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用户的供水系统中,为了保证给用户提供足够的水压,在供水管路上安装有
水泵,水泵可提高管路中的水压,从而保证管路中的水源能够到达各个用户的使用电。
其中,用户在用水的时间点、用水量都是不固定的,如,大多数在中午和晚上7点左
右为用水高峰期,而夜间用水量较少,在用水量较大的时候,会导致管路中的水压极速下
降,导致部分用户的出水量减小,影响正常使用。
由此,在供水系统中包括有1台常用水泵、1台备用变频水泵、1台变频器;常用水泵
处于常年工作状态,变频泵会根据用户的用水量,即根据管道中的水压,在用水量较大时
候,变频器根据用水量的大小控制变频水泵工作,从而使管道内的水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值内,以保证用户正常生活用水。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两台水泵中,常用水泵常年满负荷的工作,极易损害,需要经常更换;而变频水
泵通常低功率下工作,使用效率低下,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使供水系统整体的用寿命较
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供水系统的使用寿
命,降低运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水系统,包括:
从水源端向用户端供水的供水管路;
第一变频水泵,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用于对供水管路的用户端加压;
第二变频水泵,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用于对供水管路的用户端加压;
第一供电线路;
经变频器变频后的第二供电线路;
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供水管路上,并与所述变频器电连接;
定时切换电路,其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接入,其第二电能输入端
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接入,其第一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变频水泵连接,其第二电能输出
端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连接,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得的水压在预定压力范围值内,定时切换电路用于在第一时
间段使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
在第二时间段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
泵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所述定时切换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用于
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从所述供水管路获取的水压;
当所述水压小于所述预定压力范围值,且大于设定阈值,定时切换电路在第一时
间段使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停止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
电,在第二时间段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停止对第
二变频水泵供电。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变频水泵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并联;
与所述第一变频水泵串联的第一逆止阀,用于阻止供水管路上朝向所述水源端流
向的水流;
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串联的第二逆止阀,用于阻止供水管路上朝向所述水源端流
向的水流;
定时切换电路用于当所述水压小于所述设定阈值设定之间后,停止所述第一供电
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或第二变频泵供电,停止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或第二变频水
泵供电。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所述定时切换电路包括定时器以及电源切换电路;
所述定时器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接入,所述电源切换电
路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接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能输出端与所
述第一变频水泵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
经所述第一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一变频水泵的第一开关;
经所述第二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一变频水泵的第二开关;
经所述第一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二变频水泵的第三开关;
经所述第二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二变频水泵的第四开关;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工作的控制器
件。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还包括:
热水箱;
所述供水管路的水源端与所述热水箱连接;
所述供水管路还具有稳压罐。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所述供水管路上还具有过滤器和手动阀门。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还包括:
从所述用户端向回水端回水的回水管路;
所述回水管路的回水端与所述热水箱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供水系统,其中所述变频器的取电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供水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供水管路上的水压
在预定压力范围值内,定时切换模块对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供电中,定时切
换电路对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的电能接入信号定时切换,即第一时间段使所述第
一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在第二时间段
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使得,
第一变频泵和第二变频泵的使用效率相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常用水泵常年满负荷的工作
的情况,可提高供水泵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水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水系统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供水系统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供水系统的控制端子的接线结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供水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
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
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供水系统,其包括:
从水源端向用户端供水的供水管路;
第一变频水泵10,设置在供水管路20上,用于对供水管路20的用户端加压;
第二变频水泵30,设置在供水管路20上,用于对供水管路20的用户端加压;
第一供电线路;
经变频器40变频后的第二供电线路;
压力传感器50,设置在所述供水管路20上,并与所述变频器40电连接;
定时切换电路60,其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接入,其第二电能输入
端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接入,其第一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变频水泵10连接,其第二电能
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30连接,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50获得的水压在预定压力范围值内,定时切换电路60在第一时
间段使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10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30供
电,在第二时间段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10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二
变频水泵30供电。
之后,在第三时间段使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
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在第四时间段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
一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以此循环。
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和所述第一时间段可为相邻的两个时间段;
具体的,第一供电线路可为380V,50Hz线路。
预定压力范围值一个范围值,即在的1个变频水泵无法满足供水压力下的情况,需
要2台变频水泵同时工作中的情况下。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变频水泵的额定工作功率而定。
变频器对第二供电线路的电流频率的调节幅度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得的供水
