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用层压薄膜.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6698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9869.5

申请日:

2003.04.25

公开号:

CN1649734A

公开日:

2005.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32B27/36; C08J7/04

主分类号:

B32B27/36; C08J7/04

申请人:

帝人杜邦菲林日本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矢野真司; 久保耕司; 饭田真; 市桥哲夫; 水谷圭; 渡部誉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2.05.02 JP 130391/2002; 2002.07.11 JP 202410/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庞立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光学用层压薄膜,该光学用层压薄膜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含球形颗粒的易滑层,厚度不规整率为0.5-7.0%;该聚酯薄膜中存在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通过暗场显微镜法测定的聚酯薄膜中的微细颗粒的量满足下述条件:粒径1-10μm的微细颗粒为200-20000个/mm2,粒径超过10μm的微细颗粒为10个/mm2以下,由此可得到薄膜的均一性、透明性、易滑动性、色调和抗刮伤性优异、热处理时低分子量物质析出少,与各种光学用途所用的层的粘合力优异的光学用层压薄膜。

权利要求书

1: 光学用层压薄膜,该光学用层压膜是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 上具备含球形颗粒的易滑层、厚度不规整率为0.5-7.0%的薄膜,聚酯 薄膜中存在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通过暗场显微镜法测定的聚酯 薄膜中的微细颗粒的量满足下述条件: 粒径1-10μm的微细颗粒为200-20000个/mm 2 粒径超过10μm的微细颗粒为10个/mm 2 以下。
2: 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微细颗粒含有至少一种 选自锰、镁、钙、锂、钠、钾、锑、锗、钛和磷的元素。
3: 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易滑层的球形颗粒为无 机颗粒和/或有机颗粒。
4: 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聚酯薄膜,该薄膜的雾度值为0.3- 1.5%。
5: 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通过透射光测定所得的 色彩b * 值为-0.5至1.5。
6: 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聚酯薄膜中或易滑层中 含有蓝色系染料或颜料。 7.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聚酯薄膜为双轴向拉伸 聚酯薄膜。 8.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易滑层还含有高分子粘 合剂,易滑层的球形颗粒和高分子粘合剂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折射率。 9.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高分子粘合剂和球形颗 粒的折射率均为1.50-1.60。 10.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高分子粘合剂是聚酯 类树脂与具有噁唑啉基和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混合物。 11.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球形颗粒为二氧化硅 和二氧化钛的复合无机颗粒,该复合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200 nm。 12.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聚酯薄膜,其中易滑层还含有脂族蜡。 13.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易滑层表面的中心线 平均粗糙度(Ra)为0.002-0.01μm,易滑层表面的摩擦系数(μs)为0.8 以下。 14.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高分子粘合剂是玻璃 化转变点为40-100℃、特性粘度为0.4以上但小于0.7的聚酯类树脂。
7: 0%的薄膜,聚酯 薄膜中存在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通过暗场显微镜法测定的聚酯 薄膜中的微细颗粒的量满足下述条件: 粒径1-10μm的微细颗粒为200-20000个/mm 2 粒径超过10μm的微细颗粒为10个/mm 2 以下。 2.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微细颗粒含有至少一种 选自锰、镁、钙、锂、钠、钾、锑、锗、钛和磷的元素。 3.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易滑层的球形颗粒为无 机颗粒和/或有机颗粒。 4.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聚酯薄膜,该薄膜的雾度值为0.3- 1.5%。 5.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通过透射光测定所得的 色彩b * 值为-0.5至1.5。 6.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聚酯薄膜中或易滑层中 含有蓝色系染料或颜料。 7.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聚酯薄膜为双轴向拉伸 聚酯薄膜。
8: 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易滑层还含有高分子粘 合剂,易滑层的球形颗粒和高分子粘合剂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折射率。
9: 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高分子粘合剂和球形颗 粒的折射率均为1.50-1.60。
10: 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高分子粘合剂是聚酯 类树脂与具有噁唑啉基和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混合物。
11: 权利要求1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球形颗粒为二氧化硅 和二氧化钛的复合无机颗粒,该复合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200 nm。
12: 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聚酯薄膜,其中易滑层还含有脂族蜡。
13: 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易滑层表面的中心线 平均粗糙度(Ra)为0.002-0.01μm,易滑层表面的摩擦系数(μs)为0.8 以下。
14: 权利要求8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其中高分子粘合剂是玻璃 化转变点为40-100℃、特性粘度为0.4以上但小于0.7的聚酯类树脂。

说明书


光学用层压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用层压薄膜。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适合在LCD、CRT、PDP、EL等显示装置中作为防反射膜、触摸屏、扩散板等基材使用的光学用层压薄膜。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因其强度、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试剂性优异而作为光学薄膜使用。特别是LCD、CRT、PDP、EL等显示装置领域是可以发挥聚酯薄膜特性的领域。

    近年来,在显示装置领域中,图像精密度和色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希望作为基材使用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具有薄膜厚度的均一性、透明性、易滑动性、色调的无色性。

    如果聚酯薄膜直接使用,则滑动性不够,加工性不良,因此通常在聚酯薄膜中含有二氧化硅、碳酸钙、高岭土等无机颗粒,硅氧烷、交联聚苯乙烯等有机颗粒作为滑动材料,使表面形成微小的突起,以提高滑动性。

    但是,该方法中,为了使滑动性提高,需要在聚酯薄膜中含有至少为约数百ppm的无机颗粒或有机颗粒,这些颗粒导致光散射,有损聚酯薄膜的透明性。不仅如此,这些颗粒还助长聚酯的分解,使聚酯薄膜容易泛黄。

    因此,有人考虑:为了保持聚酯薄膜的透明性,在聚酯薄膜中不含有上述无机颗粒或有机颗粒,而是在聚酯薄膜的表面形成易滑层,使透明性和易滑动性取得平衡并得到提高。

    但该方法中,在拉伸聚酯薄膜制造双轴向拉伸聚酯薄膜时,很难进行均匀的拉伸,难以获得均匀厚度和取向的聚酯薄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就是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地课题在于获得薄膜的均一性、透明性、易滑动性、色调和抗刮伤性优异,热处理时低分子量物质析出少,与各种光学用途所使用的层的粘合力优异的光学用层压薄膜。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课题通过下述光学用层压薄膜得到解决:该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含球形颗粒的易滑层,厚度不规整率(厚度斑)为0.5-7.0%;聚酯薄膜中存在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通过暗场显微镜法测定的聚酯薄膜中的微细颗粒的量满足下述条件:

    粒径1-10μm的微细颗粒为200-20000个/mm2

    粒径超过10μm的微细颗粒为10个/mm2以下。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聚酯薄膜>

    使用芳族聚酯作为构成聚酯薄膜的聚酯聚合物,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芳族聚酯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

    使用共聚物作为聚酯时,可以使用己二酸、癸二酸等脂族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芳族二羧酸;偏苯三酸等多官能羧酸作为共聚成分的二羧酸成分。可以使用二甘醇、三甘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等脂族二元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脂环族二元醇作为共聚成分的二元醇成分。聚酯薄膜可以含有例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

