,所述每个排水口覆盖有透水土工布,过滤层上覆盖有透水土工布。

优选的,每个雨水支管长度为5-12米,密布有排水孔。

优选的,伸到蓄水池之外的毛细透排水带周围覆盖有碎石层。

优选的,所述井篦下侧设有截污筐,截留树叶、较大砂石等杂物,也便于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为过滤棉,过滤精度为1-5微米,是基于对雨水的过滤质量不
高、过滤速度要快的考虑。

优选的,每个雨水支管为地下1米以下的水平或倾斜伸入布置。

优选的,所述溢流井的上口的高度低于打水井的上口,蓄水池位于打水井和溢流
井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溢流井可以完成基本的排涝任务和对雨水进行粗过
滤,雨水支管会将过量的雨水分散渗入地下,过滤后的雨水会补充到地下蓄水池,毛细透排
水带利用其负压吸水的能力将部分地下水同样补充到蓄水池,做为非饮用水进行灌溉、清
洗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碎石层)。

图中1为井篦,2为截污筐,3为打水井,4为透水土工布,5为雨水支管,6为过滤层,7
为鹅卵石层,8为毛细透排水带,9为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溢流井、连通溢流井底部的蓄水池9、连通
蓄水池9的打水井3,溢流井的上口的高度低于打水井3的上口,蓄水池9位于打水井3和溢流
井的下方;所述溢流井的上口设有井篦1和截污筐2,中上部设有三个排水口,每个排水口连
通有伸向地下的密布排水孔的雨水支管5,其长度为6米,中下部设有过滤精度为1-5微米的
过滤层6,过滤层6的下方设有鹅卵石层7;所述蓄水池9的上层设有过滤层6,过滤层6处设置
12个伸出蓄水池9的毛细透排水带8;所述每个排水口覆盖有透水土工布4,过滤层6上覆盖
有透水土工布4。

本装置上口的截污筐2可以截留体积较大的砂石等杂物,淤泥会随水流进入过滤
层6的上方并堆积,清理时可以用清理淤泥的装置抽取。当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排水量
过大,来不及排出的水会随雨水支管5渗入地下,所以雨水支管5的布置一般是在地下1米以
下水平或倾斜伸入布置。

本装置对过滤水质的要求不高,只需要保证清洗或者灌溉用的非饮用水,而且要
考虑到溢流井过滤要快速,以免影响排水效果,所以过滤精度控制看不到水中云状物的1-5
微米范围内。

毛细透排水带8利用毛细原理将地下水负压吸入过滤层5再进入蓄水池9,这是蓄
水池9非雨天或者非排水状态下的第二个补充来源,当蓄水池9饱和时,水压会压迫毛细透
排水排8,从而停止吸水,所以毛细透排水带8要设于蓄水池9的上侧,而不是下侧或周边。伸
向蓄水池9之外的毛细透排水带8部分周边应铺设碎石层,以提高其渗透率,此外还具有一
个优点,即水分中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自动产生水土分离,造成表面沉降,对保
护土壤流失有一定作用。

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和地下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溢流井、连通溢流井底部的蓄水池、连通蓄水池的打水井;所述溢流井的上口设有井篦,中上部设有若干排水口,每个排水口连通有伸向地下的雨水支管,中下部设有净化雨水的过滤层,过滤层的下方设有鹅卵石层;所述蓄水池的上层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处设置多个伸到蓄水池之外的毛细透排水带。本装置在完成排涝任务的同时,既可以将雨水补偿到地下,又可以部分雨水或地下水收集后再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