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8124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3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7239.0

申请日:

2002.12.12

公开号:

CN1615267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6B 11/04申请日:20021212授权公告日:20090304终止日期:201412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1/04

主分类号:

B66B11/04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森田进; 下宫浩志; 林美克; 吉川正巳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谢喜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梯装置,包括: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4)的升降井(2);设置在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8);将该升降井(2)与机械室(8)隔开的机械室底部(12)。另外,在机械室(8)的侧壁(10)的一个面上设有出入口(24),与出入口(24)留有规定间隔而将机械台(14)配置在机械室底部(12)内。而且,在机械室底部(12)的下方设有一对支承梁(32,34),对所述机械台(14)进行支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的升降井;
设置在所述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
将所述升降井与所述机械室隔开的机械室底部;
设置在所述机械室侧壁的一个面上的出入口,
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机械台;
设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下方、且对所述机械台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承梁中的至少1根,配置在相对于包含与设有所述出入口的面相对的面的侧壁大致平行的方向,且与设有所述出入口的面留有规定间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梁配置在相对设有所述出入口的面为大致垂直的方向,且留有间隔地平行配置2根。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底部,在配置所述机械台的位置处具有机械台用开口,
所述机械台配置在所述机械台用开口部分。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还具有绳索固定部,该绳索固定部对用于所述电梯用轿厢升降的绳索的至少一端进行固定,
所述绳索固定部由所述一对梁支承,且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地配置。

6.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利用绳索而对电梯用轿厢进行悬吊升降的升降井;
设置在所述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
将所述升降井与所述机械室隔开的机械室底部;
设置在所述机械室侧壁的一个面上的出入口;
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机械台;
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且对所述绳索的至少一端进行固定的绳索固定部;
设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下方、且对所述绳索固定部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梁。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承梁中的至少1根,配置在相对于包含与设有所述出入口的面相对的面的侧壁大致平行的方向,且与设有所述出入口的面留有规定间隔。

8.
  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底部,在配置所述绳索固定部的位置处具有绳索固定部用开口,
所述绳索固定部配置在所述绳索固定部用开口部分。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底部具有关闭所述绳索固定用开口的盖板,
所述盖板配置在所述开口的所述绳索固定部的上方,且与所述底面具有相同高度。