    从获得高机械强度的观点看,优选聚酯薄膜是双轴取向薄膜。

    <微细颗粒>

    聚酯聚合物通常使用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聚合。结果该金属化合物以微细颗粒的形式残留在聚酯聚合物中。因此,聚酯薄膜中存在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

    例如,酯交换反应时,聚合物原料中添加锰、镁、钙、锂、钠、钾等金属化合物、磷化合物。缩聚反应时,添加锑、锗、钛等金属化合物。在聚酯聚合物的缩聚反应中,这些金属化合物与聚酯聚合物的构成成分—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反应,金属成分单独或复合地与有机成分结合,形成微细颗粒。这些颗粒残留在聚酯聚合物中。

    金属成分与聚酯聚合物的构成成分—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结合,则该微细颗粒具有与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

    通过适当选择金属化合物的种类、量以及组合、聚酯聚合物合成时的温度和反应速度,可以控制微细颗粒的大小和量。

    如果量极少,例如为3-50ppm,则除该微细颗粒外,聚酯薄膜还可以含有其它平均粒径为2μm以下的微细的无机惰性颗粒和有机惰性颗粒。无机惰性颗粒的例子有二氧化硅、高岭土、氧化铝、磷酸钙。有机惰性颗粒的例子有球形交联聚丙烯酸酯、球形交联聚苯乙烯、球形硅氧烷。

    本发明的层压薄膜可以将制造工序中回收的层压薄膜作为原料进行再利用。此时,将具备含球形颗粒的易滑层的层压薄膜熔融,制成碎片,以此作为回收聚合物。然后将该回收聚合物与新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的新聚合物混合使用。此时,聚酯薄膜中混有少量与易滑层中所混合的颗粒相同的球形颗粒。这样的形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聚酯薄膜中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的量可通过暗场显微镜法(详细方法在实施例项目中说明)测定。该测定中,有时极少量的无机惰性颗粒和有机惰性颗粒同时存在于视野中,本发明中只是极少量,因此也将这些视为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来测定。

    本发明中,关于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的量,粒径1-10μm的微细颗粒为200-20000个/mm2,优选300-15000个/mm2,进一步优选500-10000个/mm2。少于200个/mm2,则在制造双轴向拉伸薄膜时,由于颗粒的防应力集中效果不足等原因,有拉伸均一性不好的倾向,容易发生厚度、取向等的不规整(斑)。若超过20000个/mm2,则薄膜中的颗粒量过多,由于颗粒引起的光散射等,使薄膜的透明性变差,用作光学薄膜时,产生画面模糊的问题。

    关于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的量,粒径超过10μm的微细颗粒为10个/mm2以下。若超过10个/mm2,则用作光学薄膜时,画面中明显出现异物状缺陷。

    本发明中,从透明性角度考虑,优选聚酯薄膜不含有填料。

    <易滑层>

    本发明的层压薄膜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易滑层。该易滑层兼具易滑动性和粘合性。

    易滑层优选在未拉伸片材或单轴向拉伸薄膜上涂布构成易滑层的高分子粘合剂和球形颗粒的混合分散体,然后通过进行拉伸和热处理的在线涂布法形成。

    易滑层含有球形颗粒。优选易滑层含有球形颗粒和高分子粘合剂。这种情况下,优选高分子粘合剂和球形颗粒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折射率。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折射率是指两者折射率的差在例如0.02以内,优选在0.01以内。

    <高分子粘合剂>

    优选高分子粘合剂为水可溶性或水分散性的粘合剂,也可以使用可溶于含有一些有机溶剂的水的粘合剂。本发明中的高分子粘合剂,从使其具有良好粘合性的角度考虑,优选聚酯类树脂。该聚酯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但优选以聚酯类树脂与含有噁唑啉基和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混合物形式使用。易滑层的高分子粘合剂的折射率优选为1.50-1.60的范围。

    <聚酯类树脂>

    作为构成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类树脂,可以使用下述由多元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得到的聚酯。即,多元酸成分例如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2,6-萘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偏苯三酸、1,2,4,5-苯四酸、二聚酸、5-钠磺基间苯二酸。作为构成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类树脂,优选使用采用了2种以上二羧酸成分的共聚聚酯。聚酯类树脂中也可以含有若干量的马来酸、衣康酸等不饱和多元酸成分;对羟基苯甲酸等羟基碳酸成分。

    聚酯类树脂的二醇成分例如有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双丙甘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甲苯二醇(xylene glycol)、二羟甲基丙烷、聚(环氧乙烷)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

    优选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为40-100℃,进一步优选60-80℃。只要在该范围内,就可以获得优异的粘合性和优异的抗刮伤性。另一方面,若玻璃化转变点低于40℃,则薄膜之间容易发生粘连;若超过100℃,则涂膜变硬变脆,抗刮伤性变差,不优选。

    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类树脂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4以上但小于0.7,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但小于0.7。只要在该范围,就可抑制聚酯类树脂本身产生低分子量物质,且聚酯类树脂的内聚力高,因此可获得优异的粘合性、抗刮伤性。若特性粘度小于0.4,则聚酯类树脂本身产生低分子量物质,使基材的透明性变差,不优选。

    聚酯类树脂例如可按照下面的方法制备。将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装入酯交换反应器,加入催化剂,在氮气氛下将温度控制在230℃,馏去生成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将温度慢慢升至255℃,将体系内置于减压下,进行缩聚反应,可得到聚酯类树脂。缩聚时,分子量一上升,则熔融粘度变高,难以进行体系内的搅拌。用于易滑层的聚酯类树脂与均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相比,分子量低但熔融粘度却高,体系内的搅拌非常困难,可以通过提高搅拌设备的发动机扭矩、改进搅拌叶片的形状、延长聚合时间等来提高特性粘度。

    优选易滑层中含有5-95%重量、更优选50-90%重量、进一步优选60-90%重量的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类树脂。若聚酯类树脂少于5%重量,则与聚酯薄膜的贴合性降低,有时会与硬涂层、粘合剂的粘合性不够;若聚酯类树脂超过95%重量,则易滑层的内聚力降低,有时会与硬涂层或粘合剂的粘合性不够,因而不优选。

    <交联剂>

    优选易滑层含有交联剂。优选该交联剂作为构成易滑层的高分子粘合剂的成分混合。交联剂优选环氧、噁唑啉、三聚氰胺和异氰酸酯。其中,从使用的容易程度和涂液的贮存期考虑,优选噁唑啉。混合交联剂时最优选的方式是使用丙烯酸酯类树脂作为高分子粘合剂,使用交联剂作为构成该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成分。

    交联剂中的环氧交联剂的例子有聚环氧化合物、二环氧化合物、单环氧化合物、缩水甘油胺化合物。聚环氧化合物的例子有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聚丙三醇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双丙三醇多缩水甘油醚、三(2-羟乙基)异氰酸三缩水甘油酯、丙三醇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二环氧化合物的例子有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单环氧化合物的例子有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缩水甘油胺化合物的例子有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1,3-二(N,N-二缩水甘油氨基)环己烷。

