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80531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863267.3

申请日:

2015.11.02

公开号:

CN205243002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G13/04; E04G9/08; E04G17/02

主分类号:

E04G13/04

申请人:

石杨法

发明人:

石杨法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平桥石村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代理人:

林米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建筑大梁底板重复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大梁底板包括呈箱体状的本体,本体为固化塑料件,本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该本体两端的空腔,本体的两端均具有插设于空腔内的塞头,塞头为柔性的塑胶件且与空腔的腔壁相贴合。本大梁底板中的本体呈箱体状,呈当底板摔到地上时,底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不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出现破裂,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底板包括
呈箱体状的本体(1),本体(1)为固化塑料件,所述本体(1)
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该本体(1)两端的空腔(2),所述本
体(1)的两端均具有插设于所述空腔(2)内的塞头(3),所述
塞头(3)为柔性的塑胶件且与所述空腔(2)的腔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塞头(3)包括呈板状的塞体(31),所述塞体(31)上间隔
设置有若干个能够插接于所述空腔(2)内的凸台(32),相邻的
两个凸台(32)之间形成一个卡槽(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2)内具有至少两根能够与所述卡槽(33)相卡接的加
强筋(4),各加强筋(4)沿所述本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所
述加强筋(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
述加强筋(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本体(1)的顶壁和底壁
连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
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侧壁沿该本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
有凹槽(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
征在于,所述塞头(3)通过胶水与所述本体(1)相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
征在于,所述塞头(3)通过若干个连接件与所述本体(1)相连
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
征在于,所述大梁底板还包括一个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
(6)包括相对设置的且均为金属件的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
(8),所述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两者的上端均固连在
本体(1)上,所述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两者的下端通
过连接板一(9)相连接,所述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之
间具有用于卡接外部钢管(22)的卡位结构(10),所述连接板一
(9)上设有能使所述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两者下端张
开从而使所述卡位结构(10)箍紧在钢管(22)外围的张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一(9)上的椭圆形凸轮(11),
所述凸轮(11)位于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之间,所述
连接板一(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条形孔一(12)和条形孔二(13),
所述条形孔一(12)位于连接臂一(7)的侧面且两者通过可拆卸
的螺钉连接,所述条形孔二(13)位于连接臂二(8)的侧面且两
者通过可拆卸的螺钉连接,所述凸轮(11)上固定有一个用于驱
动该凸轮(11)转动的手柄(14),通过转动凸轮(11)能使凸轮
(11)顶压在连接臂一(7)的内侧面和连接臂二(8)的内侧面
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位结构(10)包括位于连接臂一(7)内侧面上的半圆形卡
槽一(15)和位于连接臂二(8)内侧面上的半圆形卡槽二(16),
所述卡槽一(15)和卡槽二(16)的位置相对设置且两者位于连
接板一(9)和本体(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一(15)由所述连接臂一(7)通过弯折形成,所述卡槽
二(16)由所述连接臂二(8)通过弯折形成,所述连接臂一(7)
和连接臂二(8)的中部还通过连接螺栓二(17)相连接,连接螺
栓二(17)的两端螺接有定位螺母三(18)和定位螺母四(19),
所述定位螺母三(18)位于连接臂一(7)的外侧,所述定位螺母
四(19)位于连接臂二(8)的外侧,所述连接臂一(7)的上端
通过固定板一(20)和所述本体(1)相固定,所述连接臂二(8)
的上端通过固定板二(21)和所述本体(1)相固定。

说明书

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领域中的大梁底板通常为木模板,根据施工时所需
的大梁尺寸在木模板上切割出相应的尺寸,拼接预期的长度,再
在木模板的两端钉上实心木条,即形成了大梁底板。但是上述大
梁底板在具体使用时容易破损,而大梁底板一旦破损只能报废,
无回收利用价值。

我国专利CN202706547U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塑料大梁底板,
该底板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筋,支撑筋中设有过塑孔,底板
与支撑筋为一体化。

