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滤色器基板与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8115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9211.0

申请日:

2004.06.02

公开号:

CN1573368A

公开日:

2005.02.0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B5/20

主分类号:

G02B5/20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川濑智己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3.06.02 JP 2003-15683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香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用于在基材(2)上区分成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的贮格围堰(4)的工序;和从喷嘴(27)向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内作为液滴(8)喷吐液状滤色器材料的材料喷吐工序;在材料喷吐工序中,让滤色器材料的液滴(8)的中心,落入到显示用点区域(6)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6)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这样,在采用液滴喷出技术形成彩色滤色器基板时,可以防止落入的液滴越过贮格围堰而侵入到邻近的区域所引起的滤色器要素间的混色。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用于在基材上区分成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区分要素的工序;和
从液滴喷吐部向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作为液滴喷吐而供给液状滤色器材料的材料喷吐工序;
在所述材料喷吐工序中,让所述滤色器材料的液滴的中心,落入到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每一个中供给多个液滴,让这些液滴的中心,落入到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滴覆盖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整个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分要素由具有疏液性的材料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假定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纵以及横的长度中较长一方的长度为L,较短一方的长度为S,则满足0.7L≤S≤L的关系。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平面形状是椭圆形、圆形或者长圆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形成的滤色器要素按照三角形配置进行排列。

8、
  一种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用于在基材上区分成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区分要素的工艺;和
从液滴喷吐部向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作为液滴喷吐而供给液状发光要素材料的材料喷吐工序;
在所述材料喷吐工序中,让所述发光要素材料的液滴的中心,落入到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每一个中供给多个液滴,让这些液滴的中心,落入到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滴覆盖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整个区域。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分要素由具有疏液性的材料形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假定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纵以及横的长度中较长一方的长度为L,较短一方的长度为S,则满足0.7L≤S≤L的关系。

13、
  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用点区域的平面形状是椭圆形、圆形或者长圆形。

14、
  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形成的发光要素按照三角形配置进行排列。

15、
  一种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实施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16、
  一种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实施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17、
  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所制造。

18、
  一种电子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实施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19、
  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机器的制造方法所制造。

