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77879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18216.3

申请日:

2012.09.01

公开号:

CN102825661A

公开日:

2012.12.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8C 5/1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谢俊德变更后权利人:山东圆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幸福路567号变更后权利人: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幸福路567号登记生效日:201504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8C 5/14申请日:20120901|||公开

IPC分类号:

B28C5/14; B28C5/16; B28C7/14

主分类号:

B28C5/14

申请人:

谢俊德

发明人:

何德祥; 崔希海; 李冠坚

地址: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幸福路56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代理人:

王庆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包括底架,底架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搅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搅拌料筒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和水泥进料口,搅拌料筒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两搅拌轴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搅拌轴上的搅拌螺旋叶片对应设置,搅拌料筒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以及搅拌螺旋叶片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本发明具有搅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是:底架(1)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4),搅拌料筒(4)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7),搅拌料筒(4)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5)和水泥进料口(6),搅拌料筒(4)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2),两搅拌轴(2)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2)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螺旋叶片(8)对应设置,搅拌料筒(4)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9)以及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4)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12),喷水管(12)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螺旋叶片(8)包括多个螺旋排布在搅拌轴(2)上的搅拌叶片(81),搅拌叶片(81)的底部固装有与搅拌轴(2)连接的连接座(8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搅拌叶片(8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防倒流侧翼片,前部和后部的两防倒流侧翼片对向外伸,前一搅拌叶片(81)后部的防倒流翼片与后一搅拌叶片(81)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螺旋叶片(8)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其焊接在搅拌轴(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螺旋叶片(8)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与搅拌轴(2)一体铸造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两搅拌轴(2)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11),其中一根搅拌轴(2)与安装在底架(1)上的动力机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料筒(4)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41)、干料搅拌区(42)、喷水搅拌区(43)和混合搅拌区(44),喷水管(12)设置在喷水搅拌区(43)的上方,进料区(41)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4)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45),对应水泥料仓(6)的进料区(41)内的进料螺旋叶片(9)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4)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46),搅拌料筒(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47),调节板(46)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47)螺接的螺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料筒(4)的后部铰接在底架(1)上,底架(1)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4)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15)。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杆(15)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1)上的下铰座(151)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4)铰接的上铰座(152),下铰座(151)上连接有下推杆(153),上铰座(152)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154)和下伸的螺杆(155),手柄轴(154)和螺杆(155)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56),下推杆(153)的顶部与螺杆(155)螺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推杆(153)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157),转动座(157)与下铰座(151)转动连接。

说明书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组包括喷射机构、搅拌机构和上料机构三大部分组成,搅拌机构主要作用将水泥、沙、石子、水以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提升料斗倒入搅拌桶中,经加水搅拌均匀,倒入S管搅拌料筒,通过上料结构将浆料送至喷射机构,最后由喷射机构的混凝土输送管送入施工地点,往复循环的操作完成巷道喷浆工作。现有的搅拌机构只有搅拌功能,没有上料功能,并且搅拌效果不理想,混凝土的干湿不均现象严重。上述多台设备同时使用实现巷道喷浆工作,因而不能灵活适应煤矿井下巷道内空间狭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料搅拌效果好且可灵活适用矿井工作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具有如下结构特点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包括底架,底架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搅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搅拌料筒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和水泥进料口,搅拌料筒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两搅拌轴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搅拌轴上的搅拌螺旋叶片对应设置,搅拌料筒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以及搅拌螺旋叶片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

搅拌螺旋叶片包括多个螺旋排布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的底部固装有与搅拌轴连接的连接座。

每一搅拌叶片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防倒流侧翼片,前部和后部的两防倒流侧翼片对向外伸,前一搅拌叶片后部的防倒流翼片与后一搅拌叶片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

搅拌螺旋叶片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其焊接在搅拌轴上。

搅拌螺旋叶片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与搅拌轴一体铸造成型。

两搅拌轴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其中一根搅拌轴与安装在底架上的动力机连接。

搅拌料筒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干料搅拌区、喷水搅拌区和混合搅拌区,喷水管设置在喷水搅拌区的上方,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区的上方,进料区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对应水泥料仓的进料区内的进料螺旋叶片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搅拌料筒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调节板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螺接的螺母。

