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谷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收稻谷的工具,特别是手工收割的工具。
现有技术 现在农村中,稻谷熟了,从稻田里收割回稻谷。其手工收割的过程如下:
用镰刀把一棵水稻从稻杆(如图1)部分割出来,放在地上摆好。割断的地方一般在离地面10厘米左右。割出来后。用柴油机带动打谷机打谷。打谷是发动柴油机带动打谷机后,把谷穗(即有谷的部分)放进打谷机。当打谷机把谷打脱落后。就把稻杆丢掉。
发明内容 正如图2所示,卡谷耙的耙(简称耙)。在线段AF的中点,焊接一条手柄。其手柄与耙所组成的形状,正好像锄头那样。
在AF之间,套上一条钢线。这条钢线能通过缝围绕AF线360度地旋转。给每一条缝都加上一条这样的钢线。并且用一条铁棒把这些钢线全都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平面(如图3所示的卡夹)。以利于整体拉动。但应保证每条钢线都能旋转进入到缝里。即在耙的平面内。
我们在这所有钢线中中间的一条纲线上系上一条铁线。铁线的另一端窜从这条钢线所对应的缝过去,系在手柄的末端上。正如图4所示。
延长手柄的另一端(即与耙接触的那一端),并且向耙弯曲些。在延长手柄的端点上,系上一条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正系在铁线所系的那条钢线上。如图4所示。
由于拉动卡夹与我们所系的弹簧和铁线有关。在所系上铁线的那条钢线上做上多个系口,可供调节。在手柄的末端。即系上铁线的那一端,也做多个系口可供调节。铁线也可系在D点上。由于用手拉动铁线,铁线会割手,也可给铁线包上一层橡胶。
这样构成一把卡谷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棵水稻。V部分为谷穗(即有谷的部分),P部分为稻杆。
图2为卡谷耙的耙,简称耙,由一块钢板锯成,线段AB和FG相互平行,它们之间地空间为缝,线E和I也是两条平行线。
图3为卡谷耙的卡夹,简称卡夹。线段N为钢线,O为套在AF线段上的孔,M为铁棒。
图4R为手柄,W为铁线,K为耙,Y为卡夹,Q为弹簧,T为延长后的手柄,D为如果铁线拉动卡夹的距离不够还可系在D上。
具体实施方式 其在收稻谷的操作如下:农民一手握住手柄。把耙往熟了的稻谷一耙。让稻杆沿着CE线、IH线进入到缝里。当稻杆进入缝里后,农民把耙往上提到与谷穗接触的地方。这时握住手柄的手,申出四指拉动铁线往手柄靠拢。这样卡夹的钢线被拉进缝里,直至把谷穗卡住。农民再把卡谷耙往身边拉,或往上拉,由于谷被卡住了,谷就会脱落下来。谷脱落下来后,农民再用另一只手拿着笨箕等接住谷。农民松开铁线后,弹簧又把卡夹拉回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