说明书

彩色滤色器基板与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彩色显示时所用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在基板上形成发光要素所构成的构造体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液晶装置或电致发光装置等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移动电话机、移动信息终端机以及PDA等电子机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装置或电致发光装置等电光学装置被广泛应用在移动电话机、移动信息终端机以及PDA等电子机器中。例如为可视化显示有关电子机器的各种信息,而使用电光学装置。
使用液晶装置作为电光学装置的情况下,通过该液晶装置进行彩色显示时,在该液晶装置内部设有彩色滤色器基板。彩色滤色器基板,例如通过在透光性的玻璃等制成的基材上形成彩色滤色器来制成。所谓彩色滤色器,是指以规定的排列将R(红)、G(绿)、B(蓝)这三色滤色器要素或C(青)、M(品红)、Y(黄)这三色滤色器要素排列在平面内而制成的光学要素。
使用电致发光装置作为电光学装置的情况下,该电致发光装置内部一般设置有电致发光基板。电致发光基板,通过例如在透光性的玻璃等制成的基材上以矩阵状排列多个发光要素来制成。
然而,在基材上形成彩色滤色器来制作彩色滤色器基板时,也即在基材上形成多个滤色器要素时,以前公知的方法是采用喷墨技术在基材上形成滤色器要素(参考例如专利文献1)。该方法,在基材上形成称作贮格围堰(bank)等的区分要素将该基板分成多个区域,接下来,由喷嘴将滤色器材料作为液滴喷出到上述区域内,接着将其干燥使溶剂蒸发,形成想要的滤色器要素。
在上述以往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关于使滤色器材料的液滴喷弹到目标区域内的哪个位置上这个问题,并没有特别考虑过。实际上各个区域的喷弹位置非常散乱。这时,如果液滴材料的喷弹位置靠近区域的外缘,被喷弹出来的材料恐怕就会越过贮格围堰侵入到相邻的区域,结果导致不同颜色的滤色器材料被混色,降低了彩色滤色器的品质。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7261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在使用液滴喷吐技术制造彩色滤色器基板或电致发光基板时,防止在彩色滤色器基板的滤色器要素间或者电致发光基板的发光要素之间发生混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具有:形成用于在基材上区分成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区分要素的工序;和从液滴喷吐部向上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作为液滴喷吐而供给液状滤色器材料的材料喷吐工序;在上述材料喷吐工序中,让上述滤色器材料的液滴的中心,落入到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
在上述构成中,“基材”例如由透光性的玻璃或透光性的塑料等制成。“区分要素”例如由在基板上凸出的贮格围堰或在基板上形成的疏墨层等构成。该疏墨层,能够几乎不凸出基材的表面而形成在基材上。贮格围堰通过凸出在基板上来阻止基材表面的液状滤色器材料的流动。另外疏墨层通过其疏墨性来阻止基材表面的液状滤色器材料的流动。
“滤色器材料”由具有R(红)、G(绿)、B(蓝)或者C(青)、M(品红)、Y(黄)颜色的材料构成。该滤色器材料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使用由以树脂等透明材料为主体的各色颜料与乙二醇类的溶媒所构成的液体。另外,还可以采用将颜料、界面活性剂以及溶媒所构成的固体溶解在适当的溶媒中所得到液体。
另外,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分别被提供了从R、G、B三色中选择出来的1种颜色的材料,或者从C、M、Y三色中选择出来的1种颜色的材料。R、G、B三个显示用点区域的集合或者C、M、Y三个显示用点区域的集合构成一个像素。
“作为液滴喷出滤色器材料的材料喷出工序”,通过液滴喷出技术即所谓的喷墨技术来实现。该喷墨技术,例如最好是在储墨室中设有压电元件以及喷嘴,通过压电元件的振动引起储墨室的体积变化,从喷嘴将墨水,也即将液体作为液滴而喷出的技术。另外,喷墨技术还可以是通过对储墨室中的墨水加热使其膨胀而作为液滴从喷嘴喷出的技术。另外上述材料喷出工序中所使用的“液滴喷出部”,可以由例如像喷墨头的喷嘴那样的微细开口所构成。
如上所构成的本发明地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着眼于一个显示用点区域时,能够使提供给该区域的液滴的喷弹位置不位于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部分,也即不位于贮格围堰等区分要素的附近,防止喷出的液滴越过区分要素侵入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中所形成的滤色器要素间的混色。
在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向上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每一个中供给多个液滴。然后这时,优选让这些液滴的中心,落入到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这样能够提供足够量的滤色器材料给各个显示用点区域,且能够防止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之间的混色。
在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液滴覆盖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整个区域。
在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区分要素由具有疏液性的材料形成。这里所谓的“疏液性”是指抗拒液体的性质。如果区分要素具有疏液性,就能够降低液滴越过该区分要素的可能性,所以能够防止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之间的混色。
在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假定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纵以及横的长度中较长一方的长度为L,较短一方的长度为S,则满足0.7L≤S≤L的关系。该不等式意味着,与细长形相比,更希望使该显示用点区域为近似正方形的形状。
依据本发明,由于倾向于将滤色器材料向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部分集中喷出,在喷出的滤色器材料在显示用点区域内均匀扩散为目标,该显示用点区域的平面形状与细长形相比,更希望是近似正方形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平面形状是椭圆形、圆形或者长圆形。这样,能够使喷出的液滴材料在显示用点区域内均匀扩散。
在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形成的滤色器要素按照三角形配置进行排列。三角型排列是指如图4(c)所示的排列,具体是指,使R、G、B排列在相当于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同时在横向上使R、G、B按顺序重复排列。
多个滤色器要素的排列方法,除了三角型排列以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如图4(a)所示的条纹型排列,或者如图4(b)所示的马赛克排列。条纹型排列是指,使R、G、B颜色在纵向上分别为一列,横向上按顺序一个一个的重复排列。另外,马赛克排列是指,R、G、B颜色在纵向以及横向上均按顺序一个一个的重复排列。