搅拌料筒的后部铰接在底架上,底架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

所述顶杆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上的下铰座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铰接的上铰座,下铰座上连接有下推杆,上铰座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和下伸的螺杆,手柄轴和螺杆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下推杆的顶部与螺杆螺接。

下推杆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转动座与下铰座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双轴转动,通过沙石料仓和水泥料仓向搅拌料筒中投入合适比例的沙石和水泥,进料螺旋叶片能将投入的沙石和水泥向前向上输送,搅拌螺旋叶片会对所进入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对浆料进行强制式搅拌,这样大为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别在砂浆塌落度较大时也能将砂浆往上提升。本发明不仅具有强制搅拌功能,还具有上料输送功能,倾斜设置的搅拌料筒大大降低了上料高度,大大的降低了工人上料的劳动强度。因而本发明具有搅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结构紧凑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搅拌料筒上盖后B向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搅拌料筒中前部的剖面图;

图5为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5中D-D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为方便描述,以进料部位为该装置的后部,其包括底架1,底架1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4,搅拌料筒4的后部铰接在底架1上,底架1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4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15。顶杆15可以为液压油缸,也可以采用机械方式,本发明采用了下述结构:如图5、图6和图7中所示,顶杆15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1上的下铰座151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4铰接的上铰座152,上铰座152上装有铰轴,搅拌料筒4前部的下表面上焊接有套在铰轴上的套筒,下铰座151上连接有下推杆153,为消除搅拌料筒4摆动的影响,下推杆153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157,转动座157与下铰座151转动连接,即下铰座15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动座157上,上铰座152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154和下伸的螺杆155,手柄轴154和螺杆155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56,手柄轴154的外伸端装有转动手柄,下推杆153的顶部与螺杆155螺接,即下推杆153由下伸部与下铰座151连接的外滑套和装在外滑套顶部内的螺母组成,外滑套的顶部与螺母顶部键连接,螺母与螺杆155螺接,为保证其升降的稳定性,在上铰座152上还装有外套筒,外套筒套在外滑套外侧,外滑套沿外套筒内壁竖向滑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料筒4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41、干料搅拌区42、喷水搅拌区43和混合搅拌区44,搅拌料筒4的后部设有分别对应沙石料仓设置的沙石进料口5和对应水泥料仓设置的水泥进料口6,两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区41的上方,搅拌料筒4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2,两搅拌轴2在同一基准面上平行设置,两搅拌轴2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2可分别由电动机驱动,控制两电动机使之符合使用要求,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方式,两搅拌轴2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11,其中一根搅拌轴2与安装在底架1上的动力机连接,即该搅拌轴2与动力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皮带轮或链条链轮连接。两搅拌轴2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进料螺旋叶片9位于进料区41内,自干料搅拌区42至混合搅拌区44内的搅拌轴2段上均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搅拌料筒4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9以及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即搅拌料筒4内腔的底面为弧形面,从而保证所有的物料进行搅拌,并且对浆料进行强制式搅拌,这样大为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别在砂浆的塌落度较大时也能将砂浆往上提升。搅拌料筒4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12,喷水管12的中部前部凸出,即喷水管12由中部前凸的平直段和两侧的平直段组成,其俯视状态呈几字状,喷水管12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喷水管12设置在喷水搅拌区43的上方,设置前部凸段的好处在于当砂浆向前运送时,继续添水,防止干湿不均。如图1和图3所示,进料区41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4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45,间隔板45使水泥以及沙石分开进入搅拌料筒4,对应水泥料仓6的进料区41内的进料螺旋叶片9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4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46,搅拌料筒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47,调节板46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47螺接的螺母,通过驱动调整螺栓47使调节板46上下滑动,从而调整进入的水泥量,进而调整混凝土的型号。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螺旋叶片8对应设置,搅拌螺旋叶片8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同一搅拌螺旋叶片8上的两道螺旋叶片的起始点夹角为180度,其中一搅拌螺旋叶片8的工作相位与另一搅拌螺旋叶片8的工作相位的夹角为90度,如图4中所示,其中左侧的搅拌螺旋叶片8工作相位处于竖直状态时,右侧的搅拌螺旋叶片8工作相位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保证两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可对沙石和水泥充分搅拌、混合,实现无死角强制性搅拌。搅拌螺旋叶片8与搅拌轴2可采用铸造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将搅拌螺旋叶片8焊接在搅拌轴2上,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搅拌螺旋叶片8包括多个螺旋排布的搅拌叶片81,搅拌叶片81的底部固装有连接座82,搅拌轴2上具有与连接座82适应的连接面,连接面可以为图4中所示的平直面,连接座82通过螺栓连接在搅拌轴2上,当搅拌轴同步同速转动时,两轴上的搅拌叶片81不会互相干涉,并且可有针对性的更换磨损过多的搅拌叶片,这样有效地降低了使用成本和设备的维护时间,每一搅拌叶片8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防倒流侧翼片,前部和后部的两防倒流侧翼片对向外伸,并且前一搅拌叶片81后部的防倒流翼片与后一搅拌叶片81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防倒流侧翼片与搅拌叶片81的夹角大致为钝角,当搅拌轴2转动时,搅拌叶片81对进入的沙石和水泥进行搅拌混合,通过喷水管12喷水后,搅拌叶片81进行湿拌,防倒流侧翼片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前一单片的搅拌叶片81螺旋驱使浆料前进时,如有滑落的浆料会在后一单片的搅拌叶片81的防倒流侧翼片兜住,并在该搅拌叶片81驱使下搅拌翻滚并向前上方输送,从而实现防倒流功能。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25661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9CN102825661A*CN102825661A*(21)申请号 201210318216.3(22)申请日 2012.09.01B28C 5/14(2006.01)B28C 5/16(2006.01)B28C 7/14(2006.01)(71)申请人谢俊德地址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幸福路567号(72)发明人何德祥 崔希海 李冠坚(74)专利代理机构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代理人王庆德(54) 发明名称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包。