    使用噁唑啉作为交联剂,这是最优选的方式,特别优选以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的形式使用。该聚合物可通过使含有加成聚合性噁唑啉基的单体单独聚合或者与其它单体聚合来获得。

    含有加成聚合性噁唑啉基的单体的例子有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其中2-异丙烯基-2-噁唑啉容易在工业获得,因而优选。

    作为其他单体,可以使用可与含有加成聚合性噁唑啉基的单体共聚的单体。例如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的例子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苯乙烯磺酸及它们的盐(例如钠盐、钾盐、铵盐、叔胺盐)等不饱和碳酸;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烷基的例子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不饱和酰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以及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酯部分加成聚环氧烷得到的乙烯基酯;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乙烯、丙烯等α-烯烃;氯乙烯、偏氯乙烯、氟乙烯等含卤素的α、β-不饱和单体;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α、β-不饱和芳族单体。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三聚氰胺交联剂优选使低级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与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得到的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反应而得到的醚化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的例子有单羟甲基三聚氰胺、二羟甲基三聚氰胺、三羟甲基三聚氰胺、四羟甲基三聚氰胺、五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

    异氰酸酯交联剂的例子有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1,6-二异氰酸己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己三醇的加成产物、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三羟甲基丙烷的加成产物、多元醇改性的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碳二亚胺改性的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5-亚萘基二异氰酸酯、3,3’-二甲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间亚苯基二异氰酸酯。

    对于交联剂的含有比例,优选每100%重量的易滑层组合物中含0.1-30%重量,更优选10-25%重量的交联剂。比0.1%重量少,则有时表现不出涂膜的粘结强度,有时粘合性不够,因而不优选。比30%重量多,则涂膜变得非常硬,应力缓和变少,有时不显示粘合性;将已涂设的薄膜回收使用时会由交联体产生杂质,因而不优选。

    <丙烯酸酯类树脂>

    使用噁唑啉作为交联剂时,最优选以具有噁唑啉基和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形式使用。该丙烯酸酯类树脂可以使用例如如下所示的由具有噁唑啉基的单体和具有聚环氧烷链的单体形成的丙烯酸酯类树脂。

    具有噁唑啉基的单体的例子有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5-甲基-2-噁唑啉。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2-异丙烯基-2-噁唑啉容易在工业上获得,因而优选。通过使用具有噁唑啉基的丙烯酸酯类树脂,易滑层的粘结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与硬膜或粘合层等的贴合性更牢固。并且使其具有对于薄膜制膜步骤中、硬膜的加工步骤中的金属辊的耐摩擦性。

    具有聚环氧烷链的单体的例子有使聚环氧烷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酯部分加成得到的物质。聚环氧烷链的例子有聚环氧甲烷、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丁烷。优选聚环氧烷链的重复单元为3-100。通过使用具有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与使用不含有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情形相比,易滑层的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类树脂与丙烯酸酯类树脂的相容性变好,可以提高易滑层的透明性。聚环氧烷链的重复单元若小于3,则聚酯类树脂与丙烯酸酯类树脂的相容性差,易滑层的透明性变差;若超过100,则易滑层的耐湿热性下降,高湿度、高温下与硬膜等的贴合性变差,因而不优选。

    可以使其它共聚成分例如以下所示的单体与丙烯酸酯类树脂共聚。即,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的例子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等含有羟基的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含有环氧基的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苯乙烯磺酸及它们的盐(钠盐、钾盐、铵盐、叔胺盐等)等具有羧基或其盐的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烷基的例子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N-烷氧基丙烯酰胺、N-烷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氧基丙烯酰胺、N,N-二烷氧基甲基丙烯酰胺(烷氧基的例子有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等)、丙烯酰吗啉、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苯基丙烯酰胺、N-苯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酰胺基的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酸酐单体;乙烯基异氰酸酯、烯丙基异氰酸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三烷氧基硅烷、烷基马来酸单酯、烷基富马酸单酯、烷基衣康酸单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偏氯乙烯、乙烯、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丁二烯。

    易滑层中优选含有5-95%重量、更优选5-90%重量、特别优选10-50%重量的高分子粘合剂的具有噁唑啉基和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具有噁唑啉基和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类树脂小于5%重量,则易滑层的内聚力降低,有时与硬涂层或粘合剂的粘合性不够;若丙烯酸酯类树脂超过95%重量,则与聚酯薄膜的贴合性降低,有时与硬涂层或粘合剂的粘合性不够,因而不优选。

    <球形颗粒>

    本发明中构成易滑层的球形颗粒例如可以使用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钠、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锆、硫酸钡、氧化钛、氧化锡、三氧化锑、碳黑、二硫化钼等无机微粒;丙烯酸酯类交联聚合物、苯乙烯类交联聚合物、硅氧烷树脂、氟树脂、苯胍胺树脂、酚醛树脂、锦纶树脂等有机微粒。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中构成易滑层的球形颗粒优选使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的复合无机颗粒。该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的复合无机颗粒可以调节为任意的折射率,因而可容易地调节折射率。高分子粘合剂的折射率在1.50-1.60的范围,因此可以容易地使高分子粘合剂与球形颗粒的折射率吻合。

    本发明中,易滑层的高分子粘合剂与球形颗粒折射率的差优选在0.02以内,更优选在0.01以内。折射率的差超过0.02,则因高分子粘合剂与球形颗粒交界处的折射率差导致光较大散射,粘合层的雾度变高,透明性变差。优选高分子粘合剂和球形颗粒的折射率均为1.50-1.60的范围。

    球形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200nm,更优选40-120nm。若小于20nm,则有时不能获得足够的滑动性、抗刮伤性;若大于200nm,则容易发生颗粒的脱落,因而不优选。

    球形颗粒的含量优选为易滑层的0.1-10%重量。若小于0.1%重量,则得不到足够的滑动性、抗刮伤性;若超过10%重量,则涂膜的内聚力降低,粘合性变差,不优选。

    <脂族蜡>

    易滑层优选含有脂族蜡。以易滑层的总重量为基准,优选脂族蜡的含量为0.5-30%重量、进一步优选1-10%重量。该含量小于0.5%重量,则可能得不到薄膜表面的滑动性,不优选。超过30%重量,则与聚酯薄膜基材的贴合或与硬膜、粘合剂等的粘合性不够,不优选。脂族蜡的具体例子有: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腊、米蜡、木蜡、霍霍巴油、棕榈蜡、松香改性蜡、小冠巴西棕蜡、甘蔗蜡、西班牙草蜡、树皮蜡(bark wax)等植物类蜡;蜂蜡、羊毛脂、鲸蜡、Ibotaro、紫胶蜡等动物类蜡;褐煤蜡、地蜡、无定形蜡等矿物类蜡;石蜡、微晶蜡、矿脂蜡等石油系蜡;费-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聚乙烯蜡、聚环氧乙烷蜡、聚丙烯蜡、聚环氧丙烷蜡等合成烃类蜡。其中,因巴西棕榈蜡、石蜡、聚乙烯蜡与硬膜或粘合剂等的粘合性和滑动性良好而特别优选。它们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容易使用,优选作为水分散体使用。