在条纹型排列或马赛克排列的情况下,倾向于使各个滤色器要素形成为细长形。与此相对,在三角型排列的情况下,倾向于使各个滤色器要素形成为近似正方形的形状。如上所述,要使滤色器材料在显示用点区域内均匀扩散的情况下,更希望该显示用点区域的形状是近似正方形的形状而不是长方形。从该观点出发,滤色器材料的排列方法最好是三角型排列。
有关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具有:形成用于在基材上区分成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区分要素的工艺;和从液滴喷吐部向上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作为液滴喷吐而供给液状发光要素材料的材料喷吐工序;在上述材料喷吐工序中,让上述发光要素材料的液滴的中心,落入到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该构成的各个构成要件中,由于与先前所说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情况相同的构成要件能够起到一样的功效,这里将说明省略。
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向上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的每一个中供给多个液滴。然后这时,让这些液滴的中心,落入到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这样,能够防止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中所形成的发光要素要素间的混色。
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区分要素由具有疏液性的材料形成。如果区分要素具有疏液性,液滴越过该区分要素的可能性降低,可以防止相邻显示用点区域之间出现混色。
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假定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纵以及横的长度中较长一方的长度为L,较短一方的长度为S,则满足0.7L≤S≤L的关系。这样,通过使该显示用点区域的平面形状是近似正方形的形状而不是细长形,能够使喷射到显示用点区域内的发光要素材料在该显示用点区域内均匀扩散。
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显示用点区域的平面形状是椭圆形、圆形或者长圆形。这样,能够使喷出的液滴材料在显示用点区域内均匀扩散。
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内形成的发光要素按照三角形配置进行排列。三角型排列与条纹型排列或马赛克排列排列相比,各个显示用点区域的平面形状更近似于正方形,因此对使液滴材料在显示用点区域内均匀扩散这一点来说很理想。
有关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实施上述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或者上述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依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在多个显示用点区域之间没有混色的高品质的电光学装置。
有关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由上述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所制造。依据该电光学装置,由于能够得到在多个显示用点区域之间没有混色的滤色其要素或发光要素,能够进行鲜明的彩色显示。作为这样的电光学装置,例如可以有采用彩色滤色器基板构成的液晶装置或采用电致发光基板构成的电致发光装置。
有关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实施上述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有关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由上述电子机器的制造方法所制造。作为这样的电子机器,例如有移动电话机、移动信息终端机、PDA或者数码相机等。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工序图。
图2表示接续图1的工序图。
图3表示接续图2的工序图,(k)表示作为目标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一实施方式。
图4表示多个滤色器要素的排列配置图,(a)为条纹型排列,(b)为马赛克排列,(c)为三角型排列。
图5表示液滴喷出时的液滴着落范围一例的平面图。
图6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的截面结构图。
图7表示实施有关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一例的斜视图。
图8表示图7所示制造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9表示图7所示制造装置的材料喷出部的斜视图。
图10表示图9所示的材料喷出部主要部分的部分截断后的斜视图。
图11表示沿图10的D-D线的截面图。
图12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工序图。
图13表示接续图12的工序图。
图14表示接续图13的工序图。
图15表示接续图14的工序图。
图16表示接续图15的工序图。
图17表示电致发光装置一例的一个像素内的截面结构图。
图18表示图17的电致发光装置的等价电路的电路图。
图19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0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数码相机的示意图。
图21(a)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验条件的图,(b)表示实验结果的表。
图22表示图21(b)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中:1-彩色滤色器基板,2-基材,3-遮光层,3a-金属膜,4-贮格围堰,4a-感光性树脂,6、6g、6r、6b-显示用点区域,7a-保护层,8-液滴,9g、9r、9b-滤色器要素,20-盒体,22-喷墨头,27-喷嘴(液滴喷出部),39-加压体,41-压电元件,42a、42b-电极,51-液晶装置(电光学装置),52-液晶面板,55-液晶层,57a、57b-基板,61a、61b-基材,68-彩色滤色器,100-电致发光基板,101-电致发光装置(电光学装置),111-像素电极,111a-ITO膜,112-反射层,113、113r、113b-EL发光要素,113A-空穴注入层,113B-有机半导体膜,150-数码相机(电子机器),201-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202-滤色器形成部,203-滤色器材料供给部,204-冷却保存部,213-记录头,
E-液滴喷弹范围,P0-显示用点区域的中心,M0-滤色器材料,M1-空穴注入层材料,M2-有机半导体膜材料,S0-波形,S1-位图数据,S2-喷出时序信号,S3-位置信息,V-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下面用举出一实施方式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制造方法。本发明当然并不仅仅限定于此实施方式。另外下面开始说明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是指制造图3(k)所示的彩色滤色器基板1的方法。