上述专利中的大梁底板采用塑料制成,当大梁底板破碎后,
可将大梁底板进行粉碎回收再利用,减少建筑成本。

但是,上述专利在考虑仅仅通过回收再利用的途径来减少建
筑成本,这种方式虽然可充分利用材料,但如底板频繁地被摔碎,
粉碎再利用这一工序中所要用的设备、能源和人力都相应地增加,
从而也提高了建筑成本,因此,上述专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建
筑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
筑用的大梁底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
增强本大梁底板的抗摔性能,从而降低建筑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底板包括呈
箱体状的本体,本体为固化塑料件,所述本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开
设有贯穿该本体两端的空腔,所述本体的两端均具有插设于所述
空腔内的塞头,所述塞头为柔性的塑胶件且与所述空腔的腔壁相
贴合。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大梁底板中的本体呈箱体状,呈当底板
摔到地上时,底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与对比文件中的
底板相比,不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出现破裂,提高底板的抗摔性
能,降低建筑成本;本体内开设有空腔,可节省底板的生产材料,
从而降低建筑成本;本体两端处的塞头设计为塑胶件,当底板摔
落时,可有效地起到减震效果,进而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
建筑成本;而塞头与空腔的腔壁相贴合,则可避免施工时混凝土
进入空腔内部增加底板的重量,进而降低底板摔落时受到的冲击,
从而提高本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本体为塑料件,则
当本体被摔破时,可进行粉碎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建筑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所述塞头包括呈板状的
塞体,所述塞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能够插接于所述空腔内的凸
台,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一个卡槽。设计有凸台后,凸台与
空腔之间形成卡接的连接关系,有效地提高了塞头与本体之间的
连接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塞头与本体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避免
混凝土进入空腔内,降低底板的整体重量,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
降低建筑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所述空腔内具有至少两
根能够与所述卡槽相卡接的加强筋,各加强筋沿所述本体的宽度
方向分布,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加强筋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本体的顶壁和底壁连为一
体。空腔内设计有加强筋,可提高底板的整体强度;加强筋与卡
槽形成卡接的连接关系,有效地提高了塞头与本体之间的连接稳
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塞头与本体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避免混凝土
进入空腔内,降低底板的整体重量,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
建筑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所述本体的外侧壁沿该
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本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可在保
证底板整体强度的同时,降低底板的重量,节省生产材料,进而
降低建筑成本,同时设有凹槽后,本体和外部的大梁侧板之间可
通过凹槽进行卡接连接,提高大梁底板和大梁侧板之间的连接稳
定性,大梁侧板是指大梁浇注水泥时侧面的挡板。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塞
头通过胶水与所述本体相粘接。塞头通过胶水与本体相粘接,使
得塞头与本体连接的同时两者之间还形成了密封,避免混凝土进
入空腔内,降低底板的整体重量,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
筑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
塞头通过若干个连接件与所述本体相连接。塞头通过连接件与本
体相连接,与粘接的方式相比,不用担心连接件与会混凝土腐蚀
而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塞头与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
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所述大梁底板还包括一
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且均为金属件的连接
臂一和连接臂二,所述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两者的上端均固连在
本体上,所述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两者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一相连
接,所述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之间具有用于卡接外部钢管的卡位
结构,所述连接板一上设有能使所述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两者下
端张开从而使所述卡位结构箍紧在钢管外围的张紧结构。外部钢
管为普通的建筑用的钢管架中的钢管,其作用是起到连接和固定,
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组成一个连接在外部钢管上的连接组件,起
到使大梁底板方便固定的作用,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相对设置后,
通过张紧结构使得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的下端张开,由于连接板
一对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起到限位连接作用,使得连接臂一和连
接臂二之间的距离具有一个预设的最大范围,因为金属件具有一
定的弹性,使得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的上部通过弹性变小而导致
距离变小,这使得卡位结构能够箍紧在钢管上,起到稳定连接的
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所述张紧结构包括转动
连接在连接板一上的椭圆形凸轮,所述凸轮位于连接臂一和连接
臂二之间,所述连接板一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条形孔一和条形孔二,
所述条形孔一位于连接臂一的侧面且两者通过可拆卸的螺钉连
接,所述条形孔二位于连接臂二的侧面且两者通过可拆卸的螺钉
连接,所述凸轮上固定有一个用于驱动该凸轮转动的手柄,通过
转动凸轮能使凸轮顶压在连接臂一的内侧面和连接臂二的内侧面
上。凸轮由于是椭圆形,在转动后能够改变长轴和短轴的位置,
从而使得凸轮沿长轴的两端部能够抵靠在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的
内侧面上并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得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的下端
被张开,条形孔一和条形孔二起到限制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最大
距离的作用。作为另一种方案,张紧结构也可以是螺杆驱动。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所述卡位结构包括位于
连接臂一内侧面上的半圆形卡槽一和位于连接臂二内侧面上的半
圆形卡槽二,所述卡槽一和卡槽二的位置相对设置且两者位于连
接板一和本体之间。卡槽一和卡槽二组合后形成能够箍紧在钢管
外围的卡位结构。作为另一种方案,卡位结构也可以是一对卡爪。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中,所述卡槽一由所述连接
臂一通过弯折形成,所述卡槽二由所述连接臂二通过弯折形成,
所述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的中部还通过连接板二相连接,连接板
二的两端螺接有定位螺母三和定位螺母四,所述定位螺母三位于
连接臂一的外侧,所述定位螺母四位于连接臂二的外侧,所述连
接臂一的上端通过固定板一和所述本体相固定,所述连接臂二的
上端通过固定板二和所述本体相固定。卡槽一和卡槽二的加工简
单实用,连接板二起到辅助定位和连接的作用,使得连接臂一和
连接臂二的张紧后更加稳定,定位螺母三和定位螺母四使得连接
臂一和连接臂二的中部具有最大的距离限制,固定板一和固定板
二使得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的上端连接面积更大,提高连接的稳
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大梁底板中的本体呈箱体状,呈当底板摔到地上时,底
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不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出现破裂,
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2、本体两端处的塞头设计为塑胶件,当底板摔落时,可有效
地起到减震效果,进而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3、而塞头与空腔的腔壁相贴合,则可避免施工时混凝土进入
空腔内部增加底板的重量,进而降低底板摔落时受到的冲击,从
而提高本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4、空腔内设计有加强筋,可提高底板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
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塞头未插设于空腔内时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塞头插设于空腔内时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大梁底板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空腔;3、塞头;31、塞体;32、凸台;
33、卡槽;4、加强筋;5、凹槽;6连接组件;7连接臂一;8连
接臂二;9连接板一;10卡位结构;11凸轮;12条形孔一;13
条形孔二;14手柄;15卡槽一;16卡槽二;17连接板二;18定
位螺母三;19定位螺母四;20固定板一;21固定板二;22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大梁底板包括呈箱体状的本体1,本体
1为固化塑料件,本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该本体1两
端的空腔2,空腔2内沿本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有两根加强筋4,
加强筋4也为塑料件,加强筋4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
一致,加强筋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本体1的顶壁和底壁连为一
体。本体1的外侧壁沿该本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5。