    <添加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滑动性、抗刮伤性,在不影响透明性的程度下,易滑层可以含有其它微粒。其它微粒的例子有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钠、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锆、硫酸钡、氧化钛、氧化锡、三氧化锑、碳黑、二硫化钼等无机微粒;丙烯酸酯类交联聚合物、苯乙烯类交联聚合物、硅氧烷树脂、氟树脂、苯胍胺树脂、酚醛树脂、锦纶树脂等有机微粒。其中,为了避免水不溶性固体物质在水分散液中的沉淀,优选选择比重不超过3的微粒。

    <染料、颜料>

    本发明的层压薄膜可以含有用于调整色调的染料、颜料。例如可以使其含在用作基材的聚酯薄膜和易滑层的任意一个或两者中。染料、颜料可以使用例如蓝色系、绿色系、红色系的染料。为了补正薄膜的泛黄,优选蓝色系的染料、颜料。

    蓝色系的染料、颜料优选染料索引溶剂蓝45(colour Index SolventBlue45)等蒽醌系蓝色染料、在600-700nm附近具有极大吸收峰的酞菁系蓝色染料,从耐热性、在聚酯中的溶解性方面考虑,特别优选染料索引溶剂蓝45系染料。

    含有染料、颜料时,可以适当混合,使通过透射光测定得到的聚酯薄膜的颜色b*值为-0.5至1.5。

    例如,将蓝色系染料添加到聚酯薄膜中时,优选为0.2-5ppm。使其含在易滑层中时,考虑到易滑层的厚度,优选为200-5000ppm。

    <层压薄膜的特性>

    为了获得作为液晶、硬膜、触摸屏、抗眩处理、PDP用电磁屏蔽薄膜、有机EL等的支撑体使用时所需的强度,本发明的层压薄膜的厚度优选为25-300μm,进一步优选50-250μm,特别优选100-250μm。

    本发明的层压薄膜的厚度不规整率为0.5-7.0%,优选0.7-5.0%,进一步优选1.0-4.0%。小于0.5%,则即使含有满足上述条件的微细颗粒,也需要使制膜速度非常缓慢,产率差,难以进行商业化生产。超过7.0%,薄膜厚度的均一性不够,作为防反射薄膜、触摸屏、扩散板等基材使用时,出现图像歪斜、产生颜色不均匀等问题。

    本发明的层压薄膜的雾度值优选为0.3-1.5%。超过1.5%,则显示器等的图像清晰度降低,因而不优选。

    本发明的层压薄膜的易滑层表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02-0.01μm,易滑层的表面摩擦系数(μs)优选为0.8以下。如果在该范围,即可获得良好的滑动性。

    对本发明的层压薄膜进行透射光测定所得的色彩b*值优选为-0.5至1.5。小于-0.5,则显示器等的图像的蓝色过重;超过1.5,则显示器等的图像有泛黄色调的倾向,因而不优选。

    具备上述诸特性的层压薄膜可通过形成包括上述组合物的易滑层来获得。

    <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为了形成易滑层(以下可称为“涂膜”),涂设易滑层所用的组合物优选以水溶液、水分散液或乳化液等水性涂液的形式使用。为了形成涂膜,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上述组合物之外的其它树脂例如抗静电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吸收剂、交联剂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性涂液的固体部分的浓度通常为2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1-10%重量。该比例小于1%重量,则聚酯薄膜的涂布性不够,而超过20%重量,则涂液的稳定性和易滑层的外观变差,不优选。

    聚酯薄膜例如可用如下方法制造。涂设易滑层可在制成未拉伸薄膜以后的任意时刻进行。

    聚酯薄膜例如可如下获得:将聚酯熔融挤出成薄膜状,将其用流延鼓冷却固化,制成未拉伸薄膜,将该未拉伸薄膜在Tg至(Tg+60)℃沿纵向拉伸一次或多次,使总的拉伸倍率为3-6倍。之后在Tg至(Tg+60)℃沿宽度方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3-5倍。还可以根据需要在180-230℃进行1-60秒的热处理,在比热处理温度低10-20℃的温度下使薄膜沿宽度方向收缩0-20%,同时再次进行热处理。此处,玻璃化转变温度简写为Tg。

    向聚酯薄膜涂布水性涂液的步骤可以在得到未拉伸薄膜后的任意阶段实施,优选在聚酯薄膜的制造过程中实施,进一步优选在取向结晶作用完成之前的聚酯薄膜上涂布。

    这里,结晶取向完成之前的聚酯薄膜包括未拉伸薄膜、使未拉伸薄膜在纵向或横向的任一方向取向形成的单轴取向薄膜、以及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以低倍率拉伸取向的薄膜(最终沿纵向或横向再次拉伸,完成取向结晶之前的双轴向拉伸薄膜)等。其中,优选在未拉伸薄膜或在一个方向取向了的单轴向拉伸薄膜上涂布上述组合物的水性涂液,然后直接实施纵向拉伸和/或横向拉伸和热定形。

    将水性涂液涂布于薄膜时,作为提高涂布性的预处理,优选对薄膜表面实施电晕表面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物理处理,或与组合物一起结合使用对其呈化学惰性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促进水性涂液对聚酯薄膜的湿润和提高涂液的稳定性,其例子有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金属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等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选在形成涂膜的组合物中含有1-10%重量的表面活性剂。

    涂液的涂布量优选使涂膜厚为0.01-0.3μm、优选0.02-0.25μm的量。涂膜的厚度过薄,则粘合力不够;相反过厚,则有可能发生粘连、雾度值变高,因而不优选。

    涂布方法可采用公知的任意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以将辊涂法、凹涂法、辊刷法、喷涂法、气刮刀法、浸渍法、幕涂法等单独或组合使用。根据需要可以仅在薄膜的一面形成涂膜,也可以在两面形成。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份”表示重量份。评价方法和测定方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1)通过暗场显微镜法测定薄膜中的颗粒

    用甲·乙酮处理层压薄膜的表面,除去易滑层,然后用显微镜(Nikon Microphoto-FX),通过透射暗场测定法,用10刻度光源、100倍放大倍数进行摄影。通过图像分析装置,计数所得照片中观察到的粒径1-10μm的颗粒的个数。颗粒不是球形时,将一个颗粒的短径和长径的平均值作为颗粒的粒径。

    (2)层压薄膜的厚度不规整率

    使用ANRITSU制电子测微计(KG601B),以下述条件测定薄膜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厚度,将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用薄膜厚度除,所得值为厚度r。