在说明彩色滤色器基板制造方法之前,首先简单说明一下能够实现该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图7表示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的一例。该制造装置201包括滤色器形成部202、滤色器材料供给部203以及冷却保存部204。滤色器形成部202包括基板206、设置在基板206上的X方向驱动系统207x以及同样设置在基板206上的Y方向驱动系统207y。
X方向驱动系统207x包括驱动马达211,以及被该驱动马达211所驱动以其自身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螺纹轴212。在螺纹轴212上螺纹嵌接记录头。如果驱动马达211动作,让螺纹轴212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与其螺纹嵌接在一起的记录头213就沿着箭头X的方向来回移动。
Y方向驱动系统207y包括被固定在基板206上的螺纹轴216、旋转驱动与该螺纹轴216嵌接的嵌接部件的驱动马达217,以及被固定在该驱动马达217上的台板218。接收滤色器形成处理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基材2被放在台板218上面。如果Y方向马达217动作,让上述嵌接部件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台板218被螺纹轴216所引导沿着箭头Y的方向往返移动。Y方向是上述X方向的垂直方向。
构成Y方向驱动系统207y的螺纹轴216上设置有清洁装置208,与该清洁装置208一体的马达209的输出轴与螺纹轴216的螺纹嵌接。如果马达209动作,将清洁装置208搬送到记录头213之处,就能够由该清洁装置208来对记录头213进行清洁。
滤色器材料供给部203中配置有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器221。储存滤色器材料的容器222能够被放置在由该加热器221所围成的空间里面。另外容器222与记录头213之间由管子223连通。通过该管子223将容器222内的液体,即滤色器材料向记录头213内提供。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形成RGB三色的彩色滤色器时,备有用于R色、用于G色以及用于B色的三种制造装置201,分别被设置在不同的场所,每个制造装置201的容器222中分别装有R、G、B三色中的一种颜色的滤色器材料。
冷却保存部204由众所周知的采用冷媒气体的冷藏库226构成。该冷藏库226至少具有能够放入容器222的容积。另外在该冷藏库226的适当的位置上设有门,打开该门就能将容器222收纳在其内部。考虑到收纳该容器时的可操作性,最好将管子223从容器222上摘除。
该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201设有温度控制电路227。该温度控制电路227根据来自操作人员所操作的开关等输入装置的指示,控制冷藏库226的开/关。另外,温度控制电路227,根据配置在容器222的附近的温度传感器228所检测到的容器222的温度信息,也即根据容器222内的滤色器材料的温度信息,控制向加热器221的通电量。通过控制该通电量来控制加热器221的发热量,从而控制滤色器材料的温度。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电路227所实现的功能是将被冷藏库226所冷却的容器222内的滤色器材料升温到使用温度,例如室温,例如18℃~26℃,优选25℃~26℃。另外还可以让操作人员通过专用ON/OFF开关来单独开关冷藏库226。
构成图7中的滤色器形成部202的记录头213的底面,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图7所示的喷墨头22。该喷墨头22几乎都含有长方形的盒体20,盒体20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喷嘴27。这些喷嘴27有直径大约0.02~0.1mm的微小开口。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嘴27被分成两列,这样就形成了两列喷嘴列28,28。每个喷嘴列28中喷嘴27以一定的间隔被排列在直线上。从箭头B所示方向向这些喷嘴列28供给液体即滤色器材料。按照压电元件的振动,将被供给的滤色器材料以微小的液滴形式从喷嘴27喷出。另外喷嘴列28的列数也可以是1列或者3列。
喷墨头22如图10所示包括例如由不锈钢所制成的喷嘴板29、面对喷嘴板29配置的振动板31以及连接二者的多个隔板部件32。另外,喷嘴板29和振动板31之间,通过各隔板部件32形成了用来储存滤色器材料的多个储存室33以及暂时储存滤色器材料的储液部34。另外,多个储存室33以及储液部34之间通过通道38互相连通。另外,在振动板31的适当的位置上设有滤色器材料供给孔36,在该供给孔36中通过图7中的管子223与容器222相连。由容器222所供给的滤色器材料M0被填充到储液部34,进一步又被填充到储存室33。
构成喷墨头22的一部分的的喷嘴板29中,设置有用来将滤色器材料从储存室33以喷射状喷射出来的喷嘴27。多个该喷嘴27排列构成喷嘴列28在图9的关联说明中已经叙述过了。另外在振动板31面对储存室33的面上设置有用来给滤色器材料加压的加压体39。该加压体39如图11所示,含有压电元件41以及夹持该压电元件41的一对电极42a以及42b。
压电元件21通过对电极42a以及42b的通电,向箭头C所示外侧凸出而弹性变形,这样就具有了增大储存室33的容积的功能。一旦储存室33的容积被增大,与该被增大的容积相当的滤色器材料M0就通过通路38从储液部34流入到储存室33内。
另外,如果解除对压电元件41的通电,压电元件41与振动板31一起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储存室33也恢复到原来的容积。因此储存室33内的滤色器材料的压力上升,滤色器材料经过喷嘴变成液滴8被喷出。另外,液滴8不管是含有滤色器材料的溶剂中的哪一种,都以微小的液滴形式从喷嘴27稳定被喷出。
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201中设有图8中所示的控制装置90。该控制装置90控制图7的滤色器形成部202内的X方向马达211、Y方向马达217以及记录头213等各要素的动作。另外,制造装置201中,还设有控制图7中的清洁用马达209的动作的控制部,这里省略对该控制部的详细说明。
控制装置90包括由计算机构成的驱动信号控制部91以及由计算机构成的喷头位置控制部92。这些控制部通过信号线97能够实现信息共享。驱动信号控制部91将用于驱动记录头213的波形S0输出到模拟放大器93。另外,驱动信号控制部91将表示在哪个位置喷出滤色器材料的位图数据S1输出到时序控制部94。
模拟放大器93放大上述波形S0并传送给中继电路95。时序控制部94内藏有时序脉冲信号电路,根据上述位图数据S1将喷出时序信号S2输出给中继电路95。中继电路95,按照时序控制部94送来的喷出时序信号S2,将模拟放大器93送来的波形S0输出到记录头213的输入端口。
喷头位置控制部92将关于记录头213位置的信息S3输出给X-Y控制电路96。X-Y控制电路96根据所得到的记录头213的位置信息S3,将控制记录头213在X方向上的位置的信号输出给X方向马达211,另外,将控制台板218在Y方向上的位置的信号输出给Y方向马达217。
通过有关驱动信号控制部91以及喷头位置控制部92的上述构成,记录头213在被搭载在台板218上的基材2的期望座标位置到来时,将滤色器材料作为液滴喷出,通过这样,在基材2的期望位置上喷射涂敷滤色器材料的液滴。
下面说明使用图9中的喷墨头22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图1~图3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出构成该制造方法的各工序。另外图3(k)表示作为目标的彩色滤色器基板1。
首先图1(a)中,在由透光性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制成的基板2上,将作为制作遮光层3的材料的铬、镍、铝等作为材料,采用例如干镀法形成金属薄膜3a。这时金属薄膜3a的厚度优选在0.1~0.5μm程度。
接下来图1(b)中,以均匀厚度涂敷感光性树脂的保护层7a,通过掩模来对保护层7a进行曝光,接着显影,使保护层7a形成给定图案。接下来以该保护层图案为掩模对金属薄膜3a进行蚀刻,如图1(c)所示,形成给定形状的、本实施方式中从箭头A方向观察为格子形状的遮光层3。