说明书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更具体地说,作为具有设置在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的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的电梯装置,是较佳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图10是包含用于说明传统电梯装置500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电梯装置500的F-F’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电梯装置500具有升降井2,悬吊有轿厢4及配重6。另外,在升降井2的上部设有机械室8。
升降井2及机械室8的四周由侧壁10围住。另外,机械室8由机械室底部12从升降井2隔开。
在机械室8的机械室底部12上部设有机械台15,在机械台14的上部设有用于将轿厢4悬吊在升降井2内进行升降的卷扬机16。另外,在机械室8设有用于对卷扬机16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控制盘20和调速机22。而且,在机械室8的侧壁10的一个面上设有出入口24,并具有机械室门26。通过打开该机械室门26可出入机械室8。
机械台14包含台部80和支承台82,台部80配置在升降井2的底面上,且在相对于出入口24的设置的侧壁10平行的方向上平行地设置2根,支承台82配置在该台部80的两端且在下方相对于台部80为垂直。
但是,以往机械室8的图10方向的截面积如图10及图11所示,比升降井2的截面积大。但是,为了节省空间等,最好将机械室8的截面积做成与升降井2的截面积相同,即,升降井2的四周的侧壁直接成为机械室8的侧壁。
但是,在将上述结构的机械室8的宽度做成与升降井2相同的场合,就要在出入口24附近配置机械台14。该场合,需要采取在比机械台14上面更高的位置设置出入口24的门槛面,以使出入口24不被机械台遮挡等的措施。
另外,在机械台14的高度较高的场合,为了容易出入机械室8,需要根据门槛面的高度,而将侧壁10外侧的外部底面设置在高于机械室底部12表面的位置,或需要使用踏脚台。但是,该场合,需要设置与机械室底部12分开的外部底部或设置踏脚台,故电梯装置的设置费用和设置时间增加。
另外,即使在狭窄到与升降井2相同宽度的机械室8内,还是需要在空余的空间内配置控制盘20、调速机22等电梯装置所需的设备。但是,因为机械室8内的空间进一步变窄,在这些设备需要修理和维护检修等的场合,作业人员不得不跨过机械台14等突出物移动至进行检修的设备。因此,修理和检修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其间,在需要停止、减速电梯等的场合,还会导致电梯服务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与电梯装置的小型化对应的机械室,也可容易出入机械室和在机械室内移动的改进后的电梯装置。
即,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的升降井;设置在所述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将所述升降井与所述机械室隔开的机械室底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室侧壁的一个面上的出入口。另外,该电梯装置,具有: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机械台;设置在所述机械台下方且对所述机械台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梁。
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用于利用绳索而悬吊电梯用轿厢进行升降的升降井;设置在所述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将所述升降井与所述机械室隔开的机械室底部;设置在所述机械室侧壁的一个面上的出入口;以及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机械台。另外,该电梯装置具有: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且对所述绳索的至少一端进行固定的绳索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下方且对所述绳索固定部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梁。
由此,能确保出入口与机械台之间的底面平坦的部分。因此,进行维护检修和修理的作业人员等能容易地出入机械室,即使在作业时,只要在平面地底面上移动即可,可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电梯服务。
或者,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机械室,底面在配置机械台或绳索固定部的位置包含开口,机械台或绳索固定部配置在开口部分上。
由此,能进一步抑制机械室的出入口附近的突出物,扩大平坦的部分,使维护检修等的作业人员容易地在机械室内移动。
图1是包含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包含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包含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包含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电梯装置的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绳索固定部的、图7的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包含用于说明传统的电梯装置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电梯装置的F-F’方向的剖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各图中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上同一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首先,利用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1是包含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100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电梯装置100具有升降井2、轿厢4、配重6及机械室8。