如图1、图2所示,本体1的两端均具有插设于空腔2内的
塞头3,塞头3为柔性的塑胶件且与空腔2的腔壁相贴合。塞头3
与本体1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以下各种方案:1、塞头3通过胶水与
本体1相粘接;2、塞头3通过若干个连接件与本体1相连接,该
连接件可为螺栓、螺钉等;3、塞头3与空腔2过盈配合。同时,
考虑到空腔2内设置有加强筋4,则塞头3可如下设计:塞头3
包括呈板状的塞体31,塞体31上间隔设置有3个能够插接于空
腔2内的凸台32,相邻的两个凸台32之间形成一个能够与加强
筋4相卡接的卡槽33。本底板采用箱型结构,并且本体的空腔中
设计有加强筋,可提高底板的整体强度,并且在本体的两端设计
有塞头,由于塞头为塑胶件,则可有效地起到减震的作用,且同
时兼具有密封的作用,避免混凝土进入空腔中增加底板的重量,
从各方面来提高底板的抗摔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如图3所示,大梁底板还包括一个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
包括相对设置的且均为金属件的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连接
臂一7和连接臂二8两者的上端均固连在本体1上,连接臂一7
和连接臂二8两者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一9相连接,连接臂一7和
连接臂二8之间具有用于卡接外部钢管22的卡位结构10,卡位
结构10包括位于连接臂一7内侧面上的半圆形卡槽一15和位于
连接臂二8内侧面上的半圆形卡槽二16,卡槽一15和卡槽二16
的位置相对设置且两者位于连接板一9和本体1之间。卡槽一15
和卡槽二16组合后形成能够箍紧在钢管22外围的卡位结构10。