接下来图1(d)中,以均匀厚度在遮光层3上形成感光性树脂4a,对其进行光刻处理,如图2(e)所示,形成与遮光层3同样形状即格子形状的给定图案的贮格围堰4。这时,最好使贮格围堰4的高度为1.0μm。
通过如此形成贮格围堰4,在基材2上形成了被该贮格围堰4所区分的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由于贮格围堰4为格子形状,这些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从箭头A方向观察呈矩阵状排列。作为贮格围堰4,并不需要特意采用黑色物质,可以采用尿烷类或者丙稀类的硬化型感光性树脂组成物。
另外,贮格围堰4的主要作用是将滤色器材料收容在显示用点区域6内,不希望在该贮格围堰4的表面上粘附滤色器材料。因此,贮格围堰4的材质最好具有抗拒滤色器材料的性质,也即是具有疏液性的材料。按照这种观点,贮格围堰4最好用氟树脂、硅树脂等制成。
如上在基材2上形成贮格围堰4之后,将该基材2搭载到图7中的台板218上的给定位置上。接着通过使X方向驱动系统207x以及Y方向驱动系统207y动作且同时使图10中的加压体39动作,进行下述的彩色滤色器形成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c)所示将G色滤色器要素9g、R色滤色器要素9r以及B色滤色器要素9b以三角型排列而形成。这里的三角型排列是指,使R、G、B排列在相当于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同时在横向上使R、G、B按顺序重复排列。
图4中除了三角型排列之外,图4(a)表示条纹型排列,图4(b)表示马赛克排列。条纹型排列是指,使R、G、B颜色在纵向上分别为一列,横向上按顺序一个一个的重复排列。另外,马赛克排列是指,R、G、B颜色在纵向以及横向上均按顺序一个一个的重复排列。另外,图4中的各个排列中的滤色器要素9g、9r以及9b的形状为了方便起见而绘制成同一形状,实际上条纹型排列以及马赛克排列中各滤色器要素形成为为细长形,与此相比,三角型排列中形成为近似正方形的形状。
进入到彩色滤色器的形成处理工序后,首先在图2(f)中,使用图9所示的喷墨头22,将G色滤色器材料以液滴8形式,喷射到应当形成G色滤色器要素的显示用点区域6g。对于一个显示用点区域多次进行该液滴喷吐,将合计的喷出量Ag预先设定为,比由贮格围堰4的高度所规定的显示用点区域6g的容积更大。所以被供给的G色滤色器材料比贮格围堰4更向上凸出。接下来,通过10分钟50℃的加热处理来进行预烘而将G色滤色器材料中的溶剂蒸发,如图2(g)所示,使G色滤色器材料的表面平坦化而形成G色滤色器要素9g。
下面在图2(h)中,使用图9所示的喷墨头22,将R色滤色器材料以液滴8形式,喷射到应当形成R色滤色器要素的显示用点区域6r。将此时合计的喷出量Ar也预先设定为,比由贮格围堰4的高度所规定的显示用点区域6r的容积更大,被供给的R色滤色器材料比贮格围堰4更向上凸出。接下来,通过10分钟50℃的加热处理来进行预烘而将R色滤色器材料中的溶剂蒸发,如图3(i)所示,使R色滤色器材料的表面平坦化而形成R色滤色器要素9r。
下面在图3(j)中,使用图9所示的喷墨头22,将B色滤色器材料以液滴8形式,喷射到应当形成B色滤色器要素的显示用点区域6b。将此时合计的喷出量Ab也预先设定为,比由贮格围堰4的高度所规定的显示用点区域6b的容积更大,被供给的B色滤色器材料比贮格围堰4更向上凸出。接下来,通过10分钟50℃的加热处理来进行预烘将B色滤色器材料中的溶剂蒸发,如图3(k)所示,使B色滤色器材料的表面平坦化而形成B色滤色器要素9b。
之后,例如通过30分钟230℃的加热来进行继烘,通过使滤色器要素硬化,使R、G、B各色的滤色器要素9r、9g、9b以给定排列,例如图4(c)中的三角型排列,排列形成彩色滤色器。另外,同时形成了由基材2以及彩色滤色器所构成的彩色滤色器基板1。
图7中所示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201执行如上所述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形成处理。在进行该形成处理期间,储存R、G或者B色滤色器材料的容器222被配置在滤色器材料供给部203上。滤色器材料通过管子223被送到记录头213。这时如果滤色器材料为使用温度即室温,例如18℃~26℃,优选是25℃~26℃,加热器221就处于不加热状态。
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形成处理结束之后,到再次启动制造装置201之前有很长时间的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从滤色器材料供给部203中取出滤色器材料容器222,放入到位于冷却保存部204的冷藏库226中。冷藏库226的内部被设定为比滤色器材料的使用温度更低的温度,或者比滤色器材料的劣化温度更低的温度。现在如果设定使用温度即室温为25℃~26℃,就将冷藏库226内的温度设定为约10℃。所以,被放入到冷藏库226的滤色器材料在该低温度下被冷却保存。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滤色器材料在短时间的劣化,且能够长期正常保持滤色器材料。
如上将滤色器材料在冷藏库226中冷却保存的情况下,在将该滤色器材料从冷藏库226中取出重新开始滤色器基板的形成处理时,在从冷藏库226中取出的滤色器材料升温到该使用温度即室温之前,无法开始作业。本实施方式在滤色器材料供给部203中设置有加热器221,所以如果操作人员将容器222置于该加热器221所围成的区域内,使加热器221加热,就能够使容器222内的滤色器材料在短时间内升温到使用温度,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始使用喷墨头22(参考图9)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形成处理。
另外,在开始滤色器材料的形成处理之前尚有多余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利用加热器221的发热,而使加热器材料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升温。
本实施方式的图2以及图3中所示的滤色器材料的喷出工序中,将液滴8对各显示用点区域6的喷弹位置设定为图5所示的那样的位置。具体而言,控制滤色器材料的液滴8使其中心进入到用斜线所表示的喷弹范围E内。该液滴喷弹范围E如下述决定。即,以显示用点区域6的长边的中心点的连线与短边的中心点的连线的交点P0为中心。以从中心P0到最近的显示用点区域6的边,图5中为边L1或者边L2的距离d1的30%的距离d2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就是液滴喷弹范围E。通过将液滴的喷弹位置限定在该范围E之内,能够防止喷出的液滴越过贮格围堰4侵入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6,因此能够防止相邻滤色器要素的混色。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液滴被集中在显示用点区域6的中央。因此,一旦显示用点区域6的平面形状过于细长,滤色器材料恐怕就会越过显示用点区域6的长边的边界。为避免该现象,最好使显示用点区域6的平面形状为近似正方形或者圆形的形状,而不是细长的形状。
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实验。其结果是,设上述显示用点区域6的纵边以及横边中较长的一方的长度为L,较短方的长度为S时,如果设定:
0.7L≤S≤L