在升降井2内悬吊有轿厢4及配重6。另外,在升降井2的上部设有机械室8。升降井2及机械室8的四周由侧壁10围住。侧壁10的各面从升降井2至上方的机械室8为止连贯。即,图1方向的截面积,在机械室8与升降井2是相同的。
机械室8是由机械室底部12从升降井2隔开的空间。另外,在机械室8内设有机械台14、卷扬机16、控制盘20和调速机22等。
另外,在机械室8的侧壁10的一个面上设有出入口24,在出入口24设有机械室门26。出入口24开口成,将机械室的内侧与外侧隔开的门槛面的高度与机械室底部12的表面高度相同。通过打开机械室门26可从出入口24出入机械室8内部。
在本说明书中,设置有出入口24的侧面称为正面(图1、图2中的左侧),与其相对的面称为背面(图1、图2中的右侧)。另外,与正面及背面平行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轿厢4的出入用的门在宽度方向开闭。
机械室底部12具有底面30、建筑梁32、34及外部底面36。底面30与轿厢4的升降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在升降井2的上部。另外,在底面30上设有2处从机械室8向升降井2贯通的绳索通孔38。
建筑梁32沿着围住升降井2及机械室8四周的侧壁10中的正面侧及背面侧的侧壁10平行配置。另外,建筑梁34相对于建筑梁32平行配置在机械室8的中央部附近。底面30配置在该3根建筑梁32、34上,由建筑梁32、34朝升降井2的上方支承。
另外,在正面侧的侧壁10的外侧设有外部底面36。外部底面36及底面30的表面与出入口24的底部具有相同的高度。
在底面30的上面设有机械台14。机械台14具有2根支承台40和2根H型钢42。支承台40在底面30上面朝宽度方向配置有2根。支承台40中的1根通过底面30设置在沿背面侧的侧壁10配置的建筑梁32的上方。另外,支承台40的另一根通过底面30设置在建筑梁34的上方。H型钢42是,2根平行且相对于支承台40垂直地配置。另外,各H型钢42的一端支承在建筑梁32上方的支承台40上,另一端支承在建筑梁34上方的支承台40上。即,机械台14横跨2根支承台40地将2根H型钢42组合构成、从上面看呈梯子状的台部。H型钢42是高度比支承台40高的梁。
在机械台14上安装有卷扬机16。卷扬机16包括卷扬机台46、卷扬机本体48及偏导器轮50、卷扬轮52。卷扬机台46横跨在2根H型钢42上而配置在机械台14上。另外,在卷扬机台46上载放有卷扬机本体48。在卷扬机台46上安装有可旋转的偏导器轮50,而且,在卷扬机本体48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卷扬轮52 。
在卷扬机16上卷绕有绳索54。绳索54的一端固定于轿厢4。绳索54从升降井2的轿厢4穿过设置在底面30上一方的绳索通孔38,进入机械室8侧。在机械室8内卷绕在卷扬轮53、偏导器轮50上,穿过另一方的绳索通孔38,再进入升降井2内部。绳索54的另一端固定于配重6。即,绳索54中间部分通过卷绕在卷扬轮52及偏导器轮50上而得到支承,在一端固定于轿厢4,将轿厢4悬吊在升降井2内,在另一端固定于配重6,将配重6悬吊在升降井2内。
在电梯装置100中,通过卷扬机16的卷扬轮52及偏导器轮50的旋转,使绳索54移动,由此,轿厢4与配重6在取得平衡的同时进行升降。另外,卷扬机16上连接有控制盘20、调速机22等,使旋转得到控制。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底面30由沿着正面及侧面的侧壁10设置的建筑梁32、与该建筑梁32平行地设置在机械室8的中央附近的建筑梁34支承。另外,机械台14一端由沿着背面侧的侧壁10设置的建筑梁32支承,另一端由配置在机械室8的机械室底部12的中央附近的建筑梁34支承。由此,通过在机械室8的底面的中央部附近配置建筑梁34,在该部分能充分支承用于支承悬吊轿厢4的卷扬机16的机械台14。因此,不再需要横跨配置在正面侧及背面侧的两端的建筑梁32上、从正面侧延伸至背面侧的长的机械台。因此,能将机械台14配置在离开出入口24附近的地方,能在出入口24附近确保一定程度的平坦的空间。由此,可使外部底面36与出入口24底部及底面30的表面做成相同高度。即,从出入口24外侧至机械室内部,且从出入口24至机械台14之间能确保平坦的底面。由此,维护检修和修理等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只要在平面的底面上移动即可,可缩短安全检修等的作业时间,提高电梯服务。
实施例1中,将建筑梁34配置在机械室8的中央部附近。但是,本发明中,建筑梁34并不局限于配置在该部分,在为了确保出入口24附近的平坦的空间而将机械台14配置在合适的位置时,只要能支承该机械台14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卷扬机16的形状、悬吊轿厢4、配重6的绳索的卷绕方法、机械台14的形状等并不局限于实施例1所说明的内容。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中,是对1∶1的牵引方式的电梯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用于2∶1牵引方式的电梯装置。另外,对于图1方向上的机械室8的截面积与升降井2的截面积相同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对应机械室8与升降井2的截面积不同的结构。
