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取暖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7699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6896.3

申请日:

2015.04.27

公开号:

CN104764080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24D13/02; F24D19/00

主分类号:

F24D13/02

申请人:

上海森中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旭

地址:

201608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浦亭路5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取暖器,该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和支架,其特征在于,取暖平面安装在支架上,取暖平面内安装碳晶发热片,所述碳晶发热片形成了至少2个发热区域,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多功能取暖器还包括反射层与隔热层,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下部。本发明的多功能取暖器的陶瓷微球具有优异的红外光、近红外光的反射能力,可有效提高反射效果,陶瓷微球的散射能使得取暖平面的温度更加均匀,不同取暖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

权利要求书

1.  多功能取暖器,所述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和支架,其特征在于,取暖平面安装在支架上,取暖平面内安装碳晶发热片,所述碳晶发热片形成了至少2个发热区域,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多功能取暖器还包括反射层与隔热层,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下部所述隔热层的包括陶瓷微球层与透明树脂层,所述陶瓷微球层设置于反射层与透明树脂层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表面部分涂覆二氧化钛光催化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铝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微球层附着于透明树脂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树脂层为透明PC层或透明PMMA层或透明玻璃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微球的粒径为1-50微米。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微球的厚度为50-1000微米。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表面为钢化玻璃,该钢化玻璃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上方。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收装为插头,所述插头从支架的任意一个侧面可伸缩地引出。