就能够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困难的使滤色器材料布满显示用点区域6的全域。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R、G、B三色来作为构成彩色滤色器的滤色器要素。然而,除了R、G、B三色之外还可以使用C(青)、M(品红)、Y(黄)来作为滤色器要素。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滤色器要素9g、9r、9b的排列为如图4(c)所示的三角型排列。然而,也可以采用图4(a)中所示的条纹型排列,或者图4(b)所示的马赛克排列来代替三角型排列。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显示用点区域6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然而,显示用点区域6的平面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或者长圆形。由于这些形状没有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的角部,在需要将滤色器材料布满显示用点区域的各个角落时,这些椭圆形、圆形或者长圆形是很理想的。
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1
下面用以作为电光学装置一例的液晶装置为例子,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并不仅仅限定于此实施方式。图6显示了液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为没有采用开关元件的单纯的矩阵方式,且为能够在反射型显示与透过型显示之间进行选择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装置。
这里所显示的液晶装置51,通过在液晶面板52上设置照明装置56以及布线板54来构成。液晶面板52由从箭头A方向观察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第1基板57a、从箭头A方向观察同样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第2基板57b以及从箭头A方向观察为环形的密封材料58贴合而成。
第1基板57a与第2基板57b之间形成有缝隙,即所谓的巢隙,在该巢隙内注入液晶而形成液晶层55。符号69表示用来维持巢隙的隔片。另外,观察者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液晶装置51的。
第1基板57a含有由透光性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制成的第1基材61a。该第1基材61a的液晶侧的表面上设有反射膜62,反射膜62上设有绝缘膜63,绝缘膜63上面设有第1电极64a,第1电极64a上面设有取向膜66a。另外,在第1基材61a的照明装置56侧的表面上例如通过粘贴方式装有第1偏光板67a。
与第1基板57a相对,第2基板57b含有由透光性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制成的第2基材61b。该第2基材61b的液晶侧的表面上设有彩色滤色器68,彩色滤色器68上面设有第2电极64b,第2电极64b上面设有取向膜66b。另外,在第2基材61b外侧的表面例如通过粘贴方式装有第2偏光板67b。
第1基板57a侧的第1电极64a为沿着图6的左右方向延长的线状电极。另外,第1电极64a是由多根组成的,使其互相平行排列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也即,多个第1电极64a从箭头A方向观察为条状。
另外,第2基板57b侧的第2电极64b为沿着图6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长的线状电极。并且,第2电极64b是由多根组成的,使其互相平行排列在图6的横向方向上。也即,多个第2电极64b为沿着与第1电极64a垂直的方向上的条状。
第1电极64a与第2电极64b从箭头A方向观察在多个排列成矩阵的点处交叉,这些交叉点构成了显示用点区域。在采用由R、G、B三色或者C、M、Y三色的滤色器要素构成的彩色滤色器进行彩色显示的情况下,使三色中的一种分别对应上述点区域中的一个来配置,3色的集合成为一个单元而构成一个像素。于是,通过使该像素的多个从箭头A方向观察呈矩阵状排列,形成了有效的显示区域V,在该有效的显示区域V内显示文字、数字、图形等图像。
对应于作为显示的最小单位的显示用点区域,在反射膜62上设有开口71。这些开口71使由照明装置56所提供的面状光透过,实现了透过型显示。
第1基材61a含有越过第2基材61b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70。第1基板57a侧的第1电极64a横穿过密封材料58,延伸到该伸出部70而成为布线65。另外,在伸出部70的边缘形成外部接线端49。布线板54与该外部接线端49导电连接。第2基板57b侧的第2电极64b,通过分散在密封材料58内部的导电材料59与第1基板57a布线65相连接。另外,图6中是以和密封材料58的宽度几乎一样的尺寸绘制的导电材料59,实际上导电材料59的宽度比密封材料58的要小,因此,在密封材料58的宽度方向上存在多个导电材料59是很常见的。
在伸出部70的表面,布线65与外部接线端49之间,通过ACF58(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异向性导电膜)和驱动用IC53相连。通过该ACF48,驱动用IC53的凸块与布线65以及外部接线端49导电连接。通过该构造,从布线板54向驱动用IC53提供信号以及电压。另外,来自驱动用IC53的扫描信号以及数据信号被传送到第1电极64a或者第2电极64b。
图6中,照明装置56,从观察侧来看将缓冲材料78夹在液晶面板52的背面,作为背光的功能。该照明装置56包括被基板77所支撑的作为光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76,以及导光体72。导光体72的观察侧的表面设有扩散片73,相反侧的表面设有反射片74,点状光源LED76的光,经过导光体72的受光面72a进入导光体72的内部,在其内部传播期间从光出射面72b变成面状光被射出。
在如上所构成的液晶装置51中进行反射型显示的情况下,太阳光、室内光等外部光通过第2基板57b进入液晶层55的内部,被反射膜62反射之后,再次被提供给液晶层55。另一方面,在进行透过型显示的情况下,照明装置56的LED76发光,面状光从导光体72的光出射面72b被发射,通过设置在反射膜62上的多个开口71被提供给液晶层55。
提供光给液晶层55时,如果向第1电极64a和第2电极64b中的一方提供扫描信号,向其另一方提供数据信号,给该被提供数据信号部分的显示用点区域加载给定电压,驱动液晶,向该显示用点区域供给的光被调制。该调制针对有效显示区域V内的每个显示用点、换言之每个像素进行,将文字、数字、图形等所希望的图像形成在该有效显示区域V内,观察者从箭头A方向观察。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51的特征在于,其所包括的彩色滤色器68,使用如图7~图11中所示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通过如图1~图5中所示的制造方法而制成。依据图1~图5中所示的制造方法,如图5的相关说明所述的那样,能够防止被喷向一个显示用点区域6内的液滴侵入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从而能够防止混色。因此,以该制造方法作为一个工序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所制造出来的液晶装置51,能够拥有高品质的彩色滤色器68,从而,能够进行鲜明且高品质的显示。
变形例
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于半透过反射型的单纯的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然而,本发明除此之外,还适用于没有反射型显示功能的半透过型的单纯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或者没有透过型显示功能的反射型的单纯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或者称作TFD(Thin film Diode)等的2端子型的采用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或者称作TFT(Thin filmTransistor)等的3端子型的采用开关元件的有关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等各种液晶装置。