下面利用图3、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图3是包含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200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200与电梯装置100类似。
但是,电梯装置200具有与电梯装置100的机械室底部12不同的机械室底部56以及与机械台14不同的机械台58。
机械室底部56包含底面30、建筑梁32、60。底面30与电梯装置100中说明的底面30相同,具有2个绳索通孔38。另外,建筑梁32,与电梯装置100所具有的结构相同,沿着正面侧及背面侧的各侧壁10设置。建筑梁60朝与建筑梁32垂直的方向平行设置2根。
由此构成的建筑梁32、60的上部配置有底面30,底面30由其支承。
另外,在正面侧的侧壁10外侧与电梯装置100相同,设有外部底面36。底面30与外部底面36及出入口24的底部具有相同的高度。
另外,在底面30上设有机械台58。机械台58具有H型支承台62和H型钢64。H型支承台62在相对于建筑梁60垂直的方向留有规定间隔而平行设置2根。各H型支承台62,其两端分别由平行配置的2根建筑梁60支承。另外,H型钢64在相对于支承台62垂直的方向平行设置2根。各H型钢64的两端分别由平行配置的2根H型支承台62支承。即,机械台58是将H型钢64横跨H型支承台62而组合构成,从上面看时呈梯子状配置。
如此结构的机械台58的上部设有横跨在2根H型钢64上的卷扬机16。另外,与电梯装置100相同,在机械室8设有控制盘20及调速机22等。
以上说明的那样,电梯装置200中,机械台58可由底面30下方的与出入口24垂直设置的建筑梁60所支承。由此,能将机械台58配置在离开出入口24附近的地方。因此,从出入口24至机械台14的底面能确保平坦的部分。由此,将出入口24的底部设置成与底面30的表面相同高度,且与外部底面36也相同高度,可抑制出入口24附近的阶梯。因此,向机械室8的出入和在内部的移动非常容易,维护和检修作业等时,能安全、迅速地进行作业,可提高电梯服务。
本实施例2中,机械台58具有H型支承台62及H型钢64。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比如,也可如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机械台14那样,配置成由建筑梁60支承。另外,机械台58也可配置成由建筑梁32及34支承。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说明。
下面利用图5、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300进行说明。
图5是包含用于说明电梯装置300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电梯装置300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300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类似,电梯装置300所具有的机械室底部66与电梯装置100所具有的机械室底部12相同,具有底面30、建筑梁32、34及外部底面36。
但是,与机械室底部12不同,机械室底部66的底面30无绳索通孔38,在载放有机械台14的位置具有开口68。开口68具有能直接埋入机械台16的大小。
机械台14的2根支承台40中的1根直接载放在建筑梁34上得到支承。另外,另一根直接搭载在背面侧的建筑梁32上得到支承。另外,2根H型钢42配置在垂直于支承台40的方向,由支承台40支承。由此,如图6所示,机械台14从设置在底面30上的开口68埋入机械室底部66内。
另外,开口68设有盖板70,在机械台14埋入的状态下,与底面30的表面具有相同的高度。在盖板70上设有2个绳索通孔72,绳索54从该绳索通孔72向升降井2下垂。
如上所述,机械室8的机械室底部66可埋入机械台14。因此,出入口24与卷扬机16之间可进一步确保平坦的部分。另外,由此,将出入口24的底部设置成与底面30的表面相同的高度,且与外部底面36也是相同的高度,可抑制出入口24附近的阶梯。因此,向机械室8的出入和在内部的移动非常容易,维护和检修作业等时,能安全、迅速地进行作业,可提高电梯服务。
本实施例3中,对在具有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那样的建筑梁32、34的机械室底部12设有开口、机械台14从这里埋入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比如,也可在设置实施例2所说明的电梯装置200的机械台58的部分开设开口进行埋入。
另外,实施例3中,对开口68具有盖板70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是不具有盖板的结构。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或2相同,故省略说明。
下面利用图7~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400进行说明。
图7是包含用于说明电梯装置400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图7的电梯装置400的D-D’方向的剖视图。另外,图9是用于说明电梯装置400的绳索固定部74的、图7的E-E’方向的剖视图。
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400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类似。但是,相对于电梯装置100的1∶1的牵引方式,电梯装置400是2∶1牵引方式的电梯装置。
电梯装置400中,机械台14偏向正面右侧(图7中的上方)的侧壁10。另外,在朝正面左侧(图7中下方)的空余的空间设有绳索固定部74。
底面30上设有用于埋入绳索固定部74的开口76。绳索固定部74配置成从开口76埋入机械室底部12的状态下由建筑梁32、34直接支承。另外,开口76设有盖板78,与底面30的表面具有相同的高度。
具体地说,绳索固定部74具有绳索固定支承台80、绳索固定槽钢82及绳索固定板84、86。绳索固定支承台80在底面30的开口76部分平行设置2根。该2根绳索固定支承台80中的一方直接配置在建筑梁34上得到支承,另一方直接配置在背面侧的建筑梁32上得到支承。
