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可移动的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中可移动的梯子。背景技术:
公知的各种梯子只能放在某个位置上,供登高作业者使用。但很多时候人们需要在不同位置作业,就要将梯子搬来搬去,再爬上爬下,非常不方便。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中可移动的梯子,也就是说,人在梯子上即可根据需要操纵梯子前进、后退或转弯,从而非常方便地移动梯子到达指定位置。
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主体由支架和踏板梯组成,外观类似“人”字形。支架下端有两个活动轮,踏板梯下方有两个动力轮,即本发明通过四个轮子与地面接触,因此可以在地面上移动。踏板梯上端有两个控制轮,通过链条与两个动力轮外侧的两个齿轮相连,即每个控制轮均可以带动同侧的动力轮转动。人站在踏板上操作梯子移动时,通过以不同方式摇动控制轮(如:摇动一个或两个控制轮;向前摇或向后摇等),就可以实现梯子的前进、后退或转弯。人在梯子上作业时,还可通过定位杆装置固定控制轮,从而将梯子固定在原地不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突破了公知的各种梯子只能放在某个位置使用的局限,使用者可以在梯子上操纵梯子向平面的任何方向移动,并可随时将梯子固定在作业位置,大大方便了登高作业者,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支架和踏板梯并在一起,以节省空间。本发明是一种很具有实用价值的全新梯子。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上端的右视图(除去链条部分)。
图4是定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上端的主视图(除去链条部分)。
图6是图5的后视图。
图7是动力轮的主视图。
图8是方向轮的主视图。
图9是方向轮地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上部分(除去控制轮及链条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合拢本发明时开合架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完全合拢时的外观示意图。
各部件名称:支架(1),踏板架(2),动力轮(3),控制轮(4),链条(5),方向轮(6),控制轮摇柄(7),踏板支撑点(8),齿轮(9),顶板(10),方向轮架(11),滚珠轴(12),顶板支撑点(13),开合架(14),踏板(15),支架横梁(16),定位装置(17),定位摇柄(18),定位杆(19),定位轴(20),定位突起(21),定位勾(22),中空拉槽(23),拉槽下端(24),拉槽卡口(2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7所示,控制轮(4)与控制轮摇柄(7)固定在一起,齿轮(9)与动力轮(3)固定在一起,控制轮(4)与齿轮(9)通过链条(5)相连,因此摇动控制轮摇柄(7)可以使动力轮(3)转动。
如图8、图9所示,方向轮架(11)与支架(1)通过滚珠轴(12)连接,也就是说,方向轮架(11)可以自由转动。
如图1、图2所示,人站在踏板(15)上或者背对着支架(1)坐在顶板(10)上均可操纵梯子移动:当双手同时同方向摇动两个控制轮摇柄(7)时,两个动力轮(3)向同方向转动,此时梯子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单手摇动其中一个控制轮摇柄(7)时,则同侧的动力轮(3)转动,这时两个方向轮(6)自动调整方向,从而实现梯子向前或向后转弯;当双手同时反方向摇动两个控制轮摇柄(7)时,两个动力轮(3)向相反方向转动,此时梯子原地转动。也就是说,通过不同方式摇动两个控制轮摇柄(7),可以使梯子向平面的任何方向移动。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当操作者将梯子摇到指定位置进行作业时,可通过定位装置(17)将梯子的位置固定。定位装置(17)由定位摇柄(18)、定位轴(20)定位杆(19)和定位勾(22)组成(如图4所示),当摇动定位摇柄(18)到上方时,定位杆(19)也随之转到上方,处在控制轮(4)的锯齿之间(如图5所示),此时用力压定位摇柄(18),将定位勾(22)卡在定位突起(21)上(如图6所示),定位杆(19)便固定在控制轮(4)的锯齿之间,因此控制轮(4)不能转动,动力轮(3)也不能转动,梯子便固定在原地。要移动梯子时,先用力向上摇动定位摇柄(18),使定位勾(22)与定位突起(21)分离即可。两个控制轮(4)下方均设有定位装置(17),操作者可根据需要固定一个或两个控制轮(4)。
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平时可将梯子合拢以节省空间。开合架(14)的上端设有中空拉槽(23),中空拉槽(23)的上下两端分别为拉槽卡口(25)和拉槽下端(24)。通过支架横梁(16)在中空拉槽(23)中的运动来实现梯子的打开及合拢。将梯子合拢时,中空拉槽(23)会顺着支架横梁(16)作向上运动,顶板支撑点(13)与踏板支撑点(8)也随之向上,带动顶板(10)与踏板(15)竖立起来,当支架横梁(16)处在拉槽下端(24)的位置时,梯子完全合拢;当支架横梁(16)卡在拉槽卡口(25)处时,梯子完全打开。
本发明可以用链条盒将控制轮(4)及链条(5)包在内,以避免身体接触到转动的控制轮(4)及链条(5),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