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963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3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53979.4

申请日:

2015.11.06

公开号:

CN105253829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F 11/04申请日:20151106|||公开

IPC分类号:

B66F11/04

主分类号:

B66F11/04

申请人:

周午贤

发明人:

周午贤

地址:

325300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西坑镇南坑垟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包括底板、吊装装置、气缸装置、固定装置、电机装置、推动装置、定位装置及拉拔装置,吊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二固定块、第一连接绳、挂钩、第一斜杆及第一支架,气缸装置包括气缸、第一固定杆、第一推动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固定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横杆、第一竖杆、第二斜杆、第二竖杆,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转轴、第三竖杆、第二横杆、第二支架、第四竖杆及第一转轮,推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三横杆、第二固定架、第四横杆、第三固定架、第三支撑杆及握持杆。本发明能够对小型农业机械吊起来然后运至需要的位置,提高产量,降低农民的工作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机械吊装机包
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吊装装置、位于所述吊装装置下方的气
缸装置、位于所述吊装装置右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上方
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右侧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推动装置
上方的定位装置及位于所述定位装置左侧的拉拔装置,所述吊装装置
包括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
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二固定
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下方的第一连接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绳下
方的挂钩、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右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
右侧的第一支架,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一
固定杆、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
的第一连接杆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的第二固定杆,所述固定装
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
第一横杆左侧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
所述第二斜杆下方的第二竖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
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左侧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右
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
架上方的第四竖杆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竖杆上的第一转轮,所述推动装
置包括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
第一固定架右侧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左侧的第四横
杆、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方的第三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右
侧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握持杆,所述定位装置
包括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侧的第二定位杆及位于所述
第二定位杆上方的定位架,所述拉拔装置包括第一拉拔杆、位于所述
第一拉拔杆右侧的固定环、位于所述固定环下方的第三斜杆、位于所
述固定环右侧的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下方的顶靠杆及设
置于所述顶靠杆上的第二转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L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一
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轴
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
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上端与所述
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挂钩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连接绳
的下端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
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
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轴转连接,所
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
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固定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右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
第三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
接,所述握持杆呈L型,所述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架固定连
接,所述握持杆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
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呈L型,所述定位架呈
L型,所述定位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定位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拉拔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拉拔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拉拔杆的
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
所述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拉拔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业机械吊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拔杆的右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左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
的右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

背景技术

我国丘陵、山区地域辽阔,农业梯田多,小型农业机械耕种播收
机具将逐渐普及,农业机械机械化将逐渐普及,由于地形地貌特征复
杂,使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机具的转移是一大难题,急需解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农业机械
吊装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所述农业机械吊装机包括底板、位于所述
底板上方的吊装装置、位于所述吊装装置下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
吊装装置右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上方的电机装置、位于
所述电机装置右侧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推动装置上方的定位装置及
位于所述定位装置左侧的拉拔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
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
固定块下方的第一连接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绳下方的挂钩、位于所
述第二固定块右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右侧的第一支架,
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
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连接杆及位
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的第二固定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
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左侧的
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下
方的第二竖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
位于所述转轴左侧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右侧的第二横杆、
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四竖
杆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竖杆上的第一转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
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右侧
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左侧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二
固定架上方的第三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右侧的第三支撑杆及
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握持杆,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杆、
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侧的第二定位杆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方
的定位架,所述拉拔装置包括第一拉拔杆、位于所述第一拉拔杆右侧
的固定环、位于所述固定环下方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固定环右侧的
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下方的顶靠杆及设置于所述顶靠杆
上的第二转轮。

