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7538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4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00938.7

申请日:

2003.01.08

公开号:

CN1435546A

公开日:

2003.08.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38; A01G9/14

主分类号:

E04B1/38; A01G9/14

申请人:

东都兴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田繁行; 安部博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2.01.30 JP 21406/2002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剑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装置,当楔打入时,可以通过一对支撑片向相互靠近的内侧方向弯曲以提高强度,但钩部不会从燕尾槽框架错位,且即使在管变成椭圆形的部位也可以紧密连接而不发生松动。该接合装置是由横截面为“コ”形或“U”形的夹持部件和安装在夹持部件上的楔组成,夹持部件具有:两相对置的支撑片、连接支撑片两端上部的连接片、在各连接片上部向下形成的沟槽、在各连接片的主体上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在各连接片内侧从上述沟槽方向突出的一对突起的钩部,各支撑片间插入管,上述沟槽内插入与管垂直的燕尾槽框架,在楔插入孔打入楔的时候,用管和钩部将燕尾槽框架夹持,各连接片中间的部位向下方被剪切弯折而形成面向管的防滑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接合装置,由横截面为“コ”形或“U”形夹持部件和安装 在夹持部件上的楔组成,夹持部件具有:一对相对置的支撑片、连接支 撑片两端上部的连接片、在各连接片上部向下形成的沟槽、在各连接片 的主体上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以及在各连接片内侧从上述沟槽方向 突出的一对突起的钩部,其中,在各支撑片间插入管,在上述沟槽内插 入与该管垂直的燕尾槽框架,当在楔插入孔打入楔的时候,用上述管和 上述钩部将上述燕尾槽框架固定,其特征在于:将各连接片中间的部位 向下方剪切弯折,而形成面对于上述管的防滑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滑片是通过将各 连接片中间部分的外侧或者内侧部分剪切弯折而形成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滑片是通过将各 连接片中间部分的水平面部分剪切弯折而形成的。
4: 一种接合装置,其是由横截面为“コ”形或“U”形的夹持部件 和安装在夹持部件上的楔组成,夹持部件具有:一对相对置的支撑片、 连接支撑片两端上部的连接片、在各连接片上部向下形成的沟槽、在各 连接片的主体上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以及在各连接片内侧从上述沟 槽方向上突出的一对突起的钩部,其中,在各支撑片间插入管,在上述 沟槽内插入与上述管垂直的燕尾槽框架,当在楔插入孔打入楔的时候, 用上述管和上述钩部将上述燕尾槽框架夹持固定,其特征在于:还设有 面向于上述管的防滑片,其是将各连接片中间部位的水平面部分向下剪 切并弯折,而形成截面大致为“コ”形或是“U”形的。
5: 如权利要求1、2、3或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 于:还设有在各支撑片的中间向沟槽方向竖起的弯曲的管抱持片。

说明书


接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装置(ジョイント),在塑料大棚、管架建筑(パイプハウス)等温室中,用于横向连接相互垂直的可使透明树脂薄膜固定的燕尾槽框架和构成建筑骨架的管。

    背景技术

    通常的管架建筑,是设法在地上竖起一些拱形的管,通过接合装置将这些拱形管在横方向与具有燕尾状截面的燕尾槽框架相连接,利用燕尾槽框架内的一些有弹性的线状卡止件固定拱形管上展开的塑料等透明合成树脂薄膜,阳光通过上述的薄膜射入,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前述的接合装置,例如实开昭59-113060号公报以及外观设计第704264号公报中公布的装置被广泛应用。

    上述接合装置,由断面为“コ”形的夹持部件和固定在夹持部件上地楔构成,夹持部件具有一对相向设置的支撑片、连接各支撑片两端上部的连接片、从各支撑片上部向下形成的截面为“コ”形的沟槽、各支撑片的主体上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各连接片内侧设有在上述沟槽方向突出相对置的钩部。

    而且,在拱形管上将夹持部件从开口处横向插入各支撑片间,然后通过管的背面将楔插入各楔插入孔并临时固定,接着,在沟槽内插入燕尾槽框架后将楔进一步打入,以进行牢固固定,由于楔的原因,夹持部件被拉向管的一侧,这样,即可利用管和钩部将燕尾槽框架夹持,并通过接合装置将燕尾槽框架连接到管上。

    但是,应用上述接合装置固定燕尾槽框架时,在接合装置上由于燕尾槽框架和弹性线状卡止件的重量引起的向下的载荷作用、以及由于风力等引起的振动而使接合装置沿管向下轻微错位、乃至脱落,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建筑骨架整体倾斜或是所铺设的薄膜松弛、损坏。

    因此,在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020803号公报中公布了一种可以防止向下方错位、脱落的接合装置。