说明书

多功能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中存在这非常多的取暖装置,但是,由于对取暖的要求不同,需要在不同温度区间实现烘干、加湿、换气、烘烤等功能,这需要在一个取暖器上实现多个加热区间,此外,取暖的均匀性也是现有技术中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多功能取暖器,该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和支架,取暖平面安装在支架上,取暖平面内安装碳晶发热片,所述碳晶发热片形成了至少2个发热区域,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多功能取暖器还包括反射层与隔热层,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下部,所述隔热层的包括陶瓷微球层与透明树脂层,所述陶瓷微球层设置于反射层与透明树脂层之间。
所述反射层表面部分涂覆二氧化钛光催化层。
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铝箔。
所述陶瓷微球层附着于透明树脂层。
所述透明树脂层为透明PC层或透明PMMA层或透明玻璃层。
所述陶瓷微球的粒径为1-50微米。
所述陶瓷微球的厚度为50-1000微米.
所述取暖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表面为钢化玻璃,该钢化玻璃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上方。
所述电接收装为插头,所述插头从支架的任意一个侧面可伸缩地引出。
本发明的多功能取暖器的陶瓷微球具有优异的红外光、近红外光的反射能力,可有效提高反射效果,陶瓷微球的散射能使得取暖平面的温度更加均匀,不同取暖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取暖器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取暖器取暖平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多功能取暖器取暖平面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取暖平面1
支架2
发热区域3
温度控制单元4
电接收装置5
碳晶发热层101
钢化玻璃层102
透明树脂层103
陶瓷微球层104
反射层105
二氧化钛光催化层106。
具体实施方式
多功能取暖器,该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和支架,取暖平面安装在支架上,取暖平面内安装碳晶发热片,所述碳晶发热片形成了至少2个发热区域,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多功能取暖器还包括反射层与隔热层,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下部。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反射层表面部分涂覆二氧化钛光催化层。该光催化层可能有效防止油污等有机物吸附在反射层表面,提高反射层的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铝箔。铝箔是本领域常见的反射层,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任意的具有极好光反射效率的反射层材料,如镜面不锈钢、镜面玻璃、镜面树脂等其他任意的反射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隔热层的包括陶瓷微球层与透明树脂层,所述陶瓷微球层设置于反射层与透明树脂层之间。陶瓷微球具有极好的红外光散射和反射效率,尤其是空心的陶瓷微球,这有利于获得更加加热均匀的取暖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陶瓷微球层附着于透明树脂层。透明树脂层用于固定陶瓷微球,可提高陶瓷微球的可适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透明树脂层为透明PC层或透明PMMA层或透明玻璃层。透明的树脂层可任意选择,当然,从材料的获得性和性价比来说,前述的材料是优选。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陶瓷微球的粒径为1-50微米。陶瓷微球层的粒径不宜太大,太大则会降低可能光的穿透,优选1-50微米,更优选地,可选择5-10微米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陶瓷微球的厚度为50-1000微米。陶 瓷微球层的厚度不宜太大,太大则会降低可能光的穿透,优选100-400微米,更优选地,可选择150-200微米。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取暖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表面为钢化玻璃,该钢化玻璃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上方。钢化玻璃的表面使得取暖平面更加美观。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电接收装为插头,所述插头从支架的任意一个侧面可伸缩地引出。插头的引入可以是任意的,为了更好的获得与普通取暖器相同的使用效果,插头可以是隐藏的,隐藏在支架处则是最优的选择。
实施方式1,多功能取暖器,该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和支架,取暖平面安装在支架上,取暖平面内安装碳晶发热片,所述碳晶发热片形成了至少2个发热区域,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多功能取暖器还包括反射层与隔热层,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下部。
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同,特别地,所述反射层表面部分涂覆二氧化钛光催化层。
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特别地,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铝箔。
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3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特别地,陶瓷 微球层附着于透明树脂层。
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1-4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特别地,所述透明树脂层为透明PC层或透明PMMA层或透明玻璃层。
实施方式6,与实施方式1-5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特别地,所述陶瓷微球的粒径为1-50微米。
实施方式7,与实施方式1-6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特别地,所述陶瓷微球的厚度为50-1000微米.
实施方式8,与实施方式1-7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特别地,所述取暖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表面为钢化玻璃,该钢化玻璃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上方。
实施方式9,与实施方式1-8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特别地,所述电接收装为插头,所述插头从支架的任意一个侧面可伸缩地引出。
下面,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特别地列举以下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为多功能取暖器的示意图,图2为多功能取暖器取暖平面的截面图。该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1和支架2,取暖平面1安装在支架2上,取暖平面1内安装碳晶发热片101,所述碳晶发热片101形成了2个发热区域3,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101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5,用于连接电源。多功能取暖 器的取暖平面由上至下包括钢化玻璃层102,碳晶发热层101,透明树脂层103,陶瓷微球层104,反射层105。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下部。反射层的材料为铝箔,隔热层的包括陶瓷微球层与透明树脂层,所述陶瓷微球层设置于反射层与透明树脂层之间,陶瓷微球层附着于透明树脂层,透明树脂层为透明PC,陶瓷微球的粒径为50微米,厚度为1000微米,取暖平面为钢化玻璃,该钢化玻璃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上方电接收装为插头,插头从支架的任意一个侧面可伸缩地引出。
实施例2
如图1,为多功能取暖器的示意图,图3为多功能取暖器取暖平面的截面图。该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1和支架2,取暖平面1安装在支架2上,取暖平面1内安装碳晶发热片101,所述碳晶发热片101形成了2个发热区域3,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101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5,用于连接电源。多功能取暖器的取暖平面由上至下包括钢化玻璃层102,碳晶发热层101,透明树脂层103,陶瓷微球层104,反射层105。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下部。反射层表面部分涂覆二氧化钛光催化层106,反射层的材料为铝箔,隔热层的包括陶瓷微球层与透明树脂层,所述陶瓷微球层设置于反射层与透明树脂层之间,陶瓷微球层附着于透明树脂层,透明树脂层为透明PC,陶瓷微球的粒径为10微米,厚度为100微米,取暖平面为钢化玻璃,该钢化玻璃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上方电接收装为插头,插头从支架的任意一个侧面可伸缩地 引出。
通过前述实施例得到的多功能取暖器,具有很好的发明性,与普通取暖平面相同,表面具有多个加热区,表面温度均匀。

多功能取暖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功能取暖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功能取暖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功能取暖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取暖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取暖器,该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取暖平面和支架,其特征在于,取暖平面安装在支架上,取暖平面内安装碳晶发热片,所述碳晶发热片形成了至少2个发热区域,取暖平面边缘设置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碳晶发热片的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支架内设置电接收装置,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多功能取暖器还包括反射层与隔热层,所述反射层与隔热层均设置于取暖平面内部,隔热层对应设置于碳晶发热片下部,所述反射层对应设置于隔热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