2、括底架,底架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搅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搅拌料筒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和水泥进料口,搅拌料筒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两搅拌轴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搅拌轴上的搅拌螺旋叶片对应设置,搅拌料筒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以及搅拌螺旋叶片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本发明具有搅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1/1页21.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是:底架(1)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4),搅拌料筒(4)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7),搅拌料筒(4)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5)和水泥进料口(6),搅拌料筒(4)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2),两搅拌轴(2)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2)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螺旋叶片(8)对应设置,搅拌料筒(4)的内。

4、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9)以及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4)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12),喷水管(12)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螺旋叶片(8)包括多个螺旋排布在搅拌轴(2)上的搅拌叶片(81),搅拌叶片(81)的底部固装有与搅拌轴(2)连接的连接座(8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搅拌叶片(8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防倒流侧翼片,前部和后部的两防倒流侧翼片对向外伸,前一搅拌叶片(81)后部的防倒流翼片与后一搅拌叶片(81)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螺旋叶片(8)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其焊接在搅拌轴(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螺旋叶片(8)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与搅拌轴(2)一体铸造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两搅拌轴(2)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11),其中一根搅拌轴(2)与安装在底架(1)上的动力机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料筒(4)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41)、干料搅拌区(42)、喷水搅。

6、拌区(43)和混合搅拌区(44),喷水管(12)设置在喷水搅拌区(43)的上方,进料区(41)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4)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45),对应水泥料仓(6)的进料区(41)内的进料螺旋叶片(9)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4)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46),搅拌料筒(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47),调节板(46)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47)螺接的螺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料筒(4)的后部铰接在底架(1)上,底架(1)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4)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15)。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

7、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杆(15)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1)上的下铰座(151)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4)铰接的上铰座(152),下铰座(151)上连接有下推杆(153),上铰座(152)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154)和下伸的螺杆(155),手柄轴(154)和螺杆(155)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56),下推杆(153)的顶部与螺杆(155)螺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推杆(153)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157),转动座(157)与下铰座(151)转动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25661 A1/4页3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

