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陀螺仪控制汽车车窗的电路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速度传感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陀螺仪控制汽
车车窗的电路。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手环现在普遍的作用是记步,睡眠监测,大概原理就是监测你的
手环是否有震动,以震动为依据,进行记步记录和睡眠监测,但手环里的加速
度传感器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现有技术中相关技术人员还没有将手环应用到
控制智能终端,或者操作汽车以及智能遥控型装置,而且电路布局不合理,不
能与车联网或者外围设备进行准确信息交互,不能实现准确控制汽车、门禁或
者其他外部设备。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
一种通过陀螺仪控制汽车车窗的电路。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陀螺仪控制
汽车车窗的电路,其包括:第六二极管、第七发光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七
晶体管、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四
十五电阻、第四十六电阻、第四十七电阻,第四十八电阻、第四十九电阻、第
五十电阻、第五十一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三
十八电容、第三十九电容、第四十电容、第四十一电容;
车载电源端连接第六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六二极管负极连接控制电机速度
开关,所述控制电机速度开关一端连接车窗控制芯片控制端,所述第六二极管
正极还连接车窗电机一端,所述车窗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七晶体管栅极,所述第
七晶体管源极连接车窗控制芯片PWM控制端,所述第七晶体管漏极连接第四
十一电阻一端,所述第四十一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双霍尔传感器信号传输端
连接车窗控制芯片信号供应端,所述双霍尔传感器转速端连接车窗控制芯片转
速端,所述双霍尔传感器方向端连接车窗控制芯片方向端,所述车载电源端还
分别连接第四十八电阻一端、第四十九电阻一端、第五十电阻一端,第五十一
电阻一端,所述第四十八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十三电阻一端和第一开关一
端,所述第一开关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九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十四电
阻一端和第二开关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十电阻另一端分
别连接第四十五电阻一端和第三开关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另一端接地,所述第
五十一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十六电阻一端和第四开关一端,所述第四开关
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三电阻另一端,第四十四电阻另一端、第四十五电阻
另一端、第四十六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车窗控制芯片控制端,所述车窗控制芯
片信号显示端连接第四十七电阻一端,所述第四十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七发光
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七发光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
开关、第四开关分别控制四个车门车窗。
所述的通过陀螺仪控制汽车车窗的电路,优选的,所述双霍尔传感器为
TLE4966。
所述的通过陀螺仪控制汽车车窗的电路,优选的,所述车窗控制芯片为
TLE7810。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蓝牙模块,通过穿戴设备对车窗进行控
制,方便用户拿取物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环中的重力传感器能够更好与外围设备进行互联互通,
实现智能控制外围设备,并且保证控制的精度,实现生活中的智能操作,提高
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体验感受,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
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
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人机交互的方向识别装置示意
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手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手环蓝牙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手环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手环双微电压比较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手环复位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手环中央处理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汽车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汽车音响功放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车窗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方向识别装置车窗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
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
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
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
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手环和外围设备;所述手环包括,
重力传感器、电源电路和第一蓝牙模块;
所述重力传感器电源端连接电源电路供电端,所述电源电路供电端还连接
第一蓝牙模块电源端,所述重力传感器信号端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交互端,所
述中央处理器数据传输端连接第一蓝牙模块数据传输端,所述重力传感器通过
中央处理器将人体运动信息进行分析,将分析数据通过第一蓝牙模块传输到外
围设备。
所述外围设备包括:智能终端、汽车控制平台、门禁系统和遥控装置;
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数据交互端无线连接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端,所述第一蓝
牙模块数据交互端无线连接汽车控制平台数据交互端,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数据
交互端无线连接门禁系统数据交互端,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数据交互端无线连接
遥控装置数据交互端。
如图2所示,智能手环中央处理器双微电压比较信号传输端连接双微电压
比较器信号输出端,所述双微电压比较器信号接收端连接重力传感器信号输出
端,所述重力传感器信号端还连接中央处理器重力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电路
电源端连接双微电压比较器电源端,所述电源电路复位供电端连接复位电路电
源输入端,所述复位电路信号端连接中央处理器复位信号端,所述电源电路供
电端还连接第一蓝牙模块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蓝牙模块信号控制端连接中央
处理器蓝牙信号端。
如图3所示,所述蓝牙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
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
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一晶振、第
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
所述第一电容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晶振一端和蓝牙芯片晶振输入端,所述第
一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一端和接地,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晶
振另一端和蓝牙芯片晶振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蓝牙芯片参考电压
端,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蓝牙芯片接地端,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还连
接第八电容一端,所述第八电容另一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六电容一端分别连
接外部天线和第五电容一端,所述第六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另一端
连接第三电感一端,所述第三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蓝牙芯片天线信号端和第一