    如图10和图11所示,接合装置A由横截面为“コ”形的夹持部件5和安装在夹持部件5上的楔组成,夹持部件5具有:一对相对置的支撑片7、8、从连接各支撑片7、8两端上部的连接片9、10的上部向下形成的截面为“コ”形的沟槽11、以及与各连接片7、8的主体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12,并在各连接片9、10内侧设有从上述沟槽方向突起的相对置的钩部13,由各支撑片7、8间的开口部把管1插入夹持部件5、并在上述沟槽11内插入与管1垂直的燕尾槽框架2,从管1下方将楔6插入前述各楔插入孔12中,用管1和钩部13将燕尾槽框架2夹持的接合装置,在上述各连接片9、10的外端还向下设有防滑片14。

    上述的接合装置,虽然由于防滑片14和管1卡合,接合装置在防止自身沿管1错位、脱落和性能上做得比较好,但如果有以下不良情况发生时,却希望得以改进。

    第一,从接合装置整体强度关系来看,一对连接片9、10不应该过窄,应具有一定的宽度。

    因此,如图11所示,若将该连接片9、10的刚性增强,当楔6沿箭头A方向打入时两支撑片7、8就会向箭头B方向弯曲,结果连接片9、10往往会从燕尾槽框架2错位,并且接合装置还有可能发生整体变形。

    第二,如图11所示,管1在管架建筑中用作拱形管时,该拱形管的弯曲部分,截面可能轻微变化为虚线C所示的略微的椭圆形,可能引起接触不良和接合装置的错位甚至脱落。

    所以为防止上述情况,虽然可以加长防滑片14或增加楔6的宽度,但是这时,相反地对管1的正圆部分的紧固力过大,楔打入困难,可能引起管1的变形。

    同时,接合装置和楔的材料增加、重量也增加,因此不够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合装置,当楔打入时,可以通过一对支撑片向相互靠近的内侧方向弯曲以提高强度,但钩部不会从燕尾槽框架错位,并且,即使在管变成椭圆形的部位也可以紧密连接而不发生松动。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接合装置是由横截面为“コ”形或“U”形的夹持部件和安装在夹持部件上的楔组成,夹持部件具有:一对相对置的支撑片、连接支撑片两端上部两边的连接片、在各连接片上部向下形成的沟槽、在各连接片的主体上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以及在各连接片内侧从上述沟槽方向突出的一对突起的钩部,其中,各支撑片间插入管,在上述沟槽内插入与管垂直的燕尾槽框架,在楔插入孔打入楔的时候,用管和钩部将燕尾槽框架夹持,其特征在于,各连接片中间的部位向下方被剪切弯折而形成面向管的防滑片。

    在这种情况下,防滑部件也可以由各连接片中间部分的外侧或是内侧剪切并弯折形成,或者也可由各连接片中部的水平部分弯折形成。

    同样,本发明的接合装置的其他示例,由横截面为“コ”形的夹持部件和安装在夹持部件上的楔组成,夹持部件具有:一对相对置的支撑片、连接支撑片两端上部两边的连接片、在各连接片上部向下形成的沟槽、在各连接片的主体上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以及在各连接片内侧从上述沟槽方向上突出的一对突起的钩部,其中,在各支撑片间插入管,在上述沟槽内插入与管垂直的燕尾槽框架,在楔插入孔打入楔的时候,用管和钩部将燕尾槽框架夹持,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面向于管的防滑片,其是将各连接片中间的部位向下方剪切并弯折成为截面大致为“コ”形或是“U”形。

    并且,在上述各连接装置中,最好是设置管抱持片,其是由各支撑片中间向沟槽方向翘起弯曲的。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装置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装置的纵截面侧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装置的纵截面正面剖视图。

    图7为其他实施例相关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其他实施例相关的连接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图9为其他实施例相关的连接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图10以前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装置的横截面正剖图。

    符号说明

    1:管

    2:燕尾槽框架

    5:夹持部件

    6:楔

    7,8:支撑片

    9,10:连接片

    11:沟槽

    12:楔插入孔

    13:钩部

    24,24a,24b,24c:防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9所示的各接合装置的基本构造与图10和图11所说明的以前的装置相同。

    也就是说,各个实施方式相关的接合装置A,都是由断面为“U”形或是“コ”形的夹持部件5和安装在夹持部件5上的楔6组成的,夹持部件5具有:彼此相对置的一对支撑片7、8、连接支撑片7、8彼此两端上部的连接片9、10、在支撑片7、8上部向下方形成的沟槽11、在支撑片7、8的主体上形成的彼此相对置的楔插入孔12、以及在连接片9、10的内侧从前述沟槽11方向突出的一对钩部13、13,其中,在支撑片7、8之间插入管1,在前述沟槽11中插入与管1相垂直的燕尾槽框架2,再在楔插入孔12中插入楔6,同时由管1和钩部13夹紧燕尾槽框架2。