    样品面积:长度方向2m

              宽度方向3m

    测定间隔:沿长度方向间隔30cm

    测定速度:5mm/秒

    (3)雾度值

    按照JIS K7136,使用日本电色工业社制雾度测定仪(NDH-2000)测定薄膜的雾度值。按照以下基准评价薄膜的雾度值。

    ◎:雾度值≤1.0%             ......薄膜的雾度极好

    ○:1.0%<雾度值≤1.5%      ......薄膜的雾度良好

    ×:1.5%<雾度值             ......薄膜的雾度不良

    (4)由层压薄膜的透射光测定所得的颜色b*值

    按照JIS-Z8722和8729规格,使用比色计(日本电色工业社制、SZ-∑90),测定层压薄膜的透射光色彩b*值。

    (5)抗刮伤性

    将直径6mm的硬质镀铬针固定,将切裁成长度方向20cm、宽度方向15mm的薄膜相对于针以90°接触,以一定速度(20mm/s)从针上划过,评价深入薄膜表面的划痕的程度。

    5:完全没有划痕

    4:0%<相对于整体面积的划痕面积≤10%

    3:10%<相对于整体面积的划痕面积≤25%

    2:25%<相对于整体面积的划痕面积≤50%

    1:50%<相对于整体面积的划痕面积

    (6)中心线平均表面粗糙度(Ra)

    按照JIS B0601,使用(株)小坂研究所制的高精度表面粗糙度计SE-3FAT,在针的半径2μm、载荷30mg、放大倍率20万倍、截止(cut-off)0.08mm的条件下绘图,从表面粗糙度曲线中沿其中心线方向抽取测定长度L的部分,以该取出部分的中心线为X轴,以纵向倍率的方向为Y轴,用Y=f(x)表示粗糙度曲线,将由下式得出的值以nm为单位表示。该测定是以1.25mm作为基准长度,测定4个,用平均值表示。

    Ra=(1/L)∫OL|f(x)|dx]]>

    (7)摩擦系数(μs)

    按照ASTM D1894-63,使用Toyo Tester制的光滑度测定仪测定形成涂膜的面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未形成涂膜的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μs)。滑动板为玻璃板,载荷为1kg。按照下述基准评价薄膜的滑动性。

    ◎:摩擦系数(μs)≤0.5          ......滑动性极好

    ○:0.5<摩擦系数(μs)≤0.8     ......滑动性良好

    ×:0.8<摩擦系数(μs)          ......滑动性不良

    (8)粘合性

    ·硬膜

    在层压薄膜形成涂膜的一面形成厚度10μm的硬膜涂层,划成棋盘状纵横格子(1mm2格子数为100个),在其上粘贴24mm宽的胶带(Nichiban制造),以180°的剥离角度急速撕离,然后观察剥离面,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5:剥离面积小于10%              ......粘合力极好

    4:剥离面积为10%以上但小于20%  ......粘合力良好

    3:剥离面积为20%以上但小于30%  ......粘合力尚可

    2:剥离面积为30%以上但小于40%  ......粘合力不良

    1:剥离面积超过40%              ......粘合力极差

    ·粘合剂(PSA)

    在层压薄膜形成涂膜的一面形成厚度20μm的粘合剂(PSA)层,将粘合剂层的面粘贴在浮法玻璃上,在23℃、65%RH的氛围下放置1天,以90°的剥离角度剥离,观察玻璃表面上的粘合剂(PSA)的残留状态,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粘合剂(PSA:压敏粘合剂)采用含有聚氨酯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成分有丙烯酸正丁酯(86%摩尔)、丙烯酸甲酯(14%摩尔))。

    5:粘合剂(PSA)的残留面积小于10%               ......粘合力极好

    4:粘合剂(PSA)的残留面积为10%以上但小于20%   ......粘合力良好

    3:粘合剂(PSA)的残留面积为20%以上但小于30%   ......粘合力尚可

    2:粘合剂(PSA)的残留面积为30%以上但小于40%   ......粘合力不良

    1:粘合剂(PSA)的残留面积超过40%               ......粘合力极差

    (9)抗粘连性

    将两张薄膜重叠,使形成涂膜的面相接,在60℃、80%RH的氛围下向其施加0.6kg/cm2的压力17小时,之后剥离,按照下述基准,通过其剥离力评耐粘连性价抗粘连性。

    ◎:剥离力<98mN/5cm                      ......抗粘连性极好

    ○:98mN/5cm≤剥离力<147mN/5cm           ......抗粘连性良好

    △:147mN/5cm≤剥离力<196mN/5cm          ......抗粘连性尚可

    ×:196mN/5cm≤剥离力                     ......抗粘连性不良

    (10)玻璃化转变温度

    将约10mg样品封入测定用的铝制盘中,装到差示扫描热量仪(杜邦制、V4.OB2000型DSC)中,以20℃/分钟的速度由25℃升温至300℃,在300℃保持5分钟然后取出,立即转移到冰上进行骤冷。将该盘再次装入差示扫描热量仪中,以20℃/分钟的速度由25℃升温,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

    (11)特性粘度

    特性粘度η(dl/g)用25℃的邻氯苯酚溶液测定。

    (12)涂层厚度

    用包埋树脂固定薄膜,用切片机切裁断面,用2%锇酸在60℃染色2小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制JEM2010)测定涂层的厚度。

    (13)折射率

    ·高分子粘合剂

    在90℃将涂剂干燥固化成板状,用阿贝折射计(D线589nm)测定。

    ·微粒

    将在90℃干燥固化的微粒悬浮于折射率不同的各种25℃液体中,用阿贝折射计(D线589nm)测定最透明的悬浮液的折射率。

    (14)耐热性

    将薄膜在120℃热处理60分钟,测定薄膜的雾度值变化量。按照下述基准评价薄膜的雾度值变化量。

    ◎:雾度值变化量≤1.0%             ......薄膜的耐热性极好

    ○:1.0%<雾度值变化量≤2.5%      ......薄膜的耐热性良好

    ×:2.5%<雾度值变化量             ......薄膜的耐热性不良

    雾度值变化量=热处理后的薄膜的雾度值-热处理前的薄膜的雾度值

    (15)综合评价

    按照下述基准进行。

    ◎:抗刮伤性为5,表面粗糙度(Ra)在0.002-0.01μm范围内,与硬膜和粘合剂两者的粘合性均为3以上,且雾度、摩擦系数、抗粘连性的评价全部为◎。(综合评价:极好)

    ○:抗刮伤性为4以上,表面粗糙度(Ra)在0.002-0.01μm范围内,与硬膜和粘合剂两者的粘合性均为3以上,且雾度、摩擦系数、抗粘连性的评价有○,但没有△、×。(综合评价:良好)

    △:抗刮伤性为3以上,表面粗糙度(Ra)在0.002-0.01μm范围内,与硬膜和粘合剂两者的粘合性均为3以上,且雾度、摩擦系数、抗粘连性的评价有△,但没有×。(综合评价:尚可)