8、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组包括喷射机构、搅拌机构和上料机构三大部分组成,搅拌机构主要作用将水泥、沙、石子、水以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提升料斗倒入搅拌桶中,经加水搅拌均匀,倒入S管搅拌料筒,通过上料结构将浆料送至喷射机构,最后由喷射机构的混凝土输送管送入施工地点,往复循环的操作完成巷道喷浆工作。现有的搅拌机构只有搅拌功能,没有上料功能,并且搅拌效果不理想,混凝土的干湿不均现象严重。上述多台设备同时使用实现巷道喷浆工作,因而不能灵活适应煤矿井下巷道内空间狭小的要求。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料搅拌效果。

9、好且可灵活适用矿井工作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具有如下结构特点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包括底架,底架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搅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搅拌料筒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和水泥进料口,搅拌料筒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两搅拌轴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搅拌轴上的搅拌螺旋叶片对应设置,搅拌料筒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以及搅拌螺旋叶片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

10、的喷水孔。0005 搅拌螺旋叶片包括多个螺旋排布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的底部固装有与搅拌轴连接的连接座。0006 每一搅拌叶片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防倒流侧翼片,前部和后部的两防倒流侧翼片对向外伸,前一搅拌叶片后部的防倒流翼片与后一搅拌叶片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0007 搅拌螺旋叶片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其焊接在搅拌轴上。0008 搅拌螺旋叶片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与搅拌轴一体铸造成型。0009 两搅拌轴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其中一根搅拌轴与安装在底架上的动力机连接。0010 搅拌料筒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干料搅拌区、喷水搅拌区和混合搅拌区,喷水管。

11、设置在喷水搅拌区的上方,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区的上方,进料区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对应水泥料仓的进料区内的进料螺旋叶片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搅拌料筒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调节板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螺接的螺母。说 明 书CN 102825661 A2/4页40011 搅拌料筒的后部铰接在底架上,底架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0012 所述顶杆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上的下铰座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铰接的上铰座,下铰座上连接有下推杆,上铰座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和下伸的螺杆,手柄轴和螺杆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下。

12、推杆的顶部与螺杆螺接。0013 下推杆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转动座与下铰座转动连接。0014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双轴转动,通过沙石料仓和水泥料仓向搅拌料筒中投入合适比例的沙石和水泥,进料螺旋叶片能将投入的沙石和水泥向前向上输送,搅拌螺旋叶片会对所进入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对浆料进行强制式搅拌,这样大为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别在砂浆塌落度较大时也能将砂浆往上提升。本发明不仅具有强制搅拌功能,还具有上料输送功能,倾斜设置的搅拌料筒大大降低了上料高度,大大的降低了工人上料的劳动强度。因而本发明具有搅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结构紧凑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优点。附图说明0015 下面结合。

13、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掉搅拌料筒上盖后B向的示意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搅拌料筒中前部的剖面图;图5为顶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5中D-D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为方便描述,以进料部位为该装置的后部,其包括底架1,底架1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4,搅拌料筒4的后部铰接在底架1上,底架1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4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15。顶杆15可以为液压油缸,也可以采用机械方式,本发明采用了下述结构:如图5、图6和图7中所示,顶杆。

14、15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1上的下铰座151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4铰接的上铰座152,上铰座152上装有铰轴,搅拌料筒4前部的下表面上焊接有套在铰轴上的套筒,下铰座151上连接有下推杆153,为消除搅拌料筒4摆动的影响,下推杆153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157,转动座157与下铰座151转动连接,即下铰座15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动座157上,上铰座152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154和下伸的螺杆155,手柄轴154和螺杆155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56,手柄轴154的外伸端装有转动手柄,下推杆153的顶部与螺杆155螺接,即下推杆153由下伸部与下铰座151连接的外滑套和装在外滑套。