如图3所示,连接板一9上设有能使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
8两者下端张开从而使卡位结构10箍紧在钢管22外围的张紧结
构。张紧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一9上的椭圆形凸轮11,凸
轮11位于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之间,连接板一9的两端分别
开设有条形孔一12和条形孔二13,条形孔一12位于连接臂一7
的侧面且两者通过可拆卸的螺钉连接,条形孔二13位于连接臂二
8的侧面且两者通过可拆卸的螺钉连接,凸轮11上固定有一个用
于驱动该凸轮11转动的手柄14,通过转动凸轮11能使凸轮11
顶压在连接臂一7的内侧面和连接臂二8的内侧面上。凸轮11
由于是椭圆形,在转动后能够改变长轴和短轴的位置,从而使得
凸轮11沿长轴的两端部能够抵靠在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的内
侧面上并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得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的下
端被张开,条形孔一12和条形孔二13起到限制连接臂一7和连
接臂二8最大距离的作用。卡槽一15由连接臂一7通过弯折形成,
卡槽二16由连接臂二8通过弯折形成,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
的中部还通过连接板二17相连接,连接板二17的两端螺接有定
位螺母三18和定位螺母四19,定位螺母三18位于连接臂一7的
外侧,定位螺母四19位于连接臂二8的外侧,连接臂一7的上端
通过固定板一20和本体1相固定,连接臂二8的上端通过固定板
二21和本体1相固定。卡槽一15和卡槽二16的加工简单实用,
连接板二17起到辅助定位和连接的作用,使得连接臂一7和连接
臂二8的张紧后更加稳定,定位螺母三18和定位螺母四19使得
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的中部具有最大的距离限制,固定板一
20和固定板二21使得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的上端连接面积
更大,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作为另一种方案,张紧结构也可以是螺杆驱动。
作为另一种方案,卡位结构10也可以是一对卡爪。外部钢管22
为普通的建筑用的钢管22架中的钢管22,其作用是起到连接和
固定,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组成一个连接在外部钢管22上的
连接组件6,起到使大梁底板方便固定的作用,连接臂一7和连
接臂二8相对设置后,通过张紧结构使得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
8的下端张开,由于连接板一9对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起到
限位连接作用,使得连接臂一7和连接臂二8之间的距离具有一
个预设的最大范围,因为金属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连接臂一
7和连接臂二8的上部通过弹性变小而导致距离变小,这使得卡
位结构10能够箍紧在钢管22上,起到稳定连接的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
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

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的大梁底板,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建筑大梁底板重复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大梁底板包括呈箱体状的本体,本体为固化塑料件,本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该本体两端的空腔,本体的两端均具有插设于空腔内的塞头,塞头为柔性的塑胶件且与空腔的腔壁相贴合。本大梁底板中的本体呈箱体状,呈当底板摔到地上时,底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不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出现破裂,提高底板的抗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