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2
图18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装置的电结构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图17表示该电结构的对应的机械结构的一部分的截面构造。另外,本详细说明中的电致发光基板是指,在基板上设置有EL发光要素而形成的构造体。另外,所谓电致发光装置是指,在电致发光基板上设置有反射电极或者其他光学要素而制成的电光学装置。
图18中,电致发光装置101包括输出数据信号的驱动用IC107,以及输出扫描信号的驱动用IC108。驱动用IC107向多个信号线104输出数据信号。另外,驱动用IC108向多个扫描线103输出扫描信号。扫描线103和信号线104在多个部分交叉,这些交叉部分中形成了构成像素的显示用点区域。图17中,表示G色的显示用点区域6g、R色的的显示用点区域6r以及B色的的显示用点区域6b。各个显示用点区域为包括R、G、B三色的EL发光要素中的一个区域,对应R、G、B三色的显示用点区域的集合构成一个像素。
在图18中,一个显示用点区域中包括开关薄膜三极管109、电流薄膜三极管110、像素电极111、反射电极112以及EL发光要素113。另外,发光要素113,由发G色光的发光要素113g、发R色光的发光要素113r以及发B色光的发光要素113b按照给定排列例如三角型排列配置而成。图17中,各发光要素113的下层部分的空穴注入层113A上设有上层部分的有机半导体膜113B。另外,图17表示出电流薄膜三极管110,而没有表示出存在于不同截面上的开关薄膜三极管109。
图17中,从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中选择适当的点区域,如果在该点区域的像素电极111与反射电极112之间加载给定电压,该显示用点区域6内的发光要素113便会发光,在基材102的外侧(即图17的下方侧)彩色显示文字、数字和图形等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装置101的特征在于,其所包括的EL发光要素113是通过下面所说明的有关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出来的。有关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在采用喷墨技术,也即液滴喷出技术将EL发光材料作为液滴喷出时,通过控制该液滴的喷弹位置使其进入显示用点区域6的特定的范围之内,防止了EL发光材料侵入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6内,这样就防止了在不同的EL发光材料之间的混色。所以,采用这样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所制造出来的图18以及图17中所示的电致发光装置,拥有没有混色的EL发光元件,能够进行鲜明且高品质的彩色显示。
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下面以制造图18以及图17中所示的电致发光装置中所使用的电致发光基板为例,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当然并不仅仅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图12~图16表示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工序顺序。该制造方法的目标是制造出图16(r)所示的电致发光基板100。制造该电致发光基板100时,首先,在图12(a)中,在透光性基材102上,通过以四乙氧基硅烷(tetraethoxysilane:TEOS)或氧气等作为原料气体的等离子体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优选以约2000~5000埃的厚度,形成由硅氧化膜所构成的基底保护层(图中未显示)。
接下来将基材102的温度设定为约350℃,通过等离子体CVD法,在基底保护膜的表面上以约300~700埃的厚度形成非晶硅膜的半导体膜120a。接着对半导体膜120a实施称作激光退火或者固相生长法的结晶化工序,使半导体膜120a结晶成多晶硅膜。
接下来在半导体膜120a上形成保护膜,对该保护膜进行曝光以及显影制成保护掩模,利用该掩模使半导体膜120a图案化,形成了如图12(b)所示岛状的半导体膜120b。
接下来,在形成了半导体膜120b的基材102的表面,通过以TEOS或氧气等作为原料气体,利用等离子体CVD法,如图12(c)所示,优选以约600~1500埃的厚度,形成由硅氧化膜或氮化膜所构成的栅绝缘膜121a。另外,半导体膜120b形成了电流薄膜三极管110(参考图18)的沟道区域以及源·漏区域,在不同的截面位置上还形成了图中未画出的,成为开关薄膜三极管109(参考图18)的沟道区域以及源·漏区域的半导体膜。在图12~图16所示的制造工序中,同时形成了开关薄膜三极管以及电流薄膜三极管这两种,由于二者是按照同样的顺序形成,在下面的说明中,只对电流薄膜三极管110进行了说明,而省略了对开关薄膜三极管的说明。
接下来在图12(d)中,通过以铝或钽等作为材料的溅射法形成导电膜116a。接着涂敷保护材料,通过曝光以及显影来形成保护掩模,利用该掩模对导电膜116a图案化,如图13(e)所示,形成了栅电极116
在该状态下,注入例如高温磷离子之类的杂质,如图13(f)所示,在半导体膜120b上形成了对栅电极116自我匹配的源·漏区域117a、117b。另外,没有被导入杂质的部分成了沟道区域118。
接下来在图13(g)中,形成层间绝缘膜122,之后在图13(h)中,形成接触孔123、124。接着如图14(i)所示,在该接触孔123、124内部埋入导电材料,形成中继电极126、127。
接下来如图14(j)所示,在层间绝缘膜122上形成信号线104、共通供电线105以及扫描线103(参考图18)。然后形成层间绝缘膜130以覆盖各布线的上面,在对应于中继电极的位置上形成接触孔132。接着在图14(k)中,形成ITO膜(Indium Tin Oxide)111a以便填埋接触孔132的内部。接着,在ITO膜111a上涂敷抗蚀剂,通过对该抗蚀剂进行曝光以及显影来形成保护掩模,利用该保护掩模使ITO膜111a图案化,如图14(1)所示,在信号线104、共通供电线105以及扫描线103所围成的区域内,形成了与源·漏区域117a电连接的像素电极111。
接下来,使用图9所示的喷墨头22,如图15(m)~图16(r)所示,在基材102上形成EL发光要素。这时,图15(m)中的信号线104、共通供电线105以及图18中的扫描线103起到了作为区分要素的功能,在基材102上形成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另外,图15(m)中,以6g表示形成G色发光要素的区域,以6r表示形成R色发光要素的区域,以6b表示形成B色发光要素的区域。
首先,在使基材102的上表面向上的状态下,将用来形成与图17中的EL发光要素113g的下层部分接触的空穴注入层113A的材料M1,从图9中的喷墨头22的喷嘴27作为液滴喷出,有选择地涂敷在由区分要素103、104以及105所围成的第一区域,即G色区域6g内。
将此时的喷出量A1g预先设定为,比由区分要素103、104以及105的高度所规定的显示用点区域6g的容积更大,被供给的G色发光要素材料比区分要素103、104以及105更向上凸出。接下来,通过进行加热即预烘或者光照,将材料M1中含有的溶剂蒸发,如图15(n)所示,形成表面平坦的空穴注入层113A。在空穴注入层113A的厚度没有达到期望的厚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材料M1的喷出供给处理。
接下来,如图15(o)所示,在使基材102的上表面向上的状态下,将用来在图17中的EL发光要素113g的上层部分形成有机半导体膜113B的有机半导体材料M2,从图9中的喷墨头22的喷嘴27作为液滴喷出,有选择地涂敷在由区分要素103、104以及105所围成的第一区域,即G色区域6g内。有机半导体材料M2,最好是处于溶解在溶媒中的状态的有机荧光材料。