管路的水压的压力值而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供水管路上的水压
在预定压力范围值内,定时切换模块对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供电中,定时切
换电路对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的电能接入信号定时切换,即第一时间段使所述第
一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在第二时间段
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使得,
第一变频泵和第二变频泵的使用效率相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常用水泵常年满负荷的工作
的情况,可提高供水泵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供水系统,所述定时切换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压
力传感器从所述供水管路获取的水压;
当所述水压小于所述预定压力范围值,且大于设定阈值,定时切换电路用于在第
一时间段使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停止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
泵供电,在第二时间段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停止
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之后,在第三时间段使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停止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在第四时间段使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
泵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停止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以此循环。
即,在所述水压小于所述预定压力范围值,且大于设定阈值时,只需要1台变频水
泵即可满足水压增压需求;那么,在运行中,定时切换模块对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
供电,供电中,定时切换电路对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的电能接入信号定时切换,
即,第一时间段中,单独通过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使第二变频水泵单独工
作,到第二时间段后,单独通过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使第一变频水泵单独工
作。
如图1所示,在实际供水中,如在夜间,用户用水量很小,或是几乎为零;为了进一
步的提高供水系统的使用寿命,及节能,上述的供水系统,
所述第一变频水泵10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30并联;
与所述第一变频水泵10串联的第一逆止阀11,用于阻止供水管路上朝向所述水源
端流向的水流;
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30串联的第二逆止阀31,用于阻止供水管路上朝向所述水源
端流向的水流;
定时切换电路用于当所述水压小于所述设定阈值设定之间后,停止所述第一供电
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或第二变频泵供电,停止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或第二变频水
泵供电。
设定阈值可根据实际的用户数量,供水管道所需的实际压力而定。即,到达设定阈
值后,停止对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供电,可使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处于
待机状态,从而降低其实际的运载时间,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可节约电能。
为了实现定时的切换功能,上述的供水系统,
所述定时切换电路包括定时器以及电源切换电路;
所述定时器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接入,所述电源切换电
路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接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能输出端与所
述第一变频水泵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变频水泵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可通过下述电路实现:
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
经所述第一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一变频水泵的第一开关S1;
经所述第二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一变频水泵的第二开关S2;
经所述第一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二变频水泵的第三开关S3;
经所述第二供电线路通向所述第二变频水泵的第四开关S4;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所述第四开关S4工作的
控制器件(图中未示出)。
即,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得的水压在预定压力范围值内:
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
电中,打开第一开关,关闭第二开关,关闭第三开关,打开第四开关;
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二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
电中,关闭第一开关,打开第二开关,打开第三开关,关闭第四开关;
当所述水压小于所述预定压力范围值,且大于设定阈值:
当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停止对第二变频水
泵供电中,关闭第一开关,打开第二开关,关闭第三开关,关闭第四开关;
当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停止对第一变频水泵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停止对第二变
频水泵供电中,关闭第一开关,关闭第二开关,关闭第三开关,打开第四开关;
当所述水压小于所述设定阈值设定之间后:
停止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对第一变频水泵或第二变频泵供电,停止第二供电线路对
第一变频水泵或第二变频水泵供电,关闭第一开关,关闭第二开关,关闭第三开关,关闭第
四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
第五开关S5;
所述第一供电线路通过所述第五开关S5与所述变频器的取电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件还用于控制第五开关S5的开与关。
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当中,供水系统可为热水供应系统,上述的供水系统,还
包括:
热水箱70;
所述供水管路的水源端与所述热水箱连接;
所述供水管路还具有稳压罐80。
具体的,所述供水管路上还具有过滤器和手动阀门。
具体的,上述的供水系统,还包括:从所述用户端向回水端回水的回水管路;所述
回水管路的回水端与所述热水箱连接。
上述的供水系统,所述变频器的取电端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
如图4所示,上述的供水系统,所述电源切换电路中控制端子的接线图中:
KM1:第一变频水泵变频接触器;KM3:第一变频水泵工频接触器;FR1:第一变频水
泵热继电器;KM2:第一变频水泵变频接触器;KM4:第一变频水泵工频接触器;FR2:第一变频
水泵热继电器;SA:启停开关。压力传感器即压力变送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
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
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
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
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
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
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
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
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
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
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
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
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
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
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
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
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
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
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
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
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
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
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
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