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L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
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
支撑杆轴转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
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
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上
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挂钩呈弯曲状,所述第
一连接绳的下端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
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连
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轴转
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
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
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右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
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
接,所述第三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
架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呈L型,所述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
架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
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呈L型,所述
定位架呈L型,所述定位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定位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拉拔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拉拔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
拉拔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呈半
圆环状,所述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拉拔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拔杆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左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
二连接线的右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农业机械吊装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小型农业机
械吊起来然后运至需要的位置,即使在丘陵山区等复杂地形处也能够
较好的使用,从而可以快速实现机械化,提高产量,降低农民的工作
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农业机械吊装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
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农业机械吊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农业机械吊装机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
1上方的吊装装置2、位于所述吊装装置2下方的气缸装置3、位于
所述吊装装置2右侧的固定装置4、位于所述固定装置4上方的电机
装置5、位于所述电机装置5、位于所述电机装置5右侧的推动装置
8、位于所述推动装置8上方的定位装置9及位于所述定位装置9左
侧的拉拔装置10。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
底板1上设有位于下方的滚轮11,所述滚轮11设有若干个且设置于
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吊装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块21、位于所述第
一固定块2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上方的
第二支撑杆2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下方的第二固定块24、位于
所述第二固定块24下方的第一连接绳2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绳25
下方的挂钩26、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4右侧的第一斜杆28及位于
所述第一斜杆28右侧的第一支架27。所述第一固定块21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支撑杆22呈L型,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221,
所述第一凹槽2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固定块21收容于所述第一
凹槽221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2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
22可以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21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23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块2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2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
二支撑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25呈竖直状,所述
第一连接绳2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挂钩26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连接绳25的下端与所述挂钩26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支架27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
撑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
撑杆2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8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
杆2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
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3包括气缸31、位于所述气缸31左
侧的第一固定杆32、位于所述气缸3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33、位于所
述第一推动杆33上方的第一连接杆34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4上
方的第二固定杆35。所述气缸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32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固定杆3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固定杆32的右表面与所述气缸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推动杆3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33的下端与所述气缸31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杆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4轴转连接。所述第一
连接杆3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
35的下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3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
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柱41、位于所述第
一支撑柱41左侧的第一横杆42、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2左侧的第一
竖杆4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2下方的第二斜杆44、位于所述第二斜
杆44下方的第二竖杆45。所述第一支撑柱4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
支撑柱4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42的右端
与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2的左端设
有第二凹槽421,所述第二凹槽4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竖杆43
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43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43的下端与所
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
杆4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3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431,
所述第三凹槽43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斜杆44呈倾斜状,所述第
二斜杆4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斜杆44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
杆45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4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斜杆44的下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45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5包括电机51、位于所述电机51上
方的转轴52、位于所述转轴52左侧的第三竖杆53、位于所述第三竖
杆53右侧的第二横杆54、位于所述第二横杆54上方的第二支架55、
位于所述第二支架55上方的第四竖杆56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竖杆56
上的第一转轮57。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上端与所述电机51的下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2呈圆柱体,所述转轴52竖直放置,所述转
轴52的下端与所述电机51连接。所述第三竖杆53呈长方体,所述
第三竖杆53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5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
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5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54
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54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杆53的右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二横杆54的右端与所述电机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支架55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5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杆53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51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56呈长方体,所述第四竖杆56竖直放置,
所述第四竖杆5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5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
杆56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561,所述第五凹槽561呈长方体状。所
述第一转轮57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轮57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561
中且与所述第四竖杆56轴转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8包括第一固定架81、位于所述第
一固定架81左侧的第三横杆8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81右侧的第
二固定架83、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83左侧的第四横杆84、位于所述
第二固定架83上方的第三固定架85、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85右侧
的第三支撑杆86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86上方的握持杆87。所述
第一固定架81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8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8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51的右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82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82呈水平状,
所述第三横杆8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三横杆8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
架83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架8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右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8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81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横杆84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8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
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8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83固定
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85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85的一端与所述
第二固定架8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86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
撑杆86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8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83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86的上端与所述握持杆87固定连接。所
述握持杆87呈L型,所述握持杆8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架85固
定连接,所述握持杆87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9包括第一定位杆91、位于所述第
一定位杆91左侧的第二定位杆92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92上方的
定位架93。所述第一定位杆9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91竖直
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9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81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定位杆9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92水平放置,所述第二
定位杆9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9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
架93呈L型,所述定位架93呈L型,所述定位架93的一端与所述
第一定位杆9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93的另一端与所述转
轴52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拉拔装置10包括第一拉拔杆101、位于所述
拉拔杆101右侧的固定环102、位于所述固定环102下方的第三斜杆
103、位于所述固定环102右侧的第二连接线104、位于所述第二连
接线104下方的顶靠杆105及设置于所述顶靠杆105上的第二转轮
106。所述第一拉拔杆10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拉拔杆101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拉拔杆10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环102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102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拉拔
杆10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103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
杆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拔杆10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
杆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连接线104的左端与所述固定环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104
的右端与所述转轴5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转轮57接触。所述顶
靠杆105呈长方体,所述顶靠杆105竖直放置,所述顶靠杆105的下
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杆105的上
端设有第四凹槽1051,所述第四凹槽105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转
轮106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轮106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1051中且
与所述顶靠杆105轴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104与所述第二转轮
106接触。

如图1所示,本发明农业机械吊装机使用时,首先启动气缸31,
使得第一支撑杆22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21旋转,使得第二支撑杆
23的左端向下移动,使得挂钩26向下移动,然后使得挂钩26挂住
需要吊装的机械,然后启动气缸31及电机51,使得第一推动杆33
向上推动第一连接杆34,进而使得第二固定杆35向上推动第一支架
27,使得第二支撑杆23的左端向上移动,即第一支撑杆21围绕所述
第一固定块21旋转,同时转轴5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接线104向
右拉动第一拉拔杆101,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杆23顺时针围绕右端旋
转,从而可以将需要吊装的机械抬起,然后推动推动装置8,将其移
动到需要的位置,然后启动电机51及气缸31,将机械放下即可。至
此,本发明农业机械吊装机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
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
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农业机械吊装机,包括底板、吊装装置、气缸装置、固定装置、电机装置、推动装置、定位装置及拉拔装置,吊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二固定块、第一连接绳、挂钩、第一斜杆及第一支架,气缸装置包括气缸、第一固定杆、第一推动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固定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横杆、第一竖杆、第二斜杆、第二竖杆,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转轴、第三竖杆、第二横杆、第二支架、第四竖杆及第一转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