    ×:抗刮伤性为2以下,表面粗糙度(Ra)在0.002-0.01μm范围内,与硬膜和粘合剂的粘合性有2以下的,或雾度、摩擦系数、抗粘连性的评价存在1个项目以上的×。(综合评价:不良)

    实施例1

    如下所述准备聚酯薄膜的聚酯、涂液(聚酯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球形颗粒、湿润剂)。

    聚酯薄膜的聚酯:

    将100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5份乙二醇和0.04份乙酸锰4水合物装入反应容器,用3小时升温至240℃,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添加0.02份正磷酸和0.02份三氧化锑,之后用3小时在减压下(~2mmHg)升温至290℃,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的颗粒。

    涂液:

    以下述65%重量聚酯类树脂、20%重量丙烯酸酯类树脂、10%重量球形颗粒、5%重量湿润剂的比例进行混合、分散处理,制成水系涂液,使上述成分的总浓度为8%重量。

    聚酯类树脂:

    酸成分由70%摩尔2,6-萘二甲酸/25%摩尔间苯二甲酸/5%摩尔5-钠磺基间苯二酸构成、二元醇成分由90%摩尔乙二醇/10%摩尔二甘醇构成的聚酯类树脂。

    丙烯酸酯类树脂:

    是由25%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30%摩尔2-异丙烯基-2-噁唑啉/10%摩尔聚环氧乙烷甲基丙烯酸酯/35%摩尔丙烯酰胺构成的丙烯酸酯类树脂。该丙烯酸酯类树脂中含有30%摩尔的2-异丙烯基-2-噁唑啉作为交联剂。

    球形颗粒:

    平均粒径100nm的球形交联丙烯酸酯颗粒。

    湿润剂:聚氧乙烯月桂基醚。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的颗粒在140℃减压干燥6小时,然后供给挤出机,将约285℃的熔融聚酯类树脂在旋转冷却鼓上,通过静电印荷法、气刀法等方法挤出成片状,尽量制成无厚度不规整的未拉伸片材。接着将得到的片材加热到100℃,沿纵向(长度方向)拉伸3.5倍,得到单轴取向薄膜。之后,通过反向辊法将上述涂液涂于单轴取向薄膜的两面。再在加热到140℃的区域沿横向(宽度方向)拉伸3.8倍,之后在220℃的热处理区域实施热处理,得到厚度125μm双轴取向的光学用层压薄膜。在该薄膜的两面形成的易滑层的厚度分别为80nm。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颗粒数(个/mm2)薄膜厚度不规整率(%)   雾度   (%)    色彩    b* 粒径1-10μm粒径超过10μm  实施例1    6000    3    3.5    0.6    0.5  实施例2    17000    7    0.8    0.7    0.7  实施例3    400    1    6.5    0.5    0.8  实施例4    8600    5    4.5    1.0    1.0  实施例5    6200    4    3.3    0.5    0.4  实施例6    5800    3    3.6    0.6    -0.3  实施例7    6100    4    3.4    0.6    -0.4  比较例1    22000    9    0.5    0.1    1.6  比较例2    100    2    7.5    0.4    0.5  比较例3    6100    5    3.1    1.6    1.3  比较例4    45000    20    1.1    2.6    1.8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乙酸锰4水合物改为乙酸镁4水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的三氧化锑改为0.005份四丁氧基钛,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改变实施例1中的熔融聚酯聚合物的量,使薄膜厚度为17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涂液中的球形交联丙烯酸酯颗粒改为平均粒径80nm的球形二氧化硅,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添加三氧化锑之后,接着添加0.0001份Terazole蓝RLS作为蓝色染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向实施例1的涂液中添加0.1份Terazole蓝RLS作为蓝色染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中三氧化锑的量改为0.10份、将正磷酸改为0.01份磷酸三甲酯,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将实施例1中三氧化锑的量改为0.10份、正磷酸的量改为0.06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将实施例1涂液中的球形交联丙烯酸酯颗粒改为平均粒径230nm的不定形二氧化硅,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4

    添加0.05份平均粒径为0.6μm的碳酸钙来合成实施例1中聚酯薄膜的聚酯,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光学用层压薄膜。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将上述实施例1-7和比较例1-4的薄膜的品质表示在表1中。实施例所有薄膜的厚度不规整率、雾度和色调都优异。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10、比较例5和6

    由模头挤出熔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η]=0.62dl/g、Tg=78℃),按照常规方法用冷却鼓冷却,得到未拉伸薄膜,接着纵向拉伸3.2倍,然后在其两面用辊涂均匀地涂布表3所示涂剂(涂液A1-A6为下表2所示的涂膜用组合物,高分子粘合剂显示下表3所示的折射率)的8%浓度的水性涂液。

    接着,继续在95℃干燥该涂布薄膜,在120℃沿横向拉伸3.5倍,使其在220℃横向收缩3%,进行热定形,得到厚度125μm的光学用层压薄膜。涂膜的厚度为0.1μm。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2涂剂                                粘合层组成(%重量)  聚酯类  树脂A1  聚酯类  树脂A2 丙烯酸酯 类树脂A1  微粒   A1  微粒   A2  微粒   A3  微粒   A4  添加剂    A1  湿润剂    A1涂液A1    67    20    3    5    5涂液A2    67    20    3    5    5涂液A3    62    20    3    5    5    5涂液A4    67    20    3    5    5涂液A5    67    20    3    5    5

    如下准备组成涂液A1-A5的成分。

    聚酯类树脂A1:

    按照酸成分为63%摩尔2,6-萘二甲酸/32%摩尔间苯二甲酸/5%摩尔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元醇成分为90%摩尔乙二醇/10%摩尔二甘醇构成(Tg=76℃、平均分子量12000)。聚酯A1按照日本特开平06-116487号公报的实施例1记载的方法如下制备。即,将42份2,6-萘二甲酸二甲酯、17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4份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甲酯、33份乙二醇、2份二甘醇装入反应器,向其中添加0.05份四丁氧基钛,在氮气氛下将温度控制在230℃进行加热,馏去生成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慢慢提高至255℃,将体系内减压至1mmHg,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酯A1。

    聚酯类树脂A2:

    按照酸成分为95%摩尔对苯二甲酸/5%摩尔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元醇成分为90%摩尔乙二醇/10%摩尔二甘醇构成(Tg=72℃、平均分子量13000)。聚酯A2按照日本特开平06-116487号公报的实施例1记载的方法如下制备。即,将56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5份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甲酯、36份乙二醇、3份二甘醇装入反应器,向其中添加0.05份四丁氧基钛,在氮气氛下将温度控制在230℃进行加热,馏去生成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慢慢提高至255℃,将体系内减压至1mmHg,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酯A2。

    丙烯酸酯类树脂A1:

    由30%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30%摩尔2-异丙烯基-2-噁唑啉/10%摩尔聚环氧乙烷(n=10)甲基丙烯酸酯/30%摩尔丙烯酰胺构成(Tg=50℃)。丙烯酸酯按照日本特开昭63-37167号公报的制备例1-3记载的方法如下制备。即,在四颈烧瓶中加入302份离子交换水,在氮气流中升温至60℃,然后添加0.5份过硫酸铵、0.2份亚硝酸氢钠作为聚合引发剂,再用3小时,保持液温60-70℃,滴加单体类的23.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2.6份2-异丙烯基-2-噁唑啉、40.7份聚环氧乙烷(n=10)甲基丙烯酸酯、13.3份丙烯酰胺的混合物。滴加结束后,仍在相同温度范围保持2小时,在搅拌下使其继续反应,接着冷却,得到固体部分为25%的丙烯酸酯A1的水分散体。

    微粒A1:

    为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的复合无机微粒(平均粒径:100nm)。微粒A1按照日本特开平7-2520号公报的制备例和实施例记载的方法如下制备。将140g甲醇、260g异丙醇和100g(25%重量)的氨水装入带搅拌叶片、内容积4升的玻璃反应容器中,制备反应液,将反应液的温度保持在40℃并搅拌。接着向3升三角烧瓶中装入542g四甲醇硅(Si(OMe)4、Colcoat(株)、商品名:硅酸甲酯39),一边搅拌一边加入195g甲醇和28g 0.1%重量盐酸水溶液(将和光纯药工业(株)的35%盐酸用水稀释为1/1000),搅拌约10分钟。接着将300g四异丙醇钛(Ti(O-i-Pr)4、日本曹达(株)、品名:A-1(TPT))用634g异丙醇稀释,将稀释液加入上述溶液中,得到透明的均匀溶液(四烷氧基硅与四烷氧基钛的共缩合物)。用2小时将1699g上述均质溶液和480g氨水(25%重量)分别同时滴加到上述反应液中,最初将滴加速度控制得较小,最后慢慢加大速度。滴加结束后,将所得共水解物过滤,在50℃干燥有机溶剂,然后分散于水中,得到浓度10%重量、折射率1.56的微粒A1。

    微粒A2:

    平均粒径100nm、折射率1.50的丙烯酸酯填料

    Nippon Paint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ICROJELL E-1002

    微粒A3:

    平均粒径30nm、折射率1.50的丙烯酸酯填料

    Nippon Paint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ICROJELL E-2002

    微粒A4:

    平均粒径200nm、折射率1.42的二氧化硅填料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P-2040

    添加剂A1:

    巴西棕榈蜡

    中京油脂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ELOSOL 524

    湿润剂A1:

    聚氧乙烯(n=7)月桂基醚

    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AROACTY-N-70

    表3     涂剂高分子粘合剂混合物的折射率    涂液A1    1.57    涂液A2    1.56    涂液A3    1.57    涂液A4    1.57    涂液A5    1.57

    实施例11

    由模头挤出熔融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η]=0.65dl/g、Tg=121℃),按照常规方法用冷却鼓冷却,得到未拉伸薄膜,接着纵向拉伸至3.4倍,然后在其两面用辊涂均匀地涂布涂膜用组合物(表2的涂液A1)的8%浓度的水性涂液。接着,继续在105℃干燥该涂布薄膜,在140℃沿横向拉伸3.6倍,使其在230℃横向收缩3%,进行热定形,得到厚度125μm的光学用层压薄膜。涂膜的厚度为0.10μm。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涂剂  抗刮  伤性 雾度  表面 粗糙度(Ra)(μm)摩擦系数(μs)     粘合性 抗粘 连性 综合 评价硬膜粘合剂(PSA)实施例8涂液A1    4  ◎  0.007  ○  5  5  ○  ○实施例9涂液A2    4  ◎  0.007  ○  5  5  ○  ○实施例10涂液A3    5  ◎  0.009  ◎  5  5  ◎  ◎实施例11涂液A1    4  ◎  0.007  ○  5  5  ○  ○比较例5涂液A4    4  △  0.007  ○  5  5  ○  △比较例6涂液A5    2  ×  0.012  ◎  5  5  ◎  ×

    实施例12-20、比较例7-9

    由模头挤出熔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η]=0.62dl/g、Tg=78℃),按照常规方法用冷却鼓冷却,制成未拉伸薄膜,接着纵向拉伸至3.2倍,然后在其两面用辊涂均匀地涂布表5所示涂剂的6%浓度的水性涂液。但比较例3未形成涂布层。

    接着,继续在95℃干燥该涂布薄膜,在120℃沿横向拉伸3.5倍,使其在220℃横向收缩3%,进行热定形,得到厚度125μm的光学用层压薄膜。涂膜的厚度为0.06μm。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表5                                    涂层组成(%重量)  涂液  B1涂液B2涂液B3涂液B4涂液B5涂液B6涂液B7涂液B8涂液B9涂液B10涂液B11聚酯类树脂B1  808080808080  聚酯类树脂B2    80    80    80  聚酯类树脂B3    80    80  丙烯酸酯类树  脂B1    10    10    10    10    10    10    10  交联剂B2    10  交联剂B3    10  交联剂B4    10  微粒B1    2    2    2    2    2  微粒B2    2    2    2    2  微粒B3    2    2  添加剂B1    5    5    5    5    5    5    5    5    5    5    5  湿润剂B1    3    3    3    3    3    3    3    3    3    3    3

    如下准备组成涂液B1-B11的成分。

    聚酯类树脂B1:

    按照酸成分为75%摩尔2,6-萘二甲酸/20%摩尔间苯二甲酸/5%摩尔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元醇成分为90%摩尔乙二醇/10%摩尔二甘醇构成(Tg=80℃、平均分子量15000)。聚酯B1如下制备。即,将51份2,6-萘二甲酸二甲酯、11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4份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甲酯、31份乙二醇、2份二甘醇装入反应器,向其中添加0.05份四丁氧基钛,在氮气氛下将温度控制在230℃进行加热,馏去生成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在搅拌器的马达扭矩高的聚合釜中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慢慢提高至255℃,将体系内减压至1mmHg,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为0.56的聚酯类树脂B1。使25份该聚酯溶解于75份四氢呋喃,在10000转/分钟的高速搅拌下向所得溶液中滴加75份水,得到乳白色的分散体,接着将该分散体在20mmHg的减压下蒸馏,馏去四氢呋喃。得到聚酯类树脂B1的水分散体。

    聚酯类树脂B2:

    按照酸成分为95%摩尔对苯二甲酸/5%摩尔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元醇成分为90%摩尔乙二醇/10%摩尔二甘醇构成(Tg=72℃、平均分子量16000)。聚酯类树脂B2如下制备:将56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5份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甲酯、36份乙二醇、3份二甘醇装入反应器,向其中添加0.05份四丁氧基钛,在氮气氛下将温度控制在230℃进行加热,馏去生成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在搅拌器的马达扭矩高的聚合釜中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慢慢提高至255℃,将体系内减压至1mmHg,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为0.57的聚酯类树脂B2。使25份该聚酯类树脂B2溶解于75份四氢呋喃,在10000转/分钟的高速搅拌下向所得溶液中滴加75份水,得到乳白色的分散体,接着将该分散体在20mmHg的减压下蒸馏,馏去四氢呋喃。得到聚酯类树脂B2的水分散体。