15、顶部内的螺母组成,外滑套的顶部与螺母顶部键连接,螺母与螺杆155螺接,为保证其升降的稳定性,在上铰座152上还装有外套筒,外套筒套在外滑套外侧,外滑套沿外套筒内壁竖向滑动。说 明 书CN 102825661 A3/4页50017 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料筒4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41、干料搅拌区42、喷水搅拌区43和混合搅拌区44,搅拌料筒4的后部设有分别对应沙石料仓设置的沙石进料口5和对应水泥料仓设置的水泥进料口6,两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区41的上方,搅拌料筒4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2,两搅拌轴2在同一基准面上平行设置,两搅拌轴2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

16、2可分别由电动机驱动,控制两电动机使之符合使用要求,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方式,两搅拌轴2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11,其中一根搅拌轴2与安装在底架1上的动力机连接,即该搅拌轴2与动力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皮带轮或链条链轮连接。两搅拌轴2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进料螺旋叶片9位于进料区41内,自干料搅拌区42至混合搅拌区44内的搅拌轴2段上均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搅拌料筒4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9以及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即搅拌料筒4内腔的底面为弧形面,从而保证所有的物料进行搅拌,并且对浆料进行强制式搅拌,这样大为改善了混凝。

17、土的和易性,特别在砂浆的塌落度较大时也能将砂浆往上提升。搅拌料筒4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12,喷水管12的中部前部凸出,即喷水管12由中部前凸的平直段和两侧的平直段组成,其俯视状态呈几字状,喷水管12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喷水管12设置在喷水搅拌区43的上方,设置前部凸段的好处在于当砂浆向前运送时,继续添水,防止干湿不均。如图1和图3所示,进料区41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4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45,间隔板45使水泥以及沙石分开进入搅拌料筒4,对应水泥料仓6的进料区41内的进料螺旋叶片9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4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46,搅拌料筒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

18、调整螺栓47,调节板46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47螺接的螺母,通过驱动调整螺栓47使调节板46上下滑动,从而调整进入的水泥量,进而调整混凝土的型号。0018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螺旋叶片8对应设置,搅拌螺旋叶片8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同一搅拌螺旋叶片8上的两道螺旋叶片的起始点夹角为180度,其中一搅拌螺旋叶片8的工作相位与另一搅拌螺旋叶片8的工作相位的夹角为90度,如图4中所示,其中左侧的搅拌螺旋叶片8工作相位处于竖直状态时,右侧的搅拌螺旋叶片8工作相位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保证两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可对沙石和水泥充分搅拌、混合,实现无死角强制性搅拌。搅拌螺旋叶片8与搅拌。

19、轴2可采用铸造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将搅拌螺旋叶片8焊接在搅拌轴2上,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搅拌螺旋叶片8包括多个螺旋排布的搅拌叶片81,搅拌叶片81的底部固装有连接座82,搅拌轴2上具有与连接座82适应的连接面,连接面可以为图4中所示的平直面,连接座82通过螺栓连接在搅拌轴2上,当搅拌轴同步同速转动时,两轴上的搅拌叶片81不会互相干涉,并且可有针对性的更换磨损过多的搅拌叶片,这样有效地降低了使用成本和设备的维护时间,每一搅拌叶片8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防倒流侧翼片,前部和后部的两防倒流侧翼片对向外伸,并且前一搅拌叶片81后部的防倒流翼片与后一搅拌叶片81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

20、防倒流侧翼片与搅拌叶片81的夹角大致为钝角,当搅拌轴2转动时,搅拌叶片81对进入的沙石和水泥进行搅拌混合,通过喷水管12喷水后,搅拌叶片81进行湿拌,防倒流侧翼片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前一单片的搅拌叶片81螺旋驱使浆料前进时,如有滑落的浆料会在后一单片的搅拌叶片81的防倒流侧翼片兜住,并在该搅拌叶片81驱使下搅拌翻滚并说 明 书CN 102825661 A4/4页6向前上方输送,从而实现防倒流功能。说 明 书CN 102825661 A1/5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5661 A2/5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5661 A3/5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5661 A4/5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5661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加工水泥、黏土或石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