将此时的喷出量A2g预先设定为,比由区分要素103、104以及105的高度所规定的显示用点区域6g的容积更大,被供给的有机半导体材料M2比区分要素103、104以及105更向上凸出。接下来,通过进行加热即预烘或者光照,将材料M2中含有的溶剂蒸发,如图16(p)所示,在空穴注入层113A上形成表面平坦的有机半导体膜113B。在有机半导体膜113B的厚度没有达到期望的厚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材料M2的喷出供给处理。以上通过空穴注入层113A以及有机半导体膜113B,形成了发G色光的EL发光要素113g。
接下来,在图16(p)中,对作为第二显示用点区域的R色区6r,重复图15(m)~图16(p)中所示的操作。如图16(q)所示,在R色区6r中形成了发R色光的EL发光要素113r。在图16(q)中发R色光的EL发光要素113r形成完毕后,接着对作为第三显示用点区域的B色区6b,重复图15(m)~图16(p)中所示的操作。如图16(r)所示,在B色区6b中形成了发B色光的EL发光要素113b。
如上所述,通过在图16(r)各色的EL发光要素113g、113r以及113b的形成完毕,制造出了电致发光基板。之后,如图17所示,在形成了EL发光要素113g、113r以及113b后的基材102的表面全部或者条形区域内,采用例如光刻处理以及蚀刻处理来形成反射电极112。另外,有必要时再加设其他电子要素。这样电致发光装置101就制造出来了。在该电致发光装置101中,从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中选择所期望的点区域,通过在这些点区域的像素电极111和反射电极112之间加载电压,来选择性使发光要素113g、113r以及113b发光。这样就能够在基材102侧显示文字、数字、图形等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5所示的发光要素的喷出工序中,将相对于各显示用点区域6的液滴8的喷弹位置设定为图5所示的位置。具体而言,控制滤色器材料的液滴8使其中心进入到用斜线所表示的液滴喷弹范围E内。该液滴喷弹范围E如下述决定。也即,以显示用点区域6的长边的中心点的连线与短边的中心点的连线的交点P0为中心。以到离中心P0最近的显示用点区域6的边,图5中为边L1或者边L2的距离d1的30%的距离d2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就是液滴喷弹范围E。通过将液滴的喷弹位置限定在该范围E之内,能够防止喷射出的液滴越过贮格围堰4侵入相邻的显示用点区域6,因此能够防止相邻发光要素的混色。
电子机器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图19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一实施方式。该电子机器由显示信息输出源141、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42、电源电路143、时序发生器144以及液晶装置145构成。液晶装置145包括液晶面板147以及驱动电路146。液晶145能够由采用图7~图11中所示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通过图1~图5中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而成的、图6所示的液晶装置51构成。
显示信息输出源141包括称作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存储器、称作各种盘的存储单元、协调输出数字图像信号的协调电路,根据时序发生器144所产生的各种时序信号,将称作给定格式的图像信号的显示信息提供给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41。
接下来,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42包括多个放大·反相电路、循环电路、γ校正电路以及钳位电路等众所周知的电路,执行对所输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将图像信号与时钟信号CLK一起提供给驱动电路146。这里,驱动电路146与扫描线驱动电路(图中未画出)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图中未画出)一起被总称为检查电路。另外,电源电路143向上述各构成要素提供给定电源电压。
图20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该数码相机将液晶装置作为取景器。在该数码相机150的外壳151的背面设置液晶显示单元152。该液晶显示单元152,具有作为显示拍摄物的取景器的功能。液晶显示单元152能够由采用图7~图11中所示的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装置,通过图1~图5中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而成的、图6所示的液晶装置51来构成。
外壳151的前面侧(图中为背面侧),设有包括光学透镜以及CCD等的光接收单元153。摄影者对显示在液晶显示单元152中的被摄物体画面进行确认,按下快门按钮154之后,该时刻的CCD的摄影信号就被传送并保存到电路基板155的存储器中。
外壳151的侧面,设有视频信号输出端156以及数据通信用输入输出端157。视频信号输出端156根据需要被连接到电视监视器158,另外,数据通信用输入输出端157根据需要被连接到PC机159。被保存在电路基板155的存储器中的摄像信号,通过给定操作,被输出到电视机158或者PC机159。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举出了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改变。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人所进行的实验。本实验讨论了将喷墨头的喷嘴所喷出的液滴喷弹到一个显示用点区域的哪个位置上,能够降低混色的发生这一问题。
本实验,在图21(a)中设从显示用点区域6的中心P0到最近的边的距离为B,液滴喷弹范围“E”的半径为“A”。这时,对显示用点区域6的液滴喷弹范围E的大小可以用式(1)表示。
         (A的长度/B的长度)×100(%)......(1)
根据上述式(1),如图21(b)的表所示,将液滴喷弹范围设定为15.2%、22.8%、30.4%、35.4%以及60.8%这5个种类,根据对各液滴喷弹范围中的混色的发生的程度的目视判断来判定出百分比。于是得到了如图21(b)的表中的“混色率”项所示的结果。另外,如果将该结果表示为曲线,就得到如图22中所示的曲线图。
通过图22的曲线图,可以得知混色率在液滴喷弹范围越过30%的范围时变大了。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得知,如果将液滴喷弹范围限制在30%以内范围内,就能够抑制混色的发生。

彩色滤色器基板与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彩色滤色器基板与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彩色滤色器基板与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彩色滤色器基板与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色滤色器基板与电致发光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用于在基材(2)上区分成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的贮格围堰(4)的工序;和从喷嘴(27)向所述多个显示用点区域(6)内作为液滴(8)喷吐液状滤色器材料的材料喷吐工序;在材料喷吐工序中,让滤色器材料的液滴(8)的中心,落入到显示用点区域(6)的中心附近范围,即从该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近的该显示用点区域(6)的边缘为止的距离之大约30以内的范围内。这样,在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