    聚酯类树脂B3:

    按照酸成分为75%摩尔2,6-萘二甲酸/20%摩尔间苯二甲酸/5%摩尔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元醇成分为90%摩尔乙二醇/10%摩尔二甘醇构成(Tg=80℃、平均分子量10000)。聚酯B3如下制备。即,将51份2,6-萘二甲酸二甲酯、11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4份5-钠磺基间苯二酸二甲酯、31份乙二醇、2份二甘醇装入反应器,向其中添加0.05份四丁氧基钛,在氮气氛下加热,将温度控制在230℃,馏去生成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在搅拌器的马达扭矩为通常强度的聚合釜中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慢慢提高至255℃,将体系内减压至1mmHg,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为0.38的聚酯类树脂B3。使25份该聚酯类树脂B3溶解于75份四氢呋喃,在10000转/分钟的高速搅拌下向所得溶液中滴加75份水,得到乳白色的分散体,接着将该分散体在20mmHg的减压下蒸馏,馏去四氢呋喃。得到聚酯类树脂B3的水分散体。

    丙烯酸酯类树脂B1:

    由30%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30%摩尔2-异丙烯基-2-噁唑啉/10%摩尔聚环氧乙烷(n=10)甲基丙烯酸酯/30%摩尔丙烯酰胺构成(Tg=50℃)。丙烯酸酯类树脂B1按照日本特开昭63-37167号公报的制备例1-3记载的方法如下制备。即,在四颈烧瓶中加入302份离子交换水,在氮气流中升温至60℃,然后添加0.5份过硫酸铵、0.2份亚硝酸氢钠作为聚合引发剂,再用3小时,保持液温60-70℃,滴加单体类的23.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2.6份2-异丙烯基-2-噁唑啉、40.7份聚环氧乙烷(n=10)甲基丙烯酸酯、13.3份丙烯酰胺的混合物。滴加结束后,仍在相同温度范围保持2小时,在搅拌下使其继续反应,接着冷却,得到固体部分为25%的丙烯酸酯B1的水分散体。以丙烯酸酯类树脂B1为基准,该丙烯酸酯类树脂B1中含有30%摩尔交联剂2-异丙烯基-2-噁唑啉。

    交联剂B2:

    羟甲基化三聚氰胺

    三和化学社制商品名MX-035

    交联剂B3:

    丙三醇多缩水甘油醚

    Nagase Chemitex社制商品名DENACOL EX-313

    交联剂B4:

    异氰酸酯块(block isocyanate)

    第一工业制药社制商品名ELASTRON BN-5

    微粒B1:

    为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的复合无机微粒(平均粒径:100nm)。微粒B1按照日本特开平7-2520号公报的制备例和实施例记载的方法如下制备。将140g甲醇、260g异丙醇和100g(25%重量)的氨水装入带搅拌叶片、内容积4升的玻璃反应容器中,制成反应液,将反应液的温度保持在40℃并搅拌。接着向3升三角烧瓶中装入542g四甲醇硅(Si(OMe)4、Colcoat(株)、商品名:硅酸甲酯39),一边搅拌一边加入195g甲醇和28g 0.1%重量盐酸水溶液(将和光纯药工业(株)的35%盐酸用水稀释为1/1000),搅拌约10分钟。接着将300g四异丙醇钛(Ti(O-i-Pr)4、日本曹达(株)、品名:A-1(TPT))用634g异丙醇稀释,将稀释液加入上述溶液中,得到透明的均匀溶液(四烷氧基化硅与四烷氧基化钛的共缩合物)。用2小时将1699g上述均质溶液和480g氨水(25%重量)分别同时滴加到上述反应液中,最初将滴加速度得较小,最后慢慢加大速度。滴加结束后,将所得共水解物过滤,在50℃干燥有机溶剂,然后分散于水中,得到浓度10%重量的微粒B1。

    微粒B2:

    平均粒径80nm的二氧化硅填料

    触媒化成工业社制商品名CARALOID SI-80P

    微粒B3:

    平均粒径80nm的丙烯酸酯填料

    日本触媒社制商品名MX-80W

    添加剂B1:

    巴西棕榈蜡

    中京油脂社制商品名SELOSOL 524

    湿润剂B1:

    聚氧化乙烯(n=7)月桂基醚

    三洋化成社制商品名NAROACTY-N-70

    表6 涂剂  雾度 表面粗糙度 (Ra)(μm) 摩擦系 数(μs) 硬膜粘  合性 抗粘 连性 耐热  性实施例12涂液B1   ◎    0.007    ◎    5  ◎  ◎实施例13涂液B2   ◎    0.007    ◎    5  ◎  ○实施例14涂液B3   ◎    0.007    ◎    5  ○  ○实施例15涂液B4   ◎    0.007    ◎    5  ○  ○实施例16涂液B5   ○    0.005    ○    5  ○  ◎实施例17涂液B6   ○    0.005    ○    5  ○  ◎实施例18涂液B7   ◎    0.007    ◎    5  ◎  ◎实施例19涂液B8   ○    0.005    ○    5  ○  ◎实施例20涂液B9   ○    0.005    ○    5  ○  ◎实施例21涂液B1   ◎    0.007    ◎    5  ◎  ◎实施例22涂液B7   ◎    0.007    ◎    5  ◎  ◎比较例7涂液B10   ○    0.005    ○    5  ○  ×比较例8涂液B11   ○    0.004    ○    5  △  ×比较例9无   ◎    0.002    ×    1  ◎  ×

    实施例21和22

    由模头挤出熔融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η]=0.65dl/g、Tg=121℃),按照常规方法用冷却鼓冷却,制成未拉伸薄膜,接着纵向拉伸至3.4倍,然后在其两面用辊涂均匀地涂布表5所示涂膜用组合物的6%浓度的水性涂液。接着,继续在105℃干燥该涂布薄膜,在140℃沿横向拉伸3.6倍,使其在230℃横向收缩3%,进行热定形,得到厚度125μm的光学用层压薄膜。涂膜的厚度为0.06μm。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得到薄膜的均一性、透明性、易滑动性、色调和抗刮伤性优异、热处理时低分子量物质析出少,与各种光学用途所用的层的粘合力优异的光学用层压薄膜。

光学用层压薄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光学用层压薄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光学用层压薄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用层压薄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用层压薄膜.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光学用层压薄膜,该光学用层压薄膜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含球形颗粒的易滑层,厚度不规整率为0.57.0;该聚酯薄膜中存在源于催化剂的微细颗粒,通过暗场显微镜法测定的聚酯薄膜中的微细颗粒的量满足下述条件:粒径110m的微细颗粒为20020000个/mm2,粒径超过10m的微细颗粒为10个/mm2以下,由此可得到薄膜的均一性、透明性、易滑动性、色调和抗刮伤性优异、热处理时低分子量物质析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