电感一端,所述第一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蓝牙芯片天线信号端和第二电感一
端,所述第二电感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一端,所述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
第四电容一端还连接第三电容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
一端还连接蓝牙芯片供电输出端,所述第十二电容一端连接蓝牙芯片低压供电
端,所述第十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容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一端后
接地,所述第十三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二晶振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另一端连接
第二晶振另一端,所述第二晶振连接蓝牙芯片晶振端,所述第九电容一端连接
蓝牙芯片电源端,所述第九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一端连接蓝牙芯片
稳压电源输出端,所述第十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容一端连接稳压电
源输出端,所述第十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蓝牙芯片优选为nRF8001。
如图4所示,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
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
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五电容一端和第十六电容一端,所述第十五电容
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六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六电容一端还连接稳压器
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十六电容一端还连接稳压器使能端,所述稳压器电源输出
端连接第十八电容一端和第十九电容一端,所述第十九电容另一端连接第十八
电容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稳压器参考噪声端连接第十七电容一端,所述第十七
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器优选为RT9193。
如图5所示,所述双微电压比较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
器、第三比较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
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
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阻;
第一运算放大器U1B正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A负极输入
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运算放大
器输出端和第二十一电容一端,所述第二十一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一
端和第三比较器负极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
负极输入端还连接第二十电容一端,所述第二十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一
端,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一端盒第二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
端,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另一
端,所述第三比较器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一端和第九电阻一端,所述第十
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三
比较器旁路端连接第八电阻一端,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二电容
一端和第四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
比较器旁路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和第六电阻一端,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
第三比较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一端,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
负极输入端和第二十三电容一端,所述第二十三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中央处理
器信号输出端和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入端还连接第六电阻一
端,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比较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一端,所述第
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
所述比较器优选为TLC393。
如图6所示,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
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
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
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二极管;
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二电阻一端和第一二极管负极,所述第十二电阻
另一端连接连接第十三电阻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电阻
一端和第一晶体管基极,所述第一晶体管基极还连接第二十一电阻一端,所述
第二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发射极并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集电极分
别连接第二十二电阻一端中央处理器重置端,所述第二十二电阻另一端连接中
央处理器电源端,第二十五电容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一端,所述第二十五电
容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一端,所述第二十三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
极管负极还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一端和第十四电阻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另一
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正极和第二十四电容一
端,所述第二十四电容另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另一端接
地,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一端还连接第十九电阻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另一端分
别连接第十七电阻一端和第二晶体管基极,所述第二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二十
电阻另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一端并接地,所述第十八
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发射极。
如图7所示,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开关、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
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六电容、第二十七电容、第二十
八电容、第二十九电容、第三十电容、振荡器;
控制开关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四电阻一端和处理芯片重置端,所述第二十
四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开关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端和第二十七电容一
端,所述第二十七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七电容一端还分别连接控制接
口和第二十六电容一端,上述第二十六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八电容一端分
别连接电源输入端和处理芯片电源端,所述第二十八电容另一端接地,第四电
感一端连接处理芯片开关端,所述第四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七电阻一端
和第二十刘电阻一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电阻一端和
处理芯片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六电阻另一端分