    然后,在图1至图6、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关的接合装置A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连接片9、10中间部分向下方剪切弯折而形成的面对着管1的防滑片24、24a。

    即,图1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关的接合装置A中,各个防滑片24、24a是由连接片9、10的中间部分的外侧或内侧剪切弯折所形成的。

    同样,如图9所示的其他实施例中,防滑片24b是由处于连接片9、10的中间部分的水平10a面剪切弯折而形成的。

    此外,如图7所示其他实施例的接合装置A中,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以连接片9、10中部的水平面9a、10a向下弯曲形成的断面为“コ”形或“U”形且正面对着管1的防滑片24c、24c。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相关的接合装置A中,还设有在各支撑片7、8中间,面向沟槽11方向竖起并弯曲的管抱持片15、15。

    以下更详细的说明,在如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合装置A中,在连接片9、10的中间部,将钩部13侧的内侧部位向下剪切弯折,而形成正对着管1的防滑片24。

    因此,连接片9、10,在与防滑片24相对应的部位,宽度变得比其他部分小,刚性也变小。

    所以,如图4所示,若将楔6沿Y箭头所示方向打入各支撑片7、8之间,则一侧的支撑片7以刚性较弱的部a作为支点,向箭头X1的方向移动,然后,当将楔6更进一步地打入时,由于反作用力的原因,另一侧的支撑片8也以刚性较弱的b部做支点向箭头X2方向移动,两支撑片向相接近方向弯曲。

    这样,钩部13作为紧固手段(締り勝手),管抱持片15也就紧紧地压在管1上,提高了连接装置整体的强度。

    防滑片24与楔6共同作用夹紧管1,由此可防止在图1中的接合装置A沿管方向向下滑动。

    并且,管抱持片15向着管1方向弯曲,利用其顶端和管1接触,而从两侧抱持住管1,由此可望增加紧固力,且提高强度。

    特别的,虽然在管1弯曲成拱形的部位处,由于管1的截面稍微变成椭圆形,而使与防滑片24的接触变弱,但这种情况下,与管抱持片15的接触反而增强了,由此管抱持片15增强了防止滑动作用。

    和图1的情况实质相同,图8是对于其他的实施例中,防滑片24a位于与连接片9、10钩部13的反方向的外侧,向下剪切折起的情形。

    这种情况下,由于构成防滑片24a的部位宽度变窄、刚性变弱,楔6被打入时,支撑片7、8以刚性较弱的a、b部作为支点,向相互接近的方弯曲,同上述一样,增强了接合装置A的紧固力。

    正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图7是将连接片9、10的中间部分的水平面9a、10a向下弯折,而形成防滑24c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当楔6被打入时,支撑片7、8以连接片9、10上弯曲部分a1、b1为支点,向箭头X1和X2方向弯曲,同上述情况相同,增强了紧固力,提高了接合装置A的强度。

    同样,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是将连接片9、10的中间部位的水平面剪切弯折,而形成防滑片24b的,因此这个部分周围的刚性减弱,当楔6被打入时,一对支撑片7、8以a、b为支点向内侧弯曲,同上述情况相同,提高了接合装置A的强度。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根据本发明,由于是将连接片的中间部分向下方剪切弯折、而形成防滑片的,因此与该防滑片对应的连接片部位的刚性较其他部分变弱,所以当将楔打入支撑片之间时,各支撑片以防滑片两侧的部位为支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即向内侧挠曲,钩部的位置没有变化即可增强接合装置整体的紧固力,且可提高强度。

    2.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支撑片上设有弯曲的管抱持部,该抱持部与管接触并从两侧将其抱持,从而防止接合装置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增强了接合装置整体的紧固力,且提高了强度。

    并且,即使是在管弯曲成拱形的部位,该管的截面变成椭圆形时,管抱持部顶接着该管,防止了相对于管的防滑片的接合装置沿管松动、脱落的情况。

接合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接合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接合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合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装置,当楔打入时,可以通过一对支撑片向相互靠近的内侧方向弯曲以提高强度,但钩部不会从燕尾槽框架错位,且即使在管变成椭圆形的部位也可以紧密连接而不发生松动。该接合装置是由横截面为“”形或“U”形的夹持部件和安装在夹持部件上的楔组成,夹持部件具有:两相对置的支撑片、连接支撑片两端上部的连接片、在各连接片上部向下形成的沟槽、在各连接片的主体上相对置形成的楔插入孔、在各连接片内侧从上述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