另外,绳索固定槽钢82是截面为コ字形的槽钢,被绳索固定支承台80支承的部分具有缺口。另外,该缺口部分为了确保强度,而在与绳索固定支承台80接触的部分设有焊接部分。将如此结构的绳索固定槽钢82,在与绳索固定支承台80垂直的方向上配置2根,并使该コ字的开口部分在相互面对的状态下留有规定间隔。各绳索固定槽钢82的一端由设置在背面侧的建筑梁32上的绳索固定支承台80支承,另一端由建筑梁34上的绳索固定支承台80支承。
另外,绳索固定板84、86由绳索固定槽钢82支承。具体地说,如图7~图9所示,离出入口24近的绳索固定板84配置成由2根绳索固定槽钢82的下方部分支承。另外,配置在离背面侧的侧壁近的绳索固定板86配置成由2根绳索固定槽钢82的上方部分支承。
另外,在绳索固定板84、86上分别设有弹簧88及螺母90,在该弹簧88及螺母90上分别固定有绳索54的端部。图中,弹簧88及螺母90在各绳索固定板84、86处各记载了4个,但这是因为本实施例中悬吊轿厢4及配重6的绳索54是由4根绳索构成的缘故。如图7~图9所示,在绳索固定部74,绳索54的各个绳索分别由弹簧88及螺母90固定。
该状态下,在开口76部分,从埋入的绳索固定部74上面覆盖盖板78。盖板78上,在与绳索固定板86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在只有绳索固定板86及设置在绳索固定板86上的弹簧88及螺母90从表面露出的状态下,开口76由盖板78覆盖。由此,配置了绳索固定部74的部分也呈与底面30相同高度的平坦的状态。另外,外部底面36、底面30、盖板78及出入口24的底部都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如上所述,在电梯装置400的机械室8中,在底面30上设有开口76,从这里朝底面30的下方埋入绳索固定部74,再从其上部盖上盖板78。因此,在从出入口24至机械台14之间和设有绳索固定板84的部分,能确保平坦的部分。因此,在2∶1牵引方式的电梯装置中,能抑制卷扬机16、控制盘20及调速机22附近的突出,能更多地确保平坦的底面30。因此,进行安全检修和修理等的作业时,作业人员容易移动,可缩短电梯检查的时间等,可提高电梯服务。
实施例4中,对配置了与电梯装置100相同的机械台14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比如,也可是设置有电梯装置200的机械台58的结构。
而且,也可是比如将建筑梁的配置做成电梯装置200那样的结构。该场合,将建筑梁及机械台移动至图3、图4所示的位置,在底面30的出入口24附近的空余的部分设有开口,使至少2根建筑梁的一部分露出,只要将绳索固定部74设置成由该露出的2根建筑梁支承即可。另外,比如,也可在与沿正面侧、背面侧的侧壁10设置的建筑梁32垂直的方向设置3根建筑梁并空开规定间隔,即,与图3、图4所示的2根建筑梁60平行地再设置1根建筑梁,以建筑梁60中的1根和新设置的建筑梁为支撑,设置绳索固定部74。
另外,实施例4中,是对机械台14朝底面30上突出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比如,也可像实施例3所说明的那样,机械台14也埋入机械室底部12的结构。
另外,实施例4中,对仅将绳索固定板84埋入底面30的下方、绳索固定板86朝底面30的表面突出的场合进行了说明。这是因为在背面侧的侧壁10附近、即使有突出物也较少妨碍作业的缘故。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场合,也可是2个绳索固定板84、86都埋入底面30下方的状态。
另外,实施例4中,绳索54实际上由4根构成,因此,对各绳索固定板84、86上分别各设置4个弹簧88及螺母90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根据绳索的构成设置所需的弹簧及螺母90即可。另外,本发明中,绳索的前端并不局限于由弹簧及螺母固定,只要能可靠地固定绳索的前端,也可是其他固定方法。
另外,实施例4中对具有盖板78的场合进行了说明。
这是因为设置有平坦的盖板78的场合能容易进行移动等的缘故,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有盖板78的场合。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3相同,省略说明。
本发明中的一对梁,比如相当于实施例1~4的背面侧的建筑梁32和实施例1、3、4的建筑梁34、或实施例2的建筑梁60。另外,本发明中,机械台用开口比如相当于实施例3的开口68,绳索固定部用开口比如相当于实施例4的开口7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因所述机械台或绳索固定部可由一对支承梁支承,故能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地配置。因此,能确保出入口与机械台或绳索固定部之间的底面的平坦的部分。因此,进行维护检修和修理等的作业人员等能容易地出入机械室,即使在作业时,只要在平面的底面上移动即可,可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电梯服务。
另外,本发明中,将机械台或绳索固定部配置在机械室底部设有的开口部分,由此,能进一步抑制机械室内的突出物,更多地确保平坦的部分,使维护检修等的作业人员容易地在机械室内移动,提高作业的效率。

电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梯装置,包括: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4)的升降井(2);设置在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8);将该升降井(2)与机械室(8)隔开的机械室底部(12)。另外,在机械室(8)的侧壁(10)的一个面上设有出入口(24),与出入口(24)留有规定间隔而将机械台(14)配置在机械室底部(12)内。而且,在机械室底部(12)的下方设有一对支承梁(32,34),对所述机械台(14)进行支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