别分别连接第二十九电容一端和处理芯片参考电压端,所述第二十九电容一端
还连接第三十电容一端,所述第三十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九电容另一
端接地,所述振荡器连接处理芯片晶振端。
所述处理芯片优选为DA14580。
如图8所示,车载中控台包括:车载中央处理器、无线传输模块、功放模
块、电源模块和车窗控制电路;
车载中央处理器无线传输端连接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智能手环第一蓝
牙模块传输的数据,所述车载中央处理器功放控制端连接功放模块信号端,所
述车载中央处理器车窗控制端连接车窗控制电路控制信号端,所述电源电路电
源端连接车载中央处理器电源端。
车载中央处理器优选为C8051F040。
如图9所示,音响功放电路包括:第三十一电容、第三十二电容、第三十
三电容、第三十四电容、第三十五电容、第三十六电容、第三十七电容、第二
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五电感、第二十八电阻、
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
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
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
体管;
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三十一电容一端和第三十二电容一端,所述第三十
一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二十八电阻一端,所述第三十二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三十一
电容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三十二电容一端还连接功放芯片电源端,所述第二
十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
三十一电阻一端和第三十三电阻一端,所述第三十一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
十二电阻一端和第三十四电容一端,所述第三十四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
十二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十四电阻一端和功放芯片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三
十四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十三电阻另一端和功放芯片PWN脉冲端,所述
第三十四电阻一端还连接第三十五电阻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另一端连接第
三十六电阻一端,所述第三十六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一端和所述功
放芯片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三十六电阻一端还分别连接第三十五电容一端和第
三十七电阻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容另一端连接功放芯片晶振端,所述功放芯
片晶振端还连接第三十七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一端还连接第三十八
电阻一端,所述第三十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晶体管基极,所述第三十八电阻
一端还连接第四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四晶体管基极还连接第三晶体管基极,
所述第三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四晶体管发射极和变压器输出端,所述第三
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功放芯片集电极端和第五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五晶体
管基极连接第六晶体管基极,所述第五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六晶体管发射极,
所述第六晶体管基极还连接第三十九电阻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阻另一端分别
连接第三十八电阻一端和第六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五晶体管发射极还连接变
压器输出端,所述变压器输入端连接整流桥一端,所述整流桥另一端分别连接
电源输入端和第五电感一端,所述第五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十七电容一端
和第三十六电容一端,所述第三十七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三十六电容另一端后连
接电源输入端。
所述功放芯片优选为TL494。
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车窗控制电路包括:第六二极管、第七发光二极
管、第八二极管、第七晶体管、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
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五电阻、第四十六电阻、第四十七电阻,第四十八电阻、
第四十九电阻、第五十电阻、第五十一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
第四开关、第三十八电容、第三十九电容、第四十电容、第四十一电容;
车载电源端连接第六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六二极管负极连接控制电机速度
开关,所述控制电机速度开关一端连接车窗控制芯片控制端,所述第六二极管
正极还连接车窗电机一端,所述车窗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七晶体管栅极,所述第
七晶体管源极连接车窗控制芯片PWM控制端,所述第七晶体管漏极连接第四
十一电阻一端,所述第四十一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双霍尔传感器信号传输端
连接车窗控制芯片信号供应端,所述双霍尔传感器转速端连接车窗控制芯片转
速端,所述双霍尔传感器方向端连接车窗控制芯片方向端,所述车载电源端还
分别连接第四十八电阻一端、第四十九电阻一端、第五十电阻一端,第五十一
电阻一端,所述第四十八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十三电阻一端和第一开关一
端,所述第一开关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九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十四电
阻一端和第二开关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十电阻另一端分
别连接第四十五电阻一端和第三开关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另一端接地,所述第
五十一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十六电阻一端和第四开关一端,所述第四开关
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三电阻另一端,第四十四电阻另一端、第四十五电阻
另一端、第四十六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车窗控制芯片控制端,所述车窗控制芯
片信号显示端连接第四十七电阻一端,所述第四十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七发光
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七发光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
开关、第四开关分别控制四个车门车窗。
所述双霍尔传感器优选为TLE4966。
所述车窗控制芯片优选为TLE7810。
通过使用无线蓝牙电路传输数据,数据传输稳定,能够快速连接外围设备,
准确获取信息,该电路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上述电源电路给智能手环提供稳定电源,并且保证了低功耗,延长手环的
待机时间,节能环保。
上述双微电压比较电路能够根据重力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发出的信
号进行判断人体的上下或者左右移动,从而将比较信号发送到手环的中央处理
器进行判断,该电路运行稳定,输出信号准确。
上述复位电路能够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其充电或者复位操作,保证手环相
应部件能够稳定工作,不容易被烧毁,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
该中央处理器电路能够保证蓝牙模块以及复位电路和微电压比较器协同
工作,处理器功能强大,使手环能够准确执行用户指令。
该功放电路能够通过连接手环的蓝牙装置通过车载中控台控制音响的功
放操作,实现了音响的稳定工作。
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蓝牙模块,通过穿戴设备对车窗进行控
制,方便用户拿取物品。
上述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软件程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
“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
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
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
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